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Lin X  Shao B  Li F 《卫生研究》2012,41(1):23-30
目的构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生物可及性体外消化模型并验证,并对影响模型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方法模拟胃肠道生理消化过程,研究消化时间、禁食和进食状态、消化液体积、消化液pH值、同时进食的多种食物成分等对DON在口腔、胃和小肠中生物可及性的影响,确定DON生物可及性体外消化模型最优技术参数,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经过优化,食品中DON释放到唾液、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中浓度达最高的最佳条件为:口腔、胃和十二指肠中的消化时间分别为6min、1.5h和1.5h;消化液pH分别为6.5、0.9、7.5和8.0;消化液体积分别为6、13、11ml和6ml;禁食和进食等各种状态下DON生物可及性范围为81.28%~99.58%,DON的生物可及性随胃内容物的增加而降低;食品基质类别(玉米和小麦粉)对DON生物可及性无影响;同时进食的其他食物成分可降低谷物中DON的生物可及性。结论构建的DON体外消化模型稳定性高、重复性好,完全可以满足对食品中DON生物可及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风险评估,是目前国际上推崇的评估暴露于环境化学危害物导致不良人体健康效应概率的科学方法,已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然而,在大部分的风险评估中,因缺乏人群暴露和剂量的数据而增加了评估的不确定性。生物监测能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直接提供人体内暴露和早期效应的信息。目前,许多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已建立生物监测项目,并鼓励将生物监测数据应用于风险评估之中。本文将阐述生物监测的定义和发展,详细描述化学危害物风险评估和暴露评估中生物监测的作用,举例说明风险评估中生物监测数据的解释,以及整合生物监测的局限性。总之,随着各类数据的积累,生物监测有能力使化学危害物风险评估更完善。  相似文献   

3.
食源性真菌毒素污染广泛且具有致癌、致畸等毒性,严重危害人类及动物的健康。免疫分析方法在真菌毒素的监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真菌毒素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依赖于以真菌毒素标准品为原料,存在成本高、制备复杂、污染环境等问题。有鉴于此,研究者开始基于抗原模拟表位理论,开展真菌毒素的替代研究,以期建立不基于真菌毒素的新型免疫分析方法。本文主要对真菌毒素抗原模拟表位的解析及其免疫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将来其它有害化学污染物的环境友好型免疫分析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医药新技术     
食管癌病因新发现河北省南部太行山区是世界食管癌高发区之一,食管癌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改变这种状况,河北医科大学张祥宏等人,从上世纪90年代起,对河北省磁县居民饮食中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状况进行了连续10年的监测分析。研究中,张教授等人选择了三种污染率高的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模拟居民真菌毒素暴露情况,系统地探讨了这三种真菌毒素在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结果共得出了五项重要发现:一是三种真菌毒素均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生凋亡;二是杂色曲…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精度,构建化学污染物慢性膳食暴露评估全概率模型。方法利用我国膳食调查、污染物监测数据以及相应的人口学资料构建膳食暴露评估全概率模型。通过在消费量和污染物总体中进行蒙特卡洛(Monte Carlo)抽样,匹配相乘后得到暴露量的概率分布;构建贝塔二项正态分布(Betabinomial and normal,BBN)模型,将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短期暴露量近似"拉伸"为长期(慢性)暴露量;通过Monte Carlo模拟和自助法(Bootstrap)对人群膳食暴露量进行变异度和不确定度分析。结果以江苏省居民铅膳食暴露评估为例,构建了化学污染物慢性膳食暴露全概率评估模型。全概率模型和半概率模型比较显示:两种模型计算的暴露量均值接近,但全概率模型计算结果的变异度大于半概率模型,表现为其低端百分位数小于半概率模型,高端百分位数大于半概率模型。结论化学污染物慢性膳食暴露全概率模型评估结果较半概率模型保守。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精度,构建化学污染物慢性膳食暴露评估全概率模型。方法利用我国膳食调查、污染物监测数据以及相应的人口学资料构建膳食暴露评估全概率模型。通过在消费量和污染物总体中进行蒙特卡洛(Monte Carlo)抽样,匹配相乘后得到暴露量的概率分布;构建贝塔二项正态分布(Betabinomial and normal,BBN)模型,将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短期暴露量近似"拉伸"为长期(慢性)暴露量;通过Monte Carlo模拟和自助法(Bootstrap)对人群膳食暴露量进行变异度和不确定度分析。结果以江苏省居民铅膳食暴露评估为例,构建了化学污染物慢性膳食暴露全概率评估模型。全概率模型和半概率模型比较显示:两种模型计算的暴露量均值接近,但全概率模型计算结果的变异度大于半概率模型,表现为其低端百分位数小于半概率模型,高端百分位数大于半概率模型。结论化学污染物慢性膳食暴露全概率模型评估结果较半概率模型保守。  相似文献   

7.
