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 IMR)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36例CHD合并IMR患者分成冠状动脉搭桥术+二尖瓣成形术组(A组)和冠状动脉搭桥术+二尖瓣置换术组(B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B组(11.11%);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时间均低于B组,且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二尖瓣成形术对CHD合并IMR疗效明显优于冠状动脉搭桥术+二尖瓣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刘帅洲  张涛  冯渊波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893-3895
目的分析二尖瓣成形术对风湿性二尖瓣膜病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风湿性二尖瓣膜病变患者,依照手术方式分为置换术组和成形术组,各30例。置换术组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治疗,成形术组接受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术中出血量、呼吸机佩戴时间、住院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并发症(肺部感染、心房颤动、低心输出量、愈合不良)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心功能[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成形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置换术组,呼吸机佩戴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置换术组,体外循环时间长于置换术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置换术组(26.67%)(均P<0.05)。术后,成形术组LAD、LVESD均小于置换术组,LVEDD、LVEF均大于置换术组(均P<0.05)。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膜病变患者可改善术后心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尖瓣成形术(mitral valvuloplasty,MVP)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6年11月,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55例MVP治疗IE合并MR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7例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治疗IE合并MR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IE患者均单纯累及二尖瓣。回顾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资料并比较中长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性别、年龄、心功能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7.24±2.32)天vs.(9.93±2.63)天,P=0.003],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辅助通气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围术期输红细胞量、术后24 h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围术期死亡1例,观察组0例,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1~119个月,平均(43±27)个月,总随访率91%。随访期间观察组2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成形术及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行综合性二尖瓣重建(COMVAR)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的35例患者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2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二尖瓣成形组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接受COMVAR手术的早期效果满意,在预防和控制风湿活动的前提下,COMVAR手术是治疗二尖瓣膜病变的良好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23.8 4±10.4)岁,体质量(43±12)kg,包括二尖瓣脱垂29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7例,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原因不明2例.病人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手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返流的情况.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改行二尖瓣替换1例.其余50例患者术毕二尖瓣无返流或轻度返流.在平均为(13.8±2.5)个月的随访中,二尖瓣返流未见加剧,心功能恢复好.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优选方法,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运用合理的瓣膜成形技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二尖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置换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二尖瓣置换手术后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TR)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置换术(TVR)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术后均获得长期随访,心功能恢复到Ⅱ级6例,其余4例长期为Ⅲ级左右的心功能,术后仍反复出现右心功能不全。术后均常规抗凝,未发现血栓栓塞、出血和与抗凝有关的并发症,心脏彩超检查人工瓣膜功能正常。结论对二尖瓣手术后重度TR行TVR,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是较好的选择,二次手术后仍需要长期抗凝。对60岁以下病人,选择双叶机械瓣;60岁以上病人,选择生物瓣。  相似文献   

7.
