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目的]了解建水县吸毒人群HIY相关危险行为状况及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对吸毒人群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9月在建水县社区、村委会、戒毒所内,采用全国统一的行为调查问卷对360名静脉吸毒者进行调查.[结果]360例静脉吸毒者中,吸毒年限>10年占61.4%,共用过针具占81.1%,固定性伴吸毒者占18.4%;最近一个月注射毒品时共用过针具占11.0%,最近一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占76.4%;不同文化程度的静脉吸毒者对HIV经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蚊虫叮咬是否传播的知晓率上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地吸毒人群HIV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吸毒者安全行为的健康教育,扩大针对吸毒和高危性行为干预的覆盖面;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静咏吸毒者应开展与之相对应的宣传教育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仁和区暗娼、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对暗娼(FSW)和吸毒者(Du)共718人采用健康问卷一对一面访调查. [结果]2类人群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占58.5%.吸毒者的男女性别比7.18:1.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平均仅为19.3%. (暗娼32.7%、吸毒者5.9%);吸毒者共用针具率高达60.3%;高危人群性病平均就诊率为50:00%(暗娼45.95%、吸毒者57.89%).[结论]仁和区高危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鞍低、针具共用率较高.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加大宣传力度,对高危人群要从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转变为促进其高危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杨庆伟  景正朝 《卫生软科学》2011,25(12):832-834,837
[目的]了解接受针具交换的静脉注射吸毒者新发现HIV阳性者高危行为,为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2010年中澳项目综合监测44例新发现HIV阳性者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高危注射吸毒情况、高危性行为、接受干预服务情况等。[结果]调查对象对HIV有经血液、性、母婴传播等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在95.9%以上,“蚊虫叮咬”、“—起吃饭”正确知晓率分别为90.9%和93.2%;调查对象共用注射器、重复使用自己的针具、与非固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等危险行为分别占27.3%、63.6%和54.5%;接受过咨询检测、美沙酮维持治疗、免费安全套等服务分别占63.6%、11.4%和36.4%。[结论]调查对象共用针具和高危性行为时有发生,咨询检测比例低,需要有针对性的对静脉注射吸毒HIV阳性者开展强化宣传、推广安全套、提供足量针具、主动咨询检测等措施,降低=代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阳江市静脉吸毒者的艾滋病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相关知识、高危行为,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阳江市阳东县某戒毒所和某社区的静脉吸毒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采静脉血检测HIV和HCV抗体。结果 235名静脉吸毒者年龄在20~40岁的218人,占总数的92.8%。91.1%静脉吸毒者为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静脉吸毒者HIV和HCV感染率分别为40.4%和98.7%;静脉吸毒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35.3%;最近一次性生活时安全套使用率为3.6%;77.4%静脉吸毒者有共用针具行为。结论 阳江市静脉吸毒者HIV和HCV感染率较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低,艾滋病感染危险行为率高,应尽快采取有力的干预措施遏制艾滋病在该类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中澳项目县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共用针具及高危性行为情况,为中澳项目综合干预及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以19个中澳项目县为调查点,采用项目设计并经预实验修正后的现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高危注射行为、高危性行为等,同时进行HIV血清学检测。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SPSS1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828名吸毒人员中HIV阳性检出率为32.4%,上月共用针具超过5次的占5.i7%,共_月i~5次的占23.0%;上月发生I}生行为的804人中,455人最近一次发生胜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安全套使用率仅为42.7%。[结论]吸毒人群存在共用针具及不使用安全套等高危性行为,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及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建议进一步加强为吸毒人员提供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及安全套发放等综合服务,以避免吸毒人员共用针具,促进安全性行为,降低HIV在吸毒人群及陛伴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遂宁市船山区静脉吸毒者艾滋病防治现况,为对该人群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全国统一的静脉吸毒者行为监测问卷,在社区以滚雪球方式抽取92名静脉吸毒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用Ep idata录入,SAS 9.1软件分析。结果静脉吸毒者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4.63%,对艾滋病预防措施知晓率为79.66%,静脉吸毒者获得艾滋病知识主要途径是电视和医务工作者,最近1次共用注射器率为1.09%;最近6个月共用注射器率为5.43%,最近1次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未使用安全套的为73.33%,最近与非固定性伴发生过性关系未使用安全套的为70%;最近1次与客人或暗娼发生性关系未使用安全套的为60%。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并知道结果的为51.09%,最近1年接受过针具交换服务的为30.43%,接受过性病艾滋病咨询服务的为48.91%,接受过美沙酮服务的为86.96%。结论有必要进一步对船山区静脉吸毒者采取健康教育、针具交换、自愿咨询检测、美沙酮替代治疗、安全套促进等综合干预措施,从而降低静脉吸毒者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吸毒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为制订本地区高危人群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了解辖区内吸毒者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所持态度及其吸毒、求医和性行为情况,并对该人群接受的干预措施进行调查。[结果]吸毒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行为改变的差距较大,针具交换、安全套发放、美沙酮维持治疗这些干预工作开展力度和普及面尚不能满足目前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本地区吸毒者艾滋病知识有所增加,但受调查人群采取安全性行为的比例相对滞后。[结论]该地区应该充分关注本地区吸毒者的艾滋病预防工作,并采取更为有效的艾滋病健康促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巴州库尔勒市少数民族静脉吸毒者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高危行为特征,为进行干预提供论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新疆巴州库尔勒市4个社区202名少数民族静脉吸毒者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和高危行为调查。结果艾滋病知晓率为80.5%,其中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9.5%,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6.5%,最近1个月共用针具率为22.8%;与配偶或同居者、临时性伴、商业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率分别为69.9%,60.5%,52.0%,男男性行为占2.7%,曾到医疗机构寻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占56.9%。结论巴州库尔勒市少数民族静脉吸毒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了解;并存在共用注射器和性乱行为感染HIV的双重危险。  相似文献   

9.
