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与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238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39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组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143例,测定3组血Hcy、UA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UA和Hcy呈显著正相关(r=0.576,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血Hcy、UA水平均高于颈动脉硬化组和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硬化组Hcy、UA水平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结论 高Hcy和UA浓度是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二者可能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中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同期体格检查青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狭窄,分为颈动脉硬化组56例、颈动脉正常组34例,另选25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尿酸(UA)、血脂的水平。结果:颈动脉硬化组、颈动脉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尿酸、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的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是青中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老年患者120例,按其原发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HBP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HBP+DM组)各40例,另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高血压、糖尿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测定4组Hcy、动脉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HBP组、DM组、HBP+DM组Hcy水平、IMT、斑块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升高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H型高血压的相关性和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1日—2013年2月28日的新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15例。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并根据tHcy检验结果和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为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组和两者均正常组(无高血压病史和tHcy正常)4个亚组,对斑块组和对照组进行4个亚组检出率方面的比较。结果:斑块组与对照组各组危险因素分析:年龄、高血压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斑块组内4个亚组的发生率:H型高血压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HHcy发生率>两者均正常发生率。结论:H型高血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性均大于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两者之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LDL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0例,根据Hcy循环酶法自动分析仪检测的Hcy水平,将患者分为升高组(Hcy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及正常组(Hcy水平处于正常水平),并用超声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后采用控制变量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cy升高是否促进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结果在收集的5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升高组有330例,正常组有230例,控制变量法分析显示年龄、吸烟、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会影响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P<0.05)。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水平的升高促进颈动脉斑块发生(OR=1.91,95%CI=1.02~3.34,P=0.039)。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增高是促进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朱荣志  周英  李其英  崔贤炉  徐爱琴 《安徽医药》2015,19(10):1955-1956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4年6月住院的154例资料完整的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另外选择92例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无脑梗死病史的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同时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率、软斑发生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异常率、发生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为斑块发生率及软斑发生率较高,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发生率及发生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率也较高;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7.
刘蓉 《淮海医药》2013,(6):480-48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69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无动脉硬化斑块组(A组)20例、动脉硬化斑块组49例,后者再根据是否伴急性脑梗死分为不伴急性脑梗死组(B组)30例和伴急性脑梗死组(C组)19例,比较各组血清内脂素水平.结果 B组、C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均高于A组(P<0.05或P<0.01).结论 内脂素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血脂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尿酸(UA)、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80例高血压患者测定血脂、尿酸,超声心动图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尿酸与不同程度颈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 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的血尿酸明显的增高(P<0.0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血尿酸水平较IMT增厚组也明显的增高(P<0.0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的LDL-C较IMT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在无颈动脉斑块组中,多元线性回归显示UA、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IMT独立相关.结论 UA、TG、LDL-C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36~82岁,为高血压组;31例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年龄40~97岁,对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包括内-中膜增厚,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8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5%(P〈0.05)。结论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脉压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本院门诊及病房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年龄62~76岁。根据超声结果,将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的IMT≥1.0mm或/和颈动脉斑块者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将IMT〈1.0mm和未见斑块形成者定为颈动脉正常组。根据动态血压计算出24h平均脉压和脉压指数。研究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脉压值为(69.32±12.51)mmHg,脉压指数(0.48±0.06);颈动脉正常组脉压值为(53.96±10.28)mmHg,脉压指数(0.37±0.04);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脉压及脉压指数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压和脉压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相关性,是可以很好反映动脉硬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