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金振口服液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入许昌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2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联合金振口服液治疗,对照组患儿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记录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锣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14±1.31)d、(5.82±2.25)d、(6.14±2.19)d和(8.52±2.28)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8±1.62)d、(7.82±2.48)d、(8.53±2.46)d和(11.37±2.7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金振口服液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消失更快,疗效优于阿奇霉素单一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观察阿奇霉素治疗耐药MPP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采集儿科病房疑似MPP患儿咽拭子标本共100例,应用巢式PCR扩增及DNA测序检测红霉素作用靶位23SrRNA基因。在此基础上将患儿分为敏感组(MS-MPP)及耐药组(MR-MPP),比较两组患儿对阿奇霉素治疗反应的差异。结果:经PCR扩增,100例咽拭子标本中91例阳性,26例无点突变,65例存在点突变,其中58例为2063位A→G点突变,7例为2064位A→G点突变,耐药率65.7%。32例MR-MPP患儿与17例MS-MPP患儿比较,阿奇霉素治疗后敏感组发热时间、总热程、住院时间均短于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MPP耐药情况严重,对阿奇霉素治疗反应性降低,发热时间、总热程、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3.
王明明  白蓉 《安徽医药》2016,20(12):2240-224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种球蛋白对肺炎支原体脑炎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脑炎患儿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的50例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8%,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P<0.05.对照组中患儿发热消失时间为(13.78±2.96)d,肢体活动恢复时间为(8.14±1.86)d,脑脊液恢复时间为(11.78±3.86)d,抽搐消失时间为(2.64±0.76)d,意识恢复时间为(2.79±0.78)d;观察组中患儿发热消失时间为(5.11±1.32)d,肢体活动恢复时间为(4.36±1.14)d,脑脊液恢复时间为(6.42±2.14)d,抽搐消失时间为(1.71±0.45)d,意识恢复时间为(1.72±0.45)d;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脑炎患者进行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奇霉素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消失快,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盐酸米诺环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泽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233-3234
目的 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效果. 方法 将90例支原体肺炎,随机分成两组阿奇霉素治疗组42例(对照组),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基础上加用盐酸米诺环素口服治疗组48例(治疗组),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肺炎(MRMPP)临床特征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2019年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142例,检测肺炎支原体(MP)的DNA及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按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分为耐药组(MR组)92例和敏感组(MS组)50例,其中MR组按初选抗菌药物分为阿奇霉素组(A组)67例和非大环内酯类组(N组)25例,分析其临床指标、疗效、肺外并发症等。结果:MR组和MS组年龄、性别、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S组比较,MR组总热程、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阿奇霉素疗程、阿奇霉素治疗后发热时间均延长(P<0.05)。A组和N组年龄、抗菌药物疗程、抗菌药物治疗后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比值、CRP、PCT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N组总热程、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延长(P<0.05)。N组WBC水平高于A组(P<0.01)。MR组总有效率与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高于MS组(P<0.05)。结论:MRMPP发病率较高,患儿病程较长、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延长阿奇霉素疗程治疗仍有效,及早诊断、早期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改善MP耐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福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方法将110例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利福平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X 线、住院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和消失、胸片或肺 CT 阴影减轻或消失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福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对缩短发热时间、减轻咳嗽等症状、促进啰音消失、降低平均住院日,有明显疗效,且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小,患儿及家长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仇成凤  谭力铭 《中国药房》2013,(48):4557-4559
目的:比较两种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方案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qd,连续给药3d,停用4d,更换为阿奇霉素肠溶胶囊10mg/(kg·d),qd,口服,连续给药3d,停用4d;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qd,连续给药5d,停用2d,更换为阿奇霉素肠溶胶囊10mg/(kg·d),qd,口服,连续给药5d,停用2d。两组患儿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记录所有患儿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采用给药3d停4d的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更安全,患儿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盐酸氨溴索辅佐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儿100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单独治疗方法,研究组采取盐酸氨溴索辅佐阿奇霉素治疗方法,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快、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而言,相较于阿奇霉素单独治疗方式,盐酸氨溴索辅佐阿奇霉素的临床疗效显著,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多西环素对8岁以上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7-2019年年龄>8岁SMPP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随机抽取使用多西环素病例46例为多西环素组和使用阿奇霉素病例52例为阿奇霉素组。多西环素组患儿给予多西环素口服(2.2 mg/kg,bid),阿奇霉素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10 mg/kg,qd),疗程5~7 d,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激素使用率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肺内病变吸收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治愈或好转,多西环素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率及LDH、CRP水平均短于或低于阿奇霉素组,肺内病变吸收率高于阿奇霉素组(P均<0.05)。结论:8岁以上儿童SMPP口服多西环素治疗安全、有效、价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支原体工gM检查阳性的85例患者:A组采用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B组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5d后无效改用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有效者改为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结果两组在发热、咳喘、肺部音消失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红霉素在支原体肺炎的发热、咳喘、肺部啰音的消失方面均优于阿奇霉素,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有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1.