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所两年来用截根、针刺、火针等方法治疗颈淋巴结核共133例,其中用截根法治疗者共66例,得到良好的效果.兹摘要介绍于下:1.病型:66例中属浸润型者36例;干酪型者23例;溃破型者7例.2.病程:66例中,起病2-4年者26例;5-7年者29例;8-13年者11例.3.截根取穴:肝俞、胆俞、隔俞、肾俞、胃俞等5穴,每次一穴,依次轮流用之.4.截根方法:令患者俯卧,先消毒截根的穴位(双侧穴位同时施术),再用0.5%奴佛卡因4-6毫升施局部麻醉,然后用三棱针在穴位上速刺,深达3-5  相似文献   

2.
针挑疗法是针灸学的一部分,在民间广为流传。近年来,笔者选用背俞穴为主,挑治颈淋巴结核(瘰疬)26例取得满意效果。治疗方法一、挑治选穴 1、常用穴: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等。 2、备用穴:大杼、风门、附分、魄户、膏肓俞、膈关、脾俞等。也可取相应的胸1~9椎“华佗夹脊”穴。一般一次选2~3穴(双侧);先由患处开始,逐渐向下选挑。原则上,挑过的穴位不再选用。二、操作让病人反坐在靠背椅上,两臂置于椅架上,充分暴露治疗部位。①选好穴位以龙胆紫或红汞药水作标记。②针挑治皮肤以碘酒、酒精作常规消毒。用  相似文献   

3.
沈阳消息,“多穴位截根疗法”是沈阳朝鲜族医院副院长、主治中医师常振方在常氏祖传医技针灸疗法的基础上研制发展而来,对治疗淋巴腺结核,小儿急慢性淋巴结炎、乳腺增生、乳腺炎等症具有显著效果,经数万例治疗显示,有效率达96%以上。 “多穴位截根疗法”吸取西医的手术方式,对疾病相应的经络穴位进行直接截治。其原理基于经络在人体各部分布的关系,内脏有病时便在相应的经脉循行部位出现各种不同的病理表现,可按其相应经络进行取穴治疗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荨麻疹为临床常见病,于2011年5月至2013年2月间,笔者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病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 a.全部病例均以反复皮肤突起风团、剧痒为主要特征. 2 治疗方法 取穴:①双膈俞、双曲池、双三阴交,②双肺俞、双心俞、双血海.两组穴位交替选用.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国药准字Z360201381,江西桔都药业有限公司),注入穴位中,每穴2 mL,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d进行下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5.
论水针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用药水注入穴位,以防治疾病的疗法,统称为水针疗法,但一般书籍文献记载均认为水针即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即水针,两者没有区别。笔者认为这种概念比较模糊。根据临床应用的体会,水针疗法是一广义名称,对不同疾病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按其所选用药物种类、剂量的多少,取穴的不同等,又可分为“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简称穴位注射)、“狭义的水针”(简称水针)和“穴位封闭”3类。1.穴位注射该疗法大约产生于50年代,适用于内外科各种杂病或顽固难愈之症,所选用的药物和穴位一般针对病症而有特异性,如顽固性咳嗽可用链霉素穴位注射肺俞、天突[1];菌痢…  相似文献   

