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局部充气止血带的设计和使用方法。经各级医疗单位临床应用214例表明。本止血带从宽度、压力和止血方式上符合止血的生物力学原理,所需充气压低,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在狗后肢上扎止血带,并连续观察应用6和24小时三种止血带的局部和全身效应。结果表明:橡皮管止血带组死亡率和肢体残废率最高;环绕充气止血带组也有较高的伤残率;局部充气止血带组无一例死亡或致残,全身动脉压和肢体静脉压、心电图、肢体温度、全身及局部病理改变均最轻或几无改变。实验证实局部充气止血带的安全性远较现沿用的止血带为好,是一种理想的新型止血器材。  相似文献   

3.
止血带对血凝纤溶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止血带对血凝纤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成年狗30只,分为橡皮管止血带组、环绕充气止血带组、局部充气止血带组3组,每组10只.止血带连续应用6小时后解除,分别测定用前、用后3、6小时和解除止血带5、10、30分钟及1、2、3小时全身和实验侧肢体静脉血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鱼精蛋白、血液粘度和血浆渗透压.结果在狗后肢连续应用止血带6小时,应用或解除止血带时,实验侧肢体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比应用前明显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稍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之内.鱼精蛋白实验为阴性.橡皮管止血带对血凝系统的影响最大,环绕充气止血带次之,局部充气止血带组影响较轻,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应用止血带后,实验侧肢体静脉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P<0.05),血液粘度上升, 解除止血带后趋於恢复.这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可能均和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液外流、组织水肿有关.应用止血带后血凝时间延长、纤溶系统亢进,同时出现渗透压升高和血液粘度上升.  相似文献   

4.
实验在狗后肢上比较了橡皮管、环绕充气和局部充气三种止血带对动物在酸-硷状态、血气、血清钾[K~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SCPK)、血清硷性磷酸酶(AKP)等方面的局部实验肢体和全身的生化效应。 材料和方法《解放军医学杂志》1986;11(3):197。 结果(1)酸-硷平衡和血气的改变:各组-上止血带后均见严重酸中毒和高度低氧血症。橡皮管止血带组变化最大,实验肢血pH为6.667,PO_2为28.8mmHg,Pco_2为87.5mmHg。  相似文献   

5.
病例男,23岁,因锐器伤致左拇短、长伸肌腱断裂行肌腱吻合术。术前于上臂1/3处包扎上肢电动止血带,臂丛麻醉后充气,压力300mmHg,手术时间1h。术后患者即诉左上臂疼痛,左上肢麻木、乏力,左手五指不能正常伸屈。查体:止血带捆绑平面以下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所支配区域痛温触觉均明显减退,同时患手各手指屈指肌力Ⅱ级,拇指不能对掌,各手指外展内收障碍,左手腕屈伸腕肌力均Ⅰ级。诊断止血带麻痹。立即使用维生素B1100mg、  相似文献   

