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临床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中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 7个数据库,将合格文献纳入并建立数据库,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共纳入164条针刺处方,142个穴位,其中涉及穴位频次1 832次;(2)使用频次前5位由高到低依次为百会、足三里、四神聪、内关及三阴交;(3)得到4个有效聚类群:神门-太溪、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和风池-百会;(4)得到2个类群,分别为内关-三阴交-四神聪-百会-风池-水沟和足三里-血海-丰隆-肾俞-太溪-神门-太冲-神庭。结论:针刺治疗VD多以百会、足三里、四神聪、内关和三阴交为核心,以阳经、特定穴、上下及远近配穴等为主,辨证配伍,为临床VD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挖掘,总结针刺治疗癌痛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刺治疗癌痛提供新思路。方法检索2016年6月30日前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及万方医学网收录的针刺治疗癌痛的临床研究文献,将癌症病名、疼痛部位、穴位处方等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利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工具,分析针刺治疗癌痛的选穴规律。结果 (1)共纳入文献87篇,针刺处方146首,涉及穴位104个。(2)针刺治疗癌痛的类型分布多集中在癌痛的原发病方面,排在前3位的原发病分别为肝癌、胃癌、肺癌。(3)总体穴位应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合谷、阿是穴等。(4)肝癌癌痛应用穴位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足三里、三阴交、肝俞、期门、太冲等;最常见且关联度较高的配穴有"足三里-三阴交""三阴交-期门"及"三阴交-期门-章门"等。(5)胃癌癌痛应用穴位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足三里、中脘、三阴交、内关、合谷等;最常见且关联度较高的配穴有"足三里-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内关"等。(6)肺癌癌痛应用穴位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内关、肺俞、孔最、阿是穴、合谷等;最常见且关联度较高的配穴有"肺俞-合谷""肺俞-内关""内关-孔最"等。(7)肝癌癌痛新处方为太冲、心俞、三阴交、行间、肝俞;胃癌癌痛新处方为合谷、手三里、内关、阴陵泉、胃俞;肺癌癌痛新处方为阿是穴、尺泽、手三里、孔最、肾俞。结论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作为一种数据挖掘、探析隐匿临床信息规律的重要辅助工具,能较好地总结出临床针刺治疗癌痛的配穴规律,且系统生成的新处方可为临床针刺治疗癌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自建库至2021年4月收录的针灸治疗PCIV的相关文献,建立PCIV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PCIV的取穴规律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处方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7篇,涉及针灸处方212首、穴位114个;频次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频次前3位的穴位为风池、百会及足三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最高的穴对和穴组分别为风池-百会(61.12%)、内关-三阴交-风池(18.96%);处方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使用频次>20次的穴位分为3类,第1类为肾俞-肝俞-太溪-悬钟-百会-头维-太冲,第2类为丰隆-中脘-天柱-完骨-风池-内关-三阴交-气海-血海-足三里,第3类为风府-大椎-太阳-印堂-颈夹脊。结论:针灸治疗PCIV以补益肝肾、健脾和胃、补益气血、醒脑开窍为主要治法,主要选穴包括风池、百会、足三里及内关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1.5)分析针刺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PSCI)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 ed)、PubM 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已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PSCI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提取数据并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1.5)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5篇文献,共涉及腧穴91个,应用频次共1174次。针刺治疗PSCI应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分别是百会(151次)、神庭(97次)、四神聪(83次)、内关(69次)、三阴交(64次);常选用经脉为督脉;常应用腧穴多分布于头面颈项部;应用频次前5位的穴对有百会-神庭(89次)、百会-四神聪(79次)、百会-内关(59次)、百会-三阴交(56次)、百会-足三里(51次);关联性最强的穴位组合为神庭→百会;聚类分析将所有穴位分为6大类,主要核心处方为百会、神庭、四神聪、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结论:针刺治疗PSCI的选穴以督脉穴为主、多应...  相似文献   

