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两种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采取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排气时间,第2次月经后输卵管通畅、输卵管瘘及盆腔粘连情况。随访2年,统计宫内妊娠、再次异位妊娠、继发性不孕的发生情况,并比较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输卵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输卵管瘘发生率及盆腔粘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年内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再次异位妊娠率及继发性不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次妊娠的母体及胎儿或新生儿的总不良结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创伤小、恢复快,可提高输卵管通畅率和宫内妊娠率,并减少再次异位妊娠及继发性不孕的发生,对再次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和输卵切除术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妇科收治的11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60例为观察组,行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时间、术后输卵管通畅率以及术后2年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9.9±8.7ml)与对照组(27.3±6.4ml)无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54.3±7.9min)及血■-hCG恢复正常时间(32.6±3.7d)均长于对照组(40.8±7.3min),(24.2±2.3d)(P0.05),观察组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18.3%,两组对侧通畅率无差异。再次异位妊娠率(15%)高于对照组(2%)(P0.05),观察组术后2年宫内妊娠率(63.3%)与对照组(54%)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与输卵管切除术相比,并不能显著提高患者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戚桂杰  沈浣  鹿群  蔡晓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517-15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手术方式及输卵管周围粘连等因素对术后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妊娠10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输卵管切开组和切除组,随访48个月,观察术式对术后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根据前次手术中输卵管粘连情况进行评分,评估输卵管粘连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组再次妊娠54例(76.1%),其中宫内妊娠28例(39.4%),重复性异位妊娠26例(36.6%),继发不孕17例(23.9%)。输卵管切除术组术后再次妊娠23例(74.2%),其中宫内妊娠13例(41.9%),重复异位妊娠10例(32.3%),继发不孕8例(25.8%)。输卵管切开组与切除术组再次妊娠率,宫内妊娠率,重复异位妊娠率和继发不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复异位妊娠组前次腹腔镜术中输卵管粘连评分明显高于宫内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方式对再次妊娠的结局没有影响。前次异位妊娠手术中输卵管粘连评分可以作为预测术后重复异位妊娠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输卵管病灶切除术+端端吻合术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永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输卵管壶腹部妊娠行保守手术患者110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输卵管病灶切除术+端端吻合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创面缝合术。对比两组患者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输卵管通畅率、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术后再次异位妊娠率及术后宫内妊娠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98.09±38.13)min、平均出血量为(40.45±29.27)ml,术后hCG降至正常时间(19.75±3.58)d、平均住院时间为(3.6±1.5)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81.12±34.38)min、平均出血量为(39.10±27.21)ml,术后hCG降至正常时间(20.14±4.84)d,平均住院时间为(3.5±1.4)d,两组患者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后hCG降至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输卵管通畅率83.5%、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1.8%...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性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与根治性手术术后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内接收的4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及妊娠部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均为输卵管壶腹部妊娠,且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对照组为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对比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再次异位妊娠率略低于对照组,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继发不孕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卵管壶腹部妊娠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较输卵管切除术可提高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同时并不增加再次异位妊娠的风险,二者继发不孕率无明显差别,对于提高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不同术式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结局、术后再妊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5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中,28例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保守组),28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大部分切除术(切除组),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和术后再次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粘连情况等因素对保守性手术后妊娠的影响。结果保守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大于切除组(P<0.05)。随访6个月至6年,保守组和切除组再次宫内妊娠率分别为46.4%(13/28)、32.1% (9/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率分别为10.7%(3/28)、28.6%( 8/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术后宫内妊娠率与盆腔粘连、对侧输卵管通畅情况相关(P<Q.05)。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再次宫内妊娠率高于腹腔镜下输卵管大部分切除术。盆腔粘连情况、对侧输卵管闭锁与否是术后宫内妊娠率的相关因素。