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东钊  许政 《陕西中医》2003,24(9):819-821
本文对痰饮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了综述。列述了痰、饮、痰证、风痰、寒痰、热痰、燥痰、湿痰、痰气互结、痰瘀互结、痰火扰心、痰饮、悬饮、支饮、溢饮等证的病机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肝郁病机与证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荣民 《陕西中医》1996,17(4):166-167
试述了肝郁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并指出肝郁是肝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并就肝郁进而发展而致的肝胃不和,肝气乘脾,肝火上炎,气滞血瘀,气结痰凝,阴虚阳亢,气血逆乱等证候及其治疗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锡纯为民国著名中西医汇通专家,衷中参西,融古通今,临床经验独特而丰富。兹对张锡纯痰饮病的辨证论治特色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4.
“痰饮伏肺”与哮喘病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琳  田建辉 《陕西中医》2003,24(4):334-336
深入探讨哮喘发病机制 ,认为“痰饮伏肺”是其病机关键 ;是其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的病理基础 ;亦是导致瘀血内生 ,病情复杂的主要环节。将痰饮的总病机扩展为“水谷精微及津液代谢的双重障碍”,进而将痰饮的内涵由“水液”的病理产物拓展为一个引起多脏器、多系统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过程 ,并将这一假说引入哮喘发病的关键环节—痰饮伏肺 ,认为其是一个涵盖了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状态及气道重塑等在内的病理生理过程 ,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痰饮伏肺”在哮喘发病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归纳了历代医家关于“浊阴(痰饮水湿)上逆”引起眩晕病机的各种学说及其一性,论述了脾阳不升是痰饮眩晕的初始病机而非终末病机,上焦阳气功能失常是所谓“浊有上逆”的关键,清阳不升的实质,“浊逆”动风的机理等产生眩晕的各个环节,提出了疾病机的多层次现及其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五郁病机证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如春 《陕西中医》1996,17(2):70-71
五郁理论,源于《内经》,经历代医家扩充、发挥,丰富了中医的治则内容,本文就五郁含义、病机及治法特点结合个人体会,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鼻炎以痰饮论治初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吴成山 《陕西中医》1996,17(12):544-545
认为过敏性鼻炎按其临床表现特点及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与痰饮密切相关,可按温化水饮方法论治,详分为肺虚停饮、脾阳虚弱,肾阳虚弱三型,辨证治疗,具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龚长根 《陕西中医》1995,16(10):455-456
分别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对尖锐湿疣的中医证治作了探讨,作者认为不洁性交,感受湿热污浊之邪,伤及阴器,凝聚肌肤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治疗则以外用为主,内服为辅。  相似文献   

9.
王天龙 《陕西中医》1996,17(1):20-21
重温古今有关资料记载,阐明了中医对慢性食管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并结合临床实践,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将其分为痰气交阻、胃中郁热、脾胃虚寒三个证型论治,临床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蔡建伟  刘菊妍 《陕西中医》1991,12(7):310-311
本文对引起燥证的病因病机作了浅析,指出其病机可概括为:精血津液亏少,无以润养肌体;精血津液被阻,不能布达于脏腑器官两方面。  相似文献   

11.
龚长根 《陕西中医》1994,15(10):452-453
分别从病因病机、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辨证施治方面对淋病的中医证治作了探讨,作者认为不洁性交,感受湿热虫匿之邪,伤及阴器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清热燥湿,解毒杀虫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试论颅脑水瘀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伟  魏耕树 《陕西中医》2001,22(5):285-286
“颅脑水瘀”的观点是以 (《金匮要略·水气篇》)指出的“血不利则为水”的理论为依据 ,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在师长的指导下总结形成的。这一理论的形成对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脂肪肝中医病因病机特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中医理论探讨脂肪肝的病因病机 ,认为其特点有 :饮食、劳逸因素是主要病因 ,脾肾肝三脏功能失调是病机关键 ,痰湿、瘀血为重要病理产物。  相似文献   

14.
邹学创 《陕西中医》2001,22(10):610-611
喘证属于顽证固疾 ,涉及多种急、慢性疾病 ,病因复杂 ,变化多端 ,概而言之 ,不外外感与内伤 ,辨证自应审其虚实。病机特点 :为外感内伤、互为因果 ,正虚邪实 ,相互错杂。强调把辨虚实作为治疗之纲领。提示实喘当治肺 ,主以祛邪利气 ,采用宣肺开闭 ,祛痰降气 ,暖肝降逆法 ;虚喘当以培补摄纳 ,重在补脾、肾 ,喘有夙根 ,尤以肾为主。采用补脾益气 ,滋阴敛气 ,温肾纳气法。临证相互配伍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扩张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单丽囡  刘小虹 《陕西中医》2005,26(4):339-340
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 ,从中医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对支气管扩张进行了探讨 ,以期能够发挥中医药在支气管扩张治疗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王天龙  余滟钧 《陕西中医》2000,21(6):258-259
通过200例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在胃脘痛中肝胃气滞为主要证型,约占34%,情志所伤是肝胃气滞证的主要病因。在本证演变发展过程中,因肝胃气滞累及胆病,而出现湿热蕴胆,胆汁逆行入胃,临床应重视胃病治肝,肝胃气滞从肝论治。在具体治疗中,若肝胃同病,应刚柔相济;胆胃同病,应疏利清泄;若病及于脾,应治兼健中为基本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7.
谢焕荣 《陕西中医》1996,17(2):68-69
通过研习古代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精瘀症的概念,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精瘀症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肾虚精瘀、气滞精瘀、血滞精瘀、湿热精瘀、痰浊精瘀5型,并提出相应的辨证施治方药。  相似文献   

18.
浅析从痰饮论治胸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归纳了历代医家关于“浊阴(痰饮水湿)上逆”引起眩晕病机的各种学说及其不一性。论述了脾阳不升是痰饮眩晕的初始病机而非终末病机,上焦阳气功能失常是所谓“浊阴上逆”的关键,清阳不升的实质,“浊逆”动风的机理等产生眩晕的各个环节,提出了疾病病机的多层次观及其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尤在径说:“谷入而胃不能散其精,则化而为痰,水入而脾不能输其气,则凝而为饮,其平素饮食所化之精,津凝结而不布,则为痰饮。指出水湿不能运化是产生痰饮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有人把痰饮称之谓痰湿。痰饮的性质及致病特点与湿邪相同,为:①痰饮重浊,“重”即沉重,重着之谓,多表现头身困重,四肢酸懒发沉。痰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