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某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及意愿情况。[方法]收集当前我国家庭医生服务发展的相关资料;设计问卷调查城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及意愿;运用描述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城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居民认知调查中有56. 8%的居民没听过、完全不知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44%的居民不清楚所在社区是否做过宣传,有38. 5%的居民通过社区宣传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月收入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之间存在相关(P 0. 05);在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有60. 3%的居民愿意签约家庭医生,39. 1%的居民表示不愿意或中立态度,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月收入及文化程度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之间存在相关(P 0. 05)。[结论]城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度较低,对家庭医生的签约意愿较高,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宣传,维护并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认知及意愿,改善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条件,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明芳  姚胜 《实用预防医学》2015,22(12):1477-1478
目的了解梅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者签约家庭医生的医院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签约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2014年5月1日~31日到梅亭社康中心就诊的1000名就诊者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者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为53.87%,其中愿意签约但心存顾虑者317人,占33.16%。女性签约意愿高于男性(P<0.05);年龄越大签约意愿越高,30岁以下就诊者签约率仅43.94%,65岁以上签约率达95.56%;医保患者签约意愿高于自费患者,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劳务工医疗保险、自费患者签约率分别为84.23%、21.77%和10.91%。预防接种及健康体检者签约意愿低于全科诊疗及中医药保健就诊者。影响签约的主要原因为担心签约后只能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或者家庭医生处就医,其次为不清楚签约家庭医生可获得哪些好处,第三为担心签约时登记个人信息较全,担心个人信息泄漏。结论影响签约的主要因素为就诊者对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的不了解,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的重点为提高居民特别是中青年人群对家庭医生制度的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N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该市10个辖区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共计29,947例居民进行电话调查,以有效问卷中的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11,937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知情况,及对6项基本服务的利用情况,并对影响服务利用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知晓自己已签约的签约居民共7379人(61.8%),大部分知晓签约居民认为对服务包内容基本了解(64.1%);听心肺、抽血化验、做心电图、用药指导、血压监测和血糖监测6项基础服务利用率较高,都在75%以上,但仍存在"签而不约";不同性别、年龄、重点人群类别、知晓情况、城区的居民服务利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重点人群分类、学历、是否知晓签约、是否主城区皆为服务利用率的影响因素。[结论]N市签约居民服务利用率较高,性别、重点人群分类、学历、是否知晓签约、是否主城区是影响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西北某高校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发展社区医疗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21名西北某高校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及其所在社区的患者和居民以及该高校2个学院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愿意通过签约方式与家庭医生保持相对固定就诊关系者419人(51.0%),不愿意签约者216人(26.3%),对是否签约持犹豫态度者97人(11.8%),认为无所谓者89人(10.9%)。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职业调查对象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842,65.516,30.557,92.135;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调查对象中愿意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者比例越高。在"选择家庭医生最看重的因素"一题中,有296人(36.1%)最看重与签约医生的熟悉程度,有247人(30.1%)最看重签约医生的医疗水平;在"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意愿影响因素"一题中,分别有317人(38.6%)、305人(37.1%)、125人(15.3%)、49人(6.0%)及25人(3.0%)选择了"担心延误治疗""怀疑社区诊疗能力""担心误诊""影响自由选择就医地点""担心费用太高"。68.1%的调查对象赞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收取必要的医疗费用即签约相关费用,453名(55.2%)调查对象可接受的签约相关费用为20~50元/年。结论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制度的认可度还需提高,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和运行模式,以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内容,进而提升家庭医生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及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银川市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7-9月选择银川市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480名签约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签约居民续约意愿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56份,有效回收率为95%。