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大鼠探讨了天然及饲养熊胆的利胆作用以及对肝损害的作用。使用中国产的天然及饲养熊胆,以HPLC分析其胆汁酸的组成。利胆作用:使用麻醉及非麻醉的大鼠,经十二指肠给予熊胆后,通过胆管插入的导管测定胆汁流量。肝损害抑制作用:对四氯化碳诱发肝损害的大鼠投与熊胆后,测定血中GOT,GPT. 结果,此次使用的天然熊胆是以牛熊去氧胆酸(TUDC)为主要胆汁酸,但在饲养熊胆中含有的牛磺鹅去氧胆酸的量几乎与  相似文献   

2.
李政  孟勤  尹建元  江崇波 《中草药》2009,40(5):713-714
熊胆为中医药瑰宝,自古以来被视为中医药圣药,雄居各胆之首,为名贵中药.来源于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Cuvier、棕熊 Ursus arctosL.的干燥胆或黑熊引流之胆汁(其干燥物称熊胆粉)[1].熊胆具有清热,平肝,明目之功效,临床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文献报道,熊胆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牛磺胆酸(TCA)、少量的熊去氧胆酸(UDCA)、鹅去氧胆酸(CDCA)、胆酸(CA)、去氧胆酸(DCA)、胆固醇(CS)、胆红素,以及各种氨基酸和微量的无机元素,其中TUDCA的量最高,是熊胆的特有成分[2].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熊胆具有保肝利胆、溶解胆石、镇静、抗惊厥、解痉,抗炎、抑菌、解热,临床上广泛用于眼科、五官科、消化科、神经科[3].  相似文献   

3.
<正>复方熊胆糖浆剂是从川贝、熊胆、黄芪等中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配制而成的复方制剂。 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或棕熊Ursus arctos L.的干燥胆。有效成分主要为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胆酸及去氧胆酸等。这些胆酸通常与牛磺酸、甘氨酸结合,并形成钠或钙盐而存在,如牛磺熊去氧胆权酸牛磺鹅去氧胆酸,前者系解痉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4.
益肝康胶囊是由熊胆、黄芩、大黄等中药组成。熊胆中约含20%的牛磺熊去氧胆酸,是熊胆的主要成分,是表现其药理趋向性的活性成分,被水解生成牛磺酸与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是熊胆的特殊成分,为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对制剂中熊去氧胆酸进行含量测定,分析方法与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熊胆的药效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肝胆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抗肿瘤、祛痰镇咳、清热明目等方面展示出良好的药效活性,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熊胆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除以往认识的熊去氧胆酸及牛磺熊去氧胆酸等胆汁酸成分外,还有具有良好抗丙型肝炎活性的熊胆大分子成分-熊胆蛋白,以及多肽等,是人工能够合成的熊去氧胆酸类成分所不能替代的,为熊胆的药用不可替代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用高效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熊胆粉中牛磺熊去氧胆酸和牛磺鹅去氧胆酸的含量,并与熊胆作了比较。样品经甲醇提取,点样在国产高效硅胶G板上,以氯仿-异丙醇-甲苯-冰醋酸-水(15:15:10:12:1)为展开剂,两次展开。  相似文献   

7.
熊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名贵中药熊胆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ODS及正相硅胶柱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多种波谱学数据分析进行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熊胆中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经结构鉴定分别为4′,7-二羟基异黄酮(1),4′,7-二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2),4′,5,7-三羟基异黄酮(3),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4),牛磺熊去氧胆酸(5),牛磺鹅去氧胆酸(6),熊去氧胆酸(7),鹅去氧胆酸(8),胆固醇(9)。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熊胆中分离,也是从熊科动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王玉萍  张良  尚敏 《中成药》2000,22(3):199-201
目的:建立熊胆滴眼剂中牛磺熊去氧胆酸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熊胆滴眼剂中牛磺熊去氧胆酸的含量,以中性氧化铝吸附黄芩甙除干扰,达到了很好的分离效果。结果:平均回收率97.26%,RSD1.49%。结论:本和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
张启明  李社花 《中药材》1990,13(4):14-16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牛黄中牛磺胆酸、牛磺去氧胆酸和牛磺鹅去氧胆酸、甘氨胆酸、甘氨去氧胆酸和甘氨鹅去氧胆酸的含量.样品用甲醇提取,在国产高效硅胶板上用异辛烷-异丙醇-正丁醚-冰乙酸-水(10∶9∶5∶5∶1)为展开剂展开.  相似文献   

10.
