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临床科研选题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这一科研工作的成败。近十余年,我和同志们一道参加了一些临床科研工作,也应邀出席过部分临床科研的开题报告会和成果鉴定会。下面我想就中医临床科研的选题问题谈一谈个人粗浅的看法。七十年代中期,“肝炎科研方治疗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肾炎科研方治疗肾炎的临床疗效观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消化系统典型疾病,其病程反复,迁延难愈,被认为是癌前状态。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气机失调为基本病机。香砂六君子汤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陈皮、砂仁、半夏、木香而成,功善益气健脾,行气化痰,临床此方运用率非常高,其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甚佳。就近年来运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更好的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胃炎1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维酶素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胃炎1号”口服,疗程均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并比较2组中医证候、胃镜及病理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反酸嘈杂、食欲不振证候积分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88.9%,40/45)优于对照组(82.2%,37/45),电子胃镜疗效(80.0%,36/45)优于对照组(60.0%,27/45),病理疗效(84.4%,38/45)优于对照组(68.9%,31/45)。结论 “胃炎1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胃黏膜病变,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邵素菊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817-1818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异病同治”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异病同治”作为中医最基本的治疗原则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浅表性胃炎、神经性呕吐、顽固性膈肌痉挛三病虽表现各不相同,但其总病机不外胃失和降,气机不畅。可按“异病同治”原则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伟 《陕西中医》2013,34(1):6-7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两组各50例分别采用中医及西医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自拟胃炎方1号)口服,1d1剂。对照组采用西医的治疗方法,给予口服常规西药。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炎I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及西医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为脾虚气滞血瘀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患者中检测HP(+)者先予西药抗HP治疗1周,之后治疗组予胃炎I号,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的中医疗效及西医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中医疗效率91.30%,对照组中医疗效率65.22%;治疗组西医疗效率86.96%,对照组西医疗效率60.87%;治疗组中西医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炎I号治疗脾虚气滞血瘀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急性病毒性肝炎辨病论治201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现辨病论治的急肝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201例与辨证论治的178例对比临床观察结果明确,对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而言,辨病论治能较好辨证论治提高临床疗效,并且能起到执简驭繁的目的。说明辨病论治并不违背中医辨证论治治理论,而是强调“治病求因,审因施治”的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及更好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8.
胃宁Ⅰ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被认为是胃癌前期病变,研制有效治疗药物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痞闷不舒或嘈杂等。该病属于中医学“胃痛”、“胃痞”等范畴,多年的临床观察表明气阴两虚兼血瘀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所以我们在胃炎Ⅱ号的基础上重新组成了胃宁,黄炜铭号来治疗本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临床难治性慢性疾病,西医对该病的治疗没有很好的方法。近年临床研究表明,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很好的疗效。通过分析研究近三年以来有关该病的文献,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方、中成药、针刺、艾灸、中医其他治疗方法等方面,论述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马佳乐  李慧臻 《陕西中医》2019,(11):1646-164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中医药在CAG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疗效。中医临床可以运用辨证论治的理论,选用经验方、中成药、中医外治法等措施有效地治疗CAG,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中医病因病机和辩证论治的杂乱多样;临床研究尚无同意诊断标准;临床研究对疾病远期疗效观察不足。结合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本文从辨证论治、中药方、中成药和中医外治的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笔者于1989年以来采用自拟“肾炎Ⅰ号方”为基本方加减,以补气、活血、利湿、消肿的疗法,西医分型,临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急慢性肾炎和类脂性肾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30例,均按1977—10月北戴河肾炎座谈会的临床分类,诊断标准的门诊病人。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8岁,病程1~10年。西医分型属普通型13例,肾病型8例,高血压型9例,患者中大部分曾经激素或免疫制剂治疗无效病人。  相似文献   

12.
自1979年以来我们应用“肝炎I号方”辨证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下称慢性肝炎)73例,经1年以上随访,证明有一定疗效。此外,我们还结合中医辨证,观察了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现一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中医》1978年第四期发表了“病毒性肝炎辨证施治的初步探讨”一文后,于1980年1月~1981年2月在肝炎专科门诊继续用这一方案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下称慢、迁肝)。通过临床观察,把原五个基本方稍作调整,改订为七个基本方,即增加两个方以适应治疗的需要。这次所治疗的患者,也是以脾虚肝郁型为多,因此取用第四方为主方,共治疗慢、迁肝45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辨病论治、方病对应”,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模式,其虽源于《内经》,但少有系统论述。现代中医临床面对的多是西医学诊断相对明确、具有特定病理生理变化的疾病,中医如何认识这些特定的病理生理变化,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现代中医临床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通过对中医“方病对应”关系的历史发展、临床应用及其与“方证对应”的差异进行系统阐述,提出中医临床应“方病对应”和“方证对应”相结合,以病为主轴,总结疾病辨治规律,提高中医方药治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厚朴温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厚朴温中汤(厚朴、陈皮、茯苓、木香、草豆蔻、干姜、甘草、川楝子、元胡)为基本方,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患者6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通过中医的辨证分析,采用厚朴温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异病同治”是中医临床实践普遍现象,“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异病同治理论的具体体现。从异病同治的临床治疗着手,基于疗效,既横向比较不同疾病之间更纵向观察治疗前后的“方-证”效应异同与内在机制,是揭示基本证候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正虚血瘀”是慢性肝、肺、肾疾病的病机特点,存在“异病同治”补虚化瘀的理论基础,且存在方-证效应的物质基础。病证结合、精准治疗、改善预后是器官纤维化疾病治疗研究的发展趋势。因此,基于肝、肺、肾纤维化疾病“正虚血瘀”中医基本病机,通过加载扶正化瘀中药开展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的前瞻性RCT临床试验,对“方-证-效”的关联进行验证;并采用临床信息与生物样本,发现效应目标人群特征,探讨方证相应的内在原理,有利于阐明正虚血瘀的证候内涵,促进中医药在治疗重大难治性疾病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胃病最为常见,往往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可伴有脘胀、嗳气、吞酸、嘈杂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但“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中医辨证论治效果满意。我们采用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张泽生教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拟订了“胃炎灵”一方,由江苏句容县制药厂制成冲剂。自1983年9月至1984年9月,一年来用“胃炎灵”治疗中虚气滞型胃病疗效堪称满意,现将103例疗效观察小结如下: 一般临床资料 103例胃脘痛,男性63例,女性40例,男:女为1.58∶1,男性多于女性。年龄最小14岁,最大80岁,其中29岁以下10例,30—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铝碳酸镁混悬剂联合胃炎Ⅰ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4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混悬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胃炎Ⅰ号方。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西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胃痛、纳差、嗳气、痞满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铝碳酸镁混悬剂联合胃炎Ⅰ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同时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好,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亮 《山西中医》1993,9(5):2-3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腰痛”、“虚劳”等证范畴。我院国家级名老中医蒋文照教授,业医执教近五十载,于内伤杂病、急难重症,辨证精细,选方惬当,自出机杼。蒋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着眼于整体,善调脏腑、气血、阴阳之机,在缓解临床症状、消除蛋白尿、保护肾脏功能等方面,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0.
胆汁反流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呕吐”、“嘈杂”等病范畴。胆汁反流胃炎是胃镜下常见的一种慢性浅表性胃炎,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88.3%。提示本病的病性本虚标实,治疗应健脾益气固本为主,疏肝理气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