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河南农村艾滋病流行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现状,为相关部门管理和关爱艾滋病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河南省周口汤庄乡6个行政村的150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4.67%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家庭功能良好,25.33%的家庭功能中度障碍,10.00%家庭功能严重障碍.家庭功能不同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得分、支持的利用度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越高,其家庭功能状态越好.应积极倡导开展适合农村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庭关怀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河南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简表对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112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总分为(72.00±10.10)分;HIV感染者/AIDS患者得分除精神支柱/个人信仰领域高于中国常模外(P<0.05),其他领域得分及总评分均低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抑郁状况(t=-6.31,P=0.00)、相关症状数(t=-2.32,P=0.02)、家庭支持度(t=3.66,P=0.00)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于一般人群,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医疗救助的同时进行心理咨询可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皖北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典型抽样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感染史本底资料调查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对331名HIV/AIDS及其家属148名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不同乡镇、不同文化程度的HIV/AIDS及其家属的GQOLI-74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乡镇HIV/AIDS的S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年龄、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HIV/ AIDS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不利因素,而高文化程度、好的邻里关系、烦恼诉说是影响HIV/AIDS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有利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在不同层面影响皖北农村地区HIV/AIDS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农村现有的艾滋病社区关爱、社会支持工作还亟需加大力度,以家庭、邻里为依托的社区关爱模式有待建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金山区随访管理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家庭经济状况和医疗负担的调查,为制定相关的救助关怀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面对面或电话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e软件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随访管理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34例,本区户籍30例,外地居住该区的4例。调查发现金山区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家庭月收入低于3 000元的占47.06%,夫妻双方同被感染对家庭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影响更大。结论金山区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大部分属于低收入家庭,感染艾滋病后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尤其夫妻双方同被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感染HIV的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方便抽样方法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3年3~6月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及门诊部的192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192位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中,感染者家属占86.5%(166/192),感染者家属及朋友的HIV感染率为36.5%(70/1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感染者的关系为配偶或性伴(OR=4.464,95%CI:2.128~9.366)、同性恋/双性恋(OR=4.523,95%CI:1.676~12.209)、吸毒(OR=6.755,95%CI:1.720~26.528)是感染者家属及朋友感染HIV的危险因素;与感染者感情关系亲密(OR=0.229,95%CI:0.097~0.539)是其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与其存在着性关系,故感染HIV风险较其他亲友高,但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感情亲密的配偶或性伴较感情疏远者感染HIV风险低。同性恋/双性恋、吸毒是感染HIV的高危因素。关于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感情关系和除配偶或性伴以外其他亲友感染HIV的相关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菏泽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存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以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家庭和社会关怀及支持体系。[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式调查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另外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选择存在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村庄或附近村庄的居民,调查社区内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原因。[结果]HIV/AIDS患者存在着健康状况恶化、就医困难、经济窘迫、遭受歧视等的生存危机。[结论]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全民健康教育;认识和重视歧视及不尊重HIV/AIDS病人权利的危害性,真正消除对艾滋病恐惧;建立对感染者和病人的保护机制;提供关怀、护理、社会和情感支持等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老年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婚姻生活情况、家庭及社会关系、可能感染的地点、与感染HIV相关的高危行为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设计专用调查表,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对湖南张家界地区目标人群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经济及家庭生活状况、高危行为史、健康状况、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相关的态度等,调查数据用Epidata3.02进行双录入。结果共调查张家界地区45名老年艾滋病感染者,平均年龄67.9岁,最小的54岁,最大的82岁。老年HIV感染者的经济状况较好,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低档场所及夫妻间无保护的性行为,调查对象缺乏HIV防治的基本知识。结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应重视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加强对老年人和暗娼的行为干预,同时,应关注老年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情感需求,做好治疗与关怀工作。  相似文献   

8.
