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查神经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态和营养支持状况,以指导临床营养干预措施的实施。方法对381例神经科65-90岁住院患者,采用定点连续手机方法,抽样完成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微型营养评定(MNA),同时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浓度以及调查营养支持状况。结果神经科老年住院患者使用NRS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适用率较低(59.84%);而MNA在老年神经科住院患者均可使用。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老年住院病人存在有一定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29.92%,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3.65%,营养不良风险为23.10%,仅有15.49%的病人获得营养支持,其中肠外与肠内营养的比例大为1:1。结论 NRS2002对神经科老年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MAN可用于神经科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老年住院病人进行营养筛查,为进一步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70岁的老年病人119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和微型营养评定(MNA)分别评定病人的营养风险和营养状况,同时记录入院时病人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消化功能、有无感染等基本信息,以及前清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酐、尿素氮、血清铁等实验室检验指标. 结果:①NRS 2002评估结果为“营养风险”的老年病人有21例,占17.6%;MNA评估结果为“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的老年病人共有42例,占35.3%.②在上述调查中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病人入院时BMI、前清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无营养风险组.③在上述检测指标中,清蛋白与NRS 2002或MNA的相关性均优于其他指标,且其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结论:NRS 2002和MNA均可用于评定老年病人的营养状况,BMI、前清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也可用于辅助评定老年病人的营养状况.在无条件行营养工具筛查时,清蛋白是最佳的营养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科病人的营养状况以及营养支持的应用情况,了解营养风险在疾病诊断上的差异。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 2002)对呼吸内科712例住院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统计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情况,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疾病的病人营养风险情况以及营养风险与营养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住院病人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3.4%(96/712),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0.2%(144/712)。男性病人有营养风险者高于女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60岁的病人有营养风险者多于60岁者,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在144例有营养风险的病人中,行营养支持者42例(29.2%),有营养风险组病人的营养指标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科病人营养不良和有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老年病人。NRS 2002适用于呼吸疾病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可作为其营养治疗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重症肺炎住院患儿营养风险,探讨其与临床结局相关性,为临床营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营养风险及发育不良筛查工具对236例于2016年9月-2018年2月在枣强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1~14岁重症肺炎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筛查评分分为低营养风险组、中度营养风险组和高度营养风险组。空腹抽血检测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同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感染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低营养风险患儿有28.4%(67/236),中度营养风险的有48.7%(115/236),重度营养风险的有22.9%(54/236)。1~2岁组和3~5岁组高度营养风险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P<0.05);6~10岁组中度营养风险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年龄组(P<0.05);11~14岁组低营养风险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年龄组(P<0.05)。有14.0% 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25.5%接受肠外结合肠内营养支持,24.5%接受全肠内营养支持,36.0%没有给予任何营养支持。高度营养风险组患儿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低于低营养风险组和中度营养风险组。高度营养风险组感染性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均明显高于中、低度营养风险组(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营养风险和临床结局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尽快给予合理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的动态变化及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牵头的"全国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动态变化的多中心调查研究"数据库。对符合条件的入组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及全球营养领导层诊断营养不良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诊断及握力诊断肌少症可能, 分析患者住院期间血生化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及营养不良和肌少症可能对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纳入1 180例患者, 平均年龄(56.3±16.1)岁, 平均身高(164.65±8.29)cm, 平均体重(62.12±12.12)kg。其中体重、体重指数、小腿围、淋巴细胞计数、甘油三酯、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指标在出院和入院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后营养不良和肌少症可能之间存在相关性。入院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8), 出院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39);以年龄分组, <65岁组患者和≥65岁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营养不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为肝硬化患者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年3-10月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肝硬化住院患者200例分别进行一般情况调查、体格测量、生化检验、营养风险筛查,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用SPSS 1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比较不同Child-Push分级患者营养状况的差异。结果分别用体质指数(BMI)、上臂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判定营养不良,各指标判定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1.50%、48.50%和44.00%,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为32.00%,贫血发生率为56.50%,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2.50%,以上评价指标在不同Child-Push分级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住院患者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均较高,随着肝脏储备功能下降,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相应增加。对肝硬化患者进行综合营养评估和营养风险筛查并尽早给予适当营养支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口服营养补充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采用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实验组在原有普通饮食的基础上口服肠内营养粉剂。