6.
体温计刺伤手指致汞列留1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丹 《人民军医》2002,45(9):558-558
PT Ⅰ型止血带是目前我军常规装备的一种充气式止血带。与传统橡皮止血带相比 ,它的特点是局部加压 ,安全使用时间长 ,组织损伤和并发症少 ,适用于野战条件下的自救和伤员的后送。在野战条件下试用中 ,它有以下不足 :①易漏气 ,尤其在碰撞或搬运、担架转移时易将活塞带掉或碰松而漏气 ;②装置多 ,活塞及绳子易丢失 ;③操作需双手协同完成 ,不利于隐蔽和减少再伤亡。针对以上情况作者对接口作了如下改进 ,如图 1~图 4。图 1 止血带气囊接口 (A)及充气囊接口 (B)图 2 止血带和打气囊对接充气 (A)及扳口活塞杆 ,封闭气囊 (B)经试用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预防臂丛神经阻滞止血带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单侧上肢手术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臂丛神经阻滞完毕后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0.5μg/kg(10min注完),继以0.5μg/(kg·h)维持泵注;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完毕后不给予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止血带充气前(t1)、止血带充气后30min(t2)、60min(t3)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O2)水平变化及镇静、止血带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时,两组SBP、DBP、HR、SO2水平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t2、t3时,观察组SBP、DBP、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O2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1时,两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t2、t3时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轻度止血带反应2例(8.0%);对照组轻度止血带反应12例(48.0%),重度3例(12.0%)。观察组止血带反应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可有效减少止血带反应的发生,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高原环境对肢体耐受止血能力的影响。方法:在高原环境下,对17例志愿者的前臂和上臂分别置止血带, 观察其耐受性。结果:(1)高原环境下肢体对止血珲缺血耐受能力明显降低,耐受止血带平均较上臂明显缩短。结论:在高原环境下,应严格控制止血带时限和压务,密切观察全身系统和肢体局部变化,防止止血带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丹参对止血带致肢体肌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24条健康家犬,止血带40kPa压力下,观察了止血带1、2、4小时和2、4小时用丹参组血清Ca2+、CPK和止血带下及其以远不同部位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止血带缺血期和再灌注后2小时,血清钙异常,CPK升高。丹参组血清钙无明显改变,CPK比未用丹参组低(P<0.05)。止血带1小时肌肉有形态学改变,4小时损伤最重。用丹参组与未用丹参组相比肌损伤程度轻,细胞结构变性指数小。结果表明丹参对止血带引起肢体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68例下肢静脉曲线患者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其中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和单止血带结扎法造影各30例,另8例为术后复发病例,分别采用二种方法造影通过对比分析采用二种方法在使用同等造影剂量与限度的情况下,各自对下肢静脉显影的影像分析,认粗要用双在带结扎造影法对下肢深静脉显影的质量及病因诊断率明显优于传统单止血带结扎造影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有限元法的止血带压力仿真研究对止血带设计的指导意义。方法将人体上臂软组织近似为弹性体,并对其几何外形、解剖结构作了一定假设,建立上臂软组织、血管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止血带压力、宽度、动脉收缩压等因素对动脉血管壁形变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动脉血管壁形变与止血带压力呈正相关,最佳的止血带宽度在35 mm左右,动脉收缩压偏高所需的止血带压力略有增加。基于有限元法的止血带压力仿真研究可为止血带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有限元法的止血带压力仿真研究对止血带设计的指导意义。方法将人体上臂软组织近似为弹性体,并对其几何外形、解剖结构作了一定假设,建立上臂软组织、血管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止血带压力、宽度、动脉收缩压等因素对动脉血管壁形变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动脉血管壁形变与止血带压力呈正相关,最佳的止血带宽度在35 mm左右,动脉收缩压偏高所需的止血带压力略有增加。基于有限元法的止血带压力仿真研究可为止血带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气压止血带打气筒不能充气最常见的原因是活塞上的皮碗老化 ,磨损或加油不及时而干缩变小。一般有效维修方法是更换皮碗。但许多基层医院很难买上合格的皮碗 ,在突然发现故障时影响手术。我科对上海医院设备厂生产的 733型、上海医疗设备厂生产的QZ - 13型气压止血带打气筒进行了 5台次维修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方法 :卸开打气筒后盖和气筒螺帽 ,取出活塞检查皮碗 ,如无破损 ,可先加润滑油试用 ,无效时再取出活塞 ,按碗口至碗底的方向 ,将活塞上的皮碗碗口边缘一周在粗糙的水泥地面或粗加工木头上轻轻打毛 ,使皮碗周围松软能与打气筒内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止血带压和出血量的关系、止血带宽度和止血带压的关系研究,以及对环绕加压和局部加压两种止血方式的比较,对止血带使用的最佳条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止血带压和出血量之间符合Bernoulli方程,止血带压和止血带宽度间呈负指致函数关系;局部加压止血是既能妥善止血,又可部分保留肢体血液循环的最佳止血方式。本研究为临床应用和新型止血器材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作者论证了现沿用的橡皮管止血带的危害,提出应尽早废除。  相似文献   