杜正隆  凌毅  钟齐庆 《微创医学》2007,2(5):387-389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微创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湿性二尖瓣病变67例患者随机分为全电视胸腔镜下行二尖瓣置换术(腔镜组)32例、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传统组)35例;腔镜组切口选择在胸骨右缘3或4肋间(第三孔:主要操作孔)、右腋中线3肋间(第一孔:辅助操作孔)和右腋前线6或7肋间(第二孔:胸腔镜孔),以及腹股沟处切口作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而传统组采取在全麻醉体外循环下行胸部正中切口,并以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行二尖瓣替换。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腔镜组体外循环时间、升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与传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腔镜组胸液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都与传统组有显著性差异。腔镜组术后4例发生并发症,32例出院时复查心脏超声示瓣膜位置、活动良好,无瓣周漏,心功能(NYHA)Ⅱ级32例。结论全胸腔镜下微创二尖瓣置换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美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中切口和经右胸微创切口下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治疗二尖瓣反流近中期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989医院平顶山院区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行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患者共115例临床资料,其中行正中切口下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治疗共60例设为常规组,行经右胸微创切口下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治疗共55例设为微创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均显著多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住院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及输血率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手术操作类型、术后参残余二尖瓣反流及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脑梗死、气管切开、血液透析、伤口愈合不良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相较于正中切口单纯二尖瓣修复术,经右胸微创切口下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治疗二尖瓣反流可有效减少医源性创伤程度,加快术后康复进程,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两种不同手术在风湿性二尖瓣心脏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5~2020-1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风湿性二尖瓣心脏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3)、对照组(n=63)。对照组实施二尖瓣置换术(MVR)治疗,观察组实施二尖瓣成形术(MVP)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出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天数,对比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LAD、LVEDD、LVEDV较术前降低,LVEF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LAD、LVEDD、LVEDV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35%(4/63)低于对照组19.05%(1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MVR术相比,采用MVP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心脏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孔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FTR)的疗效。方法:选择二尖瓣病变合并FTR患者9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45例)和传统组(46例)。两组均行二尖瓣置换术(MVR)联合三尖瓣成形术(TVP)。微创组采用单孔腋下小切口入路,传统组采用常规正中开胸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情况、应激反应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高于传统组(均P<0.05)。微创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红细胞输注量、第1~3天引流量低于传统组(均P<0.05)。术后1 d,微创组前列腺素E2、皮质醇、醛固酮水平低于传统组(均P<0.05)。两组急性肾损伤、二次开胸止血、切口感染、Ⅲ度传导阻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孔腋下小切口行微创MVR和TVP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FTR疗效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型术(PBMV)治疗老年人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临床意义.探讨老年人二尖瓣狭窄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方法:选择≥60岁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56例,采用改良Inoue方法行PBMV.以血液动力学,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前,术后即刻左房压(LAP)、二尖瓣瓣口面积(MVA)及二尖瓣跨瓣压差(MVG);左心房直径(LAD).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MVA、MVG、LAD.结果:56例患者中54例治疗成功,2例失败.其中1例为术中球囊跨瓣失败,1例术后出现中度二尖瓣返流.术后即刻LAP由扩张前(22.5±6.2)mmHg(1 mmHg=0.133 kPa)降至(13.8±4.6)mmHg(P<0.01);MVA由(1.05±0.21)cm2增至(1.78±0.22)cm2(P<0.01);MVG由(18.3±5.2)mmHg降至(10.6±4.2)mmHg(P<0.01).术后即刻LAP、MVG下降,MVA增加.术后1年LAD由(4.71±0.73)cm减小到(4.39±0.48)cm(P<0.01),MVA,MVC和心功能与术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1年,3例出现再狭窄,1例死于换瓣手术,其余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PBMV较为明显的改善二尖瓣狭窄症状,具有微创、低风险的特点.可适用于瓣膜轻度条件差和高危围术期而不适合二尖瓣置换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同期3D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和常规开胸二尖瓣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3D胸腔镜在二尖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比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所有接受3D胸腔镜技术治疗(n=35)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n=127)的二尖瓣病变患者临床资料,35例3D胸腔镜患者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12~54(21.2±19.5)岁;体重32.2~76.5(40.3±16.4)kg。其中二尖瓣狭窄1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5例,术前心功能Ⅱ级21例,Ⅲ级14例。均采用胸壁3孔入路,建立外周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顺灌冷心脏停搏液行心肌保护完成手术。常规组患者总计127例,男53例、女74例,年龄32~66(47.2±14.6)岁,体重36.2~80.7(65.3±17.9)kg。其中二尖瓣狭窄4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3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62例,术前心功能Ⅱ级73例,Ⅲ级54例。均采用正中开胸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顺灌冷心脏停搏液行心肌保护完成手术。结果 35例患者术后早期无死亡(30天内),手术并发症2.9%(1/35)。对比常规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体外循环预充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ICU滞留时间、围术期引流量、红细胞输注率、住院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存活患者术后随访6~38(10.5±12.7)个月,无明显瓣膜返流及瓣膜功能障碍,心功能I~Ⅱ级。