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和ADR。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红霉素和阿奇霉素2组,分析其临床疗效及ADR。结果:阿奇霉素及红霉素均对儿童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疗效,2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阿奇霉素组较红霉素组发热缓解时间短,症状、体征消失较快,住院时间缩短,ADR较少。结论:从临床疗效及ADR来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起效快,疗程短,缩短住院时间,ADR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2种阿奇霉素与红霉素交替方案治疗伴有发热的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伴有发热的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先予红霉素25mg·kg-1·d-1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7d;之后予阿奇霉素10mg·kg-1·d-1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7d.对照组用药同上,仅更换阿奇霉素和红霉素静脉滴注顺序.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热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为(3.0±1.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 0±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存在伴有发热的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疗效并探讨阿奇霉素间断重复给药对支原体肺炎复发的阻止作用。方法:将10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间断重复口服阿奇霉素3~4周;对照组连续口服阿奇霉素5~7 d。两组患儿均常规对症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治疗7 d后疗效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月后复查胸片治疗组正常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间断重复使用阿奇霉素3~4周较连续应用阿奇霉素5~7 d对支原体肺炎再次复发有更佳阻止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开俊  王险峰  张有为 《医药导报》2004,23(9):0670-0670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儿童支原体肺炎7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 mg·kg 1·d 1,qd,连用5 d;对照组34例,静脉滴注红霉素20~30 mg·kg 1·d 1,分3或4次滴注,连用14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4%和94.1%(P>0.05),复发率分别为5.3%和5.8%(P>0.05)。结论:静脉注射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相当,但阿奇霉素疗程短,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5.
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早期小儿支原体肺炎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就诊时未明确病原体的46例肺炎患儿先用红霉素类药物治疗,给予阿奇霉素5~10mg/(kg.d)或红霉素25mg/(kg.d)静脉用药。经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的32例,继续用阿奇霉素治疗(疗程满7~10d后改口服,服3d,停4d)3~4周;并设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30例为对照组。结果支原体肺炎早期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比确诊后再换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在发热、咳嗽、肺部体征改善、消失方面均有显著效果,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后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效果(P〈0.05);而普通肺炎患儿也未出现病情恶化,同期治愈。结论支原体肺炎早期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的疗效满意,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规律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肺炎支原体(MP)耐药的相关性及规律使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MPP)的有效性。方法:选取431例MP感染患儿,根据患儿MP感染次数分为观察组217例和对照组214例,观察组咽拭子标本培养结果阳性且对阿奇霉素敏感者与对照组培养结果阳性且对阿奇霉素耐药者提取DNA进行23s rRNA V区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对细菌培养阳性者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观察组中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敏感及23s rRNA V区无突变的患儿进行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MP培养阳性者分别为56例和49例,两组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为19.6% vs 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68,P<0.01)。对照组患儿不规范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次数与肺炎支原体耐药率呈正相关(χ2=22.056,P<0.01;r=0.321,P<0.01)。观察组对阿奇霉素敏感且23s rRNA V区基因位点无突变的26例患儿行阿奇霉素序贯治疗22周和4周时MP培养阴性率分别为73.1%和92.3%,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培 养阳性菌株仍未发现23s rRNA V区基因位点突变。结论:不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增加MP耐药率,MP耐药性与23s rRNA V区基因位点突变有关;对儿童MP感染在没有药敏结果情况下,规律使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不会诱导耐药菌株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服用罗红霉素患儿81例为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患儿81例为观察组,疗程7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病症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退热天数(2.1±0.6)d、咳嗽消失天数(3.8±1.2)d、湿啰音消失天数(4.1±1.6)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3.2±0.9)d、(5.6±1.7)d、(6.3±1.9)d,观察组总有效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8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高于对照组(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好于罗红霉素,可明显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改善患儿的临床病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邬随焕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241-242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至2011年间收治的13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照组采用红霉素序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为(1.4±0.2)d,对照组为(2.1±1.1)d,观察组住院时间较短,为(5.2±2.1)d,少于对照组的7.4±3.2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两组间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4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对照组共6例患儿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优于红霉素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经济实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性肺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12月本院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患儿,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A组加用阿奇霉素,B组加用红霉素,比较A、B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B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B组比较,A组患儿的发热、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性肺炎,效果显著,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建议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10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连用3d,停3d,再用3d;对照组采用红霉素30mg/(kg·d),分2次,q12h,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连用14d。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