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国7岁及以下农村留守儿童看护人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营养知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询问调查方法,对随机选择的1691名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营养KAP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亲外出留守儿童看护人的营养知识知晓率、积极态度持有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均较低,分别为59.9%、59.5%和41.8%,而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看护人更低,分别为47.8%、55.4%和3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看护人营养KAP与看护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看护意愿及儿童年龄等因素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看护人营养KAP水平较低,应开展留守儿童看护人营养KAP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状况,为农村留守儿童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择农村2~7岁留守儿童1278名和对照儿童1273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3日膳食称重法和食物摄人频率法进行膳食调查,并以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为依据,评价农村留守儿童膳食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人状况.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膳食以粮谷类和蔬菜类为主,留守儿童肉禽水产类、水果类及零食类等食物的摄入量低于对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村留守儿童能量、三大产热营养素及部分矿物质(钙、锌、硒、钾)和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农村留守儿童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普遍摄入不足,能量摄入不足率在50%以上,蛋白质摄人不足率达80%以上,而钙、锌等矿物质和维生素B1、维生素B1等维生素的摄入不足率达90%以上.蛋白质来源中,优质蛋白质摄入量仅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35%,而植物蛋白质占65%.此外植物性铁的摄入比例明显偏高,达到87%.结论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膳食结构不尽合理,能量和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能量、蛋白质及铁的来源不合理,膳食营养状况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看护人的营养KAP(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留守儿童营养干预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充市的1个乡镇的3所小学,对其五、六年级儿童看护人共72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看护人与非留守儿童看护人的营养知识在粗加工面粉与精加工面粉营养价值是否一样、能否用午餐替代早餐补充营养、植物饮料与牛奶营养价值是否一样、淘米次数对营养价值的影响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行为在一周为小孩准备多少次早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态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儿童看护人营养知识KAP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应加强对儿童看护人的健康宣教,为儿童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林黎  曾果  刘祖阳  颜玲  冯敏  杨建宏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676-677,679
目的了解四川农村儿童膳食营养状况,为农村儿童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四川省某县3个乡514名3~10岁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24h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调查,并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为标准,评价膳食能量和各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调查对象膳食以粮谷类、蔬菜水果类为主;能量达到80%RNI者占18.5%,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供能比分别为67.2%,20.4%和12.4%;蛋白质达到80%RNI者占11.7%,钙和铁摄入量达到80%AI值者分别为0.9%和36.2%。锌和视黄醇摄入量达到EAR值的儿童分别为12.4%和17.9%,铁和视黄醇均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结论四川农村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普遍不足。  相似文献   

5.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素摄人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营养干预、改善农村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四川省资阳市2所农村小学二~五年级学生共计472名,使用调查问卷收集家庭构成,并采用7d连续膳食个人食物登记法收集调查对象的饮食状况.结果 非留守、双亲留守、单亲留守儿童的总能量摄入量与推荐值之比分别为0.57,0.56,0.52,总能量、脂肪、钙的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留守类别、吃零食情况是影响农村儿童总能量摄入的重要因素.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素中的总能量、蛋白质、脂肪、钙的摄人量均不足.应着重针对留守儿童及其吃零食行为等方面进行膳食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汉川市农村学龄儿童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营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汉川市两所农村中心小学4~6年级的515名儿童进行贫血筛查和膳食调查,并对其家庭背景和看护人对贫血的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贫血检出率为22.33%,其中89.57%为边缘性贫血,未检出中重度贫血;男女儿童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13岁儿童组检出率最高,达47.12%。与正常组儿童相比,贫血组儿童的膳食铁总摄入、血红素铁摄入量及其占铁总摄入的比例均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总收入水平、看护人年龄及其对贫血知识的知晓情况均对儿童血红蛋白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该地区农村学龄儿童的贫血率依然较高,以边缘性贫血为主,近青春期儿童为高发人群,且儿童血红蛋白浓度与膳食铁营养摄入、家庭经济水平、看护人年龄及其对贫血的认知情况均密切相关,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贫血的预防与干预。  相似文献   

7.