6.
针刺对肺癌大鼠体内紫杉醇脂质体趋向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肺俞”、“太渊”对紫杉醇脂质体在肺癌大鼠体内趋向性的影响,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方法,紫杉醇脂质体用”“锝标记,选用单纯尾静脉注射药物以及注射药物分别与针刺“肺俞”、“太渊”(相关穴位)、“神门”(无关穴位)相结合等4种方法对造模成功的肺癌大鼠进行干预(每组18只)。分别于静脉注射后60、90、120min(每个时间点取6只)后处死大鼠,用γ-放射免疫记数器分别测定肺、肝、肾等脏器紫杉醇脂质体的药物含量。结果针剌“肺俞”和“太渊”在全部或部分时间点使肺癌大鼠肺组织紫杉醇脂质体含量增加。针刺“神门”未能使肺组织药物含量升高。结论针刺“肺俞”和“太渊”对紫杉醇脂质体在肺癌大鼠体内的分布具有趋向性影响,“肺俞”对药物在肺脏的靶向性影响大于“太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阑尾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手术后6小时开始按摩中脘、天枢、神阙、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穴位,每天2次,每次30分钟,早晚各1次,2天为1疗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试验组在缩短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阑尾切除术后穴位按摩可缩短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穴位注射治疗肝癌“介入”后呃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有芳 《新中医》1997,29(6):24-24
穴位注射治疗肝癌“介入”后呃逆杨有芳主题词呃逆/穴位疗法水针疗法穴,胃俞化学栓塞,治疗性/副作用肝肿瘤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介入”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介入”后常出现呃逆,一般治疗效果欠佳。我们采用胃俞穴位注射治疗肝癌“介入”后呃逆...  相似文献   

9.
腰俞穴麻醉又称简易低位骶管阻滞麻醉,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曹吉勋教授在长期大量临床经验上将骶管麻醉与传统中医针灸穴位相结合而创立的穴位麻醉方法,即在腰俞穴内注入麻醉药物,达到麻醉效果(阻断肛门周围神经的传导,使局部丧失感觉),简称腰俞麻醉,广泛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0.
背俞穴穴位注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背俞穴穴位注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方法选用背俞穴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果:23例患者痊愈16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结论:背俞穴穴位注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简便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弥可保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不寐的疗效观察。方法根据临床分型:心脾两虚者,选用心俞、脾俞;心胆气虚者,选用心俞、胆俞;心肾不交者,选用心俞、肾俞;肝阳上亢者选用肝俞、肾俞。注射弥可保注射液500μg。结果弥可保组有效率90%,艾司唑仑组20例有效率80%。结论弥可保药物穴位注射既有药物的治疗作用,同时又辨证施治结合了穴位针刺的治疗效应,治疗不寐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穴位注射对胆色素结石模型豚鼠肝脏部分酶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雌性豚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每日只喂正常颗粒饲料;造模对照组,每日喂成石饲料,连续喂养60日;针刺治疗组,造模后,每日电针“膈俞”“肝俞”“阳陵泉”穴;肌肉注射组,造模后隔日非穴位肌肉注复方当归注射液0.2ml;穴位注射组,造模后隔日在“膈俞”“肝俞”“阳陵泉”穴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 。结果:造模组成石率大于正常组、穴注组,穴注组成石率最低;肝总酶各组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只有穴  相似文献   

13.
穴位经皮给药评价指标——药物传输系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穴位经皮给药的皮肤电阻变化与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评价穴位药物传输效率的新指标。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穴位组和非穴位组。穴位组分别选择“肺俞”“膈俞”和“膻中”穴为给药部位,非穴位组以背部非穴位点为给药部位,测定氨茶碱贴剂穴位经皮给药后的皮肤电阻和血药浓度,考察其经时变化9以稳态时血药浓度值(C)和电阻变化值(R)的比值作为传输系数(DC),观察穴位与非穴位传输药物的效率。结果:在给药6-8h左右C与R趋于稳态;各穴位给药的DC均远高于非穴位给药,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肺俞”“膻中”的DC与“膈俞”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C反映了穴位经皮给药的传输效率,DC越大,传输效率越高;穴位的传输效率较非穴位部位高;不同的穴位,DC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略论各家“背俞”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俞,主要是指位于背部第一侧线属足太阳经的、大多数以“俞”为名的穴位。“俞”又作“输”,具有“内外相输应”的含义。《太素·气穴》谓:“按其处,应中(灵枢作“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输也。”就是这一特点。篇中具体提到了大杼、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在其后《甲乙经》所引用的《明堂孔穴》专书中,才记载全部背俞穴。这些都属于“黄  相似文献   

