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HBV和/或HCV感染及其不同临床转归者干扰素-γ(IFN-γ)+874基因多态性(SNP),探讨其免疫遗传机制.方法 对河北省赵县某农村HBV和/或HCV感染者及对照共277人采集空腹静脉血,用ELISA检测抗-HBV、抗-HCV生物标志物,筛选出HBV重叠HCV感染79例、单纯HBV感染69例、HCV感染55例和对照74例.用RT-nPCR检测HCV RNA,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用PCR-SSP检测IFN-γ+874 T/A SNP,分析IFN-γ+874 T/A SNP与HBV和/或HCV感染、不同临床转归、ALT和HCVRNA表达的关系.结果 (1)不同感染类型即单纯HBV、HCV感染和重叠感染者+874 AA频率明显高于对照,+874 TA频率明显低于对照(X~2=16.15,P=0.01),OR值及95%CI分别是3.22(1.43~7.25)、2.70(1.24~5.92)、4.02(1.88~8.55),各感染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7,P=0.73);+874 T/A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87,P=0.18);(2)不同临床转归即轻型、中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组+874 AA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4 TA 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4.17,P=0.03),OR值(95%CI)分别是3.09(1.51~6.33)、3.85(1.70~8.70)、3.14(1.08~9.17).+874 T/A等位基因频率与不同临床转归无统计关联(X~2=6.07,P=0.11);(3)IFN-γ+874SNP与HCV病毒复制无统计学关联(X~2=2.36,P=0.31),与ALT水平无统计学关联(X~2=0.15,P=0.93).结论 IFN-γ+874 T/A SNP与HBV和/或HCV感染者慢性化及不同临床转归有一定关联,IFN-γ+874 AA能增加HBV和/或HCV感染及其临床转归的危险,+874 TA则减低其感染和临床转归风险.  相似文献   

2.
IL-10启动子-592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0启动子-59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技术(PCR-RFLP),对312例IBS患者及325例正常对照者的IL-10启动子-592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IL-10启动子-592位点的A等位基因的发生率在IBS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2.8%及68.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IL-10启动子-592位点A/A及A/C基因型在IBS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A基因型在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56.1%及46.2%,A/C型分别为33.3%及45.5%。结论 IL-10启动子-592位点A/A基因型可能更易患IBS。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合评价IL-10(Interleukin-10)基因启动子1082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维普,万方,CNKI,Medline,SpringerLink和PubMed数据库,获取IL-10基因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结果,所纳入文献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以乳腺癌组与对照组人群基因型分布的OR值为效应指标,采用RevMan4.2和STATA11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检验,并根据一致性检验的结果选用合适的模型(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的合并。发表偏倚的评估使用漏斗图来进行,发表偏倚的检验使用Egger’s检验。结果 Meta分析共纳入6篇文献,累计共3698例,包括1823例肿瘤病例和1875例对照,A等位基因相对于G等位基因合并OR值为0.97,95%可信区间是0.87~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结论 Interleukin-10基因1082A﹥G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强迫症(OCD)的关系。方法 381例OCD患者和485名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对IL-10基因标签单核酸多态性(SNP)位点592A/C(rs1800872)、1082A/G(rs1800896)、819T/C(rs1800871)进行基因分型;以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定OCD患者的病情。结果 OCD组和对照组IL-10基因rs1800872、rs1800896、rs1800871位点在基因型频率分布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病年龄女性3个SNPs OCD组与对照组人群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男性rs1800896基因型(χ2=6.51,P=0.039)和等位基因(χ2=6.59,P=0.01,OR=1.84,95%CI=1.15~2.95)频率分布在OCD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OCD组男女性别之间rs1800896基因型(χ2=8.08,P=0.02)和等位基因(χ2=6.97,P=0.008,OR=1.95,95%CI=1.18~3.23)频率分布也存在差异。结论 IL-10基因(rs1800896)可能与男性OCD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白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592(A/C)及-1082(A/G)位点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通过电子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维普等常用的中外文数据库,采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检索方法,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04—15。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后,利用Meta分析(荟萃分析)对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592(A/C)、-1082(A/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LE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使用基因频率对比、显性及隐性等遗传模式,对比两位点基因型或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该两位点合格文献10篇,其中6篇文献同时涉及两个位点。