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中医外科是一门研究和治疗人体体表疾病的临床学科,经过不断地总结和整理,形成中医外科独特的治疗体系,临床诊治首先辨病,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成为其最主要的临床思维特色,其还需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内治与外治结合治疗。那么,究竟何为辨病辨证?整体与局部到底有什么关系?又如何将其结合起来,以中医外科临证思维指导治疗,现就此作一论述。1临床诊治,首先辨病,而后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正>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理论思维,那就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临床中医外科诊疗过程中要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同时充分重视中医传统的四诊,进行临床的疾病诊断与治疗。作为外科来讲,外治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外治疗法具有疗效显著、收效迅速、安全可靠、副作用少、易学易用、容易掌握、经济简便、患者乐于接受等特  相似文献   

3.
介绍唐汉钧教授中医外科学术思想,分别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结合,主张"以证统病"及"以病统证",分期论治;外病内治,重视整体;内治顾护脾胃;用药轻灵,因时制宜;内外合举,善用外治等。该学术思想对中医外科学术理论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中医辨证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经验。临床分为湿热熏蒸证、阴虚血瘀证,治疗上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医“五版”教材从整体上考察了其病,证规范性。认为病名较证名的规范程度为高,辨证中辨病性较辨病位更被重视,温病的几个主要病名实际是病类概念;外科,伤科重外症及外治,不太强调辨证论治。列举了病、证、症概念混淆,病种分合失当及重、漏,病名不准及西化,外科疾病归类不规则,辨证含义歧化,证名之病位、病性不确切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而使之规范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司外揣内的象思维是中医的基本思维方式,重视整体,重视变化,重视个体化治疗的思维特点,应该贯穿于四诊资料搜集、辨病辨证、选方用药、制定调护措施的整个诊疗过程。学习中医原创性临床思维,并融合现代思维学特点对提升中医临床能力,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脉病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思维辨证方法繁多,各具特色。辨病基础上分型辨证,辨病基础上辨方证,辨体质、辨病、辨证相结合,专病专方与辨证施治相结合,均体现中医临床思维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重要性。脏腑辨证是中医理论体系"以五脏为核心"学术思想的体现;标本虚实辨证体现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正虚与邪实的矛盾关系;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虽来源于温病辨证方法,对心脉病证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辨证思路具有复杂性和殊途同归性,辨证方法复杂多样,目标相同,运用时也可互通互化,如同武术招式、门派纷繁复杂,每种招式各具特色,只有掌握多种拳法,灵活选取,才能出奇制胜。全面掌握不同种类辨证方法,发挥中医多种临床思维优势,才能拓宽临床诊疗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诊治当重"三结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余从医30余年,对诊治疾病有一些肤浅的体会。以下结合临床病例,就临证时当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病辨证与单方验方相结合,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加强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中医临证思维,有利于学生把握疾病规律;有利于学生准确的施方用药;有利于学生在临证时实施“治未病”.因此,在本科临床实习中,可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中医临证思维、指导学习中医经典、注重引导传统文化的学习这三方面,来加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临证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喻文球  梁育  王万春 《新中医》2010,(9):150-151
<正>外科疾病病虽发于体表,但通过经络、气血与内脏相互联系。临床上,诊治外科疑难杂症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外病内治,内外结合,常取得满意疗效。兹陈3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干燥综合征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着重从历史沿革、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法五方面阐述相关研究进展.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燥痹"范畴,病因多系内外相因为患,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目前尚缺乏统一公认的标准化的辨证论治与辨证分型,临床上大多从自身经验或临床研究总结.此外,中医外治法的配合使用在改...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司内揣外和司外揣内的理论,对"内"、"外"、"远"、"近"和"司内揣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内外互揣是辨证的主要内容,结合对"远"近"的阐释,申明内外互揣的重点是"知内"的思维方式,只有"知内"才可以防变,而这也正是贯彻"治未病"思想的基础。并重申脉症合参尤重脉诊的思想,对现今临床弱化脉诊的现象和单纯司外揣内的思维方式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紧急,疾病复杂,症状繁多易变,使中医病史采集和辨证论治困难重重,治疗效果不理想。故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的病史采集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是促进急危重症患者中医治疗效果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论述应用"十问歌"体系进行病史采集,快速得出临床主症,系统选择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形成从病史采集到辨证治疗的急危重症辨证诊治思维过程,以求快速和准确地确立急危重症辨证施治方案,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问题已成为制约针灸临床发展的关键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针灸临床上辨证论治体系僵化地套用了中医内科辨证论治体系,以脏腑辨证代替经络辨证,难以体现针灸学科的特色与优势.虽然针灸与中药的治疗目标相同,但是治疗方法与治疗途径不同,故辨证论治体系不同.针灸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理、法、方、穴、术为一体的独特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不同于中医内科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病类证与异病类治的诊疗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方法:基于概述病证结合模式下异病同证同治的概念和特点,提出异病类证与异病类治诊疗思维方式并进行讨论。结果:阐释了异病类证类治与方证相应、同病类证类治的关系。结论:探讨异病类证与异病类治的诊疗思维方式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微创保胆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新术式,但是术后结石复发是保胆取石术不可忽视的并发症,中医药通过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内治疗法,配合耳穴贴压、针灸、药浴等特色外治疗法,在防治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领域发挥独特优势。文章介绍了中医药在预防结石复发方面取得的进展,并探讨不足之处,为中医药在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的证治特色和学术思想。方法:通过临床跟师侍诊,研习、总结、归纳其病案书写风格。结果:周老病案具有如下特色:重视四诊信息收集,尤重望诊、问诊记载;辨证首重病机,尤重脏腑病机为核心的描述;体现辨证为主、辨病为辅的病证结合思想;证治联系紧密、擅于揉合选方、疑难病善用复法大方;用药既重传承又重融入新知;重视病机动态变化,尊重事实善于修正。结论: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临床辨治独具匠心,门诊病案颇具风格,对提高中医临证水平极具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综述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中医内治以分期论治、辨证分型论治为主线。中医外治多采用中药泡洗足部及中药外敷创面。中药新剂型也尝试应用于糖尿病足临床治疗。今后糖尿病足中医临床实践中应遵循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完善分期或辨证分型标准,制定统一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9.
邓强 《西部中医药》2013,(10):39-41
从姚树国主任医师临证时“以德为先,治学严谨;中西并用,优势互补;手法为先,手术为辅;微创为要,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功能至上”5方面入手论述老师临证经验,以继承和发扬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否定分析思维与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逻辑学角度对《伤寒论》在疾病辨证论治中富含的否定分析思维从三方面举例剖析:从不能用某方某法治疗,推断辨治用意;从不出现某症,推断病证的归属;从对先期治疗的否定,推断当前治疗措施。由此可知,否定分析思维在辨证中无所不在,因为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先行的推理结论,是后续推理的前提,再产生新的推理,再得出新的结论,形成否定之否定的循环,这样循环往复,使我们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不断得到提高。因此认为否定分析思维是一个实践过程,是辨证论治不可缺少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