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建立城市中心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肿瘤的双向转诊模式,以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医疗费用的降低。方法对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辐射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初步掌握人群、家庭等肿瘤防治的特征,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医院-社区肿瘤防治的双向转诊机制。结果通过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可以提高对社区常见恶性肿瘤的预防、治疗、转诊和社区康复的处理能力。结论建立地区级医院肿瘤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肿瘤防治双向转诊机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双向转诊面临的问题及患者合理分流机制的设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我国城市内建立合理的分级医疗体制,构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对控制医疗费用上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关键知情人深入访谈,对社区双向转诊面临的问题及相关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及患者合理分流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SWOT分析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综合医院间的胃肠肿瘤"双向转诊"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胃癌及大肠癌患者274例及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3名社区医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闵行区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域医学中心建立规范的胃肠肿瘤"双向转诊"机制的可行性。结果实施双向转诊后转之前到社区就诊患者增加了88.95%。自行就诊所花费的平均费用为241.33元,转诊的为150.08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社区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为100%,对上级医院诊疗过程的满意度为98.5%,对社区医学生医疗水平的满意度为70.1%,对转诊作用的满意度为92.3%。结论肿瘤早发现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居民胃癌和大肠癌的早发现率,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还可以改善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质量,同时对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规范卫生服务操作程序、提高服务质量起着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三级医院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无缝链接”双向转诊模式的运行效果.方法:在“三甲”医院和周边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通过成立双向转诊职能部门、双向转诊顾问团、填写双向转诊联系单、定期召开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交流会等方式建立了“无缝连接”双向转诊模式,并对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三方进行双向转诊模式运行效果满意度调查和评估分析.结果:接受该转诊模式的病人共204例,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为78.6%、社区医生满意度为85.4%、医院医生满意度为89.2%.患者满意主要体现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方便、省钱、有专人管理、治疗有连续性;社区医生的主要受益是有了技术后盾,医院医生的受益是可以提高重病收治率和床位周转率.结论:“无缝链接”双向转诊模式可促进双向转诊可持续性实施,可为全国双向转诊制度的推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分析中山市三乡镇实行双向转诊服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中山市三乡镇6间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就诊的居民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高达90.2%的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首诊机构;居民双向转诊知晓率较低,高达76.9%的居民“没听说过”双向转诊制度;84.9%的居民不知道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与上级医院(二级及以上医院)间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但同时64.5%的居民赞成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分别有69.2%和42.3%的居民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的双向转诊制度和双向转诊流程感到满意。居民的年龄、职业、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和首诊机构选择是影响双向转诊服务满意的主要因素。结论:中山市三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服务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应加强其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6.
制度不到位,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药费高涨,医疗系统服务意识缺失,人才资金短缺等造成目前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瓶颈。通过整合现有社区医疗资源,建立社区医疗与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并纳入医保范围,从而完善社区医疗服务功能,形成以社区为范围的患者医疗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让群众在社区接受到优质服务,从而树立了医院的新形象,改善了医患关系以及大医院与乡村医疗所的关系,降低了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建立起分级治疗、双向转诊制度。提升了整个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降低了医疗费用,使群众真真正正受益。  相似文献   

8.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把社区医疗服务纳入职工医疗保险、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国务院体改办等8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也进一步强调:“要形成规范的社区服务组织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双向转诊制度”,“保障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选择权”。如何方便和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的卫生需求,引导患者在医疗服务中进行有序、合理流动,在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健康大视野》2009,(8):9-9
据了解,深圳市将先行尝试社区健康服务双向转诊制度。该制度以双向转诊为手段,实行社区医生首诊制,在该市范围内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与大中型医院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相互支持的医疗架构体系,从而推动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医疗格局。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武侯区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及双向转诊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成都市武侯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及双向转诊的运行现状,为建立合理的双向转诊制度以及促进双向转诊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武侯区450名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调查显示:76.3%社区居民患病后首先都会选择去大中型医院就诊,主要原因是他们信任大中型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78.7%调查对象不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仅39.6%的居民听说过双向转诊,而实施情况也不容乐观。结论:为保证双向转诊合理运行建议加强大中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基本医疗保险应向社区卫生服务倾斜;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加大对双向转诊的宣传教育,提高双向转诊知晓度。  相似文献   

