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汪景环 《抗感染药学》2021,18(2):252-255
目的:探究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8 年4 月-2020年4 月间治疗的RMPP 患儿139 例临床资料,根据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分为院内感染组58 例,非感染组81 例;比较与分析两组患儿发生RMPP 的单因素和多因素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如患儿性别、年龄和住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途径及影响因素,为防控NICU 患儿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4年我院NICU发生院内感染的131例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如妊娠周数、入院体质量、住院时间)、侵入性管理、感染部位及菌种等。应用SPSS 软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NICU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我院NICU院内感染发生率为8郾7%(131/1 503)。131例NICU院内感染患儿中,呼吸系统感染比例最大(35.9%),其次为原发性血流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呼吸系统感染患儿均使用了呼吸器,44.4%(8/18) 的泌尿系统感染患儿使用了导尿管;感染菌中,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最大(32.1%),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妊娠周数、住院时间、入院体质量、使用呼吸机、静脉全营养、导尿管留置、喂养耐受情况是NICU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住院时间>5 d、入院体质量≤2.5 kg、使用呼吸机、喂养不耐受是NICU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ICU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很多,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喂养耐受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降低N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支气管镜下灌洗次数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30日至2019年5月30日于我院接受支气管镜下灌洗的125例R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支气管镜下灌洗次数将患儿分为单次灌洗组(85例)和多次灌洗组(40例),记录两组患儿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儿临床及生化资料,分析RMPP灌洗次数的影响因素。结果:多次灌洗组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比例低于单次灌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灌洗组患儿热程≥7 d、病程≥7 d、存在胸腔积液、支气管阻塞、黏膜糜烂比例及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比值(N)水平均高于单次灌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灌洗前1周使用糖皮质激素是灌洗次数的保护因素,而热程≥7 d、CRP≥44 mg/L、LDH≥480 U/L、黏膜糜烂、支气管阻塞是灌洗次数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RMPP支气管镜下多次灌洗的影响因素较多,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RMPP支气管镜下灌洗次数的保护因素,可减少支气管镜下灌洗次数。  相似文献   

4.
陈火容 《河北医药》2015,(4):576-578
目的探究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统计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产科出生的新生儿459例,其中发生院内感染者62例,对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59例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62例,感染率为13.51%,其中最多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感染,其构成比为70.96%;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新生儿出现感染与性别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胎龄、出生体重、使用呼吸机、母乳喂养、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使用抗菌药物、住院天数、新生儿肺炎以及缺血缺氧性脑病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2.5 kg、进行侵入性操作以及住院天数≥7 d是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护人员及产妇要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营养支持,尽可能缩短新生儿的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的机会,从而有效减少新生儿合并院内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LRTI)患儿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影响因素,为临床AA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LRTI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AAD将其分为AAD组(n=17)和非AAD组(n=81),采集患儿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相关实验室指标、侵入性操作等信息,分析患儿发生AAD的影响因素,并依此构建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RTI患儿发生AAD与其年龄、营养不良、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联用状况、激素使用与否、侵入性操作、使用微生态制剂、菌群失调程度间有相关性(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患儿的年龄≤3岁、营养不良、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抗菌药物联用、使用激素、发生侵入性操作、使用微生态制剂、菌群失调程度与AAD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是LRTI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慢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老年病患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慢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老年住院病患80例,收集全部病患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导致老年慢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患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疾病预后情况。观察慢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患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病患临床一般资料;分析病患预后情况。结果 在80例病患中,有20例(25.00%)发生院内感染,有60例(75.00%)未发生院内感染。