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蚌埠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分析其围绝经期综合征、盆底功能障碍等疾病发生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需求。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组群抽样方法,选取蚌埠市40~60岁妇女957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及健康状况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42.11%(403/957)。不同年龄、文化水平、体质量指数、婚姻状况、伴侣健康状况、与子女关系、睡眠质量、运动习惯、痛经史、顺产分娩次数、近1年月经状况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以停经1年者为对照,月经正常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更低(P<0.05和P<0.01);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40~44岁较55~60岁、有痛经史相对于无痛经史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高(P<0.05~P<0.01),而睡眠质量良好相对于睡眠质量差、无顺产分娩经历或顺产分娩1次相对于顺产分娩次数≥3次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低(P<0.05~P<0.01);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睡眠质量良好相对于睡眠质量差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更低(P<0.01),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妇女较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高(P<0.01)。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水平、婚姻质量、与子女关系、睡眠质量、痛经史、近1年月经状况围绝经期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量表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文化水平高、良好的家庭关系、无痛经史均为围绝经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消瘦、分娩、月经紊乱则均为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蚌埠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他不适症状检出率较高,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和了解程度难以维持平衡,应重视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2.
刘月仙 《医学综述》2014,(3):555-557
目的利用绝经期等级评定量表(MRS)评分系统评价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MRS评分系统调查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的226例年龄在4060岁围绝经期136例和围绝经后期90例患者的10项围绝经期症状情况,根据是否伴有围绝经期症状将围绝经期患者分为伴有和未伴有围绝经期症状的两组,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生围绝经期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绝经后期妇女的睡眠障碍、潮热出汗发生率显著低于围绝经期妇女(P<0.05),其中年龄≥50(OR=3.468,95%CI:0.65360岁围绝经期136例和围绝经后期90例患者的10项围绝经期症状情况,根据是否伴有围绝经期症状将围绝经期患者分为伴有和未伴有围绝经期症状的两组,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生围绝经期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绝经后期妇女的睡眠障碍、潮热出汗发生率显著低于围绝经期妇女(P<0.05),其中年龄≥50(OR=3.468,95%CI:0.6535.341)、患有慢性病(OR=4.317,95%CI:0.8135.341)、患有慢性病(OR=4.317,95%CI:0.8136.134)、流产>3次(OR=1.937,95%CI:0.3416.134)、流产>3次(OR=1.937,95%CI:0.3413.481),丧偶或离异(OR=2.452,95%CI:0.4513.481),丧偶或离异(OR=2.452,95%CI:0.4514.454),月收入<800元(OR=2.937,95%CI:0.3814.454),月收入<800元(OR=2.937,95%CI:0.3813.463)是严重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睡眠障碍、潮热出汗是围绝经期人群中较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年龄≥50、患有慢性病、流产>3次、丧偶或离异、月收入<800元是严重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以及健康女性血清脂肪因子网膜素和脂联素的表达差异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133例女性,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经CAG证实不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且心电图无缺血改变的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和是否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将患者分为以下4组: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年龄<55岁)76例,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年龄≥55岁)57例,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年龄<55岁)60例,绝经后健康对照组(年龄≥55岁)36例。分析血清网膜素、脂联素等临床指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结果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分别低于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均P<0.05)。血清网膜素和脂联素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123,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分别低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和绝经后健康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均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高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均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和绝经后健康对照组(均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女性(P<0.05)。结论网膜素和脂联素血清水平降低与围绝经期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PS)相关影响因素及健康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2月于山东省青岛疗养院健康查体的女性人群400名,使用Kupperman评分对其进行评估,将评分15分判定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人群的一般资料及相关情况,使用回归方程来分析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并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管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Kupperman总评分、单项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定(GQOLI-74)量表评分。结果:影响女性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独立风险因素为婚姻质量、体质指数、合并慢性疾病以及是否工作(P0.05)。干预前后,失眠、眩晕、乏力、关节肌肉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Kupperman总评分、潮热出汗、皮肤感觉异常、烦躁易怒、忧郁多疑、头痛、性交痛及泌尿系统症状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的物质生活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女性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独立风险因素为婚姻质量、体质指数、合并慢性疾病以及是否工作,健康管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黎惠新  阮海燕 《吉林医学》2010,31(21):3507-3508