朱强 《中草药》1997,28(A10):80-81
通过对乌梢蛇胆汁及其主要成分牛磺胆酸、牛磺去氧胆酸药理作用(镇咳、祛痰、平喘)的比较研究,证明蛇胆汁的主要成分也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熊胆中主要胆汁酸类成分临床代替中药熊胆使用的合理性,分别分析它们和中药熊胆在药性上存在的差异。方法:根据医学典籍对中药熊胆药性的描述,并参考《中药学》总结熊胆的药性;根据CNKI数据库中胆汁酸类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主要胆汁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梳理和总结;论文根据胆汁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运用本课题组已建立的药性预测模型,预测各胆汁酸的药性,并将预测结果与熊胆的药性相比较。结果:熊胆中的胆汁酸类成分大部分都有苦寒之性,它们药性的加合可体现熊胆的药性组合。结论:熊胆中的主要胆汁酸类成分均能发挥熊胆的部分作用,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注意调整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12.
杨俊莉  钟林江  雷阳  邓妍  高天赐  徐玉玲  刘涛  张坤 《中草药》2021,52(18):5569-5580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PLC-QTRAP-MS)方法鉴定常压及减压干燥熊胆粉的化学成分,明确其差异成分,并以网络药理学理念为指导,探索熊胆粉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基于UPLC-MS/MS检测平台、数据库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研究熊胆粉的化学成分差异;借助PharmMapper、Uniprot、GeneCards数据库及文献,获取熊胆粉成分和病毒性肝炎、胆囊炎及冠心病的作用靶点,并采用动物试验对其药效进行验证;对疾病靶标-药物靶标集做拓扑分析获得核心靶标,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基因与信号通路分析(KEGG)通路富集,通过Cytoscape3.8.2软件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图。结果常压干燥、减压干燥熊胆粉共有成分721个,差异成分8个(L-焦谷氨酸、鸟苷5′-单磷酸水合物、5,6-二氢胸腺嘧啶、7-甲基黄嘌呤、左旋甲状腺素、甲基间酪氨酸、大黄素8-葡萄糖苷、益母草碱),搜索得到差异成分潜在靶点共1605个;检索得到病毒性肝炎靶点7444个、胆囊炎靶点636个、冠心病靶点7563个;熊胆粉对病毒性肝炎、胆囊炎及冠心病的共同靶点有282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759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717个,细胞组成(CC)条目21个,分子功能(MF)条目21个;熊胆粉中的鸟苷5′-单磷酸水合物、甲基间酪氨酸、左旋甲状腺素及大黄素8-葡萄糖苷等成分可能通过二氢硫辛酸脱氢酶(dihydrolipoyl dehydrogenase,DLD)、过氧化氢酶(atalase,CATC)及一氧化氮合酶2(nitric oxide synthase 2,NOS2)等靶点,调节代谢通路和癌症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其镇痛作用。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常压、减压干燥熊胆粉均对热板及醋酸所致小鼠疼痛有抑制作用,且减压组镇痛作用强于常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干燥方式使得熊胆粉化学成分变异,从而导致其镇痛作用差异,初步探索了熊胆粉镇痛作用的机制,建议大生产中采用减压干燥制备熊胆粉,为熊胆粉合理应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曹妍  张佩杰  李婷  许霞  常安琪  李军  刘地发  屠鹏飞  宋月林 《中草药》2022,53(17):5283-5292
目的 建立基于核磁共振氢谱技术(1H-NMR)结合液质联用技术(LC-MS)的分析方法,阐明熊胆粉中胆酸类成分组成,找出熊胆粉与其他常见胆类中药中的差异性成分。方法 利用1H-NMR非靶标分析熊胆粉及其他常见胆类中药的化学成分组,通过信号归属表征熊胆粉中胆酸类成分组成,以1H-NMR图谱分段积分后峰面积为变量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利用LC-MS对熊胆粉及其他常见胆类中药中10个胆酸类成分(胆酸、熊去氧胆酸、猪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牛磺熊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甘氨熊去氧胆酸、甘氨猪去氧胆酸、牛磺胆酸、甘氨胆酸)进行含量测定,并以含量为变量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基于1H-NMR图谱及多元统计分析发现胆酸类成分为胆类中药的主要成分,也是熊胆粉与其他常见胆类中药的主要差异性成分。结合文献及对照品比对,从熊胆粉中初步鉴定出7个胆酸类成分。进一步结合LC-MS含量测定结果和多元统计分析验证熊胆粉与其他常见胆类中药的主要差异性胆酸类成分为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牛磺熊去氧胆酸和牛磺鹅去氧胆酸。结论 熊胆粉与其他常见胆类中药的胆酸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与其他胆类中药相比,熊胆粉中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及其牛磺型结合胆酸含量较高。1H-NMR技术具有对化学成分组全面、快速分析的优势,可与LC-MS检测相互补充,共同应用于中药复杂体系成分分析和代谢组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用离体豚鼠右心室乳头肌为标本,采用张力传惑器记录心肌收缩力,常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动作电位,首次观察了熊脱氧胆酸(UDCA)对心肌收缩力及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UDCA0.55mg/ml 作用30 min,可使心肌收缩力由给药前的143.5±25.9mg 降低至91.9±17.3mg(P<0.001),并可使动作电位时程缩短(n=3),与熊胆的作用一致。表明熊胆中对心肌电及机械活动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 UDCA。