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升清降浊”理论,结合小儿积滞的病因病机,阐述了升清降浊法可通过运脾、补脾以升清,升脾气、和降胃气、降肺气以降浊的方式,来调理脾胃气机,恢复脾胃功能,从而治疗小儿积滞。此法应用于小儿积滞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愈后良好,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总结许筠教授运用自拟方"升清降浊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经验,导师认为本病病机为"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气虚失运",临证采用"升清降浊、益气化瘀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疗效满意。本文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典型病案进行阐释,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薇  谢圣扬 《北京中医》2013,(9):678-679
张燕生教授认为生命在于“运动”,清阳与浊气的升降有序是机体内在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功能性便秘的病机亦为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中焦受困则升降失常,治疗重在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不能大补,以免寒从热化;更不能峻下,以免造成痞结加重,仅遵“辛开苦降”之法。张教授提出的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升清降浊”理论,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并根据兼症分型化裁施用。通过辨证论治,对心下痞结证予辛开苦降、升清降浊治疗,气血两虚证予升清降浊、益气养血治疗,脾肾阳虚证予升清降浊、健脾温肾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辛开苦降法与脾升胃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魏玮  郝建军  周晓莉 《中医杂志》2004,45(9):715-716
李杲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升降相因,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用辛开苦降法升清降浊是治疗脾胃病的大法. 1 脾升胃降是对脾胃功能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5.
焦剑 《天津中医药》2015,32(6):325-328
介绍了张大宁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张大宁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为"肾虚血瘀为本,湿毒内蕴为标",运用补肾活血和降逆排毒法治疗。具体方法有脾肾双补、温补肾阳、益气活血、肝肾同治、升清降浊、清利湿热、炭剂吸附等。  相似文献   

6.
奚九一主任医师治疗痛风特色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名医奚九一主任医师应用中医药治疗痛风的学术观点及特色临床经验,奚师认为脾肾升清降浊失常、湿热痰瘀交阻是本病的病机特点,治疗应遵循“分期辨证,祛邪为先”的原则,临床分急性发作和痛风间歇辨证施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升清降浊法治疗内耳眩晕症100例广灵县中医医院(037500)白峻峰广灵县人民医院梁毅关键词内耳眩晕症,升清降浊内耳眩晕症,又称美尼尔氏综合征,属祖国医学眩晕病范畴。该病证情复杂,容易反复,治疗比较棘手。笔者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脾胃同居中焦,具有受纳运化、升清降浊的功能。在发病上,脾胃病而痛风生:脾胃虚则痛风发,脾失运化则气血乏源,脾胃气机失调则代谢失衡,脾胃病则痰瘀生。在治疗上,脾胃健则痛风平:脾胃伤则百病生,治病求本在于脾胃,先天不足须补后天,营卫不通须治脾胃。梳理古代医家从脾论治痛风的辨病思维,可以为临床认识和治疗痛风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顾凯平 《陕西中医》2000,21(3):105-105
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混合痔术后脾肺气虚证33例,治疗病例全部有效。提示补脾宣肺、升清降浊的方法是治混合痔术后脾肺气虚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本文对脾胃病分为肝都气滞、肝胃不和、寒邪客胃、肠胃积热、中气下陷、胃阴不足、脾胃阳虚等证型,分别运用理气通降、和胃降逆、散寒通阳、通腑泄热、升清降浊、滋阴通降、温中健脾通阳等治法,调畅脾胃气机,使其恢复“脾升胃降”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脾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眩晕的病机归纳为风、火、痰、虚。而痰、虚与脾胃密切相关。指出:眩晕的治疗,应根据个体的标本虚实、先后缓急而决定治法,"升阳降逆调脾胃",脾得健运则升清降浊,枢机得利,风痰自平。  相似文献   

12.
介绍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胸痹心痛病(冠心病心绞痛),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心悸病(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体会。结合孟河医派经验,提出临床上气机生化升降失常为心系疾患的主要病机,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3.
总结张允岭教授从“脾肾并重”论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临证经验。认为ALS发病特点为“痿痉并病”,脾肾亏虚、邪气内伏为其根本病机,主张从脾肾双补论治本病,脾旺肾强则伏邪自平。常用黄芪、白术配合太子参、炒薏苡仁、豆蔻、砂仁等补中益气,升清降浊以健脾;肉苁蓉、菟丝子配合山药、山萸肉、熟地黄等扶火滋水以益肾。将健脾补肾作为核心治则贯穿治疗全程,在治病求本的同时,达到平息内风、安定伏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武连仲教授根据脑的三大生理功能特点提出了清浊失司为脑病的重要病机,选取具有"升清降浊"功能的特色穴位,开创了"升清降浊针刺法",并以此治疗以清浊失司为主要病机的脑病。  相似文献   

15.
从"脾升胃降"论治皮肤病是陈彤云教授学术思想之一.陈彤云认为脾胃失健是皮肤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脾胃气机升降失司更是"湿邪"致病的核心病因病机.通过总结陈彤云教授对"脾升胃降"理论的认识和运用,分析其应用升清降浊、斡旋气机来调畅脾胃升降之枢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6.
简述中医文献对眩晕名称的记载与认识,并从现代医学对眩晕与头昏、头晕及晕厥进行了鉴别。眩晕病位在头,病机关键是痰饮作祟。从张志远教授治疗验案阐述了升清降浊法治疗眩晕的经验及治则方药,介绍了升清降浊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对照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肥胖是高胰岛素血症的重要病因和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肥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脾胃的运化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痰浊水湿停聚于内而致.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升清降浊,脾病则湿困.故笔者认为应从脾论治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18.
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病因复杂,病机多变,易反复发作。代二庆教授秉承古训,结合自己临床经验采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健脾益气、升清降浊,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辛开苦降、寒热平调,抑木扶土、调和肝脾,温补肾阳、固涩止泻六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腹泻,且在治疗中灵活运用经方,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特征,蛋白尿的产生主要责之于脾肾两虚,外邪侵袭。导师童安荣将五脏辨证与升清降浊理论密切结合,以疏肝健脾补肾、升清降浊、交通心肾为治疗原则,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93年起,运用温中补脾、升清降浊的方法,自拟了温中补脾汤,在临床中用此方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