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利巴韦林和干扰素α1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治疗给药情况分为利巴韦林组、干扰素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利巴韦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0mg/(kg·d);干扰素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肌肉注射干扰素α1b 0.5μg/(kg·d),疗程均为7d。观察比较三组患儿治疗效果、退热时间、皮疹消退和口腔疱疹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利巴韦林组和干扰素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扰素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组;利巴韦林组和干扰素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和口腔疱疹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干扰素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和口腔疱疹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利巴韦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利巴韦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干扰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30.00%,利巴韦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干扰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干扰素α1在小儿手足口病中较利巴韦林的显著疗效,但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改善患儿症状,缩短患儿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 与炎琥宁注射液分别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 A、B、C 3组,A 组采用重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B 组采用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 组单用利巴韦林治疗。比较3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消退及治愈时间,并观察各组患者心肌酶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结果 A、B 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A 组和 B 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 B 组临床症状消退及治愈时间均短于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 B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组心肌酶、hs-CRP 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 A、B 组较 C 组明显降低(P ﹤0.05),但 A 组和 B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 联合利巴韦林、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效果较好,可降低心肌酶、hs-CRP 含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利巴韦林为对照,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其对不同手足口病病毒学亚型的疗效。方法:将151例手足口病患儿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干扰素组(76例)、利巴韦林组(75例),干扰素组患儿给予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50~200万IU,1日1次;利巴韦林组患儿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mg/kg,1日1次,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和病毒学效果。结果:干扰素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组(P=0.012),干扰素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溃疡愈合时间等显著短于利巴韦林组(P〈0.05);病毒学效果方面,干扰素组患儿用药48h即显示出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与利巴韦林组比较,Ct值差异显著(P=0.025),而且重干扰素α-2b对EV71型和高病毒滴度型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更加明显(P=0.001)。2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无论是临床效果还是病毒学效果均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2月儿科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7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儿均予常规补液等对症处理,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d)加入10%的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喜炎平注射液(0.2~0.4) mL/(kg·d)加入10%的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滴,两组疗程均为5 d。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退热时间和手足皮疹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有效率、退热时间和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1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巴韦林组与人干扰素α2b组,各34例。利巴韦林组采用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人干扰素α2b组采用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不良反应。结果 人干扰素α2b组总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组(94.12%vs. 76.47%,χ2=4.221,P=0.040)。人干扰素α2b组退热时间、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咽部疱疹消失时间、进食恢复时间短于利巴韦林组(P<0.05或P<0.01)。治疗7 d后,利巴韦林组血清IL-10、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人干扰素α2b组血...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4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干扰素α-1b、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结果:干扰素组在退热时间、腺肿消退时间、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与利巴韦林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疗效确切,优于单用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常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2例,给予利巴韦林加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治疗;其它支持对症治疗方法相同。分别于治疗后第5天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测定IL-8的含量。结果:治疗5d后,治疗组血清IL-8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可能与降低患儿血清中IL-8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应用利巴韦林与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治疗疱疹性口腔炎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患有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与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儿疱疹性口腔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口腔炎病情再次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利巴韦林与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治疗疱疹性口腔炎,其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利巴韦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患儿体温下降、皮疹结痂和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患儿体温下降、皮疹结痂及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较单一应用利巴韦林缩短,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符合标准的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退热、补液等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5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儿体温下降、皮疹消退情况。结果从体温下降、皮疹消退情况观察,统计资料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针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具有明显抗炎、退热、促进皮疹消退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的疗效。方法两组均给予能量合剂等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干扰素3 d;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5-7 d。观察两组体温消退时间、腮腺及睾丸肿痛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腮腺肿痛消退、睾丸肿痛消退时间分别为(2.31±1.26)d、(4.20±2.03)d、(4.62±1.96)d,优于对照组(3.54±1.98)d、(5.90±2.61)d、(7.08±2.75)d,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在退热、消肿方面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门诊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用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门诊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53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将采用单纯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的患儿178例为利巴韦林组,将采用单纯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患儿178例为热毒宁组,将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的患儿178例为观察组,比较3组患儿的治疗效果、退热时间、流涎消失时间及咽峡部疱疹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利巴韦林组和热毒宁组(χ2=12?.935, P =0.000),复发率低于利巴韦林组和热毒宁组(χ2=8.397, P =0.001);观察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流涎消退时间及咽峡部疱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利巴韦林组和热毒宁组( P <0.05)。结论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在治疗门诊疙疹性咽峡炎患儿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缩短患儿高热、疱疹、流涎消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0-15mg/kg,1次/d静脉滴注,连续3d,治疗组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4个月-2岁6g/(次&#183;d),2—6岁10ug/(次&#183;d),共3d。有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热和皮疹消退时间比对照组短,总有效率治疗组86.79%,对照组6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3,P〈0.05)。结论: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利巴韦林喷剂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喷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6例,分别应用利巴韦林喷剂和抗病毒口服液,观察患儿退热时间、主动进食时间、咽峡部溃疡愈合时间以及手足部位皮疹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主动进食时间、咽峡部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足部位皮疹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喷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患儿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6.
张玉山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125-125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手足口病患儿共84例,上述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发热等症状的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能够显著改善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手足口病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单药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病毒学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儿发热缓解时间、皮疹萎缩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治愈时间、48及72 h后病毒学应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巴韦林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手足口病,可有效缓解疱疹和溃疡等症状,加速退热,较利巴韦林单药治疗具有更好的病毒学效果和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儿双金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6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66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10mg/kg/d,分3次服用,疗程为5~7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两组疗程均为5~7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部红肿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咽部红肿消退时间及总病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良好,能加快疱疹消退、缩短病程,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讨论复方鱼腥草联合利巴韦林对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及支持对症治疗的方法;实验组采用复方鱼腥草口服液联合应用利巴韦林及支持对症治疗。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发热消退情况、皮疹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鱼腥草口服液与利巴韦林联合使用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其抗病毒作用较强,且改善临床症状较快,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比较炎琥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巴韦林组和炎琥宁组,每组各60例;其中利巴韦林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炎琥宁组患者则采用炎琥宁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体温、退热及咳嗽消失时间等。结果利巴韦立组和炎琥宁组患儿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6.7%;炎琥宁组患儿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利巴韦林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体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体温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炎琥宁组患儿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利巴韦林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琥宁组患儿退热及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利巴韦林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利巴韦林治疗相比,炎琥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降低体温,缩短病程,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