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鞍区颗粒细胞瘤非常罕见,至今报道有症状的颗粒细胞瘤还不足50例,文章回顾自1893发现鞍区颗粒细胞瘤经以来对颗细胞瘤的结构特点、组织起源的研究,以以及临床表现、诊断及鞍区颗粒细胞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来自卵巢性索一间质的低度恶性肿瘤,占卵巢恶性肿瘤的3%-6%,而异位到输卵管颗粒细胞瘤更是罕见,仅为病理检查中偶然发现。本文报道右输卵管系膜颗粒细胞瘤一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秀兰  黄金华  陈世杰 《海南医学》2010,21(15):102-104
目的探讨弥漫型颗粒细胞瘤的组织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误诊原因和预防。方法报道1例弥漫型颗粒细胞瘤,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弥漫型颗粒细胞瘤组织病理检查兼具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肿瘤的特点,需与恶性卵泡膜瘤、富于细胞的卵泡膜瘤、富于细胞的纤维瘤及纤维肉瘤等鉴别,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结论弥漫型颗粒细胞瘤少见,易被误诊为恶性卵泡膜瘤,需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Foot网织纤维染色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我院1975年1月至1984年12月2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及16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其中Ⅰ期19例(48.7%),Ⅱ期3例(7.7%),Ⅲ期11例(28.2%)及Ⅳ期6例(15.4%)。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颗粒细胞瘤的矫正5年存活率为56.3%,卵泡膜细胞瘤为81.8%。文中讨论了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Merkel细胞瘤(简称MCC)是罕见的预后较差的皮肤恶性肿瘤。多数学者认为该肿瘤是来源于皮肤基底层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即Merkel细胞。自1972年首例报道起,文献共报道了600左右。我科近年遇到1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颗粒细胞瘤(Granui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罕见肿瘤,可发生在人体各个部位,50%以上是累及头颈部,常发生于舌,皮肤及皮下组织,乳腺等部位.本文报道1例GCT患者,结合文献对舌GCT的组织发生,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背景:作者报道一例十分罕见、但具有特征性组织病理学表现的良性神经鞘瘤亚型,先前由G oldblum等命名为成神经细胞瘤样神经鞘瘤。方法:一例26岁女性患者主述6年萎缩性斑片病史。临床表现类似于皮肤松弛。结果:皮肤活检符合成神经细胞瘤样神经鞘瘤,有如下特征性表现:①玫瑰花样结构,②伴发皮肤松弛。结论:因为不论病理特征和肿瘤临床表现都不需与成神经细胞瘤鉴别,作者建议更名为玫瑰花样神经鞘瘤。据作者所知,该案例为首例玫瑰花样神经鞘瘤伴发皮肤松弛的报道。玫瑰花样神经鞘瘤(成神经细胞瘤样)伴发皮肤松弛@Vélez D.$Hospital Universi…  相似文献   

8.
罗晓凤  靳明林 《重庆医学》2003,32(4):464-464
颗粒细胞瘤 (granularcelltumor,GCT)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以良性增生为主的病变。迄今为止 ,关于该肿瘤的报道全世界范围内不超过 10 0例 ,全身任何器官均可发病 ,但多发于头颈部 ,约为 5 0 % ,舌是最多发的部位 ,约占全身GCT的 1/ 3 [1] 。乳房颗粒细胞瘤国内外鲜见报道。我院普外科于 2 0 0 2年收治1例右乳房颗粒细胞瘤患者 ,报道如下。患者 ,女 ,3 5岁。因洗澡时无意发现右侧乳房一肿块来院治疗 ,肿块无疼痛及其它自觉症状。乳房检查 :双侧乳房大小正常、对称 ,局部无红肿热痛及局限性隆起或凹陷 ,无水肿。右乳外上象限近乳头可触及一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罕见的成人型睾丸颗粒细胞瘤的病理、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方法报告1例成人型睾丸颗粒细胞瘤1例:为囊性肿物,行睾丸肿物剜除术,进行了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研究,回顾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病理为睾丸颗粒细胞瘤。回顾相关文献,对其病理、治疗方案和预后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论对于囊性成人型睾丸颗粒细胞瘤,无体内性激素水平异常,可采用肿物剜除术,并需要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0.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又称颗粒细胞肌母细胞廇,为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舌、皮肤和皮下组织,但以舌多见,约占50%,发生于口腔上唇部少见[1].本病例为我院收治的1例上唇前庭部颗粒细胞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 of the ovary,GCT)属于低度恶性的性索间质肿瘤,占卵巢肿瘤的5%.按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分为成人型颗粒细胞瘤(adult granulosa cell tumor of the ovary,AGCT)和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uvenile granulosa cell tumor,JGCT).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JGCT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愈后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颗粒细胞瘤在儿童并不常见。对于同一部位反复发作的肺炎应警惕支气管颗粒细胞瘤造成的阻塞。作者报道1例10岁女性患儿,18个月来因颗粒细胞瘤阻塞舌叶主支气管而导致肺炎反复发作。鉴于感染扩散的范围和瘤体浸润支气管壁的深度,本例患者仅适宜实施左肺上叶切除术而不宜接  相似文献   