6.
黄满婷  雷蕾  李海燕  杨策  聂莹  亢力 《中医杂志》2018,(7):565-568,585
目的探索针刺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中隐含的穴位与效应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针刺疗法的动物实验研究文献,提取纳入文献中的相关信息,包括针刺穴位和相应的效应数据即功能评分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功能评分和针刺穴位的频次及二者的共现频次,并对其共现情况进行网络图分析。结果共计纳入文献1635篇,涉及针刺穴位223个,相关功能评分指标164项。出现频次前5位的功能评分指标分别为记忆障碍(417)、学习障碍(399)、疼痛(332)、神经病学表现(263)、神经行为学表现(183),出现频次前5位的针刺穴位分别为百会(580)、足三里(495)、大椎(236)、三阴交(166)、肾俞(153)。对针刺穴位和功能评分进行列间统计,获得两者的相互共现频次,构建二者共现关系网络图,其中功能评分结点度前3位分别为记忆障碍(84)、学习障碍(81)、神经病学表现(79),针刺穴位结点度前3位分别为足三里(81)、百会(51)、三阴交(48)。结论穴位的实验效应与其理论上的基本功效有相通之处,且同一性质的功能指标相关穴位基本一致,不同性质的功能指标相关穴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针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选穴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针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 床研究、医家经验和学术思想以获取现代医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针刺处方,基于穴位频次、组方规律、穴位聚类和核心 组合等统计方法,剖析现代医家使用针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核心理论体系以及选穴规律。【结果】 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 94个针刺处方。使用频次>20次的穴位有 8个,分别是足三里、内关、肺俞、三阴交、气海、关元、合谷和中脘。高频穴 位组合排前3位的分别为足三里-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和气海-足三里;关联分析显示,足三里-内关的关联强度最高,其次 为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合谷。聚类分析显示:频次>10次的穴位可以分为三类。类别一包括:足三里、内关、三阴交、 合谷;类别二包括关元、气海、中脘、血海、太冲;类别三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膻中、天突、丰隆、太渊,其二是肺 俞、列缺、尺泽、中府、心俞、膏肓、风门。【结论】 针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核心选穴包括4类:①健脾益气:足三里、三 阴交、中脘和丰隆;②补益元气:关元、气海和膏肓;③理气宽胸:膻中、内关、天突和风门;④宣肺透气:肺俞、合谷、 尺泽和列缺。补气、调气和透邪三大治法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针刺治疗的基础,以补为主,以疏为辅,疏补并用,是针刺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核心思路。  相似文献   

8.
胡照  祝震天  冯炯 《新中医》2024,56(4):106-1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干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从建库至2022年8月10日收录的针灸干预POCD的相关文献,总结取穴规律。结果:检索得到文献共1 175篇,筛选后最终纳入61篇,含针灸处方63条,涉及腧穴32个,取穴总频次215次。腧穴使用频次排位前10的穴位分别为内关、百会、合谷、足三里、神庭、三阴交、印堂、神门、四神聪、太冲。以督脉、心包经、大肠经、胃经取穴数最多。穴位选取以头部及四肢为主。特定穴以交会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和原穴最多。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综合支持度最高的穴位为内关、百会、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常用的腧穴组方有三阴交-神门、四神聪-太冲-印堂-神庭、合谷、足三里、内关、百会。结论:针灸干预POCD多从心脑及气血论治,遵循局部取穴、循经取穴的原则,注重特定穴尤其是交会穴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癌痛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近10年PubMed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三大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并公开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癌痛的文章,收集处方中的穴位信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 V2.5)中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获取68篇文献,纳入73首腧穴组方,涉及117个穴位,主要归膀胱经、胃经、肝经、脾经。其中使用频次≥4的腧穴有40个,排在前3位分别是足三里65次,内关55次,太冲50次;使用频次≥19的常用腧穴组合68个,前3位腧穴组合分别是足三里-内关、太冲-足三里、足三里-三阴交;获取强关联腧穴组合规则103条;基于熵聚类算法获取候选新腧穴组合20个及新腧穴处方10首。结论:针刺治疗癌痛取穴经脉主要以膀胱经、胃经、肝经、脾经为主,其中以足三里、内关、太冲、合谷、三阴交、阿是穴为组方核心腧穴,以调脾胃、治血气为针刺治疗癌痛之大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借助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近年针刺治疗肝郁气滞抑郁症的用穴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肝郁气滞抑郁症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一共检索到557篇关于针灸治疗肝郁气滞抑郁症的文献,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得到53篇文献。采用Execl表统计肝郁气滞抑郁症穴位的使用频次、归经、分布的部位频次;然后运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网状图,最后借助SPSS 22软件绘制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针灸治疗肝郁气滞抑郁症的穴位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太冲、百会、内关,经脉选用以督脉、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为主,部位以头部、四肢、胸部为多,关联分析结果以百会—太冲、太冲—百会、百会—内关、太冲—内关为主,对高频穴位进行聚类分类得到五个聚类群,分别为肝俞、心俞、大陵为一类;合谷、风池为一类;神庭、本神为一类;期门、水沟为一类;太冲、神门、百会、印堂、内关、三阴交、四神聪、足三里、膻中为一类。结论通过数据挖掘针灸治疗肝郁气滞抑郁症的穴位使用规律,可以为今后临床针灸治疗肝郁气滞抑郁症提供一些穴位使用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腧穴配伍规律及其处方的优化。方法:在全面收集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文献基础上,构建古代面瘫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复杂网络二分网络社团结构划分的方法,分析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腧穴配伍规律特点,并对处方优化进行研究。结果: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核心穴位多以水沟、地仓、颊车、合谷、风池、足三里、内庭、听会、承浆、上关为主。核心穴对多以地仓、颊车、水沟、风池、内庭、合谷、足三里、列缺、上关、二间之间相互配伍。优化处方核心组成以听会、风池、风市、悬钟、地仓、颊车、足三里、大椎、百会、曲池、肩髃、发际为主,选穴分布多以胃经、大肠经、督脉为核心。头面部腧穴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选穴配伍多以特定穴为主,其中以交会穴使用最频繁。结论:局部选穴是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首选,特定穴是古代针灸治疗面瘫处方中的核心用穴。  相似文献   