本结果为 UDCA 代替熊胆治疗某些心血管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bile acids from bear bile powder, the intermediate of bear bile powder and Tanreqing capsules by HPLC-MS/MS. METHODS All samples were extracted with 70% methanol(V/V), and an Ultimate XB C18 column (4.6 mm??250 mm, 5 ??m) was employed for separation with acetonitrile-0.1% formic acid as mobile phase in gradient elution. The MS spectrum was acquired in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on mode using ESI ion source.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second mass spectrometric pyrolysis fragments, chromatographic peak retention time and fragmentation regularity summarized from the reference standards and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RESULTS A total of 33 compounds were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or tentatively predicted, and six chemical compounds including 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 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 ursodeoxycholic acid, chenodeoxycholic acid, 7??-hydroxy-3-oxo-5??-cholanic acid and one unknown constituent were finally transferred to Tanreqing capsules through the intermediate of bear bile powder. Moreover, 21 new chemical compounds (major ingredients of free bile acids) were generated dur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intermediate, and 19 components were also detected in Tanreqing capsules. CONCLUSI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hange of constituents in bear bile powder during Tanreqing capsules production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evaluation of Tanreqing capsules during produc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熊胆粉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近年来关于熊胆粉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表明熊胆粉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由于熊胆粉成分比较复杂,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要在对熊胆粉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也要对化学成分、毒副作用详加探讨,旨在为临床广泛而合理地应用熊胆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薄层层析等方法对人工引流熊胆和熊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并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两者游离胆汁酸的含量,结果引流熊胆与熊胆中的胆汁酸及氨基酸类成分一致,而且前者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的含量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熊胆冻干粉针剂对缺氧-再复氧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采用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 an umb ilical ve in endothelial cell,HUVEC)体外原代培养方法。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和比较,各组内皮细胞形态,用MTT法检测吸光度值,利用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夜中的丙二醛(m alond ialdehyde,MDA)和一氧化氮(n itric oxide,NO)含量。结果MTT法结果显示:正常组、熊胆组与缺氧-再复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缺氧-再复氧组的MDA含量增高,而NO含量降低,正常组和熊胆组中检测结果相反。结论熊胆冻干粉针剂对缺氧-再复氧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川县人工引流熊胆粉及天然熊胆粉药理作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明寿  吴铁 《中药材》1995,18(7):359-361
本文探讨了广东省吴川县良种繁育场人工引流熊胆粉与天然熊胆粉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表明,吴川县人工引流熊胆粉与天然熊胆粉均有明显的抗炎、镇静、解热和抗血栓作用,对角叉菜胶所致的小鼠尾部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断尾出血的小鼠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该地区人工引流熊胆粉与天然熊胆粉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