在年龄、住院时间、糖尿病、肺部疾病、慢性胃炎病程以及止血措施方面,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老年住院病患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含年龄≥70岁、住院时间长、糖尿病以及侵入性止血操作和再出血率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慢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老年病患会因高龄、住院时间长、糖尿病以及侵入性止血操作而增加医院内感染风险,且感染者病死率及再出血率均较高于未感染者,对疾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慢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慢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老年住院患者8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导致老年慢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疾病预后情况;观察慢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在8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有60例患者未发生院内感染。在年龄、住院时间、糖尿病、肺部疾病、慢性胃炎病程及止血措施方面,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结果显示慢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老年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含年龄≥70岁、住院时间长、糖尿病及侵入性止血操作;感染组病死率、再出血率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慢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老年患者会因高龄、住院时间长、糖尿病及侵入性止血操作而增加医院内感染风险,并且相较于未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而言,感染者病死率及再出血率均较高,对疾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机械通气过程中VAP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01月至2014年12月在PICU住院治疗且行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的419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VAP将其分为VAP组与非VAP组,对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19例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的患儿中,46例发生VAP,VAP的发病率为15.04%;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在基础疾病、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PICU住院时间、APACHE评分、留置胃管及是否使用激素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OR=1.356,P<0.05)、机械通气时间(OR=2.135,P<0.01)、插管次数(OR=1.892,P<0.05)、PICU住院时间(OR=1.683,P<0.05)、APACHE评分(OR=2.642,P<0.05)、留置胃管(OR=1.869,P<0.01)为PICU患儿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ICU患儿VAP的发生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有效的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9):188-19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院内感染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86例胎膜早破合早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Pearson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探析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发生院内感染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86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患者合并院内感染12例,占13.95%。单因素分析得出,感染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破膜时间长、剖宫产、抗生素未广泛使用、住院时间长占有比例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指出,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破膜时间长、剖宫产、未广泛使用抗生素及住院时间延长均为影响胎膜早破合并早产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结论胎膜早破合并早产院内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针对性进行预防和控制,以降低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罗永良 《抗感染药学》2020,17(4):545-548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71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其术后发生院内感染原因,并对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治对策。结果:271例手术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66例(占24.35%),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占53.06%);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与患者年龄≥60岁、有吸烟史、白细胞计数≥10×10~9/L、白蛋白水平<13 g/L、GCS评分值<8分、侵入性操作和住院时间≥14 d具有相关性(P<0.05),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重视其影响因素,做好防治措施,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RMPP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2018年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430例,其中RMPP患儿106例(RMPP组),非RMPP患儿324例(NRMPP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6例(NC组)作为对照组。分析三组儿童的临床资料及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绝对计数、HMGB1、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等生化指标的差异性;利用ROC评估RMPP的预测指标。结果:与NRMPP组和NC组相比,RMPP组患儿的CD3+、CD3+CD4+、CD4+/CD8+、CD3-CD19+、CD19+CD23+、CD3-CD(16+56+)绝对值均下降,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HMGB1、CRP及PCT水平均升高(P均<0.05)。ROC分析显示,CD3+CD4+、CD19+CD23+、HMGB1、CRP及PCT水平可预测RMPP,其AUC(95% CI)分别为0.887(0.857,0.917)、0.827(0.788,0.865)、0.907(0.863,0.951)、0.844(0.789,0.898)、0.788(0.727,0.849),敏感性分别为87%、82%、89%、85%、79%,特异性分别为78%、74%、81%、76%、72%。结论:RMP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HMGB1水平升高,提示免疫系统的紊乱机制参与了RMPP的发病过程,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HMGB1水平可作为RMPP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饶鸣皋 《安徽医药》2014,(9):1710-1712