11.
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与有效实施是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足实现“小病留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格局,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贵州省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双向转诊情况进行了解,结合文献分析对双向转诊顺利开展的外部支持环境作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为贵州省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绍兴地区各个大中型医院"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较为突出,而且许多高层次专科医生在诊疗一些常见小病,既浪费医疗资源,也不利于高层专科人才的提高。这与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双向转诊制度不落实,绝大部分患者涌向大中型医院有关。如要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培养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同时做好政府优惠政策的宣传工作及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完善双向转诊制度等措施,让社区来承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和康复等六位一体的职能。逐步做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这样对于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型医院应对双向转诊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双向转诊是开展社区医疗服务的了1个具体措施。由于多种原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开展,但要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实施双向转诊是必须的。双向转诊一旦普遍实施,会给医院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医院特别是大型医院有必要提早准备,采取措施应对实施双向转诊给医院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7年4月1日,上海市实行了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政策,规定市级医院与数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立约定关系,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意在给予市民更多的方便,鼓励市民在社区就医,从而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5.
实施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间双向转诊的难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明 《泰山卫生》2009,33(1):13-15
目前实施双向转诊的难点在于:一是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存在趋利观念;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机构之间信息欠畅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能力尚不足;二是患方缺乏对医疗服务客观、正确的信息对服务信任度低;人们的就医观念存在趋高心理等。建议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双向转诊各项制度,实现规范管理;增加宣传力度,提高双向转诊知晓率和认可度;政策层面上对社区机构的进一步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深圳观澜医院和中山东风医院及两地属下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服务的人群对现行双向转诊的认知程度和满意度.为选一步促进双向转诊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观澜医院与东风医院及两地属下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服务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观澜有67.9%的调查对象选择首先在社区就诊: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是医保定点(40.4%);了解双向转诊制度的调查对象比例是6.8%;83.6%和14.0%的调查对象赞成和接受过双向转诊: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的人群里分别有66.4%和44.2%的患者满意目前的双向转诊制度与流程。东凤有63.7%的调查对象选择首先在社区就诊: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是距离近(41.1%);了解双向转诊制度的调查对象比例是2.5%:74.7%和2.7%的调查对象赞成和接受过双向转诊;在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的人群里分别有36.4%和22.7%的患者对目前的双向转诊制度、流程持满意态度。结论积极建立社区首诊制、拓宽医疗保险范畴、向人群充分宣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简化双向转诊流程将更进一步促进双向转诊工作的可持续性实施。  相似文献   

17.
社区居民对“双向转诊”认知及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双向转诊认知及满意度的情况,为建立合理的双向转诊制度以及促进双向转诊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抽样调查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和宁波市社区居民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只有37.1%居民清楚双向转诊制度,22.1%居民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愿意回社区康复治疗的病人占70.5%,居民对双向转诊制度满意度不高.结论:居民对双向转诊制度认知度不高,双向转诊运行不畅通,要完善双向转诊制度还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制度,完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制度有效运作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间的双向转诊可有效降低医疗费用,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方便、及时的服务,是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但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并不尽如人意。对双向转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制度有效运作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间的双向转诊可有效降低医疗费用,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方便、及时的服务,是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但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并不尽如人意。文章对在双向转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陆燕梅 《卫生软科学》2012,26(8):682-685
[目的]了解苏州市沧浪区医患双方对社区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和患者的转诊意愿。[方法]对苏州市沧浪区1所三级医院和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及患者的转诊意愿等。[结果]医患双方对社区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分别为37.36%和8.00%;42.00%的患者表示愿意转诊,24.00%的患者不愿意转诊到社区。[结论]需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双向转诊的宣传,并且加强医院与社区的合作,让社区双向转诊制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