在文献研究和资料检索中未发现两个位点有连锁不平衡现象,按照独立的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其中-592(A/C)位点纳入文献8篇,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3种模型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人群按照人种进行亚组分析后发现,欧洲人群A/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OR=1.21,95%CI=1.011~1.456,P=0.040)及显性模型下(OR=2.53,95%CI=1.642~3.904,P〈0.01)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亚裔人群中3种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us C:OR=0.84,95%CI=0.739~0.962,P〈0.01;隐性:OR=0.56,95%CI=0.472~0.662,P〈0.01;显性:OR=0.65,95%CI=0.481~0.870,P〈O.01),且在欧裔中A等位基因相对C为危险因素,在亚洲人群中则是保护因素。另外,-1082(A/G)位点纳入文献8篇,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总人群的3个模型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有较大的异质性;因此按人群亚组分析后,欧裔人群中A/C等位基因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0,95%CI=1.101~1.547,P〈0.01);亚裔人群中显性模型(OR=0.35,95%CI=0.199-0.607,P〈0.01)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0启动子区域的-592(A/C)、-1082(A/G)位点多态性可能与SLE的易感性相关,但是有种族人群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eleofide polymorphism,SNP)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使用real-timePCR法对132例健康人和106例肺癌病人的TNF-α-308、IL-1β-511和IL-10-10823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TNF-α-308、IL-1β-511和IL-10-1082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吸烟史的分层分析发现,TNF-α-308 AA+AG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在无吸烟史亚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49),比值比(OR)为4.881,95%可信区间(95%CI)为1.007—23.646 IL-1β-511CC基因型频率在无吸烟史亚组中分布有差异(P=0.022),OR值为4.091(95%CI为1.222~13.690)。在女性人群中,IL-1β-511CC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OR值为8.067(95%CI为1.538—42.318)。[结论]就本研究范围的中国大陆人群中,尚未发现TNF-α-308、IL-1β-511和IL-10-1082的SNP位点与肺癌发生有相关性;而在无吸烟史的人群中,TNF-α-308 AA+AG基因型和IL-1β-511CC基因型可能是发生肺癌的相关因素;IL-1β-511CC基因型可能是女性肺癌的高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白细胞介素-10(IL-10)、L1近同系物(CHL1)基因与胃癌的关联。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11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为胃癌组,以同期11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13C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法检测受试者Hp感染状况,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IL-10、CHL1基因分型。分析IL-10、CHL1基因多态性与Hp感染关系及在胃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结果 胃癌组Hp感染率76.36%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IL-10基因(-1082A/G)位点GG基因型频率(10.91%)及G等位基因频率(26.36%)高于对照组(P<0.05),CHL1基因(rs2272522位点)TT基因型频率(20.00%)及T等位基因频率(44.55%)高于对照组(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阳性者胃癌风险增加2.168倍(95%CI:1.250~3.761),携带IL-10基因AG+GG基因型者风险增加2.401倍(95%CI:1.253...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及其不同临床转归者IL-2基因多态性(SNP).方法 对河北省赵县某农村HBV和/或HCV感染者及对照共277人采集空腹静脉血.用ELISA检测抗-HBV、抗-HCV生物标志物,筛出HBV重叠HCV感染79例、单纯HBV感染69例、HCV感染55例和对照74例.用RT-nPCR检测HCVRNA,BeckmanLX-2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RFLP-PCR技术检测IL-2-330 SNP,分析IL-2-T330G SNP与HBV和/或HCV感染、不同临床转归、ALT和HCVRNA表达的关系.结果 (1)不同感染类型即单纯HBV、HCV感染和重叠感染者IL-2-330 TT频率明显高于对照,-330 GG频率明显低于对照(χ2=14.24,P=0.03),OR值(95%CI)分别是7.14(2.13~23.81)、3.46(1.17~10.02)、2.93(1.15~7.46),各感染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P=0.72);各感染组-330T频率明显升高,-330G频率明显降低(χ2=12.33,P=0.01),OR值(95%CI)分别是2.26(1.39~3.69)、1.82(1.09~3.03)、1.73(1.10~2.73)倍.(2)不同临床转归即轻型、中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组IL-2-330 TT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0 GG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3.52,P=0.04),OR值(95%CI)分别是3.33(1.75~6.32)、3.31(1.75~6.26)、11.23(3.09~40.76).不同临床转归组-330T频率明显升高,-330 G频率明显降低(χ2=12.32,P=0.01);OR值(95%CI)分别是1.86(1.32~2.63)、1.71(1.27~2.31)、2.77(1.57~4.89)倍.(3)IL-2-330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HCV的病毒复制无统计关联(χ2=0.83,P=0.66;χ2=0.20,P=0.66),与ALT水平亦无统计关联(χ2=1.10,P=0.58;χ2=0.08,P=0.78).结论 IL-2-330 T/G SNP与HBV和/或HCV感染者慢性化及不同临床转归有一定关联,IL-2-330TT/T能增加HBV和/或HCV感染及其临床转归的危险,-330 GG/G则减低其感染和临床转归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湖南省HIV/HCV合并感染者的白细胞介素-28B(IL-28B)和平衡性核苷转运载体1(ENT1)基因多态性与HCV自发清除的关系。方法 对湖南省107例HIV/HCV合并感染者的IL-28B和ENT1基因位点(rs12980275、rs12979860、rs8099917和rs760370)进行分型, 比较其在慢性肝炎组和自发清除组的基因多态性分布。