13.
Related to treatment of senile dementia, 53 articles conformed the statistical demand were analyzed, finding commonly used methods are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cupoint-injection, electro-acupuncture, ocular-acupuncture, scalp-acupuncture, digital-acupuncture and acupuncture plus other therapies, key treatment principle is opening orifice and invigorating brain, frequent selected acupoints are Baihui (GV 20), Zusanli (ST 36), Fengchi (GB 20), Fenglong (ST 40), Neiguan (PC 6), Shuigou (GV 26), etc;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s 89.62%. Author: HUANG Qin-feng (1951-), female, associate professo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1959年至2018年发表的灸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文献,总结归纳灸法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针灸信息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万方数字化期刊(万方)、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灸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性分析。结果 艾灸治疗失眠应用频次较高的穴位依次为百会、三阴交、神门、足三里;足太阳膀胱经穴应用频次最高,其次是督脉穴和肾经穴。下肢部的腧穴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头面部、背部。关联性较高的穴对为内关、足三里、神门、百会和三阴交,关联性较高的治疗方法为艾条灸配合针刺。灸法配合中药的总有效率最高,其次为灸法配合针刺,疗效均优于单纯灸法(均P < 0.05)。对比灸法、灸药并用、灸刺并用疗法治疗前后的PSQI评分,灸法与灸药并用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灸刺并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灸法治疗失眠的组方中主要穴对为内关、足三里、神门、百会和三阴交。配合疗法中灸刺结合的使用频率最高,但灸法配合中药疗法的有效率最高,对于PSQI评分的改善程度亦最大。  相似文献   

15.
16.
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选穴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文献中的取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专辑(1979-2009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09年)及PubMed数据库(1950-2009年).将纳入临床研究文献中所选腧穴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计算常用腧穴及经络的使用频率.结果 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共99篇,涉及96个穴位、705频次,平均每个穴位使用7.34次;选用穴位累积频率50%以上且相对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三阴交、肾俞、关元、足三里、百会、太冲、神门、肝俞、脾俞;选用经络应用频次最多的为膀胱经(23.97%),其次为任脉(14.33%)、脾经(12.62%)、督脉(10.50%).结论 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所选穴位以三阴交、肾俞、关元、足三里最为常见,经络主要集中在膀胱经、任脉、脾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腧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文献信息构建数据库,采用频数、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进行核心腧穴及配伍规律分析.结果:322篇文献共提取针刺处方332个,涉及腧穴201个,总使用频数为2 874次.频数分析显示,高频腧穴前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百会穴及其配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运用规律。方法:对以百会穴为主要刺激点、针灸或针灸为主作为治疗方法的现代临床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百会穴单穴及配伍腧穴治疗卒中后抑郁的频次,分析百会穴及其配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运用规律。结果:常用的配穴依次为神门、印堂、太冲、内关、神庭、三阴交、四神聪、足三里;配穴以督脉、肝经、心经为主,其中头面颈项最多,下、上肢部其次;不同穴位配伍存在临床效应特异性。结论: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主要采用百会配伍督脉、肝经、心经穴位,并根据症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十四经腧穴取穴规律。方法:检索近30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临床对照/临床对照研究,对其取穴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0篇,使用腧穴分布于所有十四条经脉,其中足厥阴肝经的使用频数最大(52次),其次是足阳明胃经(50次)。80篇文献中十四经腧穴使用频数前12腧穴依次为:太冲(46次)、曲池(33次)、风池(30次)、足三里(28次)、太溪(24次)、三阴交(18次)、丰隆(18次)、肾俞(17次)、肝俞(1 4次)、内关(13次)、涌泉(13次)、百会(11次)。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经脉多选用足厥阴肝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位多选用太冲、曲池、风池等,取穴遵循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原则。  相似文献   

20.
取百会,四神聪,巨阙和双侧内关为主穴,并根据辨证加减穴位,肝郁脾虚加双侧支沟,足三里,阳陵泉和太冲;肝血郁滞加双侧合谷,血海,三阴交及太冲;心脾两虚加双侧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和太白;脾肾阳虚加双侧三阴交,太白,太溪及关元,关元用灸法,余穴用针法,治疗抑郁症患者63例,临床痊愈21例,显效18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治疗最长者45次,最短13次,平均治疗26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