[背景]《全国人体环境化学物暴露报告》[NER,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中的生物监测数据提供了人体血液和尿液中存在的400种以上化学物及其浓度的信息.如今,用生物监测当量(biomonitoring equivalents,BEs)和其他基于风险的估值能够从风险评估的角度解读这些生物监测数据. [目的]对NER中测定的生物标志物浓度与BE值和类似的风险估值进行比较,为NER中近130种分析物的测定水平提供一个全面的化学物风险评估展望. [方法]确定现有基于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值,包括BE值和德国人类生物监测委员会的人类生物监测-I值(human biomonitoring-I,HBM-1).将NER人群生物标志物浓度的几何均数和95百分位数与可用的筛选值比较,得出特定化学物的危害系数(hazard quotients,HQs)或癌症风险估值. [结论]NER中大多数分析物的HQ值<1;但有一些分析物(包括丙烯酰胺、二恶英类化学物、苯、二甲苯、多种金属、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一些传统的有机氯农药)的几何均数或95百分位数接近或超过HQ值1或癌症风险>1×10-4,这表明暴露水平可能超过所公布的人类健康基准.本文首次从化学物的风险评估角度提出多种环境化学物的人群生物监测数据验证方法.比较所得结果可用来明确更详细的特定化学物数据测定和提出化学物风险管理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氡暴露对大鼠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化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生活环境的天然本底辐射中,由于吸入氡及其子体所产生的辐射剂量约占54%,氡暴鳝导致的健康危害,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大鼠气管一支气管上皮细胞是研究氧暴露生物效应的良好模型,但由于受到染毒装置等条件的限制.过去多进行体外研究。本实验利用多功能移动式氡室对大鼠动态吸入染毒,利用建立的动物模型,采用消化后刷洗法分离得到大鼠气管一支气管上皮细胞,观察氡染毒后靶细胞体外发生转化的过程,探讨氡暴露对细胞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了正确评估砷的人体吸收量,以及对人体的毒害程度,同时解决体内生物利用度实验的高费用、难重现、操作复杂等问题,建立了在体外模拟人体内胃肠道消化过程的生物利用度实验。本文对砷的体外生物利用度的概念、模型原理、各种实验方法和影响因素作了简要介绍,综述了近年来用于砷的体外生物利用度检测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一个新的交叉学科:环境暴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暴露科学的定义、研究方法等研究分析环境暴露学.认识新的交叉学科环境暴露学,更多关注环境因素引起的人群健康问题.环境暴露学是连接传统的环境科学与毒理学、流行病学、健康学、风险评估等学科的重要桥梁,污染物环境行为、健康效应与暴露风险及预警应是不变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儿童健康领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各种技术手段的进步,各个学科的融合和交叉,以及各个领域科学家的紧密合作,环境暴露学研究将为人类健康保护和疾病预防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砷的体外生物利用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正确评估砷的人体吸收量,以及对人体的毒害程度,同时解决体内生物利用度实验的高费用、难重现、操作复杂等问题,建立了在体外模拟人体内胃肠道消化过程的生物利用度实验。本文对砷的体外生物利用度的概念、模型原理、各种实验方法和影响因素作了简要介绍,综述了近年来用于砷的体外生物利用度检测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暴露风险评估和预警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初步对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开展暴露风险评估和预警风险评估,为指导消费者蔬菜安全膳食、向管理者提出风险管理建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2009-2010年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通过食品安全指数模型和风险系数模型,对超标受检农药分别开展暴露风险评估和预警风险评估.结果 在278项暴露风险评估结果中,有134项食品安全指数(IFS)大于1(48.20%),马拉硫磷残留对人体是安全的,危害农药清单随季节存在差异;在297项预警风险评估结果中,有121项处于中度及以上风险(40.74%),风险清单也随季节存在差异.结论 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暴露风险较高,应加强四川省蔬菜中农药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3.
黄建洪  张琴 《卫生研究》2021,(1):146-153
当前我国严峻的水污染形势正威胁着公众健康,饮水摄入是公众暴露于水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重要途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是指导科学决策和差别化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其中暴露参数对于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本文从饮水量这一饮水暴露参数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目前我国区域化研究的局限性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我国饮水暴露参数区域化...  相似文献   

14.
