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颖绯 《安徽医药》2017,38(10):1333-1336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AR)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及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厦门长庚医院收治的108例AR患儿作为AR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重度组,另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入院时CD4+CD25+CD127lo/-Treg、IL-2、TNF-α、TGF-β1水平;AR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CD4+CD25+CD127lo/-Treg、IL-2、TNF-α、TGF-β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疾病严重程度与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的相关性及两者与IL-2、TNF-α、TGF-β1相关性。结果 AR患者CD4+CD25+CD127lo/-Treg、IL-2、TGF-β1水平分别为(6.264±0.135)%、(50.16±11.67)ng/L、(14.21±5.34)ng/L,均低于对照组;TNF-α为(1.82±0.62)ng/L,高于对照组的(0.34±0.1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AR患者CD4+CD25+CD127lo/-Treg、IL-2、TGF-β1水平分别为(6.305±0.137)%、(59.34±13.05)ng/L、(16.97±4.69)ng/L,均高于中重度AR组患者,TNF-α水平为(1.64±0.57)ng/L,低于中重度AR组患者的(1.93±0.6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治疗后第1、6个月CD4+CD25+CD127lo/-Treg、IL-2、TGF-β1水平高于治疗前,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TNF-α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681、0.581,P<0.05),IL-2、TGF-β1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0.613、-0.579,P<0.05);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与IL-2、TGF-β1呈负相关性(r=-0.675、-0.691,P<0.05),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r=0.618,P<0.05)。结论 AR患者存在CD4+CD25+CD127lo/-Treg及IL-2、TGF-β1下降,TNF-α上升,且与病情程度有关,治疗后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异体总淋巴细胞和不同淋巴细胞亚群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分离并培养hUC-MSCs及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以淋巴细胞为阴性对照,MTT法检测共培养(淋巴细胞:hUC-MSCs为1:0.5、1:1、1:5、1:10)3 d后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体系中CD4+CD25+FOXP3+、CD3-CD16+CD56+、CD4+CD45RA+CCR7+的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γ-干扰素(INF-γ)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UC-MSCs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抑制效果随数量增加而增强;hUC-MSCs能够显著增加共培养体系中CD4+CD25+FOXP3+细胞比例(P<0.05),显著降低CD4+CD45RA+CCR7+细胞比例(P<0.05),对CD3-CD16+CD56+细胞比例无显著影响;hUC-MSCs能够显著降低IL-2、IL-4、INF-γ水平,显著增加IL-10的分泌水平(P<0.05)。结论 hUC-MSCs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已使用抗菌药物的血流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与病原菌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9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同一时刻行PCT检测和血培养,且培养结果为单一病原菌的血流感染患者,对其血培养结果与PCT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有119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其中G+菌37例(31.1%),PCT浓度为0.49(0.16~1.59)ng/ml,G-菌82例(68.9%),PCT浓度为0.71(0.27~2.74)ng/ml,G+菌和G-菌PC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109)。G+菌中以肠球菌属的PCT浓度最高,为3.35(0.95~28.79)ng/ml,G-菌中以肠杆菌属的PCT浓度最高,为5.25(0.22~35.89)ng/ml,不同菌属感染的PCT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对于已使用抗菌药物的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无法判断是G+菌还是G-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张纯林  程运涛  常青  胡志刚 《安徽医药》2018,39(10):1246-1248
目的 评价外周血细菌内毒素、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 连续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诊断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200例,经细菌培养确诊G+菌感染90例、G-菌感染70例、非细菌感染40例;分别测定内毒素、CRP、PCT水平,比较G+菌感染组、G-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的内毒素、PCT和CRP水平以及阳性率,分析内毒素、PCT和CRP诊断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 G-菌感染组内毒素和PCT水平和阳性率高于G+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菌感染组和G+菌感染组CRP水平和阳性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内毒素和PCT诊断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得出,内毒素、PCT和CRP联合检测诊断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5.6%、特异性为93.7%、准确性为0.896;诊断G-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87.6%、准确性为0.833。结论 内毒素、PCT和CRP联合检测对判断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土茯苓对环孢素A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土茯苓水提液对环孢素A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环孢素A 5 d致免疫抑制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左旋咪唑组(3.79 g·kg-1,阳性药)和土茯苓低、中、高剂量组(4.55,9.1,13.65 g·kg-1)(n=16),连续给药治疗5 d后,处死小鼠,取脾、胸腺,称重计算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3+CD8+;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2,IL-6,IFN-γ。结果 造模后小鼠脾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胸腺指数明显降低,脾T细胞CD3+CD4+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脾指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土茯苓水提液中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但胸腺指数无显著变化;左旋咪唑组、土茯苓中、高剂量组脾T细胞CD3+CD4+数目显著增加(P<0.01),各治疗组脾脏IFN-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土茯苓水提液能通过降低脾指数、增加脾T细胞CD3+CD4+的数目,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下调脾脏内较高的IFN-γ,其调节机制可能与左旋咪唑类似。  相似文献   

6.
