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属中医“黄疸”和“胁痛”范畴,一般由湿热蕴蒸脾胃,肝气失于疏泄所致。急性期多属“湿热交阻型”和“热毒内陷型”,慢性期则属于“肝郁气滞型”和“肝脾不和型”。若久病脾气亏虚,以致生化乏源,阴血不足,肝脾两虚;或因湿热内蕴,耗伤肝阴,而使病情由实转虚。根据临床表现和发展阶段的不同,选用食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急性肝炎食疗 1.茵陈粥:茵陈60克,粳米50克。将茵陈洗净入锅,加水800毫升,武火煎10分钟,去渣留汁。入粳米煮  相似文献   

2.
邓筠 《家庭医学》2007,(17):38-38
夏日里除了“暑邪”这个“罪魁祸首”外,还有“湿邪”这个“幕后杀手”,即所谓的“湿热交加”,“暑必夹湿”。湿邪伤人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所致。所以,夏季应学会防“湿邪”。  相似文献   

3.
王秋风 《大众健康》2010,(12):64-65
四妙丸的由来在中医学的发病因素中,“湿”与“热”皆为病邪,其中湿为阴邪,其性黏腻;热为阳邪,其性暴戾,而二者又最易结合。一旦湿热相合,则“如油人面”,缠绵难退。湿热之邪,人体可从外而受,也可由内而生。从外而受者,多与时令气候相关,如夏季冒雨涉水、坐卧湿地等;由内而生者,则多和脾胃功能失常有关,贪凉饮冷,嗜食肥甘,饥饱不调,性情急躁抑郁,皆易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水谷功能失常,而酿生湿热。  相似文献   

4.
王豪 《医药与保健》2007,15(3):35-35
俗语说“苦过黄连”,可见黄连是以“苦”著称的中药。它性寒,味苦,传统上多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热盛火炽、烦躁、痈肿疮毒等症。《本草正义》  相似文献   

5.
灸法在治疗皮肤科常见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认为,皮肤病虽发于外,却多是因体内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和脏腑机能失调所致。如临床常见的带状疱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多与血虚、血瘀、风燥或湿热蕴结于肌肤有关。因“湿”性重浊黏腻,“热”易耗血伤阴,化燥生风,故病情缠绵不愈,常因情志内伤、风邪侵扰或过食腥发动风之品等因素而反复发作。明代汪机日:“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艾灸温热渗透之力可使局部气血流畅、经脉贯通,湿热得以宣泄,  相似文献   

6.
张艳玲 《工企医刊》2002,15(2):60-61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法治疗婴幼儿黄疸30余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疏利肝胆拨“枢机”婴幼儿黄疸的病因,中医多归咎于孕母胎蕴湿热之邪遗传胎儿。患儿“稚阴稚阳”,肝胆失调,脾运不健,气血瘀滞所致。  相似文献   

7.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疱疹性皮肤病。属于中医“缠腰火丹”“缠腰蛇丹”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内伤、肝郁气滞、郁久化热,兼以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病久气滞血瘀所致。 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及药膳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讲,传统上分有一个长夏的时令,主要指农历六月(长江以南则多为四、五月)。这个时期内,天气既热又多雨,中医学称为湿热并重的季节。《黄帝内经》指出:“长夏之气,人通于脾。”脾胃受了外界湿热之气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全身乏力、胸闷不适、胃口不好、口淡乏味,  相似文献   

9.
田宇 《东方药膳》2007,(5):24-25
猪肉是日常生活中用量最大的肉类食品,历代医家认为,“猪,为用最多,惟肉不宜多食,令人暴肥”,“以肉补阴,是以火济水,盖肉性入胃便湿热,热生痰,痰生则气不降,而诸症作矣。”故人们多认为猪肉的保健功效不大,且多食有害。而现代有关医学研究发现,猪肉,只要烹调得法,亦可成为“长寿之药”。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炎属中医“淋”、“浊”、“湿热下注”等范畴。治疗的基本原则应分缓急虚实,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常见类型的治疗如下: 湿热蕴结型:小便点滴不通或频数短涩、尿末滴白、小腹胀痛、口苦口渴。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可用扁蓄、鱼腥草、云茯苓、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15克,紫花地丁、生大黄各12克,车前  相似文献   

11.
夏季湿热,当人体不能耐受过度的湿热时,炎热和湿闷就成了威胁人体、导致疾病的邪气了,所以要注意防暑、防湿。“暑”与“湿”对人体的影响是耗伤人的元气和津液。因此,夏季养生主要是防止元气的耗伤和津液的流失。  相似文献   

