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析多层螺旋CT对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疑似胫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之后利用计算机图像重建,针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范围、位移以及关节囊等情况展开评价。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胫骨近端骨折患者48例,检出率80%,48例患者中,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8例,胫骨踝间骨折患者20例。结论在进行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诊断时,采取多层螺旋CT扫描,有着大范围容积快速扫描特点,与计算机处理技术结合在一起,展开图像重建,能够实现对隐匿性骨折的多平面、多角度观察,具有非常好的诊断效果,有效弥补了X线片、DR诊断等诊断方式的不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函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5):122-124
〔摘 要〕 目的:探讨 MRI 与螺旋 CT 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 2017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46 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 CT 与 MRI 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检出率、
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诊断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MRI 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
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 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高于多层螺旋 CT,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 诊断符合率高于多层螺旋 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 漏诊率、
误诊率低于多层螺旋 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MRI 的诊断结果较多层螺
旋 CT 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就诊于新郑天佑医院的 130 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患者均接受 MRI、MSCT 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及其与关节镜检查的一致性。 结果:130 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显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116 例(89.23 %),其余 14 例(10.77 %)患者均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MRI 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 MSCT 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SCT 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一致性不佳(κ = 0.047,P = 0.524),MRI 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κ = 0.849,P < 0.001)。MRI 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合并损伤检出率均高于 MS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与 MSCT 检查相比,MRI 检查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有更好的诊断效果,诊断结果与关节镜一致性良好,且能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合并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4.
隐匿性骨折不易被常规X线检查发现,延误治疗易引起严重后果.MRI成像对软组织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可以显示骨关节各解剖细节且无骨伪影,同时MRI可进行多参数和多种序列成像,其信号的差异基本反映病变的组织学特点,为疾病的检测和定性提供了丰富的信息[1].随着MRI在骨关节系统的广泛应用,业已证明MRI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MRI能够早期发现确诊隐匿性骨损伤和软组织损伤,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3].作者回顾性分析自2003~2005年在本院就诊的23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MRI所见,探讨MRI在X线表现阴性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排CT在骶骨隐匿性骨折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6月~2014年3月有外伤发病史以及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未能检出的30例可疑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对骨折的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16排螺旋CT扫描及图像处理,检出24例骨折患者,6例排除骨折,CT检出率为80.00%(24/30);CT检出骶骨骨折情况:骶3骨折11例(占36.67%),骶4骨折8例(占26.67%),骶5骨折5例(占16.67%)。结论:16排CT在骶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使用Sytec-Synergy螺旋CT诊断。结果:40例平扫均为多发结节状略高密度影,其中2例幕上白质内和幕下小脑半球发现多发结节灶,最少4个,最多9个,相对较均匀,大小在0.7~1.2cm之间,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其周围水肿区均不十分明显,占位效应为病灶多的一侧明显,仅1例。增强扫描后,其中16例病灶明显强化,4例中度强化。结论:CT可发现较大的规则团块影,呈高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效应明显,室管膜下浸润时脑室周围增强。 相似文献
8.