术后比较两组营养状况、胃肠道并发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表)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干预组术后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含量、营养风险评分、围手术期食物每日摄入的热量、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肠道并发症(便秘)发生例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肠内营养干预后,病人平均首次下床时间提前了4.5 h,住院时间缩短了0.53 d,生活能力评分提高了6.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营养潜在风险病人在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生活能力评分、下床时间和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使用肠内营养制剂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营养评估及干预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方法本次病例筛选2018年1月份-2018年10月份内科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双盲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通过营养评估,MNA-SF评估量表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干预,比较两组营养风险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营养风险总发生率(3.45%),与对照组营养风险总发生率(15.52%)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收到疾病的影响容易发生营养不良,通过营养评估及时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调整,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对军队高龄住院老年人进行评估干预,为CGA用于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收治的高龄老年患者125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27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63例。2组均给予营养宣教,肠内或肠外营养,观察组同时给予老年综合评估,针对老年综合征进行合理干预。两组均采用简易营养评价量表(MNA-SF)评估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检测两组患者于入院48 h内和3个月后营养风险评分、血液生化营养指标。结果经3个月的干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项指标(除胆固醇、三酰甘油外)较入院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CGA进行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住院营养不良高龄老年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及营养支持情况方法应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标准,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全科医学科共526例患者进行统一调查,统计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营养支持情况,并收集患者的体重指数、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数据。结果526例的患者中内科患者362例,外科患者164例,内科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的有165例,发生率为45.58%,存在营养不良的有69例,发生率为19.06%,外科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的有23例,发生率为14.02%,存在营养不良的有13例,发生率为7.9%,内科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高于外科患者,且存在营养风险组及与不存在营养风险组两者在患者年龄、住院天数、白蛋白等指标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NRS2002是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的一个有效工具,全科医学科患者中存在一定数量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患者,临床上营养支持不足与不合理使用并存,应加强对临床医生开展合理使用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的理论培训,使其重视营养风险筛查,并遵循相关指南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以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NRS-2002法评估胃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分析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良、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年龄、性别、病期对其影响。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NRS2002)对2017年6月1日—8月31日期间在湖南省肿瘤医院住院的112例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使用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STO22)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同时检测其身高、体重、总蛋白、血红蛋白等生理指标,评价营养不良状况。结果 112例胃癌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比例为70.5%,患者年龄(χ2=4.824,P=0.028)、病期(χ2=5.320,P=0.021)是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低体重(51.49±8.54)kg、低BMI(19.48±2.67)kg/m2、低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分别为(60.91±8.74)、(38.90±4.87)、(103.99±16.45)g/L]是胃癌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营养风险与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营养风险对患者吞咽、返流症状、进食受限、味道改变领域的得分均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胃癌患者营养风险越大,营养不良发生率越高,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越快;应重视对胃癌患者进行早期的营养风险筛查,开展合理的营养干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入院时的营养状况,为存在营养不良和有营养风险病人实施及时的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体质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等指标进行营养不良评估.采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法,选择入院48 h内、符合NRS2002标准、可获得BMI的病人200例.以B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探讨影响其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结合实验室检查,对263例住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观察组)及263例非抑郁症老年人(对照组)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营养状况与人口学资料等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63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占27.4%,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占57.4%,营养良好者仅占15.2%,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高于263例非抑郁症老年人(χ~2=55.307,P0.001)。两组的血液总胆固醇(t=-5.412,P0.001)、甘油三酯(Z=-5.105,P0.001)、低密度脂蛋白(t=-4.924,P0.001)、总蛋白(Z=-14.697,P0.001)、白蛋白(Z=-16.260,P0.001)、球蛋白(Z=-8.933,P0.001)、前白蛋白(t=-7.855,P0.001)、红细胞计数(t=-2.647,P=0.009)和血红蛋白(t=-8.109,P0.00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为进食情况(t=8.582,P0.001)、家庭人均月收入(t=4.606,P0.001)、咀嚼功能(t=3.698,P0.001)及抑郁严重程度(t=-3.344,P=0.001),而年龄(t=-4.084,P0.001)及文化程度(t=2.203,P=0.028)是影响非抑郁症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个性化的营养支持和治疗,改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ICU住院患儿营养风险影响因素和营养支持现状,为临床实施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ICU收治的263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应用STRONGkid工具筛查营养风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CU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263例ICU住院患儿中,伴低度营养风险113例(42.97%),伴中度营养风险129例(49.05%),伴高度营养风险21例(7.98%);60例(22.81%)伴营养不良,203例(77.19%)无营养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不良、血钙0.9 mmol/L、白蛋白28 g/L、25-(OH)D15 ng/ml、前白蛋白100 mg/L、病情危重、MODS及机械通气是ICU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均P0.05)。