农村贫困地区学龄儿童的食物摄入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对各类食物的摄入情况。方法采用食物频率调查问卷(FFQ),在分布于青海、甘肃、河北、河南、黑龙江的31所农村小学校,对1~6年级学龄儿童进行食物摄入频率调查,利用评分法分析食物摄入结构类型。结果农村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对植物类食物(谷类、蔬菜、水果)摄入频率较高,对动物类食品摄入频率低,10.7%的儿童"基本不吃"畜禽肉类;留守儿童对畜禽肉类的摄入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对于食物摄入情况,被调查儿童属于均衡型者占67.2%,动物性食物摄入少型占14.9%,蔬菜水果摄入低型占6.3%,59.9%被调查的儿童可归为零食饮料型。河北、青海两地被调查儿童对动物性食物和蔬菜水果类食物的摄入频率低。农村学龄儿童的零食摄入频率高,种类多,学龄儿童经常喝饮料、吃零食的分别占54.7%、63.1%,对方便面、乳饮料尤为偏好。1~2年级学生的食物摄入结构最差,肉类、蔬菜水果类食物摄入不足,零食饮料的摄入多。结论农村贫困地区的学龄儿童以植物类食物为主型,肉蛋奶类食物摄入不足,特别是畜禽肉类摄入不理想,尤以低年级小学生为甚;同时,农村儿童对零食、饮料低营养价值的食品摄入反而较多。建议在对贫困地区儿童的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既要增加儿童蛋白质类食物的帮扶供给;也要整顿农村地区包装小零食食品市场,减少不健康食品的流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无锡市崇安区某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及膳食营养状况。方法采用记账法和称重法对崇安区某幼儿园3~6岁711名儿童进行5天膳食调查,分析其食物和营养素摄入情况。同时根据儿童身高、体重测量结果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结果 711名幼儿园儿童中,消瘦占11.25%,超重占13.50%,肥胖占7.59%;奶类及制品摄入严重不足,禽畜肉类摄入量过高。平均能量摄入量超过中国居民膳食能量需要量(EER),钙摄入不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其他营养素均过剩。结论该园儿童营养摄入不均衡,营养问题以超重和肥胖为主,需要调整和优化膳食结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和评价2016—2017年中国6~17岁儿童主要食物摄入状况,为科学引导我国6~17岁儿童合理选择食物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省抽取275个监测点开展营养健康监测,6~17岁儿童纳入膳食调查分析的有效样本量为16 042人。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食物摄入信息,按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食物分类划分为粮谷类、薯类、全谷物和杂豆、新鲜蔬菜、新鲜水果、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坚果、大豆类等,计算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依据中国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将主要食物平均每人日摄入量占膳食宝塔推荐量的百分比按<60%、60%~、80%~、>100%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6~17岁儿童粮谷类、薯类、全谷物和杂豆、新鲜蔬菜、新鲜水果、坚果、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和大豆类的日均摄入量分别为(236.20±118.45)、(33.32±51.86)、(12.12±24.67)、(164.03±127.08)、(47.85±75.76)、(2.16±8.68)...  相似文献   

10.
了解湖南农村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农村地区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8-11月在湖南农村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4所幼儿园3 288名3~6岁儿童及其看护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儿童饮食行为问卷调查及末梢血血红蛋白检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湖南农村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6.8% (2 195/3 288),最主要的3类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胃口差40.1%(1 317/3 288)、对某种食物特别偏好43.6%(1 434/3 288)、不良进食习惯44.4%(1 460/3 288).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留守儿童、看护人职业为机关事业专技人员、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3h、贫血、二手烟环境暴露呈正相关,与儿童年龄越大和日常有中等或高强度活动呈负相关.最主要的3类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中,胃口差与留守儿童、贫血、二手烟环境暴露呈正相关,与日常有中等或高强度活动呈负相关;对某种食物特别偏好与留守儿童、看护人职业为机关事业专技人员、家庭年收入高、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3h呈正相关,与日常有中等或高强度活动呈负相关;不良进食习惯与留守儿童、看护人职业为机关事业专技人员、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3h呈正相关,与儿童年龄越大和日常有中等或高强度活动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湖南农村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高.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受年龄、是否留守、看护人职业、家庭经济状况、活动、贫血、二手烟环境暴露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孕妇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和膳食结构及摄入水平,指导孕妇合理饮食,保证胎儿正常发育。方法:随机抽取三亚农垦医院就诊的516例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72 h膳食回顾法,对孕妇的膳食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孕妇的营养观念及行为模式。结果:孕妇的能量摄入不够合理,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钙、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不足,谷类及制品摄入过量,乳类及制品摄入过低;妊娠各期孕妇膳食特点不同;孕妇对孕期饮食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均在80%以上;有67.3%的孕妇在孕期注意饮食搭配均衡,平均每日室外运动时间为30 min~1 h的孕妇最多;孕期膳食知识的主要获得途径为门诊医护人员、媒体、孕妇学校。结论:孕妇应该避免谷类食物摄入过量,增加乳类及制品的摄入,孕早期注重加强蔬菜、畜禽鱼蛋类及制品的摄入;孕中期加强蔬菜水果、畜禽鱼蛋类摄入;孕晚期要避免能量摄入过量,做到膳食合理,营养均衡,保障孕妇及胎儿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2.
