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临床上郁病发病率高涨,现代医学治疗主要以抗焦虑抑郁药物为主,而多数患者对于此类药物持排斥态度,且持续服用易产生耐药,因此须从传统医学寻求有效、实用的治疗手段。百病始于气,止于音。中医五音疗法以五行相生相克为原则,中医脏腑理论及经络理论为基础,可使精神专一,杂念皆消。从而心静神凝,精气内敛,调和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过查阅文献,音乐节律能通过影响情绪和改变生理功能如心率、肌紧张、血压、呼吸来表达行为。且音乐疗法对人们情绪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对于缓解人们的情绪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运用中医五音治疗郁病作为一种新兴手段作用于临床。目前五音应用于郁病的报道较多,本文将以郁病为核心来阐述五音治疗郁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16)
目的 分析五音疗法治疗骨关节疾病方面的进展及可行性。方法 就中医五音疗法的发展由来、理论基础、在骨关节疾病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评述。结果 作为我国传统医疗的特色疗法之一,又是情志疗法中的新热点,五音疗法近年来逐渐受到临床关注。五音疗法通过个性化的辨证施治,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中医治疗,在诊疗疾病方面更具针对性。结论 五音疗法是一项经济、绿色、便捷的“新技术”,对于振兴中医学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通过论述五音疗法的研究现状及其联合中西医临床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探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策略。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论述失眠的中西医发病机制,梳理五音疗法研究现状及其联合中西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对比中医五音疗法与西方音乐疗法的异同,分析五音疗法应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医理论尝试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及未来展望。结果 目前中医五音疗法联合中西医疗法改善失眠是当前临床研究热点,能弥补现代医学治疗失眠的不足,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西方音乐疗法相比,中医五音疗法具有独特的中医理论与文化优势,但目前尚未形成五音的“理、法、方、药”体系,阻碍了临床的规范应用与推广,可通过简化五音选曲及扩充曲库、灵活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式,来弥补不够完善的五音“方”、“药”理论,规范五音疗法改善失眠的临床应用。结论 中医五音疗法改善失眠具有独特优势,值得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可根据中医理论逐步优化中医五音疗法的理论体系及改善失眠的临床应用模式,鼓励多学科交叉的发展与应用,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继承与发扬五音对失眠等疾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辩证思想的重要代表,是古人用以观察分析归类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中医用它来解释生命的起源,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以探求疾病的本质,并指导中医的临床诊断、治疗等医学活动。五音疗法与五输穴源自中国古老的中医学思想,与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经脉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将探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五行音乐与针刺五腧穴五行属性相结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五音结合头针疗法治疗失眠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药物组(30例)、头针组(28例)、五音组(29例)。药物组以口服舒乐安定治疗;头针组以百会、四神聪(左、右)、神庭、头维为主穴;五音组以辨证选取中医五行音乐结合头针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 PSQI )及睡眠率评定3组的睡眠质量。结果: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0.0%,头针组为82.1%,五音组为86.2%,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3组患者PSQI积分及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白天功能紊乱上五音组效果更显著(P<0.01)。结论:五音结合头针疗法和头针疗法是治疗失眠虚证的有效方法,其中五音结合头针疗法更优。  相似文献   

6.
经络学说在中药透皮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赵立岩 《中国针灸》1998,18(6):335-337
中药透皮治疗,即中药贴敷法,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国外“透皮给药治疗系统”的出现,这一方法日益得到人们重视。国内已有不少人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透皮给药治疗与中医经络腧穴相结合,为中医外治法开拓了广阔前景。中药透皮给药治疗有独特的经络传导途径,辨证选择中药经皮给药的腧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大特色。因此研究不同穴位对中药透皮吸收的影响,经络腧穴在透皮治疗中的作用,以及选择中药透皮部位都对中药透皮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旨在从经络学说的角度探讨经络腧穴在透皮治疗中的作用。1 经络学说是中药透皮治疗的主…  相似文献   

7.
经络腧穴是针灸学科的核心内容,是针灸推拿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经络学说又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对针灸推拿及中医其他各科临床  相似文献   

8.
王思洲 《四川中医》2003,21(11):31-32
经络腧穴诊法属于中医切诊范畴,它是通过切按经络、腧穴及皮部有无异常改变来推断所联络的脏腑病变情况的一种手段。本文结合临床病例对经络腧穴诊法的原理、具体应用进行阐述。进而说明经络腧穴诊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医传感针在经络腧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传感针是一类新型的生物传感器,具有传感与针刺治疗两种功能,即既能实时传感经络腧穴内部发生的分子事件(或信息过程),又能作为治疗用针使用,故适宜于针灸研究,尤其适宜于经络腧穴研究。近年来,笔者应用这一具有中医针灸研究特色、居国内首创和先进水平的微型传感技术,在探索经络腧穴深部理化环境特点的过程中多有所获,试论如下。 1 中医传感针的研究意义 传感器是现代科学研究强有力的武器,国内外均  相似文献   