高营养风险组ICU住院患儿的总营养支持率为85.71%,显著高于中低营养风险组(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26,P=0.000)。结论 ICU住院患儿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尤其是合并营养不良和病情危重的患儿,为改善重症ICU住院患儿的预后,需准确评估患儿营养状况,并按评估结果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对比常规营养支持及足量营养支持对肿瘤化疗病人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收集86例存在营养风险并且拟行化疗的肿瘤病人,随机给予常规营养支持及足量营养支持各43例,化疗结束后通过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生命质量核心量表及分析BMI、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对两组病人化疗后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评价。结果:两组营养支持顺利完成。在营养状况方面,足量营养支持组化疗后的营养风险筛查评分与同组化疗前及常规营养支持组化疗后的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足量营养支持组的化疗后的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均高于化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生活质量评分,足量营养支持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整体生命质量、症状量表中的疲倦、恶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等方面均低于常规营养支持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足量营养支持可以有效的提高存在营养风险的肿瘤化疗病人化疗后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不同营养评定工具(NRS 2002、BMI、SGA等),对比观察我国住院期间各类神经系统病人营养状态的动态变化。方法:从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主持的“全国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动态变化的多中心调查研究”的数据库中摘取1 043例神经系统疾病病人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不同类别的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入院及出院时人体测量、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以及临床结局的变化情况。结果:入院时病人营养风险(NRS 2002≥3分)发生率为24.64%(257/1 043),出院时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7.05%(281/1 039),入院与出院营养风险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21)。入院时总营养不良(SGA B+C级)发生率为17.16%(179/1 043),出院时总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7.32%(180/1 039),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22)。在不同类别的神经系统疾病中,出血性疾病病人出院时营养风险、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入院时(P <0.05)。营养不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高于无营养不良的病人(P &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住院病人术前营养风险,对其术后血清清蛋白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为临床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方法:参照NRS2002工具的标准,对270例结直肠癌住院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别对103例存在营养风险病人和167例无营养风险病人进行营养支持与未进行营养支持者作对比,分析营养风险与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 结果: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103例结直肠癌病人中75例实施了营养支持后,平均住院时间和第7天血清清蛋白水平与未营养支持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对无营养风险病人62例实施了临床营养支持后,平均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清蛋白与术前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进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病人,应及时进行营养风险的动态评估,对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结直肠癌病人,进行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术后的营养状况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张玉凤 《现代养生》2014,(16):53-53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定用于饮食干预指导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脑卒中患者72例,入院时行微型营养评定法(MNA)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对具有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并在入院后第2、6周后再行评价。结果: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周及6周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周及6周MN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营养评定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对实现科学饮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营养不良是导致儿童肝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我们调查了肝病住院儿童营养不良和高营养风险的患病率以及住院营养支持率。方法 :选择在我院小儿肝病科住院治疗的共2 874例1~17岁肝病病儿为研究对象,用Z评分法(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年龄别体重Z评分)评价病儿的营养状况。采用STRONGkids营养筛查工具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分析不同营养风险评分对血液中的营养指标、营养支持率、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 :总体营养不良发生率38.6%,近20.0%的病儿存在高度营养风险。高营养风险组与中营养风险组相比,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明显增高(67.9%vs 31.3%)、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在两组之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只有8.9%的高度营养风险病儿和3.5%的中度营养风险病儿在住院期间获得了营养支持。高营养风险病儿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P0.001)。结论:肝病病儿营养不良率高,病儿在入院时即存在高营养风险。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是区分不同营养风险的敏感指标。高度营养风险可致住院时间的延长和治疗费用的增加。肝病病儿的营养支持率仍偏低,临床营养治疗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老年腹部外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不足)发生率.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以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北京医院普外科住院的269例老年腹部恶性肿瘤患者(≥65岁)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第2天早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认为存在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不足)判断标准为体重指数< 18.5 kg/m2;同时与同期同类疾病的其他年龄组进行比较.结果 269例研究对象完成营养风险筛查,适用率为100%;普外科老年恶性肿瘤患者(≥65岁)的营养不良(不足)发生率为30.1% (81/269),高龄老年患者(≥80岁)为37.5% (21/56),其他年龄组为17.6% (43/245) (P=0.001);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8.3%(103/269),高龄患者为57.1% (32/56),其他年龄组为29.3% (72/245) (P<0.001);老年腹部恶性肿瘤患者中胰腺癌营养风险比例较高,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结论 老年腹部外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不足)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高龄老人营养状况更为严重,应重视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