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生物实验菌种保存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验菌种保存的适宜方式。方法选用实验室常用3种保存方式进行实验比较。结果 3种保存方式对各类菌种的保存时间不一,磁珠保存方式最为优越。结论 3种菌种保存方式适用于实验室现有条件,磁珠保存法具有操作简便及实用性,为微生物菌种保存提供了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寻求一种较为经济简便的有效保存教学菌种方法。方法(1)将分纯后的各种菌种用接种针直接从平板上取下接种于半固体中,经37℃孵育18小时后取出封上无菌液体石蜡,至4℃保存。(2)用无菌镊子取纸片直接刮取已分纯的4~5个菌落放入离心管内,封上封口胶布后至(-20±1)℃保存。结果用纸片法保存菌种1年和2年后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半固体琼脂法。结论纸片法具有简单、经济、实用等优点,是基层单位较理想的菌种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3.
菌种作为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对微生物学教学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菌种保存方法因微生物的不同而异。在菌种保存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故菌种保存方法多依据这三个因素而设计。菌种保存方法有多种,最理想的为真空冷冻干燥法,具有保存时间长、成活率高、变异小等优点,但操作技术难度大,花费高,需特殊设备,一般单位不易做到,  相似文献   

4.
菌种长期保存方法的新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一种能长期保存菌种的方法,以便更好地为科研、教学以及临床诊断提供标准菌株.方法:将需保存的菌种纯化后,用接种环取一定量分别置于装有保护剂牛奶的菌种管、合成菌种保养液小试管和接种到高层半固体琼脂中,经真空熔封菌种管、试管加盖橡皮塞后-20℃保存和进行培养后置-4℃冰箱保存.结果:在连续3年的实验期内合成保养液保存菌种的效果最佳,且各菌生化反应、形态结构、染色特性等均与标准菌株相符.结论:合成保养液保存菌种时间长方法简便,适用各种微生物菌种的保存.  相似文献   