陈胜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8):25-26
目的:分析比较CT和X射线对脊椎骨折的诊断效率,探讨X射线在脊椎骨折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治疗过的30例脊椎骨折患者,并通过采用X射线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断,并对两种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在脊椎骨折患者中,X射线对前柱骨折的诊断率为91.5%,CT诊断率为96.9%,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X射线对中柱骨折的诊断率为28.6%,CT诊断率为52.9%,两者之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X射线对后柱骨折的诊断率为4.2%,CT的诊断率为13.1%,两者之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椎骨折诊断过程中,X射线可以进行辅助检查,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CT检查对脑卒中诊断的重要性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塞27例,脑出血13例,入院后均行头颅CT检查,对诊断不明确的患者给予进一步检查,分析CT检查在诊断脑卒中诊断的重要性。结果:CT在诊断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均明显高于CT对脑梗死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作为对脑卒中临床诊断的辅助方法之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罗劲松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6):26-27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在胸廓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年来我科行64排螺旋CT胸廓骨折重建6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薄层扫描,并进行VR(容积再现法)、MIP(最大密度投影法)、MPR(多平面重组法)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65例病人中,诊断出16例肋骨骨折、19例腰胸椎骨折、5例肩胛骨骨折、13例胸骨体骨折、12例胸骨柄骨折。结论:行64排螺旋CT能够迅速、准确诊断胸廓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检查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12月的34例经手术证实的结肠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CT诊断与分期的准确性。,结果:本组34例患者CT检查发现18例患者肠腔或肠壁局限’性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清楚,27例患者呈现结肠壁环形、半环形增厚;肠腔狭窄和形态不规则12例,淋巴结转移6例。结论:CT检查对中晚期结肠癌诊断和分期具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结肠癌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癌30例病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肠壁增厚30例,肠腔内肿块18例,肠腔狭窄和形态不规则27例,浆膜面模糊15例,淋巴结转移14例。结论CT对结肠癌特别是中晚期结肠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究核磁共振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X线检查和MRI检查,对患者进行确诊并实施治疗。结果:所有患者X线检查结果均为阴性,MRI检查结果均为阳性,以关节周围软组织挫伤、韧带损伤等为主,实施针对性治疗后病情好转,MRI复查结果显示患者膝关节信号异常部位的损伤显著减轻,异常信号消失。结论:核磁共振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应用效果好,检查准确率高,有助于临床把握治疗时机并实施针对性治疗,能够发现隐匿的合并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CT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以此为合理有效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10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早期CT影像学检查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10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存在一定的早期CT影像学特征,30例患者存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约为28.85%;41例患者存在豆状核边界不清,约为39.42%;45例患者存在轻度占位,约为43.27%;33例患者出现早期低密度影,约为31.73%;17例患者脑沟消失,约为16.35%;29例患者存在岛皮质边界模糊,约为27.88%。结论: CT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能够较好的发现患者相应的CT影像学特征,以轻度占位发生率相对比较高,其次为豆状核边界不清、早期低密度影、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岛皮质边界模糊,而脑沟消失发生率相对比较低。CT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为合理有效的临床诊断、治疗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应用CT对脊柱骨折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结果:CT能清楚显示脊柱骨折的部位、椎管狭窄的程度、脊髓受压或损伤程度、椎体骨折的类型。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颈椎骨折21例,腰椎骨折48例,胸椎骨折39例;单椎体骨折86例,多椎体骨折14例(其中2椎体骨折7例,3椎体骨折4例,4椎体骨折3例),骨折范围涉及S3-L3;压缩性骨折占24.0%,爆裂性骨折占62.0%,骨折脱位型占14.0%。结论:CT扫描可以显著提高脊柱骨折的诊断率,且具有要求患者移动最小、检查速度最快、患者舒适、安全性高等优点,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是脊柱骨折患者检查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成人肠套叠较为少见,一般常用胃肠造影或钡灌肠作为一般的检查方法,但有时对最终确诊起到的作用有限,CT是较为理想的补充手段,既能够观察出肠套叠状况,又能对原发肠道病变做诊断。本文分析15例经临床确诊的成人肠套叠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对脑萎缩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8例脑萎缩患者的CT表现。结果 根据脑萎缩的CT表现 ,将其分为广泛性脑萎缩和局限性脑萎缩 ,且以前者为多。结论 螺旋CT对脑萎缩的诊断及分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伟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6):2528-2529
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的不断发展,因腹部外伤而急诊的患者越来越多.CT作为一种无损伤的检查方法,以其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将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膜瘤的各种临床表现与CT征象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于2004年9月~2010年9月在本科检查的57例脑膜瘤病人,分析并总结他们的CT征象,来探讨其特征性表现。结果:颅顶大脑凸面占52例,包括24例连接颅骨广基,15例连接大脑镰,3例位于大脑的凸面;3例位于鞍结节或蝶骨嵴,3例位于颅中窝,3例位于小脑桥脑角,颞叶外侧裂的脑实质占3例,侧脑室内占3例。结论:CT对脑膜瘤进行诊断时必须掌握好各类脑膜瘤影像学的典型表现,通过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伟斌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6):2528-2529
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的不断发展,因腹部外伤而急诊的患者越来越多。CT作为一种无损伤的检查方法,以其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将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救治效果。笔者通过对55例腹部外伤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手术结果进行对照,以探讨腹部外伤的CT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