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脂肪瘤的CT、MRI及临床表现。方法通过1例半球间裂巨大脂肪瘤的CT、MRI表现分析其特征性征象。结果 1例半球间裂巨大脂肪瘤为外伤偶然发现,无临床症状,CT表现为脂肪样密度,边缘见弧线状钙化,中央见分支状血管影;MRI呈短T1稍长T2信号,STIR呈低信号,中央见留空血管,增强强化,MRA为大脑前动脉分支。结论颅内脂肪瘤具有特征性的CT、MRI表现,结合CT和MRI可确诊。  相似文献   

3.
徐惠峰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04-105
鼻腔黏液囊肿临床并不少见,早期可无任何不适,随着囊肿的增大,常压迫邻近结构,引起相应症状,常伴有骨质破坏,影像学改变酷似恶性肿瘤,以致诊断困难。本文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诊断鼻窦黏液囊肿的CT表现进行总结,探讨其影像学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肾上腺CT扫描可清晰的显示其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轮廓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无功能的良性肿瘤,组织学上由成熟的脂肪组织和骨髓造血组织构成。笔者搜集2003年至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分析其CT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CT特征较明显的肾良性肿瘤,随着CT的广泛应用,检出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7.
我院自1993年10月~1995年10月CT发现颅内脂肪瘤5例,现分析报道如下。贝资料与方法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33~70岁。临床症状:头痛2例,头晕2例,头痛伴头晕1例。病程6天~6个月,平均40天。查体:神经系统、病理反射均为阴性。仪器:GEMAX640全身CT,LiOML为基线,扫描角为0,层厚、间隔均为10mm,平行向上扫描9~IO层;较小病灶采用smm薄层扫描。2CT表现5例患者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最大者smmX10minX20mm,最小为4minX6minX10mm,其密率低于脑脊液,CT值一5-一53Hll,边缘光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无占位效应,周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MRI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差异。方法:将100例确诊为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给予MRI检查,对照组(50例)给予CT检查,比较两组检出率、检出时间。结果:观察组检出率、检出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能更好的显示脑梗死影像学改变,对临床诊断、及时治疗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和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海绵状血管瘤22例,10例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结果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明显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72.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结合CT和MRI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乙醇中毒性胼胝体变性MRI征象及临床表现。方法对4例乙醇中毒性胼胝体变性患者行MRI平扫检查,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并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4例胼胝体变性均有不同程度萎缩,膝部和/或压部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胼胝体变性临床症状各异,缺乏定位体征。结论胼胝体变性是慢性乙醇中毒并发症之一,MRI是诊断胼胝体变性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影像学检查,比较CT和MRI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及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46例患者中CT检查阳性检出率32.4%,MRI检查阳性检出率73.0%,MRI检查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是一种较好的病毒性脑炎辅助诊断方法,而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大脑表浅肿瘤的CT MRI表现并探讨其影像诊断特征.材料和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大脑表浅肿瘤80例,行CT、MRI检查.结果:少枝胶质瘤47例,间变性少枝胶质瘤10例,节细胞胶质瘤15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5例,多形黄色细胞瘤3例.结论:脑浅表肿瘤存在影像特征,CT及MRI对其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颅窝肿瘤的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后颅窝肿瘤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0岁(4-65岁).CT检查23例,其中14例同时作增强扫描.MRI检查24例,19例同时作增强扫描.结果:听神经瘤10例,脑膜瘤5例,转移性肿瘤4例,星形胶质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4例.髓母细胞瘤3例.大部分后颅窝肿瘤的CT和MRI具有特征性表现.CT对显示肿瘤钙化较敏感.对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MRI可以三维成像,准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及邻近情况.结论:应该结合临床病史、年龄、肿瘤好发部位及相关影像资料,才能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15.
<正>颅内脂肪瘤为罕见的颅内良性肿瘤[1],约占颅内肿瘤的0.1%~0.5%[2],位于中线附近的胼胝体区、四叠体池等是高发部位[3]。颅内脂肪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其随病灶部位的不同而有异,可能会出现头痛、癫痫、脑积水、痴呆或偏瘫等,但临床上以前二者最为常见[4]。由于肿瘤所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给诊断带来一定难度。下述病例患者颅内脂肪瘤累及鞍区,引起视力、视野改变而首诊于眼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颅内脂肪瘤是罕见的颅内肿瘤,自1856年Rokitansky首次尸检报道一例以来,大多数的病例报道是尸体解剖发现的。近十年来由于CT的临床应用,活体发现例数增加了。但国内报道很少,且多为胼胝体部脂肪瘤,其它部位的颅内脂肪瘤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脑膜瘤在 CT、MRI 上的不同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脑膜瘤患者在 CT、MRI 上的影像表现,包括病灶的大小、部位、形态、密度(信号)及边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 对脑膜瘤的钙化、邻近骨质改变比较敏感,MRI 对发生在颅底部、枕骨大孔区等特殊部位的脑膜瘤显示较好。结论:脑膜瘤在 CT、MRI 影像表现上多数相似,但对特殊部位的病灶诊断各有优势,必要时相互结合,有利于准确定位、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观察临床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2例患者中共发现47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中右肾29个,左肾18个;肾上极16个,肾中部7个,肾下极24个。多脂肪型20个,占42.6%;少脂肪型15例,占31.9%;很少或无脂肪型12个,占25.5%。32例行CT扫描患者诊断正确30例,准确率93.7%。结论:CT尤其是多层螺旋CT可清晰地显示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块内的脂肪成分及血管成分,对确诊并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leimyolipoma,ALL)是肾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其在CT表现上不典型肾ALL易误诊为肾癌。故术前作出诊断有助于临床制定手术方案。笔者收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ALL,,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CT、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规律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6例,对其分别采取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异常检出率。结果:经CT检查确诊84例,检出率为97.67%,经MRI检查确诊76例,检出率为88.37%,CT检出率高于MRI检查(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中CT检查的敏感性优于MRI检查,联合应用后可提高临床诊断率,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