在体-离体生物感受细胞模型采用在体暴露评估、离体结局分析以及系统环境关键组分筛选的方法,评估环境污染物通过影响机体内环境稳态而导致的健康效应和毒作用机制。该模型整合了人群现场的真实暴露与实验室细胞分子机制研究,结合了体外和体内模型的优势,弥补了单一的毒理学评价模型的不足,从宏观人群研究和微观机制探索之间的介尺度层面,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对我国某大型城市居民普遍摄入的食品中环境污染物多溴联苯醚(PBDEs)开展暴露风险评估。方法依据某大型城市食品中多溴联苯醚检测结果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的大城市居民食物摄入量结果,按照风险评估的步骤对食品中多溴联苯醚进行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结果该市食品中污染物PBDEs远低于风险控制标准。结论由于多溴联苯醚对人体危害严重,且具有脂溶性、持久性、生物富集性特点,应尽快实施全国性、多角度的监测如食品、土壤、水质的监测,尽早防控其危害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有效评价人体经手-口无意摄入的土壤和灰尘中重金属生物可给性是全面评价环境污染健康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外胃肠模拟(in vitro)实验已广泛应用于土壤和灰尘中污染物的生物可给性研究。本文综述了Pb、As人体生物可给性的几种常用体外胃肠模拟方法,如欧洲生物可给性研究组统一法(UBM)、生物原理提取法(PBET)、Rodriguez体外胃肠法(IVG)、生物可给性简化提取法(SBET),及影响其结果的因素,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模拟方法的适应性和通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重组人乳铁蛋白(recombinant human lactoferrin,rHLF)分别在体外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的消化稳定性.方法 采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在体外建立模拟胃肠环境消化体系,测定重组人乳铁蛋白在胃肠环境中的稳定性.重组人乳铁蛋白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浓度分别为5.0和2.0 mg/ml.在重组人乳铁蛋白与模拟胃/肠液反应后的0、15、30 s和1、2、5、10、20、30、60 min取样,根据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判断重组人乳铁蛋白在模拟胃、肠液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 重组人乳铁蛋白在体外模拟胃液中2 min内降解,在模拟肠液中60 min内不能完全降解.结论 重组人乳铁蛋白在体外模拟人体胃肠环境中易被降解消化.  相似文献   

18.
空气暴露行为模式指人体与空气污染物暴露的频次、时间、时长等,是进行人体空气污染物暴露健康风险评价的关键因素。该文综述了空气暴露行为模式研究的4种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在比较各国空气暴露行为模式参数推荐值及其他行为模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我国空气暴露行为模式研究的建议,旨在为环境与健康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以提高空气污染物暴露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5.2.5 暴露评估 目前,人类暴露评估主要基于人类环境中环境因素的测量水平(美国EPA,2010);某些情况下,内部剂量测量值也可能通过生物监测(Hays 和Aylward,2008)或药代动力学模型(Barton等,2007)获取.在NexGen方法中,暴露评估将更侧重通过先进的生物监测技术(NRC,2012)结合新高通量方法,获得大量环境因素暴露指标(Jones等,2012),从而直接测量人类关键的毒性通路扰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膳食暴露评估非参数概率模型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提高评估精度并与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接轨,构建中国膳食暴露评估非参数概率模型.方法 利用我国膳食调查、污染物监测数据及相应的人口学资料建立膳食消费量和化学污染物浓度经验分布.通过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和自助法(Bootstrap)抽样获得人群膳食暴露变异度和不确定度.其中,膳食量数据和人口学数据来源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的22 567个家庭66 172人连续3 d调查共计193 814个人日、1 810 703条数据.污染物监测数据为2000-2006年全国14个省或地区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以及2005-2006年海关出口农产品监测数据,包括重金属、农药,以及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等135种污染物,涉及499种食物,共计487 819条数据.结果 构建了包括重金属、农药及部分毒素的我国人群膳食暴露非参数概率评估模型,得到不同污染物膳食暴露量分布的指标统计量和95%可信区间.对7~10岁儿童乙酰甲胺磷膳食暴露评估显示,城乡儿童膳食暴露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77μg·kg~(-1)·d~(-1)和2.48μg·kg~(-10·d~(-1),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1.59~2.06)μg·kg~(-1)·d~(-1)和(2.33~2.80)μg·kg~(-1)·d~(-1).结论 构建的非参数概率模型可量化暴露评估中的变异度和不确定度,提高了膳食暴露评估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