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离团注技术在CT泌尿系统造影(CTU)检查中的优点.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8月的48例进行CTU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单次团注组和分离团注组各24例,螺旋CT扫描48例泌尿系统患者,分别采用单次团注和分离团注技术,比较两组所获得图像的质量.结果 分离团注组中,输尿管全程显示优13例,良好为10例,尚可1例,差0例.单次团注组中,显示优5例,良好为28例,尚可0例,差1例.分离团注组显影优于单次团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尿管内中心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TU检查中采用分离团注技术,能够获得清晰的全尿路图像,还能够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减少过敏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利用分离团注技术实现肾脏CTA及CTU联合成像的可行性。采用分次团注技术,对36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肾动脉及尿路一站式检查,利用多种重建方法对薄层图像进行重建处理,评价肾动脉及尿路图像质量,观察肾实质强化情况。3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CTA及CTU联合成像,肾动脉显示3~4级分支以上,管腔充盈良好,肾动脉壁显示清楚;肾盏、肾盂及输尿管充盈良好,肾小盏无造影剂伪影干扰,肾实质强化明显,皮髓质分界清楚,三维重建图像解剖结构清楚。利用分离团注技术可以实现肾脏CTA及CTU联合成像,一次扫描同时获得优质的肾动脉及尿路图像,同时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汪世玉  王万勤  李仁民  沈维红 《安徽医药》2012,16(12):1855-1857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小剂量呋塞米后分次团注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行CTU检查的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2岁,年龄范围14~78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法CTU组(30例)及改良法CTU组(30例),检查设备采用GE公司产Lightspeed VCT(64排)。传统法CTU组共扫描4期,即平扫、增强动脉期及肾实质期、并于注射对比剂后30 min扫描排泄期,扫描条件为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400 mA,球管转速0.4 s·r-1,扫描范围包括全尿路区;改良法CTU组先缓慢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不短于1 min)呋塞米10 mg(或0.1 mg·kg-1体重),再行全尿路区平扫,于注射呋塞米后约2~3 min用高压注射器注射碘海醇(300 gI·L-1)65 ml,3.5 ml·s-1,延迟后5~10 min后再次注射对比剂35 ml,并于第二次对比剂注射后100~120 s启动增强扫描程序;即改良法CTU共扫描2期,平扫和实质、排泄组合期,扫描参数同传统法CTU。扫描结束后,原始数据行薄层(0.625 mm)重建,并传至GE AW4.4工作站,采用VR、MPR、MIP、CPR等方法行尿路成像后处理,并评价两种方法对尿路的显示效果和诊断效能。结果改良法CTU能清晰显示泌尿系统整体和局部细微结构、走形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因减少2期扫描,故能明显减少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论小剂量呋塞米分次团注对比剂法MSCTU检查,在泌尿系统显示更加完整的同时患者辐射剂量明显降低,改良法CTU明显优于传统法CTU,是泌尿系统病变可靠的新型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将针对64层螺旋CT肾脏、尿路和血管同步成像技术(CTUA)进行临床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接收的35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常规CTU及CTUA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效果。结果:对比两组图像质量评分,CTUA检查肾实质、输尿管、膀胱、肾动脉图像质量评分显著优于CTU检查方法,两组检查方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步成像技术效果显著优于CTU检查,采用1次扫描、2次团注进行作为常规剂量对比剂,能够同时显示患者肾脏、尿路、血管等具体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治疗依据,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离团注技术进行CTA及CTU联合成像,评价其在肾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对12例肾癌患者进行肾脏CTA及CTU联合成像,利用多种重建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评价肾动脉、肾脏、肿块及上尿路显示情况及其解剖关系,总结其术前诊断价值。12例患者动脉期肾脏强化显著,肿块具有明显肾癌强化特征,重建图像清晰、立体感强,肾脏、肿块、肾动脉及上尿路四者之间解剖关系清楚,其中1例侵犯肾盏。辐射剂量减少约1/4。CTA及CTU联合成像为肾癌术前诊断提供了丰富的影像资料,有助于外科医生选择手术方式,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迪明  甘斌  糜建萍  陈江  杨海静 《江西医药》2014,(12):1544-154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A及CTU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平扫44例患者,22例采取常规剂量(120kV,200mA),其余22例采取低剂量(120kV,120mA)平扫,将所得图像数据经工作站行后处理,综合各项图像资料分别作出诊断,并对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的扫描剂量约为常规扫描的3/4;该扫描方法可以完成血管系统与集合系统的同时显影;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肾门区肾血管系统和集合系统的形态和位置,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手术的制定等都有良好的指导意义。结论 CTA及CTU联合应用的扫描方法使血管系统与集合系统同时显影,可以为疾病影像诊断和临床手术制定提供更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窦口鼻道复合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副鼻窦CT扫描检查的患者100例,其中50例行DSCT双源模式双能量成像扫描,50例行单源模式常规剂量扫描。记录扫描窗口显示的容积CT剂量指数,评价OMC区域内中鼻甲、钩突、上颌窦开口、筛漏斗、额隐窝、筛板6个重要解剖结构及其变异的显示情况。比较2种扫描方法辐射剂量及不同扫描条件下所得图像质量显示正常结构及解剖变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双源CT双能量成像扫描,两组不同扫描条件下获得的图像及融合图像均能清楚显示OMC区的细微结构,图像质量良好,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与常规剂量扫描图像比较,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常规剂量扫描时容积CT剂量指数平均为18.26mGy,双能量成像扫描时容积CT剂量指数平均为7.54mGy,较常规剂量扫描下降58.71%,两种扫描方法辐射剂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双源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明显降低患者在接受检查时的辐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泌尿系造影(CTU)与传统静脉尿路造影(IVU)的应用效果。方法 22例疾病患者均分别经IVU及CTU检查,分析得到多组图像、数据。结果 IVU对整体尿路显示清楚者为16例(72.7%),低于CTU的20例(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U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相比IVU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腹联合多层螺旋CT(MSCT)扫描自动毫安技术噪声指数的应用.方法 选择胸腹联合扫描患者55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30例采用常规条件扫描.B组15例设定噪声指数9.0进行自动毫安扫描,获取原始扫描图像;使用加噪声指数软件对B组图像进行加噪声指数处理,得到多组模拟噪声指数的图像,对各组图像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C组10例为临床验证组,从B组得到的数据经10例扫描以验证.结果 设定噪声指数为12,胸腹联合自动毫安扫描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辐射剂量较常条件扫描平均下降38.8%,较噪声指数为9.0平均下降27.4%.结论 设定适当的噪声指数行胸腹联合CT自动毫安扫描,能显著减少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满足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低剂量CT扫描在泌尿系统结石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检查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行常规剂量检查,观察组行低剂量检查.观察两组检查结果,比较其诊断准确性、辐射剂量及CT图像质量.结果 经CT扫描显示,两组诊断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准确性93.75%,对照组诊断准确性90.63%);观察组DLP、CTDlvol辐射剂量均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CT图像质量优良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图像优良率93.75%,对照组图像优良率96.88%).结论 低剂量CT扫描在泌尿系统结石检查中具较高应用价值,其诊断准确性与常规剂量相当,均较高,但低剂量CT扫描的辐射剂量少,建议采取低剂量CT扫描检查,以减少对患者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