结果 在HIV/HCV合并感染者中, IL-28B基因rs12980275、rs12979860和rs8099917位点的主要基因型分别为AA、CC和TT型, 均占84.1%。3个位点高度连锁不平衡(r2>0.94), 慢性肝炎组和自发清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携带IL-28B主要基因型的感染者更易发生HCV自发清除。ENT1基因的rs760370位点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8B基因AA、CC和TT型与HCV自发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592C/A和-819C/T基因多态性,在哥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汉族患者与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及与药物过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44例争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的汉族患者及44例对照人群,IL-10基因-592C/A和-819C/T位点进行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PCR产物测序,验证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的特异性。结果女性药物过敏患者与对照组间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17.5,CI:1.26~533.07),男性药物过敏患者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介素10基因-592C/A和~819C/T位点多态性可能是中国汉族女性争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药物过敏的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IFN γ诱导蛋白10(CXCL1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4257674和rs4256246的多态性和中国人群慢性乙型肝炎(CHB)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通道Snapshot分型技术检测501例CHB患者(CHB组)和301例自限性乙型肝炎者(对照组)CXCL10基因rs4257674和rs4256246的多态性,计算和分析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和单体型频率.结果 CXCL10 rs4257674位点多态性在CHB组和对照组组中的等位基因频率(OR=2.347,95%CI:1.478~3.729,x2=13.763,P<0.01)和基因型分布(x2=12.91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4256246位点多态性在CHB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x2=1.795,P>0.05)、等位基因频率(OR=1.107,95% CI:0.897~1.366,x2=0.89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4257674和rs4256246两位点构成的单体型C/T在CHB组和对照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39,95%CI:1.340~ 3.413,x2=10.597,P<0.01);单体型C/C、T/C频率分布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C/C=0.262,x2T/C=1.342,P>0.05);单体型T/T频率<0.03.结论 CXCL10基因多态性位点rs42.57674可能与中国人群CHB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江苏地区高危人群IL-10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转归的关系.方法 运用Taqman-MGB技术检测264例HCV自限感染者、371例HCV持续感染者和920例对照者的IL-10-819T/C、-592A/C、- 1082A/G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 调整性别、年龄和高危人群种类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别与HCV感染转归无显著关联(P值均>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819T/C位点中,TC基因型使中年人、女性和有偿献血人群HCV自限感染的机会增加[调整OR值及其95%CI分别为2.160( 1.163 ~ 4.011)、1.693( 1.066~ 2.688)和4.084( 1.743~9.570)],在有偿献血人群中使个体进展为持续感染的风险降低(调整OR=0.312,95%CI:0.130 ~ 0.747);CC基因型使血液透析人群HCV自限感染的机会增加(调整OR=2.120,95%CI:1071~4.197),同时在有偿献血人群中使个体进展为持续感染的风险降低(调整OR=0.156,95%CI:0.043 ~ 0.566).-592A/C位点中,AC基因型使中年人、女性和有偿献血人群HCV自限感染的机会显著增加[调整OR值及其95%CI分别为2.176(1.173 ~4.037)、1.659( 1.055 ~ 2.607)和3.704( 1.625 ~ 8.443)],在女性中增加了HCV持续感染的风险(调整OR=1.525,95%CI:1.017~ 2.286),在吸毒人群中使个体进展为持续感染的风险增加(调整OR=1.845和95%CI:1.122~3.034),而在有偿献血人群中使个体进展为持续感染的风险降低(调整OR=0.361,95%CI:0.155 ~ 0.841).CC基因型增加了有偿献血人群HCV自限感染的机会,同时也使个体进展为持续感染的风险降低[调整OR值及其95%CI分别为3.125(1.016 ~ 9.605)和0.218( 0.063~0.748)].-1082A/G位点中,突变基因型AG/GG能增加有偿献血人群HCV自限感染的机会(调整OR=3.780,95%CI:1.620 ~ 8.82 0).结论 IL-10-819T/C、-592A/C、-1082A/G三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不同高危人群中与HCV感染转归可能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基因rs2856718和rs9275572两个位点突变是否与HBV感染的不同结局有关。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825例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同时收集其外周血,提取DNA,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实验平台进行DN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HLA-DQ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结果 携带HLA-DQ基因rs2856718G(524例)和rs9275572A(369例)的个体感染HBV的风险降低(OR=0.702,95%CI:0.558~0.856,P=0.001;OR=0.548,95%CI:0.365~0.847,P=0.005),且HBV自然清除能力强(OR=0.589,95%CI:0.478~0.892,P=8.81×10-3;OR=0.673,P=0.014,95%CI:0.457~0.860)。携带rs9275572A的个体由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进展到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风险降低(OR=0.759,95%CI:0.538~0.914,P=0.041)。