目的:了解分析城镇与农村妇女对围绝经期健康保健知识的认知现状和差异,提出相应对策普及农村妇女对性激素补充疗法的认知和合理应用,保障农村妇女的身心健康水平。方法:选择360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分成城镇居民组(A组)和农村户口妇女组(B组)两组,每组各180名,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激素补充疗法的问题。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影响农村妇女对围绝经期保健认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妇女自身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未有充分的重视;掌握的围绝经期保健知识不够系统,缺乏生殖健康保健知识来源。结论:农村地区妇女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认识程度有侍普及提高,科学合理的性激素补充疗法可以提高农村妇女围绝经期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和保障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顾明芳  夏佳娜  俞延波 《浙江医学》2017,39(11):915-917
目的探究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的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与睡眠质量关系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表(SA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围绝经期综合征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106例围绝经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平均PSQI总分6.359±4.099;31.13%的围绝经期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文化程度、月经情况与睡眠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年龄、职业、经济收入、抑郁、更年期症状为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睡眠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围绝经期门诊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的比例较高,更年期症状,尤其抑郁症状是影响更年期妇女睡眠质量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其心理社会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全国22个省市随机选取1 051例45~55岁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Kupperman评分表和抑郁自评量表(CES-D).结果 1 051名更年期妇女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91.9%,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在婚姻质量、工作压力、与子女邻里同事关系、睡眠等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高,其发生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及相关人员的健康教育,改善症状,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套分析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其保健行为。提高此人群保健意识,改善围绝经期症状。方法收集围绝经期妇女185例,调查分析其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保健知识知晓率以及保健行为情况等。结果失眠、烦躁、头晕头痛、易乏力或疲劳、肌肉以及骨关节疼痛、阴道干涩、性欲降低等是围铯经期女性最常见的症状,患者的保健知识以及保健行为尚待提高。农村围绝经期女性的保健知识以及保健行为情况均显著低于城镇女性(P〈0.05)。结论积极加强围绝经期女性保健知识教育,改善其不患生活方式有利于帮助围绝经期女性顺利渡过这一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社区诊断。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3个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社区妇女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9·9岁;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44·1%。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年龄、文化程度、与丈夫关系、孕产次数、亲友支持、经济收入、围绝经期知识、慢性病等有相关性(P<0·05)。结论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和群体性的流行特点,患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并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一定的负担,需采取健康教育、饮食疗法、适度锻炼、激素等综合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综合征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是每个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中年妇女常见的身心疾病。由于大多数的中年妇女缺乏该疾病保健知识,容易产生忧郁、焦虑、多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及工作。护理人员应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各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替代治疗的影响。方法设2003年7月~2005年12月在我院更年期专家门诊就医的围绝经期妇女638例为干预组;2001年1月~2003年6月524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一般常规健康教育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人进行心理干预。结果两组接受HT人数比较、HT≥12疗程及阴道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围绝经妇女性激素治疗依从性,接受HT连续用药方案,从而改善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探讨.方法 收集2012年1月~12月来唐山市第三医院行健康检测的围绝经期妇女80例,入院行一般项目、查体、生化指标检测,测定其平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记录其心绞痛、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障碍发生情况.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围绝经期妇女中发生心血管疾病者14例,发生率为17.5%.单因素的Logistics同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TC、TG、HDL-C、心绞痛、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障碍均为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TC、心绞痛、心律失常是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OR=2.246、1.868、3.273、3.053,P<0.05).结论 了解围绝经期所触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至关重要,应积极关注该类妇女的健康,并实行相应的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邓少婷  张保红  胡冰  陈肇杰  耿玲 《吉林医学》2013,34(9):1621-1622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从而加强评估与管理。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妇女1 200例,调查妇女的住院病历资料并进行生化检查与卵巢功能激素的免疫检测。结果:围绝经期妇女中发生心血管疾病216例,发生率为18.0%。