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目的] 总结中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用药规律,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主要病因病机。[方法] 收集近8年中药治疗EP的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结果] EP的产生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在“瘀”,其中与“肝肾”两脏最为密切。治疗EP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位药物种类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止血药、温里药。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位药物种类分别为当归、川芎、桃仁。[结论] 本研究再次深刻分析EP的病因病机,归纳治疗EP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EP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2004—2019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将处方内容记录到数据库中,通过SPSS 25.0和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分析用药频率、频数及关联性,揭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用药规律。[结果] 筛选出相关文献186篇,纳入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处方210首,涉及中药种类173味,使用频数2 302次,其中天麻、川芎和半夏的使用频率最高。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息风止痉药、平肝潜阳药、解表药、利湿药为主。证型分布前3位依次为气血亏虚型、瘀血阻窍型、风痰上扰型。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支持度≥10%时支持度前10位的药对基本以补虚药、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活血化瘀药及解表药为主。[结论] 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以补虚药最为多见,其次是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药组与药对基本上是补虚药、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行气药、利水消肿药、解表药及活血化瘀药的不同组合,证型与用药方面关系密切。虚损是根本原因,风、痰、瘀为标,应以补虚泻实为原则,权衡标本缓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古代医案中诊治消渴的辨证思维、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使用中医病历采集系统录入35则消渴医案的相关资料信息, 对病案中关键证素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与转化, 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辨证论治规律。[结果] 症状出现频次最多的依次为多饮、多食易饥、多尿、消瘦等, 中医常见证型为肺胃热盛、肾阴亏虚、肝肾阴虚等, 常见治法为清肺和胃、清胃养阴、滋补肝肾等, 常用药物为:知母、麦门冬、甘草等, 复杂网络分析图显示知母、熟地黄、生地、甘草、麦门冬为核心处方, 其中最核心药物为知母。聚类分析显示用药的组合可分成4类, 分别为:清热养阴、滋补肝肾、收敛固涩、泻下攻积。[结论]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能较好地总结诊治消渴症、证、法、药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探讨单纯性肥胖的中药用药规律,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筛选建库至2019年12月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中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 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 采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2010、SPSS Statistics 25.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共计纳入文献88篇, 收集方剂103首, 涉及药物146味, 总计用药频次1 008次。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10味中药为茯苓、白术、泽泻、山楂、甘草、大黄、陈皮、决明子、荷叶和半夏。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常用药物种类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理气药、消食药。治疗药物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药味为甘、苦、辛味, 药性以温性者最多, 归经以入脾经者最多。对用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 挖掘出强关联药对8对, 角药10个, 4味药组5个, 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基本方3个。[结论] 单纯性肥胖用药以补气、利湿、健脾为主, 兼以清热和理气, 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辅助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中医治疗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以"糖尿病肾病"为主题词,"中医药治疗"、"中药治疗"、"中医治疗"为副主题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2-2007年的医学数据,最终经筛选实际进行分析文献129篇,对其进行用药规律的初步归纳和一般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29篇中医药治疗的文献报道中,共用中药274味,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黄芪、茯苓、山药、丹参、山茱萸、白术、泽泻、当归、大黄、制附子。[结论]糖尿病肾病用药是以补益、健脾药和活血、清利药为主,兼及其他,在具体用药上又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医古籍文献中胸痹心痛的证治规律及中药用药特点.