5.
药品卫生学检验是药品制剂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检验项目之一,实验中阳性菌对照是对方法可行性的坚实考证,试验中已知阳性菌不能检出,则该试验结果不可采信,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阳性菌的使用不能超过5代”:琼脂斜面法保存的菌种远达不到这一要求,该方法要求月月转代,超过3月,菌种耗尽培养基中的营养物就会死亡。本实验探索出一种新的菌种保存方法,一次保存菌种,供3年以上使用,无须每月转代,还能保持其菌种的自身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前,淋球菌保存一般采用传统的冷冻真空干燥法,此法虽然可靠,但操作繁琐费时,需要贵重仪器——冰冻干燥机和真空泵等,成本较高。如何简单而又可靠地长期保存淋球菌,一直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关心的课题,为此我们经过实验,比较几种淋球菌菌种保存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要求对药品的无菌检查和微生物检查进行方法学验证,规定所用的试验菌种菌龄不得超过5代。菌种的纯度、活性、变异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因此,菌种的正确使用及管理尤为重要。该文对菌种的使用、保存及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生产、科研、医疗等领域的实践活动中,人们获取了各种各样的实验菌种,其中不乏宝贵和实用者。微生物容易变异,世代时间相应较短,在传代过程中有很大几率死亡或者变异[1]。所以实验菌种保存和管理工作极为重要,是微生物育种以及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两种不同的细菌菌种保存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常需保存一些室内质控常用标准菌种及临床分离菌株。菌株保存期间必须避免菌种死亡、变异及衰退,并且应当保持菌种原有的各种生物学特征,从而达到保证科研、实验的目的。我们知道,在一定条件下,当细胞内的水分从液态变成固态的时候,细胞的新陈代谢也随之停止,而当细胞经过重新温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DNA测序技术对天津地区5家药品生产企业微生物洁净室采集到的微生物菌株进行测序鉴定和结果分析,为药品微生物污染追踪溯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革兰氏染色技术、VITEKⅡ生化鉴定和分子测序鉴定技术,对我市5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微生物洁净室(A/B和A/C级洁净区)采集到的90株细菌和6株霉菌共计96株菌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通过96株菌株的鉴定结果,发现葡萄球菌属细菌数最多,占全部分离株的50.0%,芽孢杆菌属占18.8%,库克氏菌属占10.4%。其中表面微生物有52株,占54.2%,沉降菌有20株,占20.8%,浮游菌有24株,占25.0%。结论:利用DNA测序技术对采集到的环境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更为准确可靠,菌株的采集位置及鉴定结果能有效地为无菌药品企业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和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1.
黄家乐  王玥  何睿  裘畅  徐雪娥  董铸雄 《中国药事》2018,32(10):1393-1399
目的:建立制药企业微生物鉴定技术和监测数据库,以达到微生物溯源调查、回顾分析和法规符合性的要求。方法:建立微生物定向和数值分类鉴定方法,通过对标准菌株的分析鉴定,以确认鉴定方法的适用性,并将污染菌的来源、菌落、细菌形态和鉴定信息以图片形式保存于Word、Excel文档中。结果:微生物定向和数值分类鉴定法经确认后均符合要求,可用于微生物的鉴定。制药企业污染菌库、鉴定电子菌库和药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监测电子数据库,可用于污染菌的测试、鉴定信息确认和分析调查。结论:所述的微生物定向和数值分类鉴定法,以及污染菌库、鉴定电子菌库和监测电子数据库为同行提供一套简单、应用性强、成本低的微生物鉴定技术和建立污染菌库的指导方法及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某高风险注射剂生产企业制药用水系统微生物数据库,为企业制药用水系统污染微生物的有效控制和溯源调查提供指导。方法 连续4个季度对某大容量注射剂生产企业的纯化水系统和注射用水系统监控收集微生物,采用基于16S rRNA和ITS rDNA序列比对等方法鉴定污染微生物,结合微生物种属和来源信息进行分析,建立企业制药用水系统的微生物菌库。结果 共分离鉴定1 499株细菌和20株真菌,注射用水系统和纯化水系统的微生物分别占比9.0%和91.0%。纯化水系统中鞘氨醇单胞菌和甲基杆菌最多,分别占全部分离菌的28.9%和25.2%。注射用水系统中葡萄球菌和微球菌较多,分别占全部收集菌的24.9%和18.2%。纯化水系统中污染的微生物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占污染微生物总数的67.0%。注射用水系统中污染的微生物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占污染微生物总数的60.3%。制药用水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真菌为杂色曲霉菌和产黄青霉。此外,经分析发现,纯化水系统的微生物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数量占比较多,占全年微生物总量67.8%,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微生物数量则下降;注射用水系统微生物数量则在第二季度较多,其余3个季节数量差不多。结论 建立制药用水系统微生物菌库可指导制药用水系统的运行维护及消毒灭菌,同时也为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的微生物污染事件提供溯源调查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水作为药品生产特别是生物制品生产中的主要原辅材料的质量。方法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收载的注射用水检测项目进行相关检测。结果对2004—2006年水的质量进行检测及质量控制,并对以水为原辅料生产的终产品进行质量检定,注射用水的质量符合《中国药典(二部)》要求。结论所生产的注射液用水是优质的,可以用于药品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关于药事管理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学习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结果: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和改善教学质量的目的。结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适合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但在运用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欧洲药学监护联盟(PCNE)分类系统在儿科用药相关问题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 2021 年 11 月-2022 年 10 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专职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查房并进行医嘱审核,采用 PCNE 分类系统(9. 1 版)评估患儿出现的药物相关问题(DRPs),并对发生 DRPs 的类型、原因、干预方案、干预方案的接受程度及 DRPs 状态等进行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 1 184 例患儿,其中专职临床药师发现 304 例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 DRPs,总计 336 例。 DRPs 类型中与治疗有效性相关的问题 175 例(52. 08%),与治疗安全性相关的问题 117 例(34. 82%);药物剂量过低和药物疗程过长为 DRPs 发生的主要原因;实际干预 292 例,干预成功率为 86. 90%。 结论:PCNE 分类体系的引入能够提升临床药师发现和解决 DRPs 的能力,将 PCNE 分类系统作为契机,建立完善的药学监护系统,精确分析 DRPs,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对儿童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药品微生物控制是药品安全性保障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增修订重点工作的回顾,阐述中国药品微生物控制体系的发展过程。药品微生物污染控制体系包括药品微生物实验室建设、药品微生物控制标准体系建设和中药微生物控制体系建设3个部分。中药微生物控制体系建设作为中药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提升业界对微生物污染风险的认识是关键;而药品微生物控制标准体系的建设围绕着推进微生物过程控制理念的实施,促使企业成为微生物污染控制的主体开展;其中,全面提升企业药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与管理水平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医药领域内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张苏琳  冯国忠 《中国药房》2003,14(8):452-453
目的 :促进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医药领域内的应用。方法 :介绍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概念和应用软件 ,分析医药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益处及应注意的问题。结果与结论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实施可以帮助医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宿凌 《中国药房》2006,17(16):1206-1207
目的:为药品生产企业管理销售人员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药品生产企业药品销售的特点,探讨如何管理药品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结果与结论:药品生产企业应对销售人员进行制度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稳定性管理。  相似文献   

19.
侯鸿军  杨世民 《中国药房》2002,13(4):196-198
目的 :为我国西部医药业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法 :对西部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及中药和民族药业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对西部医药业发展提出了观念对策、可持续发展对策、创新对策、人才对策、政策对策、方法对策、管理对策、专利对策、品牌对策  相似文献   

20.
石秀兰  熊军姣 《中国药事》2009,23(2):196-197
目的阐述偏差的概念。方法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应按照《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的规定,制定和执行偏差处理程序,所有偏差应有记录,重大偏差应有调查报告。结果与结论提出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出现偏差应如何进行处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