15.
穴位对氨茶碱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建平  徐斌  杨彬 《中国针灸》2003,23(6):355-357
目的 :研究不同穴位皮肤经皮吸收药物的作用差异。方法 :观察组分别选择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穴———“肺俞”和“膻中”为用药部位 ;对照组以背部非穴位点为用药部位 ,测定氨茶碱贴剂给药后皮肤穴位电阻和血药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肺俞”和“膻中”给药后皮肤电阻较低 ,氨茶碱透皮浓度较高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肺俞”和“膻中”穴给药有利于氨茶碱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6.
兔30只,分为三组。第一组10只,将10%HRP80微升注入“关元俞”,观察其传入神经元的节段分布;第二组10只,将10%HRP80微升注入“膀胱俞”,观察其传入神经元的节段分布;第三组10只,将10%HRP100微升注入膀胱壁内,观察其传入神经元的节段分布。“关元俞”穴位的传入神经元的节段为腰1-骶5脊神经节,“膀胱俞”穴位的传入神经元节段为腰2-骶5脊神经节,膀胱的传入神经元节段为胸12-尾1脊神经节。从上述结果可以证实,膀胱传入神经元节段与“关元俞’、“膀胱俞”两穴位传入神经元节段相互重叠9个节段,即腰2-骶5。这些重叠与交汇的形态学观察证实了当针灸这两穴位时传入神经元将刺激传至脊髓并可经上行束至丘脑进行整合,对膀胱机能进行调整以达到治疗的效果。这些实验可初步用神经解剖学方法阐明针刺“关元俞”、“膀胱俞”治疗泌尿系疾患的机理,也为经穴脏腑相关学说提供了形态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80例湖南省长沙市中医院(410002)彭文李益筠主题词肛门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肛门瘙痒症是肛肠科的疑难病,属祖国医学“痒风”、“肛门作痒”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为理化刺激如刺激性食物及某些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发病机理尚不明...  相似文献   

18.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咳喘症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鸿斌 《中国针灸》1998,18(9):571-573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穴位与药物相结合,充分发挥穴位与药物特异性的外治方法。因其简便易行,疗效较好,故广泛用于临床,尤其在咳喘症治疗上的应用,更为突出和深入。这里的咳喘症是指以咳、喘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它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炎等多种疾病。现将近十年来穴位贴敷疗法在该症治疗上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 临床研究进展1.1 穴位选择的研究在目前采用的贴敷穴位中,选用频率较高的主要有:膀胱经的背俞穴(肺俞、心俞、膈俞、膏肓、脾俞、肾俞、大杼),任脉的穴位(天突、膻中、璇玑、神阙…  相似文献   

19.
三伏灸加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36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费梅 《中国针灸》2003,23(8):488-488
1 临床资料本组过敏性鼻炎 36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最小 4岁 ,最大 6 9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16年。本组病例以发作性鼻痒、喷嚏、流水样涕及鼻塞为主症 ,部分病人伴有眼痒、流泪、咽痒等症状 ,体征有鼻黏膜苍白水肿。2 治疗方法取穴 :①肺俞、心俞、膈俞 ;②肺俞、脾俞、肾俞。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 2~ 3cm ,厚约 0 2~0 3cm的薄片 ,中间以针刺数孔 ,然后将姜片置于所选穴位上 ,上置艾炷施灸 ,每穴灸 3壮 ,使皮肤潮红而不起泡为度。穴位贴敷 :取白芥子、玄胡各30 % ,甘遂、细辛各 2 0 % ,共研细末 ,用鲜姜汁调制…  相似文献   

20.
我院根据上海中医学院编著的《中药临床手册》中记载的“外治支气管炎膏”一方加减,配制成“支气管炎药贴丸”,供临床穴位药贴使用,以适应四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本方法旨在通过穴位的调节作用,增强抗病能力,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近期疗效虽不显著,但远期疗效方面则比较可靠,是一种治本疗法。选用穴位,有两组,一为强壮保健穴(如大椎、肺俞、膏盲、三星),一为治标的对症穴位(如定喘、丰隆、天突等)。一般药贴10~24hr,任其发泡化脓,达到如同斑痕灸的目的。经过7~10月份5000余人次的治疗,初步认为对小儿支气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