[方法] 运用文献学方法搜集并整理从先秦时期至清末关于胸痹心痛的各类医学古籍文献,选取关键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中药部分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 相关数据结果分析发现从先秦时期到清末历代医家治疗胸痹用药以温里药应用居于首位,说明温里药为胸痹心痛方中主要药类;其次化痰药、理气药、补虚药等也为治疗胸痹心痛方中的常用药类,常协同使用.[结论] 本研究结果之用药特征与张仲景关于胸痹心痛之"阳微阴弦"病机表现出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消瘿法治疗早期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早期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疏肝理气消瘿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12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血清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疏肝理气消瘿法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肝理气消瘿法治疗早期桥本甲状腺炎,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甲状腺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中医治疗湿证配伍规律。[方法] 以湿为关键词检索《中华医典》医案部分收录的医案,提取医案中用药信息,采用The R Programming Language软件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并基于Gephi 0.9.2软件实现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纳入医案453个,包括中药257味,总用药频次为3 321次。按功效、性味对药物进行分析,发现利水渗湿药物共使用16味,其用药频次达619次,占总用药频次的18.6%;温性药物75味,使用频次达1 062次,占总用药频次的32%;苦味药物120味,使用频次为1 701次,占总用药频次的31.3%。关联分析得到陈皮-茯苓、泽泻-茯苓、白术-茯苓、厚朴-茯苓等可能为治疗湿证的核心药对。基于关联分析结果通过Gephi0.9.2软件运算,以K核心算法并参考节点介数中心性得到核心药物37味。通过社区探测算法进行模块化处理结合专业知识,分析核心药物网络,总结得出以五苓散、二陈汤、平胃散、黄连解毒汤、三仁汤为代表的湿证治疗代表方药和以利水渗湿法、健脾祛湿法、燥湿运脾法、苦寒燥湿法、宣气化湿法为代表的常用治法。[结论] 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总结古代医案治疗湿证的处方规律及常用治法,可供现代临床参考并为今后进一步挖掘中医临证经验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方剂,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应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项集、频繁项集以及关联规则对筛选的方剂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选了90 个处方,方中以行气药出现频数最高,其次是补气药、安神药、清热药、补血药和活血药,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白术-柴胡,频数43 次; 出现频率最高的10 味中药为柴胡、甘草、茯苓、白芍、郁金、当归、酸枣仁、白术、香附、半夏;药对关联分析显示桃仁-红花为置信度和重要性最高的药对。[结论] 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方剂用药精当,针对抑郁症的基本病机,能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膏对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氧化氮(NO)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并与扶他林乳胶剂组做对照。[方法]将6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活血化瘀膏为治疗组,用扶他林乳胶剂作对照,治疗1周及2周后,分别观察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总分、疼痛积分,并进行计分对比研究,同时测定治疗组治疗前后关节液中NO和MMP-13含量,评价其临床疗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治疗1周及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进行HSS量表中HSS总分、疼痛积分,P<0。05;治疗组按疗程治疗前后关节液中NO含量经配对T检验,P<0。05。[结论]活血化瘀膏对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为中医治疗痛风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检索近10年相关专利,将符合标准的484篇中医治疗痛风专利中的中药归类,并分别查出其功效、性、味、归经、证型、治则,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痛风出现频数最高为茯苓,其次是牛膝、当归,占全部用方的85.96%;从功效角度以利湿为主共达29.68%,其次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此3类药物占全部功效组成的48.60%;药物归经以归肝经的药物为最多,其次是归肺经、胃经、脾经、肾经的药物,药物归经占到了全部用药归经的74.76%;从药味角度以甘味为最多,其次是辛味、苦味药,此3药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62.56%;从药性角度主要是性温,其次是性寒、性平的药物,此3种药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69.65%。从中医证型角度主要为:湿热蕴结证45.94%、瘀血阻滞证24.48%、肝肾亏虚证17.75%、脾虚湿盛证11.83%等四大主证。[结论] 从以上规律中可以看出常用药物临床上多选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疏肝补肾、健脾化浊之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SARS患者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湿热瘀毒未尽,以益气生津、健脾除湿立法处方,并静点化瘀通脉注射液250mL/d,1个疗程为10d,分析临床症状和胸片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除胸闷症状疗效不明显外,其余如低热、咳嗽、气短、乏力、汗出、腹胀、便秘、纳差等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胸片80%恢复良好,仅20%残留斑片影。