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天津市北辰区大张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居民服务利用满意度的因素,为卫生服务中心改进服务品质的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对大张庄镇200名居民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和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男性占29.0%,女性占71.0%,48.0%的签约居民比较愿意继续保持签约关系。结论大张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较好,居民依从性较高,建议进一步细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涵,加大社区医院的医疗卫生设备和人力资源投入,增加服务项目的多样性,进一步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对家庭医生服务需求的情况。方法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来完成对脑梗塞患者对家庭医生服务需求的调查。调查对象为60例就诊于本中心门诊的脑梗塞患者,根据是否签署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将其分为对照组(未签署)与观察组(签署)。调查两组患者婚姻状况、性别等。结果签署家庭医生服务者19例(39.67%);未签署者41例(68.33%)。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两组家庭收入、医疗保险比例情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未签署患者需求情况及原因:需求:一般疾病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知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服务,需要家庭医生服务、愿意以签约形式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原因:不了解、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疗设备不全、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技术水平有限、不需要和不知道此项服务。19例签署者需求及满意度调查情况:(1)需求:希望社区家庭医生能够与专科医生、康复师和营养师等组成一个团队,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医疗服务;(2)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率为84.21%。结论脑梗塞患者签署家庭医生服务率处于较低状况;影响脑梗塞患者签署家庭医生服务的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天津市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4—6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签约居民和社区医院就诊的居民患者共200名,进行问卷现场自填,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认知情况和满意度指标。结果不同性别、家庭月收入和文化程度等的签约服务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签约服务满意度为"非常同意"的前3位指标为就医便捷(46.5%)、服务态度良好(43.5%)和排队等候时间短(36.5%)。结论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服务的可及性较好且满意度较高,需要加强培养高水平的家庭医生队伍;进行多样化的宣传可以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知,提升满意度,深化基层社区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实证调查研究签约家庭医生是否促进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方法采用两阶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虹口区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是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江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 120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依托问卷调查,了解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更满意。在就诊环境、就诊设备、就诊体验、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等方面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对就诊环境满意为95.52%、服务态度为94.25%和沟通顺畅为90.24%,未签约居民分别为86.1%、82.39%和78.69%,满意项目与签约居民的相同,但满意度均低于签约居民。结论较未签约居民而言,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实证调查研究签约家庭医生是否促进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方法 采用两阶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虹口区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是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江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 12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依托问卷调查,了解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结果 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的服务更满意。在就诊环境、就诊设备、就诊体验、医疗技术、服务态度等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对就诊环境满意为95.52%、服务态度为94.25%、沟通顺畅为90.24%。未签约居民分别为86.1%,82.39%,78.69%,满意项目与签约居民的相同,但满意度均低于签约居民。结论 较未签约居民而言,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对签约服务的满意度情况.方法:以北京市某区所辖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750名签约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对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x2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体满意度得分为4.45±0.17分;影响满意度的因素有患者婚姻状况、年龄、签约年限和健康状况;99.3%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全面了解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服务相关指标及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反馈情况。方法通过对2014—2016年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的13位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情况进行调查,测评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知晓率及满意度。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有效签约率、预约门诊率、履约率逐年增加,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知晓率及满意度也是逐年增加;调查发现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服务人数基本达到饱和,签约率未见提高,家庭医生对再新增签约意愿减弱;家庭医生首诊率近2年无明显提高。结论随着家庭医生工作的深入,有效签约率、预约门诊率、履约率、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知晓率及满意度明显提高,居民签约率的提高受限于家庭医生数量,家庭医生首诊率达到一定比例后呈现暂时的顶端效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J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方法对J市3个市辖区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 000名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阶聚类分析其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二阶聚类分析将调查对象分成三类:第一类别912例,占组合的53.4%;第二类别369例,占组合的21.6%;第三类别385例,占组合的22.5%。不同类别调查对象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情况不同。结论应根据人群特征和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推行以家庭医生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社区居民家庭健康管理服务为工作内容、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为工作形式的新型健康管理服务运行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西青区李七庄街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现状及居民对签约模式满意度。方法收集2017-2019年李七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人群一般资料,并每年随机选取已签约居民1 000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结果 2017-2019年天津市李七庄街地区签约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签约人数分别为9 973人、15 009人和20 187人。2017-2019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逐年递升,分别为70.0%、80.8%和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886,P<0.001。结论李七庄街社区家庭医生签约人数越来越多,签约服务满意度逐年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不同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通过调查分析,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深入推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同一个区域的居民与家庭医生、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调查,描述与比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结果: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评价呈现差异化,签约居民的整体满意度较高,重点人群满意度更高;家庭医生职业满意度较低,与学历呈负相关;基层医疗机构的满意度最低。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应关注非重点人群健康需求,健全激励机制,优化基于绩效评价的资源配置;家庭医生应创新服务模式,落实签约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区域内医联体联动效应,尤其是信息互联互通保障协作,加强资源的积聚和统筹,提升服务能力;引导居民转变就医观念,改进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有效使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社区家庭医生试点实践,研究家庭医生服务实施推广办法。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4月接受家庭医生服务的签约居民1 590人作为调查对象。