签约居民有续签意愿者占71%。是否知道家庭医生的姓名及坐诊时间(χ~2=7.314,P=0.007)、是否知道家庭医生的联系方式(χ~2=11.416,P=0.00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可以提高就医便捷性(χ~2=5.970,P=0.015)、是否享受过家庭医生上门服务(χ~2=8.673,P=0.003)、认为家庭医生是否比非家庭医生工作更仔细(χ~2=9.503,P=0.002)、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药收费是否满意(χ~2=9.641,P=0.002)、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是否满意(χ~2=21.962,P<0.001)、家庭医生的诊疗技术水平是否满意(χ~2=26.137,P<0.001)及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评价(χ~2=15.456,P<0.001)与签约居民续签意愿有关联。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住所到最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花费的时间(OR=0.555,95%CI为0.330~0.934,P=0.027)、是否满意家庭医生的诊疗技术水平(OR=1.969,95%CI为1.189~3.259,P=0.008)、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OR=1.737,95%CI为1.091~2.768,P=0.020)是影响签约居民续签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银川市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续签意愿相对较高。从住所到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花费的时间、对家庭医生诊疗技术水平的满意度及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是签约居民续签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推行初期取得的成效及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需求、签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选取1090名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需求、签约情况及影响因素等。共发放问卷1090份,有效回收1027份,有效回收率94.22%。结果915例(84.9%)居民知晓家庭医生式服务,769例(74.9%)居民愿意或已经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不同收入、不同文化程度、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知晓度及对社区实行首诊制的接受度与居民签约意愿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开展有了一定的认可,但还存在一些有待提高的方面,还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徐州市城区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实施与推广提供可行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应用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 397名调查对象中,57.84%愿意签约家庭医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因素有年龄、个人年收入、文化程度、从家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步行时间、自评健康状况、健康体检经历、基层就诊经历、对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知晓情况。结论徐州市城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签约意愿较强,但调查签约率并不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制度的真实有效宣传;发展潜在签约对象,逐步拓宽签约人群;适度调整签约费用,循序渐进实现政策的全面推广;进一步细化医疗需求层次,打造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分析与服务需求相关的因素,为制订家庭医生服务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月通过"罗湖区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平台,对罗湖区居民开展家庭医生服务需求的网络调查,共收集有效答卷14487份。问卷主要内容为居民基本情况、期盼的家庭医生服务、支付方式、签约方式、医生团队信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首诊和健康档案等。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罗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64.01%的调查对象希望有一个随时咨询的医生朋友,23.79%的调查对象希望政府全额购买服务,仅17.68%选择完全自付费用,67.22%的居民选择通过社区签约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或医院就诊签约,65.43%的调查对象希望了解家庭医生团队的专业专长,53.59%的人希望知道家庭医生的电话、微信等联系沟通途径,80.47%的签约对象愿意接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首诊,83.13%的调查对象愿意为了健康自行到附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登记自己健康档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22)更希望政府全额支付家庭医生服务;企业员工(OR=1.15)和个体工商户(OR=1.22)、在罗湖居住或工作5~9年者(OR=1.12)、与其他家庭成员同住者(OR=1.40)以及深圳医保二档(OR=1.54)和三档者(OR=1.38)的网络签约意愿较高;女性(OR值分别为1.41、1.49)、<45岁(OR值分别为1.44、1.46)、企业员工(OR值分别为1.16、1.20)、罗湖居住≥10年(OR值分别为1.51、1.42)、与直系亲属同住(OR值分别为1.53、1.46)更倾向于接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首诊和更愿意主动登记建立健康档案(P<0.05)。结论罗湖区中青年人群对于家庭医生服务的需求多样,应关注男性、年龄大、收入低、没有深圳医保一档人群的需求意愿,以期为居民提供更加精细化和优质的家庭医生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家庭医生制的实施效果,为完善家庭医生服务内容提供依据和支撑。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家庭医生服务利用及效果评价"调查表,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所有的调查员均由复旦大学统一培训。