结论 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HLA-DQ的两个SNP位点(rs9275572和rs2856718)与HBV感染后的不同结局有关,rs9275572A和rs2856718G为HBV感染的保护性因素,在HBV自然清除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进展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影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FN抗病毒疗效的因素有宿主因素、病毒因素以及其他作用于病毒和宿主的外在因素,如吸烟、环境污染、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等。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宿主IL-28B基因多态性与IFN抗HCV疗效的关系尤为重要。此文对IL-28B基因多态性对IFN抗HCV疗效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刘彩 《中国健康教育》2014,(10):870-873
目的了解保定农村育龄妇女的乙肝知识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保定市3个县共9个村的3958个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关注其中的育龄妇女(15~49周岁)2228例,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结果有85.3%知晓乙肝,82.6%知晓乙肝疫苗;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育龄妇女乙肝和乙肝疫苗知晓率分别为91.3%和86.8%,高于其他组;学生和工人在90%左右,高于在80%左右的农民和打工组;无任何医疗保障组知晓率高于90%,好于有医疗保障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0.54%育龄妇女对乙肝症状的认知得到满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均对其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知晓具有影响,15~25岁年龄组知晓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概率分别是25~35岁和35~49岁年龄组概率的1.139(OR=0.878)和1.387倍(OR=0.721),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组分别是不识字/少识字、小学和初中组的1.629(OR=0.614)、1.391(OR=0.719)和1.186倍(OR=0.843);而职业为打工者、学生和工人及其他组分别是农民育龄妇女的0.876(OR)、1.419(OR)和1.798(OR)倍。结论保定农村育龄妇女乙肝和乙肝疫苗知晓率较高,但对乙肝症状和乙肝病毒传播渠道知识知晓程度较低,需结合农村实际和育龄妇女特点,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1A(TNFRSF11A)和11B(TNFRSF11B)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转归的关系。方法 以2008-2016年纳入的749例持续感染者、494例自限清除者和1 486例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利用TaqMan-MGB探针法检测TNFRSF11A rs1805034和TNFRSF11B rs2073617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它们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共显性模型结果显示,与携带TNFRSF11B rs2073617 TT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携带CC基因的个体易发生HCV感染慢性化(OR=1.517,95% CI:1.055~2.181,P=0.024)。隐性模型结果显示,与携带rs2073617 TT或TC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携带CC基因的个体易发生HCV感染慢性化(OR=1.435,95% CI:1.033~1.996,P=0.032);相加模型显示,随着携带C等位基因个数的增加,个体发生HCV感染慢性化的风险亦可增加(OR=1.204,95% CI:1.013~1.431,P=0.035)。结论 TNFRSF11B rs2073617的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慢性化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彝族、瑶族)及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IL)-10基因多态性与HBV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研究人群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多态性.结果 贵州省黔西彝族、威宁彝族、荔波瑶族及汉族人群的IL-10-592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纯合突变型(AA)为51.43%、40.74%、32.53%、49.59%;杂合子(AC)41.9%、40.74%、54.82%、44.63%;野生型(CC)6.67%、18.52%、12.65%、5.79%.等位基因频率:A为59.94%~72.38%,C为27.62%~40.06%.IL-10-592基因型频率在威宁彝族、黔西彝族、荔波瑶族、荔波汉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荔波瑶族与黔西彝族、荔波瑶族与荔波汉族、黔西彝族与威宁彝族、威宁彝族与荔波汉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592基因多态性在民族总体人群以及黔西彝族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贵州省汉、瑶、彝族人群的HBV易感性相关.IL-10基因多态性可能是HBV易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中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北京、清远、深圳、石家庄、汉川、南京、长春、济南、聊城、宁波和温州市共1214份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样本,用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进行基因型测定,并对其中部分样本以PCR产物直接测序验证。结果在1214份血清中,检测到A基因型9例,占0.7%;B基因型345例,占28.4%;C基因型709例,占58.4%;B、C混合基因型(B+C)151例,占12.4%。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北方地区(长春、北京、石家庄市等)慢性HBV感染者中,C基因型比例较高,分别为58.2%、67.5%和63.6%,山东省聊城和济南市的C基因型比例分别高达90.2%和87.9%。随地理位置南移,B基因型比例逐渐增加,广东省清远和深圳市的B基因型比例分别为71.4%和63.6%。结论HBV基因型分布有明显地区差异。在中国慢性HBV感染者中,HBV C和B基因型为主要流行株。北方地区以C基因型为优势株,而南方地区则B基因型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经血液传播。在我国《献血法》颁布之前的20世纪80—90年代初,农村地区非法卖血现象十分普遍,多地献血人群因此引起严重的血源性HCV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