10.
经络腧穴学是中医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本文分析了经络腧穴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设计、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三个阶段提出PBL教学模式在经络腧穴学中的建立,并探讨经络腧穴学PBL教学的具体模式。PBL教学法在经络腧穴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络腧穴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及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是我国小儿推拿重要流派之一,其源于湖南省湘西著名老中医刘开运教授祖传苗医小儿推拿技术,主要学术特色是"五经推治,五经配伍,推经治脏"。刘氏小儿推拿在治疗小儿盗汗的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时多用到清或者补五脏经的手法,具有滋补肾水、养心清火、健脾益气、调和营卫等功效。同时小儿推拿作为中医儿科最常见的一种绿色疗法,免去服药困难,同时具有疗程短,操作简便疗效高,费用低,无不良反应的特点,容易被患者接受的特点,对中医学治疗小儿盗汗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全耀  姚斐 《河南中医》2021,(2):188-191
五经隶属于五脏,是通灌五脏的经脉,是五脏功能的具体表现;"五经穴"是五指经络,是五经应用时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为五脏特定穴,通过"推五经",可以达到治疗五脏疾病的目的。《幼科推拿秘书》通过五指的经络、穴位与五脏建立联系,创立"五指经穴通连理论",故"五经穴"可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疾病,诊治疾病时,辨证取穴,归经施治,符合"推经治脏"的理论。《易经》的八卦理论、阴阳理论、经络腧穴理论、全息学说、解剖结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推五经"治疗小儿五脏病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施治。小儿脏腑未全,形体未盛,经络不全,小儿推拿特定穴可补益气血,气血足,则脏腑实,故"五经穴"治疗五脏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临床观察慢乙肝口服拉米夫定联合黄芪针足三里穴位注射的临床疗效;并以此来探讨中医特色外治疗法的理论基础即"经气学说",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提供新的疗法和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2008年9月-2010年6月期间门诊及住院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其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18~5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黄芪针穴位(足三里)注射,分别于治疗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乙肝三系定量(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结果:拉米夫定联合黄芪针穴位(足三里)注射与单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黄芪针穴位(足三里)注射组较单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更能显著提高患者HBeAg转阴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经气学说"是慢性肝病中医外治法的理论基础,"脏腑-经络-皮部(腧穴)-经气-药气"是"经气学说"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灵枢经》经脉篇中经络内容的分析,结合各医学专家治疗心脏疾病的经验以及临床古代治疗常用方剂,探索中药治疗心脏疾病的经络理论支持。方法以经脉循行、经脉痛候、络脉、络脉病候为研究对象,寻找与心相关的条文并结合古代常用治疗心脏疾病的中药处方,寻找之间的关联。结果心脏疾病治疗处方与经络理论具有相关性。结论中医经络理论可以指导内科辩证论治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15.
彭静山教授依据历代医家关于眼与脏腑、气血、经络等联系的论述,受到有关五轮、八廓八卦学说的启发,创立了眼针疗法,其理论的精髓就是"眼(目)与脏腑经络相关",这和历代中医眼科著作如《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银海精微》、《目经大成》、《眼科金镜》等具有共同的一脉的理论,挖掘其中相关经典论述,寻找彭氏眼针理论独创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中医五神学说的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五神学说是古人对于个体的精神心理活动及部分行为活动的一种认识,充分体现了中医"形神统一"的理论。在明确中医五神内涵及外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中医五神与精神心理活动的相关性,基于此,通过对五神病变的临床表现进行概括总结,阐明中医五神学说对于精神心理活动异常疾患辨证论治的重要性。结合临床上一些精神心理活动异常疾患辨治的需要,拟建立一套基于中医五神学说的辨证思维模式,以期对中医临床医疗实践活动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派  苏颖 《吉林中医药》2014,(12):1192-1194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建了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基础结构。五运六气理论认为人体气机变化受自然界气化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五运六气关系密切。现从以下3个方面论述运气学说构建的病因病机理论框架,一是病因归于五运六气,"气动"产生病邪,导致发病;二是病机以"病机十九条"为基础,分析病机应"审察病机,求属气宜";三是五运六气合参构成中医辨证思维体系核心。认为运气病机理论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掌握运气病机理论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癌痛“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医脏腑、经络相关理论为基础,从癌痛—心(生理病理)—脏腑经络的联系入手,阐述癌痛从心论治的思路。论述癌痛可以从心论治,是对癌痛治疗方法的一种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角药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根基,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按照中药的气味、性能、归经,将3味中药联合配伍使用,比起"药对"更为复杂,组方意义也更加深厚广远。温法作为中医八法之一,是指用温热药物来治疗寒证的方法。《伤寒论》在中医八法的运用中尤以"温法"最为多见,贯穿六经辨证,特色鲜明,且常和其他治法相兼使用,至今仍对临床治疗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温法中角药运用广泛,既可以单独成方,又可以作为方剂中的主要或次要部分,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从数术看经脉理论和针刺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卓廉士 《中国针灸》2009,29(10):811
本文梳理了秦汉文献中有关数术的记载,参考了国外学者的有关论述,并将其与中医典籍进行对照,以探讨古代数术与经脉理论和针刺方法的联系.结果发现十一脉体系是五输穴、原穴、全身腧穴的数理基础,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二经脉体系的建立使得脏腑经脉表里相合、营气环流得以实现.针灸在针具、刺法、禁忌等多个方面都受到数术的影响.经脉理论的构建充满了哲学思辨,具有一定主观成分,但并不影响古人对脏腑经脉的生理现象所进行的整体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