对于严重盆腔粘连或患侧输卵管破坏严重而对侧输卵管正常者,不建议行保守性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9年间在东海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病例数比值为1∶1,即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卵巢储备功能、并发症及随访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卵巢储备功能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再次异位妊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可对优化相关手术指标,降低对卵巢储备功能的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提高再次宫内妊娠率,对具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输卵管妊娠是最常见的异位妊娠类型,属于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研究探讨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02-01—2018-01-31河南圣德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停经时间、孕次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对照组行单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宫内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1.28±3.95)mL,低于对照组的(31.14±4.46)mL,t=11.346,P0.001;手术时间为(48.86±6.37)min,短于对照组的(59.62±7.8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8,P0.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43±1.55)d,与对照组的(6.82±1.79)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9,P=0.262;HCG恢复时间为(19.16±4.17)d,与对照组的(19.81±4.2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0,P=0.455;观察组输卵管通畅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4.47%,χ~2=4.821,P=0.028;宫内妊娠率为55.32%,高于对照组的34.04%,χ~2=4.304,P=0.038;观察组异位妊娠率为6.25%,与对照组的9.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695。结论单侧输卵管切除术与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升输卵管通畅性及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的妊娠结局,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320例实施腹腔镜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68例进行保守性腹腔镜手术(A组)包括输卵管切开取胚术(n=86)和修补术(n=82),152例患者接受输卵管大部分切除术(B组),随访18~ 36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程度、再次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再发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18项临床变量对生育结局的影响.结果 A组术后再次宫内妊娠率(72.0%)显著高于B组(55.9%,x2=9.023,P<0.01),而两组再次异位妊娠率(14.9%与9.86%,x2=1.83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受孕率高低依次为修补术94.2%和切开取胚术82.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5,P<0.05);影响术后生育力的因素为异位妊娠病史、患侧输卵管通畅、术前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和既往盆腔炎.结论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对保留生育功能有积极意义,应尽量解除不孕的隐患,强调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创面缝合与不缝合的术后近、远期疗效,以期为切开取胚术创面处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输卵管妊娠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观察组以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切口,对照组不予缝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 CG)恢复时间、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畅情况。对两组输卵管通畅患者进行为期2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完全梗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3个月完全通畅随访1年宫内受孕率高于对照组,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未受孕患者中输卵管粘连因素引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缝合创面,可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术后输卵管通畅率,提高远期正常妊娠率,达到更好的保留输卵管完整性及功能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输卵管异位妊娠应用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的效果及对输卵管和生殖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1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实行的不同术式将301例患者分为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组(研究组,n=155)和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组(对照组,n=14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差异,观察手术前后血清β-HCG、孕酮水平变化情况;随访2年后,比较持续性异位妊娠(PEP)、重复异位妊娠(REP)、宫内妊娠(IUP)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β-HCG降至正常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β-HCG、孕酮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后,两组患者PEP、RE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UP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比较,输卵管异位妊娠行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效果相当,术后恢复时间差异不大,虽所需手术时间稍长,激素恢复正常较慢,但宫内妊娠情况较好,更有利于保护患者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照分析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与输卵管切开缝合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后的输卵管通畅率及再次妊娠结局。方法:输卵管妊娠126例依据不同术式分为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组(70例)和输卵管切开缝合术组(56例),术后3个月行输卵管造影术观察输卵管通畅率;随访48个月观察再次妊娠的结局。结果:开窗术组的手术时间(66.8±6.3)m in与缝合术组(45.5±4.6)m 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治疗侧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84.3%和76.8%,输卵管周围粘连率分别为11.4%和21.4%;治疗侧输卵管完全梗阻率分别为4.3%和1.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开窗术组再次妊娠54例(77.1%),其中宫内妊娠31例(44.3%),治疗侧重复性异位妊娠14例(20.0%),对侧重复异位妊娠9例(12.9%),继发不孕15例(21.4%)。切开缝合术组再次妊娠45例(80.4%),其中宫内妊娠24例(42.9%),治疗侧重复性异位妊娠12例(21.4%),对侧重复异位妊娠9例(16.1%),继发不孕10例(17.9%)。两组再次妊娠率、宫内妊娠率、重复异位妊娠率和继发不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缝合术和开窗术都是治疗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有效术式,输卵管切开缝合术不提高术后宫内妊娠率,也不增加术后重复异位妊娠及输卵管阻塞和输卵管周围粘连的风险。