目的探究血清炎性因子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将该院收治的4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按照临床特征分为RMPP组19例与普通MPP组21例,同时选取21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炎性因子进行检测并对比,比较RMPP组与普通MPP组入院时与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三组的血清炎性因子IL-4、IL-5、IL-10、IFN-γ等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RMPP组的IL-4、IL-10显著高于普通MPP组;RMPP组治疗后的IL-10显著低于入院时。结论RMPP病情的发生及发展与IL-4、IL-5、IL-10、IFN-γ等变化有关,IL-4、IL-10等可作为判别RMPP的指标,而IL-10可作为评估RMPP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与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合并肺外并发症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RMPP合并肺外并发症患儿共1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70例)和B组(70例),在联合抗生素应用基础上分别加用常规剂量(2 mg·kg-1·d-1)和小剂量(1 mg·kg-1·d-1)甲泼尼龙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等。结果:A组患儿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D-二聚体、LDH及ESR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患儿治疗后各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小剂量与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RMPP合并肺外并发症临床疗效接近,但小剂量应用可有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发生风险,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1例临床资料,探讨小儿用药临床药师的工作切入点。方法回顾性分析RMPP患儿1例的发病、诊断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和儿童RMPP的诊治。结果本文1例RMPP患儿经阿奇霉素联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后,体温正常,临床体征好转。结论RMPP属于儿童常见呼吸道系统疾病,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监测不良反应,为临床及时提供新的治疗信息,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判别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并确诊为RMPP的63例患儿(RMPP组)以及采用抽签法抽取同期住院治疗的32例普通MPP患儿(MPP组)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RMPP组患儿平均年龄高于MPP组(P<0.01),热程(16.17±4.60)d长于MPP组的(6.97±1.77)d(P<0.01);RMPP组患儿大叶性肺炎、呼吸音减低及肺部叩诊浊音、胸腔积液、肝脏损伤的发生率均高于MPP组(P均<0.05);RMPP组MP鄄DNA拷贝数高于MPP组(P<0.01);RMPP组外周血中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及 LDH、IgG、IgA、IgM水平均高于MPP组(P均<0.05);RMPP组CRP>40 mg/L及ALT升高发生率均高于MPP组(P均<0.05);RMPP组使用支气管镜冲洗治疗的比例高于MPP组,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个疗程后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MPP组(P均<0.01)。结论:RMPP易发生于大年龄儿童,更易出现大叶性肺部炎症,MP鄄DNA 拷贝数高,热程长,CRP>40 mg/L的比例高,胸腔积液、肝脏受损发生率高,需要支气管镜冲洗治疗的比例高,住院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周方  卢喜科  张逊 《天津医药》2018,46(9):992-994
目的 分析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328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叶切除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将患者分为房颤组(132例)和对照组(196例),对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肺叶切除术后房颤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术前肺部感染、术后氧分压等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术前FEV1%<70%、术前肺部感染、术后氧分压<100 mmHg是肺叶切除术后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住院期间房颤组患者短期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叶切除术后房颤的危险因素较多,如高龄、术前肺部感染、FEV1%下降、术后氧分压低等,临床上需要加强对这些因素的预防,以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使用伏立康唑并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资料,评价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临床疗效,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6例患者感染位于肺部的为74.53%.临床治...  相似文献   

18.
郭朝金  轩妍 《天津医药》2022,50(11):1205-1208
目的 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中转录因子PU.1、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并探究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78例作为疾病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7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以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转录因子PU.1和IL-4表达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疾病组患儿血清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水平及PU.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4水平及PU.1相对表达量及其联合检测用于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2、0.855和0.984,相应的敏感度分别为58.97%、78.21%和94.87%,特异度分别为83.33%、78.21%和97.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IL-4、PU.1、IL-6、CRP、TNF-α水平升高为影响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  相似文献   

19.
荣杰鑫  王亚亭  李远波  李莉 《安徽医药》2017,21(9):1688-1692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Ovid、ELSEVIER ScienceDirect(SDOS)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的起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10月31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资料,获得甲泼尼龙治疗儿童RMP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用Ren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04篇,最终纳入29篇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 提示甲泼尼龙治疗儿童RMPP有效,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MD=-4.05,95%CI:-4.09~-3.20,P<0.000 01),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MD=-23.21,95%CI:-31.63~-14.79,P<0.000 01),并能明显缩短体温恢复时间(MD=-3.12,95%CI:-3.57~-2.67,P<0.000 01)、肺部啰音消失时间(MD=-3.56,95%CI:-4.40~-2.73,P<0.000 01))、咳嗽消失时间(MD=-3.43,95%CI:-4.27~-2.59,P<0.000 01)),提高临床有效率(OR=5.11,95%CI:3.58~7.31),P<0.000 01),仅有少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儿童RMPP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