结果 :共调查社区常住居民736人,其中签约居民412人(56.0%),60岁以上居民占60.1%,38.9%的调查对象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既往半年有就诊记录的调查对象中,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率(77.9%)是非签约居民(31.5%)的2.47倍(P0.01)。家庭居住区域、是否签约家庭医生、家庭人均年收入影响社区居民的就诊行为。签约居民、低学历居民、41~80岁社区居民生病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首诊意愿高于非签约居民(OR=1.80,95%CI:1.11~2.92)、高学历居民(其中初中及以下组OR=4.45,95%CI:1.86~10.61;大专组OR=2.29,95%CI:1.06~4.97)、40岁及以下居民(其中41~60岁组OR=2.78,95%CI:1.10~7.00;61~80岁组OR=3.46,95%CI:1.00~11.90;80岁以上组OR=4.55,95%CI:0.97~21.43)。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满意度非常高,总体评分为93.44。结论 :上海市长宁区试行的家庭医生制成效明显,为探索"优化社区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山东省城乡居民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与利用情况的差异性。方法于2017年以山东省为研究现场,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共随机抽取1 200名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根据研究目的、文献梳理和专家咨询等设计问卷;采用调查员面对面访问收集资料;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和分析。结果共回收1 052份有效问卷,城市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70.3%)低于农村(92.1%),完全不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有城市社区居民(93人,30.4%)高于农村(77人,10.3%),城市居民在首诊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6.7%)、上门服务(63.7%)、随访电话(62.4%)的利用也分别低于农村(85.8%,88.2%,7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城市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和利用程度低于农村居民,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闵行区华漕镇家庭医生责任制签约居民基本健康状况,为更好地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调查450户1 207人.结果 调查对象中31.57%的人患有高血压,10.94%患有糖尿病,8.62%患有心脏病;居民对于“吸烟对健康有害”、“听说过传染病”、“知道孩子要接种疫苗”等知识知晓率均在95%以上;知道自己血压的居民有75.48%,知道自己血糖的居民有54.76%,两年内接受过健康体检的居民占56.26%.过去一年88.54%的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疗点就诊.被调查居民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签约原因主要为签约免费、将有固定医生提供连续性照顾、可以免费健康咨询等.结论 华漕社区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等现状使家庭医生责任制推行显得十分必要.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较高,健康行为有待提高;社区居民以签约形式与家庭医生建立了联系,但对家庭医生了解不足,建议扩大宣传;公共卫生产品利用率不高,需进一步向社区居民推广,形成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武汉市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及利用情况,为完善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政策建议。方法:2019年7月对武汉市4个社区749名≥16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49名被调查居民中,签约居民252人,签约率为33.7%,其中主要为≥60岁的老年人(51.6%)和慢性病人(52.8%)。在签约居民中,80.6%知道家庭医生的姓名,47.2%看病时首选自己的家庭医生,88.1%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体满意,82.9%有续签意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0岁、首选社区卫生机构、听说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为家庭医生对解决健康问题有帮助是促进居民选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2.114、1.945、14.068、3.697和2.334,P值均<0.05)。结论:武汉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处于较低水平,居民知晓和利用不足,需要相关部门强化宣传,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紧扣居民需求,并向普通人群延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医联体背景下丽水市老年人家庭医生服务续签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年6—8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丽水市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0处老年人密集场所签约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认知情况、利用情况、续签意愿及原因等。调查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590份,有效回收率90.8%。结果 82.5%的老年人愿意续签。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有慢性病、认为家庭医生是否必要、是否是家庭医生接待就诊、过去一年家庭医生主动联系次数以及首诊地点为老年人续签意愿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丽水市签约老年人续签意愿较高。认为家庭医生是否必要、是否具有慢性病以及家庭医生服务利用情况是影响老年人续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中青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情况,分析中青年对家庭医生服务的签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某区抽取18~60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821份有效问卷中,85.5%中青年居民未签约(n=702)。