缝合术并不是输卵管切开术中所必需的手术步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输卵管切除术在输卵管妊娠中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86例,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将实施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治疗的作为对照组,将实施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的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排气时间、HCG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相比,P>0.05;观察组术后1年宫内妊娠率为67.14%高于对照组的44.19%,2组再次异位妊娠率、手术成功率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SH、LH、E2等性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宫内妊娠率高,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最佳方式,提高输卵管复通率和再次宫内受孕率。方法:将132例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对侧输卵管缺如或者病变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各44例,分别选择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间断缝合术、荷包缝合术、双极电凝开窗术。结果:C组2例术后腹腔出血。手术成功率A组、B组为100%,C组为95.45%;手术时间及术后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输卵管复通率及术后2年宫内受孕率3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88,P0.01;χ2=7.17,P0.05)。结论:输卵管切开取胚间断缝合术是腹腔镜下保守性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最佳方式,输卵管复通率及再次宫内受孕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再受孕概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妊娠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通水通畅率以及止痛剂使用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为86.54%(45/52),高于对照组的67.31%(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28.9±10.3)min、(15.6±10.3)ml,低于对照组的(52.6±11.8)min、(26.7±12.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宫内妊娠率为71.15%(37/52),高于对照组的51.92%(2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5%(2/52)、通水通畅率73.08%(38/52)以及止痛剂使用率0.00%(0/52)与对照组的1.92%(1/52)、69.23%(36/52)及1.92%(1/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有利于提升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次数输卵管妊娠史患者再次妊娠结局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收治的输卵管妊娠史次数≥1次的415例患者, 根据输卵管妊娠史分为2组:A组为1次输卵管妊娠史(n=359), B组为2次输卵管妊娠史(n=56), 收集每组患者基线信息和再次妊娠结局, 比较保留输卵管和切除输卵管后异位妊娠率的差异。B组患者根据复发部位, 分为同侧复发亚组和对侧复发亚组, 比较两亚组患者再次妊娠时异位妊娠率的差异, 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输卵管妊娠复发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再次妊娠时宫内妊娠率[66.0%(237/359)]高于B组[48.2%(27/56), P=0.008]。A组采用甲氨蝶呤(methotexate, MTX)注射、输卵管切开取胚和输卵管挤压的患者宫内妊娠率[77.0%(97/126)、78.2%(93/119)、90.0%(9/10)]均高于采用输卵管切除的患者[35.7%(35/98), 均P<0.001];B组采用期待、MTX注射、输卵管切开取胚和输卵管切除的宫内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行宫腔镜治疗的妊娠结局(宫内妊娠、再次异位妊娠、不孕)。方法选择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有输卵管妊娠手术史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输卵管妊娠术后1~6个月行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50例为治疗组,未行宫腔镜治疗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术后宫内妊娠、再次异位妊娠、不孕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宫内妊娠率治疗组为52.0%,对照组为29.2%,两组宫内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5);再次异位妊娠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25.0%,两组再次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术后,通过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可提高宫内妊娠率,减少再次异位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输卵管妊娠对再次妊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宝艳  周维  刘晓瑛  周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2):1455-145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输卵管妊娠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对112例输卵管妊娠病人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分3组行3种术式进行手术)。A组:腹腔镜下行患侧输卵管线性切开病灶去除术(n=40);B组:腹腔镜下行患侧输卵管线性切开病灶去除后缝合输卵管浆肌层(n=42);C组:腔镜下采用患侧输卵管切除术(n=30)。比较3种术式后有继续生育要求的患者68例术后3~6个月输卵管通畅性;术后2年内异位妊娠发生率;术后2年内再次宫内妊娠成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3~6个月输卵管通畅性及术后2年再次宫内妊娠成功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术后2年异位妊娠发生率A组及B组与C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线性切开病灶去除术或缝合术可作为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首选的手术方案,且并不增加再次宫外孕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叶雪凤  苏明 《现代保健》2009,(14):41-43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术式和手术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后患者的再孕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输卵管妊娠妇女经手术治疗后的生育状况,比较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输卵管保守性手术与切除手术之间的区别。结果宫内妊娠率在开腹组39.2%,在腹腔镜组59.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复异位妊娠率在开腹组13.5%,在腹腔镜组10.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内妊娠率在输卵管保守性手术组61.8%,在输卵管切除组29.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复异位妊娠率在输卵管保守性手术组11.0%,在输卵管切除组12.9%,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腹腔镜手术明显优于开腹手术,保留输卵管的手术明显优于输卵管切除术,重复异位妊娠率与手术方式及手术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与开窗取胚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两组均于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输卵管造影结果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手术总出血量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输卵管通畅率较高,盆腔粘连率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输卵管通畅率,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