分4个家庭医生小组,2个大组,由社康中心统一协调;各小组由家庭医生、护士、助理3人组成,分工完成小组的签约居民的诊疗、筛查体检、健康教育、护理、访视,共同管理和完善档案记录等。调查统计签约状况、医保构成、重点人群分布以及上门服务、访视人次等。结果签约者共1 590人,约占常住人口的7%。签约重点人群中,≥65岁老人121人,≤3岁儿童94人,育龄妇女937人。在签约家庭医生处诊疗的人次占72%,在本社康中心其他医生处的占25.7%,在其他社康就诊的占2.3%。4组家庭医生团队对200人的签约对象了解程度平均为91.5%。病人对家庭医生诊疗技术的满意度为94.7%,对服务内容的满意度为90.1%,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内容可更广泛的占24%。共讨论学习37项,涉及问题诊疗类24项,服务流程类4项,协作类9项,分组组织讨论22项,中心组织讨论15项。结论社康中心宜整体设计家庭医生服务框架,以服务内涵为基础提升质量和数量,从而推广家庭医生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于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1+1+1"组合签约的居民1 044名,提供分级诊疗服务,包括完善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的诊疗计划、提供长处方和延伸处方等特色服务。比较签约前后就诊服务覆盖率、就诊频次、药品支出费用、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签约后就诊频次、药品支出费用与签约前对比均下降,家庭医生就诊覆盖率和满意度均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庭医生开展"1+1+1"组合签约工作,提供分级诊疗服务,在提高家庭医生有效利用率、管理健康、控制费用、提高满意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制工作中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王明芳  姚胜 《实用预防医学》2015,22(12):1477-1478
目的了解梅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者签约家庭医生的医院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签约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2014年5月1日~31日到梅亭社康中心就诊的1000名就诊者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者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为53.87%,其中愿意签约但心存顾虑者317人,占33.16%。女性签约意愿高于男性(P<0.05);年龄越大签约意愿越高,30岁以下就诊者签约率仅43.94%,65岁以上签约率达95.56%;医保患者签约意愿高于自费患者,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劳务工医疗保险、自费患者签约率分别为84.23%、21.77%和10.91%。预防接种及健康体检者签约意愿低于全科诊疗及中医药保健就诊者。影响签约的主要原因为担心签约后只能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或者家庭医生处就医,其次为不清楚签约家庭医生可获得哪些好处,第三为担心签约时登记个人信息较全,担心个人信息泄漏。结论影响签约的主要因素为就诊者对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的不了解,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的重点为提高居民特别是中青年人群对家庭医生制度的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患者角度评价河南省J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分析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对患者就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22年8月2—11日,对河南省J县1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274例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按照是否签约家庭医生将其分为签约组(n=159)和未签约组(n=115)。结果:签约组患者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体验量表得分为(82.52±14.98)分,高于未签约组的(58.39±15.09)分,签约组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未签约组;签约组就诊总体满意度得分为(93.84±12.92)分,高于未签约组的(71.13±19.86)分;除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外,签约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未签约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首诊/第一线照护、服务可及性、综合性、协调性会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就诊满意度。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核心特征功能会影响患者的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2020年天津地区家庭医生服务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二元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结果: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比未签约居民高17%(P<0.001)。从签约时长来看,签约时长在1年及以下3年以上的居民基层就诊比例比未签约居民高20%~24%(P<0.001)。从服务质量来看,高质量组的居民基层就诊比例比未签约居民高39%~42%(P<0.01)。此外,亲戚签约家庭医生可以通过促进居民自身签约家庭医生,进而影响居民就诊行为。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居民基层就诊比例,且对签约时长在1年以上3年以下的居民影响较大。高质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较大。此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西乡街道社康中心门诊患者满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旨在调查深圳市西乡街道社康中心门诊患者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加快社康中心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抽取深圳市西乡街道10家社康中心,采用统一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社康中心门诊患者满意度较低,就诊人群对服务和沟通最不满意,参加劳务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就诊患者对就诊的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满意度低于参加其他医疗保险制度的就诊人群。结论医疗机构应提高医患沟通和组织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全科医学学科.培养更多合格的全科医生以适应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和就诊医疗机构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价格杠杆在吸引居民主动签约和下沉就诊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依托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采集上海市虹口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相关数据,通过比较不同人群之间签约与就医行为的差异,分析影响居民签约和就诊的因素以及价格因素在其中的贡献度。结果 6成居民表示便捷性是影响其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决定性因素,而价格因素是影响其签约首要因素的比例不到2成。不同收入等级人群的签约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但价格因素均不是首要因素;居民就诊方面,选择社区和二级医院的首要动因是距离因素,而选择三级或其他医院的首要动因为技术水平因素。价格因素在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中影响力十分微弱。结论价格因素对居民实施家庭医生签约与就诊行为吸引力有限。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从提升自身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角度入手,吸引居民签约并下沉就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我国城市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服务连续性进行评价。方法对签约、电子病历与一般就诊人群的门诊就诊人次拟合时间序列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并做出预测。结果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人群的门诊量明显上升。增长速度远高于一般就诊人群。根据签约病人门诊人次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签约人群的门诊人次仍将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人均门诊人次的增长已成为签约人群门诊服务量增长的主要原因。结论城市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卫生服务,是适合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实际情况的一种医疗保健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天津市重点人群家庭医生服务利用度与满意度情况,从而为提升天津市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16个行政区的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从机构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底册中随机抽取被试样本,采用电话收集数据的方式完成对签约居民的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居民服务利用情况、家庭医生服务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度、依从性和配合度较高,对家庭医生服务较认可。影响居民家庭医生服务利用度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区域、供需不匹配以及签约服务内容等方面,签约居民对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 需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水平及服务质量,细分居民群体,以更好地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增加居民对签约的知晓度,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居民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评估指标体系,以便从卫生服务的不同层面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行评估。方法:运用文献、现场调查以及专家咨询构建筛选评估指标的初步框架;通过Delphi法专家咨询后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模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分别为准备性、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指标;二级指标8个,主要有人力资源投入、基本医疗、基本公卫、服务效率和满意度等;三级指标39个,如每万人口家庭医生数、首诊率、签约居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率等。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敏感性和可行性,能够对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管理、考核及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