HIV/AIDS病人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皖北农村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典型抽样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感染史本底资料调查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对85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GQOLI-74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乡镇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S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HIV感染者/AIDS病人社会支持的不利因素。而好的邻里关系、烦恼诉说是影响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活质量的有利因素。结论 诸多因素影响皖北农村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农村应加强艾滋病社区关爱、社会支持工作,建立以家庭、邻里为依托的社区关爱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陕南3个项目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生产救助项目现状,评价其效果,为改进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了解生产救助项目现况,对3个项目县全部HIV感染者/AIDS患者共18户19人进行问卷调查,对项目县相关人员共73人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山阳县HIV感染者/AIDS患者家庭有9户参加生产救助项目,镇安县和商南县HIV感染者/AIDS患者家庭未参加;参加项目的家庭中,有8户的家庭生产救助收入占其家庭总收入的58%以上,1户的家庭收入全部来自生产救助项目;项目实施后HIV感染者/AIDS患者家庭的收入提高了80.78%;参加项目的家庭中,88.89%对项目表示非常满意;在生存质量量表10个维度中,参加生产救助者有7个维度的得分高于未参加者,躯体健康总分和心理健康总分高出8.94分和11.42分(P<0.05)。结论 生产救助项目有利于改善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经济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增加其生活信心,得到患者家庭好评;3个项目县生产救助项目实施情况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男男性行为者(MSM)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适宜的随访干预模式,更好地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利用汉化版AIDS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及自制问卷对淮安市153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淮安市MSM中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心理健康总分(MHS)为(48.17±8.25)分,生理健康总分(PHS)为(56.70±6.99)分。学历、职业、不良行为方式、目前对待自己患病的态度、心理状况、不适感、AIDS相关症状、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对MHS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行为方式、心理状况、不适感、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对PHS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淮安市MSM中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主要受心理、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在该人群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兼顾HIV阳性和性取向两方面,提供恰当的心理干预,做好临床转介,可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01/07,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分别对成都市和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就诊的296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析进行组间进行比较,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检验水准α=0.05。结果 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我管理总分为(40.69±7.48)分,呈中等水平,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管理的长期性(2.21±0.69)分、日常健康管理(1.92±0.39)分及自我管理的社会支持(1.87±0.46)分;多重线性回归显示,患者文化程度、病程、家庭关系为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结论文化程度、病程、家庭关系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提高患者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促进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度,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法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对229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使用MOS-HIV生存质量表和社会支持度量表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生存质量得分为(68.64±11.76)分,其中HIV感染者(71.31±10.10)分,已达到服药阶段HIV感染者(65.59±13.49)分,AIDS患者(66.52±12.10)分,HIV感染者、已达到服药阶段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得分在社会功能、疼痛、精力和情绪功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得分为(46.32±12.48)分,其中HIV感染者(46.91±12.76)分,已服药HIV感染者(45.12±12.21)分,AIDS患者(46.26±12.32)分。结论随着疾病进展,艾滋病病人的生存质量逐步下降,而社会支持度不因疾病的发展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探讨监狱系统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服刑人员的管理模式,依法开展科学、规范地抗病毒治疗,降低AIDS发病率和病死率,并对HIV感染者提出应对策略,从而提高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体现了国家对HIV感染者/AIDS服刑人员的关怀,确保了监狱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方便整群抽取安徽省3个地区HIV/AIDS患者,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对HIV/AIDS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开展健康促进,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措施.结果 HIV/AIDS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74.02%和68.50%,且生活质量也不容乐观.通过稳定患者情绪、增强安全感及答疑解惑等心理干预手段,有效的缓解HIV/AIDS患者抑郁与焦虑情绪(干预后抑郁、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下降为55.28%和47.97%),且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预工作者对HIV/AIDS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与人文关怀,可改善HIV/AIDS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干预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进行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研究,把握其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对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新区分院一病区住院的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进行调查。