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卵巢功能衰退与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明显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高,多与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卵巢功能衰退有关,为此要根据危险因素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妇科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为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2月上海市静安区户籍所在的围绝经期妇女,以整群抽样调查,以问卷形式调查其健康状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健康相关因素。 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1 518人,平均绝经年龄为(50.45±3.34)岁。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15.3%(233例)。潮热出汗为64.7%,疲乏感为55.8%、性生活障碍为48.81%,这些是围绝经期最常见的症状,既往或目前患有的慢性疾病居前3位的依次为颈椎病175(11.53%)、乳腺增生127例(8.37%)、阴道炎121例(7.97%)。年龄因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总评分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9,P=0.992)。绝经年龄(t=7.083,P=0.000)、抑郁总分(t=2.016,P=0.044)、焦虑总分(t=8.429,P=0.000)因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总评分有影响,且为正向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绝经年龄越大、焦虑总评分越高则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总评分越大,即围绝经期综合征越严重。我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急需要加强,依托社区的围绝经保健网络管理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生殖健康状况与保健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我社区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150例妇女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围绝经期的生殖健康情况以及保健需求,从而进行分析。结果:选取的150例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较好,部分出现紊乱情况,对于保健知识的需求较为强烈。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定的生殖健康问题,应该根据其保健需求进行适当的生殖健康知识的讲解来提高她们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心理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调查组研究对象共92例,平均年龄(44.35&#177;4.12)岁。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Kuppermen症状评分>15分。对照组研究对象为非因围绝经期综合征就诊的正常更年期妇女90例,平均年龄(43.42&#177;3.89)岁,采用自编的社会心理状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来评价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调查组92例中研究对象抑郁与焦虑的平均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焦虑、抑郁症状筛查结果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所有P<0.05的变量为自变量,与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大、痛经、自身病重、关节肌肉酸痛、感觉异常、子女长期离家以及阴道干涩。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社会、心理、生物等影响因素有关,需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保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17.
珠海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晓燕 《海南医学》2007,18(8):41-41,22
目的 调查珠海市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方法 对520名40~60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由本文作者亲自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常喝牛奶及吃豆制品者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明显低于不喝牛奶或不吃豆制品者(P<0.05).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后只有28.6%的妇女就医.结论 大多数的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意识不强,保健工作者应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出符合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郑顺杰  吴洁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34-13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检出率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00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进行测评,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和影响因素,旨在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200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中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0.50%(41/200),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2.50%(45/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侣健康状况好是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情绪的保护因素(P〈0.05),经济状况好是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P〈0.05),文化程度高和婚姻自我感觉好是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P〈0.05),患者年龄大和所患疾病为恶性是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检出率较高,其发生影响因素众多。在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性激素、钙剂及健康指导综合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骨量减少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西华县人民医院诊断为骨量减少的围绝经期妇女21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治疗,观察组给予钙尔奇D、激素和健康指导综合干预治疗,比较两组骨密度、性激素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2~4腰椎(L2~3)骨密度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骨量减少妇女通过性激素、钙剂及健康指导综合干预治疗可提高骨密度,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了妇女围绝经期生殖健康状况与保健需求调查分析。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社区围绝经期女性200例,调查其生殖健康状况,总结其各方面保健需求。结果:经调查显示,200例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状况良好,有部分女性伴有紊乱,对保健知识需求强烈。结论:围绝经期女性生殖健康问题始终存在,要根据女性的保健需求制定适宜的生殖健康知识宣教内容,有效增强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殖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