13.
颗粒性肌母细胞瘤或称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myoblastoma或Granular cell tumor)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舌和皮肤等处的少见肿瘤,发生在食管的多发性颗粒性肌母细胞瘤尤为罕见。我们在外检工作中遇见一例,特报告如下。患者女性,45岁(病理号4053—83),主诉反复吞咽困难2年加重10天伴呕血及黑便3  相似文献   

14.
皮肤恶性颗粒细胞瘤是临床罕见的肿瘤,多数学者赞成起源于Schwann细胞,亦有些学者认为肿瘤细胞起源于未分化间叶细胞。本病发生于皮肤和深部软组织,亦可侵犯内脏及骨骼。皮肤损害主要为结节和肿块,边缘不清,质地硬,生长快。本文二例  相似文献   

15.
自然杀伤(NK)细胞瘤是比较罕见的肿瘤。直到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才对其分级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在过去10年间,免疫血液学的发展对NK细胞瘤的识别和分类有一定的帮助。结外鼻形NK/T细胞淋巴瘤是这类肿瘤中的一型。这些淋巴细胞表达细胞毒性T细胞或NK细胞表型,包括CD56和TIA-1。鼻形NK/T细胞淋巴瘤起源于皮肤等结外部位,并常与EB病毒感染相关。亚洲成人的感染最常见。文献报道中极少有儿童患病者,且只有5例患者出现皮肤受累。作者报道1例结外鼻型NK/T细胞瘤,患者为一孟加拉国少年,表现为肢端皮肤结节。  相似文献   

16.
颗粒细胞肿瘤( granularcell tumor,GCT)为一种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最早在1962年由Abrikossoff在舌中发现,1931年Abrikossoff报道了首例食管颗粒细胞瘤.近年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研究证明此瘤来源于神经鞘的雪旺细胞,故现又称为颗粒细胞雪旺瘤( granular cell schwannoma)[1].现报告贵阳医学院附院门诊随诊5年的1例食管颗粒细胞瘤,结合文献复习,就其临床表现和诊治等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7.
背景:100个实质器官移植者中有1~10个患者发生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且常与EB病毒有关。在器官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中,有皮肤损害的浆细胞瘤是罕见的。在移植后浆细胞瘤中与EB病毒有关的报道很少,且从未确定有EB病毒潜伏型。作者新报道2例皮肤单一型EB病毒相关浆细胞瘤。对象:第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大腿的皮下肿块,第2例为胳膊上的溃疡性结节,分别发生在器官移植后的7年和8年(肝移植和心脏移植)。在二者的皮损中,肿瘤细胞显示λ轻链限制,经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证实与EB病毒有关。肿瘤细胞EB病毒基因表达证实是Ⅲ型潜伏。讨论:移植后淋巴…  相似文献   

18.
颗粒细胞瘤在临床上是一种较少见的外周神经组织肿瘤,大多数的颗粒细胞瘤表现为孤立、无痛结节,常位于真皮、皮下或黏膜下,组织学上通常表现为卵圆形或多边形细胞,具有丰富嗜酸性、粗颗粒胞质,常表达S-100、NSE、CD68。病理方面,通常体积小于4cm,质地较硬,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或局部浸润。恶性颗粒细胞瘤通常发生于内脏或较深部位,在组织病理学上与良性颗粒细胞瘤相似,临床主要依靠肿瘤的侵袭性行为作为诊断依据,其预后较差。现报告我院诊治的1例良性脐部颗粒细胞瘤,结合既往病例报道,从该病的病理、组织来源及临床诊治等等方面进行讨论总结。最终我们认为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主要依靠组织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其组织来源于施万细胞,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且术后仍需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9.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是实质器官移植的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常与EB病毒有关。1例25岁的肾移植患者在第二次肾移植后3年在下肢出现2个皮下结节。对一个结节活检显示皮下组织有一个EB病毒相关浆细胞瘤。全面系统检查显示无皮肤外损害的证据。患者用抗CD20(美罗华)治疗达到完全缓解。位于核外的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常有报道,但病变位于皮肤的很少有报道。组织学表现多样,但浆细胞瘤型少见。没有皮肤外损害的移植后皮肤EB病毒相关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最初治疗可减少免疫抑制剂和/或抗病毒治疗的使用和延长监护时间。建议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20.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为无内分泌功能紊乱的胰岛细胞瘤,较为罕见,国外仅见10余例报道.现将我院所遇两例报道如下:例1.女,49岁,1980年11月5日第一次入院,无痛性黄疸进行性加深一月余,有上腹部不适,伴纳差,无其它不适主诉.体检:全身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右上腹偏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