结论 3D胸腔镜技术在二尖瓣手术微创外科治疗中安全可靠,对机体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临床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二尖瓣的病理改变,探讨二尖瓣再狭窄的原因,总结二尖瓣再狭窄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二尖瓣再狭窄瓣膜置换术214例(M1组)与随机选取同期进行初次二尖瓣狭窄瓣膜替换术的病例220例(M2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在瓣膜狭窄程度、心胸比、心功能、左室功能、术前术后并发症、预后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肺动脉高压M1组较重(P<0.05);M1组瓣膜及瓣下结构的大体病理改变明显(P<0.05);两组镜下的病理改变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在瓣膜及瓣下结构的大体病理改变上要重于初次狭窄.二尖瓣下游湍流剪应力可能是造成瓣膜再狭窄的重要原因,治疗上首选二尖瓣置换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留后瓣及其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115例临床资料,依据随机纸片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术中未保留后瓣和瓣下结构)45例和观察组(术中保留后瓣和瓣下结构)70例,观察两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观察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手术前LVEDD、LVFS及LVEF比较,对照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同组手术前的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LVEF高于同组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LVEDD、LVFS均高于同组手术前,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LVEDD低于对照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后瓣及其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可以明显缩短患者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董侃  陶谦民  徐远胜 《浙江医学》2005,27(11):831-832
严重二尖瓣病变,如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或二尖瓣双病变常以二尖瓣置换术作为治疗手段,效果良好.然而,其术后并发症,如出血、左心室破裂、左心房破裂、低心排、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心肌梗死等也较为常见[1~5],这将影响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生成率.其中出血性并发症较为常见,我们对在我院行二尖瓣置换术后的出血性并发症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原因及特点,以期减少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应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老年患者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总结了54例65岁以上老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临床资料,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成形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月的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程度。结果:术后1周,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术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5)。术后随访6月和1周相比,LVEF有统计学差异(P<0.5),LAD和LVED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二尖瓣病变特征,选择合理的成形技术,死亡率低,心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二尖瓣脱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方法。方法: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40例二尖瓣脱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9.2岁(13~63岁)。术前血培养阳性率为42.5%。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术后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5例,Ⅲ级21例,Ⅳ级4例。手术行二尖瓣成形术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35例,均选用机械瓣。结果:早期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需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出院检查体温均正常。长期存活39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2.7年),无晚期死亡,未见心内膜炎复发及瓣周漏。结论:对二尖瓣脱垂出现中到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且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应早期治疗,术中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和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是提高手术效果和防止术后心内膜炎复发的关键。术中根据瓣膜情况,决定施行二尖瓣修复术还是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选用机械瓣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孔”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双孔”二尖瓣成形术治疗Barlow病致二尖瓣关闭不全21例的临床效果。术前、术中、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返流的情况。结果(1)术后心脏超声检查显示,9例二尖瓣微量反流,12例轻度反流,所有患者二尖瓣口开放面积无明显狭窄;术后与术前相比二尖瓣瓣口平均面积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跨瓣压差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21例术后随访2~50个月,结果8例二尖瓣微量反流,6例轻度反流,其他7例未见预流;术后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左心房、左心室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Barlow病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术前、术中准确判断二尖瓣的病变,采用“双孔”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良好的早、中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7年10月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中尽可能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对照组不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心功能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予以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死亡病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指标两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降低,每分钟排血量(CO)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2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安全有效,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的球囊扩张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治疗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经华法令抗凝治疗 12周以上的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部位血栓患者 11例 ,男性 2例 ,女性9例 ;平均年龄 40 .6± 5 .7(2 5~ 62 )岁。采用Inoue单球囊技术行PBMV。术后随访一年以上 ,观察术中及随访期间有无体循环血栓栓塞并发症。结果 手术成功率 10 0 % ,术中及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经适当的华法令抗凝治疗后的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的患者 ,PBMV不仅安全可行而且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