福州市吸毒人群HIV监测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福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感染现状和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密切注视HIV流行的变化趋势。[方法]对850名吸毒者检测HIV和梅毒抗体并在405名吸毒者中开展艾滋病和知识和吸毒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吸毒者中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梅毒RPR试验29人呈阳性(3.4%)。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有所了解,静脉吸毒和共用针具比较较高。[结论]吸毒人群存在共用针具吸毒和性乱等多种高危行为,潜在HIV流行的巨大危险。应对该人群加强教育和行为干预。消除危险因素。防止HI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凉山州2003~2004年HIV/AIDS的综合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凉山州各类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的感染情况及高危行为,和其流行现状和趋势。方法:按照艾滋病行为和血清学监测方案的操作程序及调查方法对全州吸毒者、女性商业性性工作者、孕产妇进行行为及血清学监测。结果:2227例吸毒者艾滋病感染率为15.5%(346人),吸毒者共用针具率为13.1%;女性商业性性工作者感染率为0.8%(3人),只有51.1%的CSW(女性性商业工作者)在每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都使用安全套;孕产妇监测中2004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结论:我州HIV感染途径主要还是静脉吸毒共用针具及性乱,女性商业性性行为者性行为将在艾滋病向普通人群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应当加强综合干预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宁市注射吸毒人群共用针具现状及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匿名填写问卷的方式,对来自社区和戒毒所的733名注射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该市注射吸毒人群曾经共用针具的比例为53.3%。391名曾经共用针具的注射吸毒者中有51人在最近一次注射吸毒时仍然共用针具。对是否与别人共用过针具的多因素l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首次吸毒年龄、是否在戒毒所戒过毒、最近一年是否与商业性伴发生过性关系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对与商业性伴发生性关系的多因素l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首次注射吸毒年龄、是否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对最近一次注射吸毒是否共用针具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是否在戒毒所戒过毒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论文化程度是影响注射吸毒者曾经共用针具和最近一次注射吸毒共用针具行为的共同因素;在戒毒所接受过戒毒的注射吸毒者其共用针具行为会发生改变;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不一定能减少注射吸毒人群共用针具的行为。在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的同时,要更加侧重于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云南省中澳项目针对静脉注射吸毒人员2年清洁针具为主的综合干预效果,为一下阶段突出重点的综合干预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云南省19个中澳项目县社区及戒毒所内静脉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项目设计并经预实验修正后的问卷进行2008年基线及后续2年(2009年~2010年)共3次调查,内容包括清洁针具等综合干预服务情况、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高危注射、性行为及HIV血清学检测。[结果]三次分别调查1828、1790、1715名注射吸毒人员,HIV阳性率分别为32.4%、32.9%、27.4%。上个月使用新针具比例分别为46.8%、56.8%,62.8%,上个月没用使用别人针具比例分别为71.8%、73.6%、79.6%;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2.7%、54.1%、50.6%,上述3项指标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而上个月不同性伴性行为时不使用安全套比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370[结论]为注射吸毒人员提供包括清洁针具在内的综合干预措施,减少了目标人群共用针具高危行为的发生,提高了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有效预防控制吸毒人员感染HIV,但上月不同性伴间不使用安全套晴况无明显改善,今后应重点强化促进相关安全性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和转介服务,对吸毒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减少吸毒人群HIV感染及传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艾滋病防治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了中澳项目基线调查至2010年综合干预数据、潋江县艾滋病网络直报痰晴数据,用Excel2003、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干预前后对比,对综合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行为改变显著,吸毒人群中HIV阳性检出率由1996年的53.33%下降到2010年的11.96%,特别在实施综合行为干预2年后出现明显的下降。[结论]潋江县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普遍提高,高危行为得到控制,HIV阳性检出率明显下降,对吸毒人群开展综合干预工作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静脉吸毒人群吸毒行为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确定吸毒及针具共用的影响因素,为在中国静脉吸毒者中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阳江和云浮戒毒所和社区招募静脉吸毒者,对吸毒者进行深入访谈和小组访谈,对访谈记录利用NUD*IST4.0定性分析软件进行整理、编码、主题归类和分析。