[结论]中医药治疗SARS恢复期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究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关文献,筛选并建立数据库,进行方剂分析,挖掘出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组方规律,并得出新处方.[结果]筛选出196首方剂,包含168味中药,分析得出高频次的药物为茯苓、当归、枸杞子、白术、丹参等,药物分类以补虚药、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期和吸收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渗出期治以清热宣肺,开闭平喘,解毒化瘀,吸收期治以益气养阴,健脾除湿清热;并辅以西医抗菌、抗病毒、对症支持疗法、镇咳祛痰、保肝及补充人体白蛋白、免疫增强治疗及应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吸氧或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等。[结果]10例患者中9例痊愈出院,1例好转。患者完全退热(平均6.0d),患者X光胸片炎症较快吸收,血清ALB及A/G经治疗恢复正常,PO2、O2sat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WBC计数恢复正常(平均9.67在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期和吸收期“非典”患者有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整理、分析古代文献中古代医家治疗男性不育症所用方药,探讨古代治疗男性不育症用药特点.方法 收集古代文献治疗男性不育相关方剂93首,把方剂中所用中药录入Excel表格,进行频数频率统计,对高频次药物功效、归经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首方剂共215味药物,药物的临床功效共20种;古代男性不育症的病机以虚证为主;其中使用频数在前22位的药物功效主要是补虚药、温里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攻毒杀虫止痒药、清热药,入肾药物占91.0%.结论 古代治疗男性不育症用药特点是以补虚药为主,同时攻补兼施、寒热并用、表里兼顾,注重调和阴阳气血平衡及补肾益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在中国广州市及越南河内市进行,旨在分析慢性胃炎人群的中医证型分布及探讨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中药使用特点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证候归类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组多用健脾补气、疏肝解郁、清热化痰中药,河内组多用疏肝解郁、抑酸、活血止痛、补气健脾中药。[结论] 同一个诊断、同一个诊别诊法的情况,广州与河内的中药材使用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血清性激素、糖脂代谢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糖尿病家族史PCOS患者的一般情况、血清性激素及糖脂代谢水平,包括年龄、初潮年龄、体质量、体重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收缩压、舒张压、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雄烯二酮(AND)、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 250例糖尿病家族史PCOS患者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脾虚痰湿证和痰瘀互结证4个证型,其中痰瘀互结证占38%;脾虚痰湿证占28.4%;肾虚肝郁证占20.8%;肾虚血瘀证占12.8%。脾虚痰湿证组和痰瘀互结证组的体质量、BMI、WC、HC、WHR、收缩压、舒张压、T、DHEAS、AND、GS、FINS、IR、TG、TC、LDL-C均高于肾虚肝郁证组和肾虚血瘀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4组的腰臀比均>0.8,而SHBG、HDL-C低于肾虚肝郁证组和肾虚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证型间具有其内在的特征,表现出更明显的代谢异常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参皂苷Rg1对血小板聚集及环磷腺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三七活血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大鼠血小板,采用比浊法观察不同浓度Rg1(0.5、1.5、2.5、3、4 mmol/L,)对体外大鼠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以阳性药阿司匹林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Rg1对大鼠血小板环磷腺苷(cAMP)的影响。[结果]0.5 mmol/L人参皂苷Rg1组对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阿司匹林组及人参皂苷Rg1(4、3、2.5、1.5 mmol/L)组最大聚集率均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P<0.01),其抑制率分别为18.95%,59.04%,40.37%,29.77%,9.77%;不同浓度Rg1组对ADP诱导后血小板cAMP的含量与ADP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Rg1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但其机制并不是通过升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而抑制血小板激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消岩汤和各拆方组药物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促进凋亡的作用,与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消岩汤全方和根据功效拆分的清热解毒组、活血化瘀组、解毒祛瘀组(清热解毒组+活血化瘀组)、益气扶正组和全方组。以噻唑蓝法(MTT)检测MCF-7乳腺癌细胞的细胞增殖活性,与5-Fu化疗药物联合作用的效果,用Hoechst33258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各组均有不同程度地抑制细胞活性和促进凋亡,清热解毒组优于全方组优于解毒祛瘀组优于活血化瘀组优于益气扶正组,与5-Fu化疗药物合用表现出协同和相加作用。[结论]消岩汤在体外实验中能够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生长,促进凋亡,与5-Fu化疗药物合用有一定的化疗增效作用,清热解毒组药物在抑瘤和增效作用方面,与全方接近,提示清热解毒组中药为体外实验中全方抗肿瘤作用及化疗增效作用的有效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