董英豪  杨灿  段振忠 《安徽医药》2019,40(5):566-569
目的 分析皮肌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百分比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收治的80例皮肌炎患者临床资料,以初治处于活动期40例为活动组,初治处于缓解期40例为缓解组,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对象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T细胞)、Treg/Th17细胞百分比,分析Treg/Th17细胞百分比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 初治组CD3+、CD3+CD4+、CD3+CD8+T细胞计数低于缓解组、对照组(P<0.05),缓解组CD3+、CD3+CD4+、CD3+CD8+T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初治组CD3+细胞百分比低于缓解组、对照组(P<0.05),初治组Treg细胞百分比低于缓解组、对照组(P<0.05)。初治组Th17细胞百分比高于缓解组、对照组(P<0.05)。Th17细胞百分比与视觉模拟评分(VAS)呈负相关(r=-0.908,P<0.05),Treg细胞百分比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913,P<0.05)。结论 皮肌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百分比与VAS评分存在相关性,通过监测Th17、Treg细胞百分比,可监测病程、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刘应彬  朱熙君  陶钟 《安徽医药》2019,40(10):1118-1121
目的 探究艾迪注射液联合PC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血液科确诊的MM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PC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PCD方案治疗。治疗前统计两组患者的修订版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及病理分型,治疗4个周期(共84天)后,采用客观缓解率(ORR)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并采用第一次无进展生存期(PFS-1)和两年内总生存期(OS)评价患者的远期疗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D4+、CD8+及CD4+/CD8+比值,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ISS-Ⅲ期患者的PFS-1与对照组RISS-Ⅲ期患者的PFS-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ISS-I期及RISS-Ⅱ期患者的OS与观察组RISS-I期及RISS-Ⅱ期患者的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4+、CD8+及CD4+/CD8+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PCD方案可提高MM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提高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减轻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青叶胆对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造成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及CD8+阳性细胞数的变化情况,计算CD4+/CD8+比例,并与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 青叶胆对CCl4造成的小鼠慢性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与模型组相比,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ALT、AST含量(P<0.01),升高TP含量(P<0.01);与模型组相比,青叶胆低剂量组对CD3+细胞具有下调作用(P<0.05),对CD8+细胞的上调作用和对CD4+/CD8+比值的下调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剂量组对CD8+细胞的上调作用和对CD4+/CD8+比值的下调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叶胆对CCl4诱导的小鼠慢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1对移植性白血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性分选法(MACS)从K562细胞中分离、纯化CD34+CD38-人白血病干细胞(CD34+CD38- LSCs),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细胞纯度,台盼蓝染色测定分选细胞活性。将6~8周雌性NOD/SCID小鼠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200 mg/kg)组,每组9只,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通过尾iv移植CD34+CD38- LSCs构建白血病小鼠模型,ip给药30 d。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及腹部包块变化;全自动血常规检测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脾脏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细胞周期;CCK-8法检测各组骨髓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骨髓细胞CD34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分选前K562细胞中CD34+CD38- LSCs细胞群百分比为(9.64±1.14)%,分选后CD34+CD38- LSCs纯度可达(96.45±1.63)%;台盼蓝染色显示分选后细胞活性为(95.26±2.16)%。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腹部包块明显,生存情况较差,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白细胞数显著增高,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均显著下降(P<0.05);肝、脾脏结构被破坏,有大量白细胞浸润;骨髓细胞周期检测显示G0/G1期比例显著下降(P<0.05),S期比例显著升高(P<0.05);骨髓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组小鼠腹部包块明显减小,生存情况好转,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P<0.05),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均显著升高(P<0.05);肝、脾脏结构明显恢复;骨髓细胞G0/G1期比例显著升高(P<0.05),G2/M期和S期比例显著下降(P<0.05)。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中小鼠的骨髓细胞中存在大量的人源白血病细胞。结论 NOD/SCID小鼠尾iv移植CD34+CD38- LSCs可成功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人参皂苷Rg1能有效缓解NOD/SCID小鼠的白血病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3月北京石景山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6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1∶1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XELOX化疗方案,试验组在XELOX化疗基础上同时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每次850 mg,每天1次,餐后服用,每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生成指标、肿瘤标志物、炎症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等,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进行2个周期治疗后,近期疾病缓解率60.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47%(P<0.05)。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1、Ang-2及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 (CA19-9)、糖类抗原125 (CA125)、CD3+、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Ang-1、Ang-2、VEGF、IL-8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CEA、CA19-9、CA125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TNF-α及NLR、PLR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2个周期后,试验组的VEGF、Ang-1、Ang-2及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TNF-α、NLR、PL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周期后,对照组CD3+、CD3+CD4+、CD4+/CD8+、NK细胞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 >0.05),而试验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试验组CD3+、CD3+CD4+、CD4+/CD8+、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均可控,且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两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XELOX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且能降低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生产菌株的推理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理选育是应用广泛的一种高通量筛选技术.本文综述了以底物、前体物质、碳源分解代谢物、产物和无机盐等因素为线索开展的抗生素高产菌株推理选育的研究进展,阐明了对随机诱变突变株进行定向筛选是调节菌体自身代谢调控系统、进而改良菌种特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埃坡霉素产生菌粘细菌纤维堆囊菌为出发菌株,经亚硝基胍诱变处理后,在含有前体丙酸盐的平板中筛选抗性突变株,得到一株高产突变株N-19,埃坡霉素产量为18.5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9.7.通过优化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组成,埃坡霉素产量达36.1 mg/L,此时埃坡霉素B和埃坡霉素A的比值为0.4:在摇瓶发酵过程中补加前体丙酸盐,埃坡霉素B和埃坡霉素A的比值增至2.1.  相似文献   

13.