其中:女性(OR=2.11,P=0.001),上海户籍(OR=6.98,P<0.001),患慢性病种类数≥3(OR=2.08,P=0.044),生病时会到社区医疗机构首诊(OR=2.99,P<0.001)的居民签约意愿更高;步行到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点的时间为10~15 min(OR=0.46,P=0.007)的居民签约意愿最低。除此之外,居民缺乏认知度(53.73%)、到社区医疗机构首诊的习惯(46.27%),家庭医生的诊疗水平(20.61%)、健全的医疗设施(18.75%),就诊享受医疗保险优惠政策(42.87%)、各相关部门和大众对家庭医生工作的支持(29.27%)以及家庭医生政策的宣传力度(27.86%)分别是居民、机构、政府与社会维度影响签约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 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居民对全科医师签约服务的意愿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以便今后改善相关的工作,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签约服务。方法于2014—2016年对乌鲁木齐市5个社区居民采取主动和被动调查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对签约全科医师的意愿,以及分析影响其意愿的因素。结果调查的1 158人中,愿意签约全科医师的有933人(80.6%),主要影响因素为民族、职业、是否选择固定全科医师、知晓度、社区首诊接受度(P<0.01)、医疗保障形式(P<0.05)。选择相对固定的全科医师的居民占85.8%,有52.9%的社区居民知晓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签约全科医生制服务,接受社区首诊的居民占77.5%。结论社区居民对签约全科医师的意愿度较高。今后应对不同民族、职业、保障形式的居民进行不同的宣传,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完善服务内容,提高家庭医生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推行社区首诊制度,进一步提高意愿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签约家庭医生的影响程度和应用效果。方法采取社区居民81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调查表进行研究和调查。结果有效研究人数760人,其中签约家庭医生居民320人(42.1%),未签约家庭医生居民440人(57.9%);近三个月以来,因为身体不适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签约居民(64.5%)明显比未签约居民(28.63%)高(P0.05)。家庭人均年收入、文化程度、性别、职业、自评健康状况是影响家庭医生签约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合理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能够提高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率,具有良好的签约效果,而且还能合理优化社区卫生资源,提高社区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知晓、签约现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签约率提供理论借鉴。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随机抽样,对深圳市(福田区、龙岗区、罗湖区、龙华新区和光明新区)共40个社康中心,由统一培训的社康中心卫生人员于2016年1月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共调查社区居民2672人,签约率为42.3%(1130人)。被调查的对象中,当身体不适时,68.1%的人首诊医院为社康中心。签约率较高的人群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居民(69%)、经常生病居民(59.8%)、患慢性病居民(55.4%)、对家庭医生知晓度高的居民(70.5%)、有医保的(44.8%)和就医首诊选择社康中心的居民(44.4%)等。结论深圳市的家庭医生服务起步早,居民对家庭医生知晓度高,签约覆盖面较广,但还要进一步完善。可以从对具有签约吸引的人群入手,逐步引导居民签约;加大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力度,健全相关的政策,提高居民的认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提高居民的满意度等。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已在多个区、县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其核心是在居民与家庭医生制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契约式签约服务.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医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就医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意愿程度一般,主要影响因素有居民对本社区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知晓程度、就医行为、转诊经历及对社区首诊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在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门诊患者为调查对象,探讨患者对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拦截的方式对到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患者对签约家庭医生实施效果评价情况和患者对签约家庭医生的满意度。结果 66.28%的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表示完全满意,不同年龄、工作状况和性别的患者对签约家庭医生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对签约家庭医生的满意度很高,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可能有助于居民平等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建议进一步推广签约家庭医生服务,丰富社区用药品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济南市部分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济南市四所医疗卫生机构前来就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50分,回收有效问卷541份,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调查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为33.27%;不同调查地区、居住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医保类型、人均月收入、首诊机构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对签约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地区居民家庭医生的签约率有待提高;家庭医生相关内容宣传不到位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吸引力不足是影响家庭医生签约率的原因;建议加强宣传工作,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