15.
高原环境下止血带安全时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高原环境对止血带安全应用的影响,采用犬为动物实验模型,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探讨止血带下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流时间对肢体骨骼 影响,并与低海拔环境下的实验组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1)高原组和平原组缺血期间的组织学改变基本相惟;(2)高原组平原止血带缺血1小时组再灌流后的损伤程度无显著差异;(3)缺血3-6小时,其高原组的缺血再灌流损伤显著重于平原组,并发生严重的肺损伤。因此,高原环境下,止血  相似文献   

16.
弹力加压包扎技术在手外伤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弹力加压包扎技术在手外伤病人中的应用。对32例手外伤病人常规驱血后,在气囊止血带下手术,术毕放松止血带之前应用弹力加压包扎技术。与常规包扎的另外32例手外伤病例相比,此法可减轻患者肢肿胀程度,明显减轻伤口疼痛。  相似文献   

17.
应用止血带有利于控制动脉损伤出血,并在手术中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但止血带的使用有很多注意事项及禁忌证,止血带使用不当还会引起疼痛、肌肉损伤、麻痹、血栓、筋膜间隙综合征等并发症,甚至出现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心跳骤停等严重问题。究竟止血带的应用存在哪些可能的损伤?在急救时或手术中使用止血带,其应用的原则如何?其使用的压力、时间有怎样的约束?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就不同情形下止血带使用的原则及方法、止血带损伤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对止血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Calkins等研制出气囊式和棘齿式两种新型止血带。气囊止血带上、下肢止血成功率均为 10 0 % ;棘齿止血带上肢止血成功率为 92 .9% ,下肢为 84.6 %。两种止血带均具有制作简单、结构合理、重量轻、使用方便等特点 ,平均 3 0s内即可有效止血。因为棘齿止血带便于伤员自己使用 ,易松解和再加压 ,最适于伤员长途后送 ,所以 ,在对 7种止血带止血效果的综合评估中被评为最佳。美军研制出火线抢救新型止血带@贺声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三种止血带在控制犬下肢动脉出血时静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分析并比较不同止血带对束扎侧组织的损伤程度.方法 将18只犬完全随机分为三组,并制作成后肢股动脉出血模型.采用橡皮管止血带、卡式止血带和多功能自控加压止血绷带(简称止血绷带)三种止血带对三组犬进行股动脉止血.分别测量三组犬止血带下压力并在止血后0.5,1,3,6 h检测束扎肢体静脉血气指标.结果 (1)止血绷带组的带下压力为0.74 kg,显著小于橡皮管止血带组(1.46 kg)和卡式止血带组(2.09 kg)(P<0.05).(2)止血后1 h,止血绷带组静脉血氧分压(PvO2)为(36.45±10.45)mm Hg,橡皮管止血带组为(28.73±9.07)mm Hg,均高于卡式止血带组的(21.87±4.30)mmHg(P<0.05);止血后3,6 h,止血绷带组二氧化碳分压(PvCO2)分别为(50.67±9.31)mm Hg和(60.02±10.85)mm Hg,橡皮管止血带组分别为(16.85±16.51)mmHg和(60.02±10.85)mm Hg,均低于卡式止血带组(P<0.05或0.01).结论 止血绷带在较小压力下能有效止住犬的股动脉出血;在三种止血带中,止血绷带对束侧组织的损伤最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初次行单侧TK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组。缺血预处理措施为止血带持续充气加压前阻断术肢血流5 min,然后松止血带,恢复血流灌注5 min,反复2次。于肢体缺血前、再灌注24 h和72 h分别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与缺血前比较,血清CK、AsT、LDH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但缺血预处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以减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