结果共对21名静脉吸毒者进行了深入访谈,同时进行了15组的小组访谈。结果显示多数吸毒者首次吸毒发生在刚刚步入社会,57.0%深入访谈的吸毒者首次吸毒发生在20岁以前;首次吸毒的方式100.0%为口吸;吸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结交了吸毒的朋友、好奇心的驱使、生活负面事件及对毒品危害认识的缺乏;从口吸转为注射吸毒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省钱及追求快感;针具共用的主要原因包括毒瘾发作时没有新针具、买针具困难、认为对方比较健康、关系好及对间接共用针具的危害缺乏认识;戒毒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心瘾难以克服和道友的影响;女性吸毒者存在卖淫问题。结论针具的可获得性差、毒瘾发作无备用和对间接共用针具的危害缺乏认识是针具共用的主要原因,采取加强针具的市场营销及针具交换等减少危害的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徐姜 《职业与健康》2011,27(11):1276-1278
目的了解鞍山市监管场所内吸毒人员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为有效地开展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进一步控制该人群中乃至一般人群的艾滋病流行和蔓延。方法由监管场所内的卫生医务人员抽取有吸毒史的在押人员的血液标本,进行人口学和艾滋病相关行为学调查。结果①在调查的402名吸毒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②40.9%的人有注射吸毒史,其中56.1%的人在注射吸毒时与别人共用过针具。结论共用注射器和不安全性行为等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吸毒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和行为干预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市吸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析吸毒人员的吸毒行为和不安全性行为。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吸毒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访谈方式开展调查,使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双录入建立数据库,导入SPSS 18.0中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卡方检验。结果有效调查了某市2个社区及1个强制戒毒所的275名吸毒人员,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9.12%,艾滋病正性态度率为50.18%,吸毒人员的年龄与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与艾滋病正性态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人员在进行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29.25%;夜间注射买不到针、着急注射当时没有针是吸毒人员共针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对20~30岁人员的禁毒教育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合理设置针具交换点,采用多种方式开展针具交换工作,使其能方便获取清洁针具;加强对吸毒人员安全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宜昌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和行为特征,以及该人群中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和梅毒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宜昌市社区和戒毒所的400名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吸毒人群以30~49岁(78.75%)、男性(76.50%)、初中文化(57.50%)、已婚(40.25%)为主;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高达97.00%;吸毒者注射吸毒占73.00%,其中23.63%共用过针具;与配偶和商业性伴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的仅占7.41%和20.54%;梅毒和HCV阳性率分别为0.75%和76.50%,未发现HIV抗体阳性者.结论 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是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共用针具率较高,HCV的感染率很高.应继续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和安全套推广等行为干预,提高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甘肃省静脉吸毒人群共用针具的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甘肃省吸毒人群综合、省级哨点监测数据,进行共用针具高危行为、艾滋病相关知识及HIV抗体检测等数据分析。结果静脉吸毒人员中共用针具者占37.24%;共用针具静脉吸毒人员HIV总体知晓率为85.80%;不同文化程度的共用针具静脉吸毒人员的HIV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8,P=0.04);共用针具组丙肝感染率(74.80%)明显高于非共用针具组(28.04%),(χ2=70.31,P=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毒者的注射吸毒频率为发生共用针具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甘肃省静脉吸毒人员共用针具的高危行为比较严重,注射吸毒频率为发生共用针具高危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对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南充市2007-04-01/2008-03-31首次入组的345名阿片类药物成瘾者进行1年干预及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其艾滋病防治知识、药物滥用情况、违法犯罪等情况的变化。结果研究对象干预治疗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89.9%提高到100%;最近1个月有吸毒行为者从100%下降为32.5%,共用过针具比例由8.1%下降为0.7%;过去1个月有过违法犯罪行为从47.8%下降为12%,与家人关系良好由18%上升到61.8%。结论南充市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经美沙酮维持治疗后吸毒、违法犯罪等行为明显降低,社会家庭功能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