12.
林淑华 《长寿》2010,(5):28-28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本病属于中医学“癃闭”范畴。其病位在膀胱。与三焦、肺、脾、肾、肝均有密切关系,多由湿热蕴结、瘀血阻滞和脾肾号虚所致。运用下列药膳,可帮助减轻症状,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3.
施雷  沈波 《社区卫生保健》2010,9(4):284-284,286
痤疮,又称“粉刺疮”或“青春豆”,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面部,有时上胸及背部亦可发生。多因皮脂腺分泌过旺,排出不畅,塞于毛孔,或过食辛辣、煎炒燥热及油腻食品而生湿热蕴于肌肤而成。轻者形成粉刺红色丘疹,重则反复感染造成局部脓疮、炎症结节或囊肿样。  相似文献   

14.
楠霖 《健康世界》2014,(9):83-85
湿热的暑天过后,紧接着就是“秋老虎”,孩子容易出现健康危机,妈妈要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5.
腹泻又称拉肚子、拉稀,是指排便次数增多,且粪便稀薄,或呈水泻。病因上多由“病从口入”,饮食不洁所致。 腹泻的病因很多,有感受外邪,有伤于饮食,有脏腑衰弱、功能失调等等,总之,与湿热和脾虚有关。在治疗上应当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6.
阳痿、早泄、遗精是临床最常见的男性病。中医认为此病多由手淫、房劳过度、肾精亏损、命门火衰、劳伤心脾、下焦湿热等引起。阳痿是“阴茎不能勃起或能勃起而不能维持足够的硬度进行性交”。阳痿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如果在发生阳痿之前曾经有过正常的阴茎勃起,医学上称为“继发性阳痿”。反之,一个男子从未有正常的阴茎勃起称为“原发性阳痿”。精神性阳痿多为精神创伤史、失恋、工作压力过大、手淫、遗精过度;器质性阳痿多因尿道炎、前列腺炎、甲亢糠尿病、肥胖症、肾功  相似文献   

17.
荔枝莫贪吃     
荔枝美味可口,营养丰富,“一骑红尘妃子笑”,其魅力就是贵为妃子的杨玉环也难以抵挡,其不仅味美,而且营养十分丰富,含有大量的果糖、维生素、蛋白质、柠檬酸等,对人体有补益作用。然而中医认为荔枝是属湿热之品,民间有“一颗荔枝三把火”之说。食多了还会引起荔枝病。  相似文献   

18.
泽泻浅说     
泽泻,是一种清除人体内污浊物质的良药,系多年生沼泽植物的块茎,主产于福建、四川等省,故有“建泽泻”、“川泽泻”之称。尤以福建葡瓯产质量最好,其质地坚实,切面色白,列为建泽泻之上品。泽泻性寒、味甘淡、入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清湿热之功。例如《本草汇言》记载:“泽泻利水,能宣通内脏之湿”,《本草正义》也说:“……其兼能滑痰化饮者,痰饮亦积水停湿为病,唯其滑利,故可消痰”。又《药品化义》记载:“主治水泻湿泻,使大便得实”,故泽泻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湿盛泄泻、湿热带下、湿热黄疸、小便淋涩…  相似文献   

19.
食疗带下病     
“带下”指妇女的阴道经常流出白色或黄白色粘液。若带下量过多,有腥臭气味,并伴小腹疼痛等症状者即称“带下病”。带下病大致可分为虚寒与湿热两种症型。虚寒带下,系因脾肾阴虚、寒湿内蕴所致。在饮食方面,应忌食生冷及坚硬不易消化的食品。湿热带下,多因肝脾不和、温蕴化热所致。则应多食清淡,忌食厚味滋补,生冷食品。1寒湿(虚证)带下白带量多,清稀如水,腰腿酸软,小腹发冷发胀,或隐隐作痛,并伴有面色黄白、身体乏力、手足不温,或大便溏软、舌苔薄白滑润、舌质淡红、脉迟缓细。可选用健脾温阴、除湿化带的食品调治。(l)英…  相似文献   

20.
小儿黄疸——传染性肝炎是属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在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黄疸的阳黄范畴。在传统医学文献上清楚的记载了有关黄疸的传染性。如内经云:“湿热相交民多病疸”,沈氏尊生云:“天行疫疠,以致发黄俗称黄疸”,由此可看出古时黄疸曾为时疫流传蔓延过,目前在临床仍经常遇见急性肝炎之传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