农村0~5岁留守儿童的膳食营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0~5岁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状况,为制定科学的膳食指导方法及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4h膳食回顾法及食物频率法连续调查留守儿童3天膳食情况,计算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素摄入量;测量身高、体重及血红蛋白含量,采用Z评分法进行生长发育评价并统计贫血患病率。结果:留守儿童能量、蛋白质、钙、钾、铁、锌、VitA、VitB1、VitC平均摄入量达不到RNIs的80%;生长迟缓率7.44%、低体重率4.21%、贫血患病率为15.21%。结论:留守儿童能量、蛋白质、钙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应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贫困农村孕中、晚期妇女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膳食行为,为贫困农村孕妇营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祥云县16个贫困村作为调查点,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调查点内所有孕中、晚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91名农村孕妇中,仅有3.8%听说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或)"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7.5%的孕妇认为"孕期吃的东西和孩子的健康没有关系";82.8%的孕妇愿意学习营养保健知识,他们希望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医生宣教(63.49%)和电视广播(40.59%)。此次调查中孕妇的食物消费以谷类、蔬菜、水果为主;豆类和水果的摄入频率高于其他农村地区,但是鱼虾类、坚果类、内脏血、海产品类的摄入频率甚低,孕妇各类食物的摄入频率与其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经济支配权无关。结论:贫困农村的孕妇营养知识缺乏,膳食结构单一,膳食行为有待改善;孕妇学习营养知识的需求较强,妇幼工作者应主动为孕妇及其家属提供营养保健知识,加强营养教育,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国7省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随机选择的3944名农村4~7岁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3.6%;其中,情绪问题检出率8.3%,品行问题检出率9.5%,多动注意不能榆出率8.7%,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18.9%,亲社会行为检出率16.8%.男性留守儿童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留守儿童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榆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章得到照顾程度、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意愿以及其父母是否按时寄抚养费等因素与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国7省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随机选择的3944名农村4~7岁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3.6%;其中,情绪问题检出率8.3%,品行问题检出率9.5%,多动注意不能榆出率8.7%,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18.9%,亲社会行为检出率16.8%.男性留守儿童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留守儿童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榆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章得到照顾程度、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意愿以及其父母是否按时寄抚养费等因素与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国7省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随机选择的3944名农村4~7岁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3.6%;其中,情绪问题检出率8.3%,品行问题检出率9.5%,多动注意不能榆出率8.7%,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18.9%,亲社会行为检出率16.8%.男性留守儿童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留守儿童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榆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章得到照顾程度、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意愿以及其父母是否按时寄抚养费等因素与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国7省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随机选择的3944名农村4~7岁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3.6%;其中,情绪问题检出率8.3%,品行问题检出率9.5%,多动注意不能榆出率8.7%,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18.9%,亲社会行为检出率16.8%.男性留守儿童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留守儿童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榆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章得到照顾程度、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意愿以及其父母是否按时寄抚养费等因素与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国7省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随机选择的3944名农村4~7岁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3.6%;其中,情绪问题检出率8.3%,品行问题检出率9.5%,多动注意不能榆出率8.7%,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18.9%,亲社会行为检出率16.8%.男性留守儿童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留守儿童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榆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章得到照顾程度、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意愿以及其父母是否按时寄抚养费等因素与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华中地区乡村3~6岁儿童贫血状况及其与膳食行为的关联,为乡村学龄前儿童贫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4—6月,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华中地区乡村1 246名3~6岁学龄前儿童采集无名指末梢血,采用比色法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分析贫血状况。同时对谷薯类、水果、蔬菜、豆制品类、奶类、动物性食物、食物多样性、饮水等8个方面的膳食行为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贫血与膳食行为的关联。结果 华中地区乡村3~6岁儿童贫血检出率为13.88%。留守儿童贫血检出率(19.00%)高于非留守儿童(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儿童(OR=1.28,95%CI=1.16~1.56)发生贫血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动物性食物摄入频率≥3次/周(OR=0.82,95%CI=0.69~0.91)、蔬菜摄入种类≥2种(OR=0.86,95%CI=0.71~0.93)的学龄前儿童发生贫血的比例较低(P值均<0.05)。结论 华中地区乡村3~6岁儿童贫血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中国7省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随机选择的3944名农村4~7岁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3.6%;其中,情绪问题检出率8.3%,品行问题检出率9.5%,多动注意不能榆出率8.7%,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18.9%,亲社会行为检出率16.8%.男性留守儿童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留守儿童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榆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章得到照顾程度、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意愿以及其父母是否按时寄抚养费等因素与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