结果单样本的t检验分析显示: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在躯体化、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的因子分和总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均有P〈0.05),在强迫、偏执、人际敏感的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均有P〈0.05),而敌对和恐惧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解决问题与SCL-90总分及各维度因子分(除焦虑)呈负相关而自责与SCL-90总分及各维度因子分(除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呈正相关,求助与焦虑呈负相关,退避与强迫、人际敏感呈正相关,主观支持与偏执呈负相关、支持利用度与躯体化和焦虑呈负相关,适应度与偏执呈负相关而成熟度与恐怖呈正相关;若以SCL-90总分作为因变量,以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家庭关怀的各维度得分及社会人口学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解决问题、退避、自责和亲密度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人群;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均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北京市顺义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综合干预效果,为提高随访管理和改善其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现住北京市顺义区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同时采用网络宣教、同伴持续干预结合专业心理辅导模式,综合干预6个月后,比较调查对象干预前后在AIDS知识、治疗知识及HIV相关压力方面的差异。结果经过6个月的综合干预,204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AIDS知识基本知晓率从干预前93.14%升高至干预后98.53%,治疗知识基本知晓率从干预前81.86%升高至干预后93.63%,干预后高于干预前(P<0.01),压力得分从干预前(28.15±15.28)分下降至干预后(22.16±13.99)分,干预后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网络宣教、同伴持续干预结合专业心理辅导模式能够提高HIV感染者/AIDS患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降低HIV相关压力,有助于其积极接受和正确对待抗病毒治疗,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家庭功能现状,探讨其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8年3月在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登记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量表,对患者的社会支持、家庭功能和服药依从性现状进行调查,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支持、家庭功能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结果 30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为(43.13±5.98)分;客观支持度得分为(14.39±2.11)分;主观支持度得分为(18.97±3.14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为(8.54±1.12分)。HIV感染者/AIDS患者家庭功能得分情况: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总的功能7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2.42±0.33)分、(2.15±0.12)分、(2.37±0.26)分、(2.35±0.24)分、(2.41±0.42)分、(2.18±0.25)分、(2.19±0.28)分。服药依从性调查显示,依从者100例,基本依从者180例,不依从者20例;社会支持、家庭功能得分与服药依从性正相关(P0.05)。年龄50岁、已婚、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均月收入≥3000元的患者社会支持、家庭功能和服药依从性较高,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IV感染及AIDS患者社会支持、家庭功能得分越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越好,提示社会应关注此类患者,给予关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随机选择2014年3月31日前报告的200例年龄≥18岁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简表(WHOQOL-HIV-BREF)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生存质量评价,采用t检验比较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与常模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18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得分均低于正常人常模水平(P0.05);环境领域、精神支柱与个人信仰领域得分则高于常人常模水平(P0.05);条目得分比较中,除积极感受、社会帮助、社会安全保障、环境条件、交通条件条目外,其余各条目得分与正常人常模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感染时间、有无伴偶是影响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较正常人群低,抗病毒治疗、感染时间、有无伴偶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需要全社会加强救助及关怀力度,积极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HIV/AIDS病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湖北省随州市HIV/AIDS患者200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表(WHOQOL-100)中文版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同时抽取100名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V/AIDS患者除了在身材与相貌、行动能力两个方面得分没有差异性外(P>0.05),在生活质量的6大领域,总的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及其余的21个方面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生活满意度、个人经济收入、抑郁、环境条件、躯体症状。结论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应该引起全社会及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某农村社区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与其家属遭遇的羞辱和歧视,并分析造成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原因.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某农村艾滋病流行区的117例HIV/AIDS及其相应的190名健康家属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HIV/AIDS与其家属遭受到的羞辱和歧视可分为两类,即内在的羞辱和歧视及外在的羞辱和歧视;这两种羞辱和歧视在HIV/AIDS与其家属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40,P=0.000);且HIV/AIDS与其家属遭受的内在的羞辱和歧视要高于外在的羞辱和歧视.艾滋病内在的羞辱和歧视与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OR=0.558,P=0.041)、家庭功能(OR=0.650,P=0.027)、是否感染HIV(OR=2.116,P=0.004)等因素有关.艾滋病外在的羞辱和歧视与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OR=0.468,P=0.028)、家庭功能(OR=0.427,P=0.000)、是否感染HIV(OR=3.412,P=0.001)有关.结论 某农村社区HIV/AIDS与其家属在社会环境中均遭受到一定的内在、外在的羞辱和歧视,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减少并消除这种羞辱和歧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