2-酮基-L-古龙酸产生菌原生质体的属间融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配对法筛选得一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10-3的优良伴生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97002,混合菌发酵产生2-酮基-L-古龙酸,山梨糖的转化率达90%左右,两菌分别经诱变处理,获得耐利福平B.pumilus 97002-1-6 Rif^r和耐红霉素G.oxydans 10-3-20 Em^r遗传标记菌株,并确定B.pumilus 97002-1-6Rif^r菌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最佳条件。初步尝试两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云芝菌株及提取工艺所得结合蛋白多糖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别用酚-硫酸法、Lowry-Folin法和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测定云芝菌丝体提取物云芝糖肽(1)中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及分子量,来自8株菌株的提取物其多糖含量为41.1%~47.4%(P〉0.05);蛋白质含量为23.1%~36.6%(P〈0.05),分子量为34kD~68kD。云芝菌丝体经碱提得到的提取物1-K,多糖一和分子量分别为11.0%和14kD,均低于其进一步的醇沉物1-KA(35.8%和38kD),但两者蛋白质含量为36.4%和38.5%,无显著差异,菌丝体水提物1-UA经纯化后得1-UC,其多糖含量和分子量分别上升到71.4%和53kD。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组中分离的易感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为临床提供选择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案,以减少耐药率,降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结直肠外科164例患者分离的易感菌株,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按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指导原则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结果判断。通过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及不同细菌来源的药物敏感性情况,对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占33.2%(115/346),以产ESBL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3.4%(96/221)。在组织黏膜、腹腔液、引流液3组样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总体显示: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碳青霉烯类、含β-内酰胺酶药物敏感率较高,引流液分离菌株敏感率均在80%~100%。结论:样本主要分离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在3组样本中逐次增高与产ESBL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增加有关,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第1—4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耐药率高,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含β-内酰胺酶药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素类药敏感率较高。建议临床把现常用的第3代头孢菌素改用能同时覆盖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的头孢西丁等头霉素类药作为围术期预防用药品种。考虑手术部位存在厌氧菌株,必要时或与甲硝唑联用加强抗厌氧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氨甲酰-妥布霉素产生菌的高产菌株筛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黑暗链霉菌Streptomycetenebrarius163为出发菌株,应用磁场、磁场复合吖啶橙、耐受氨甲酰 妥布霉素、磁场复合耐受氨甲酰 妥布霉素筛选得到5株高产菌株,经摇瓶发酵复筛后表明,其总效价与氨甲酰 妥布霉素均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5%以上  相似文献   

17.
23株灵芝栽培菌种的DNA指纹鉴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收集23株灵芝栽培菌种为材料,从DNA水平上探讨不同产地的灵芝菌种的差异。方法从247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县有较高多态性扩增检测能力的引物9条,对23株灵芝菌种进行RAPD分析。结果以其中的两条随机引物S17和S1005进行扩增分析可以有效鉴别大部分灵芝栽培菌种,作为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8.
产ESBL菌株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2年首次分离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以来,产ESBL革兰阴性菌感染不断增加。由于ESBL可以裂解β-内酰胺环,致使头孢菌素、氨曲南等抗菌药均对产ESBL菌株感染无效,患者生命与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从土壤中筛选抗真菌活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稻瘟霉分生孢子生长形态异常或生长抑制为筛选模型。对辽宁、云南、四川等地30份不同土样分离,纯化获得到500株丝状真菌进行初筛得到205株活性菌株,再经过多次反复筛选,通过抑真菌实验和抑细菌实验,最终得到0141-18和0150-9两株菌对稻瘟霉分生孢子,病原真菌和细菌都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亦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以多黏芽胞杆菌(Bacillus polymyxa)090918为出发菌株,经60-Co-r射线照射(剂量为22Gy)、甲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多粘菌素E耐受等处理,得到一株多粘菌素E突变株120116,其摇瓶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