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观察 2 0例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婴幼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 16例 ,术后死亡 2例 ,14例康复出院 ,术后随访 8~ 2 4个月 ,患儿生长发育明显改善 ,未再发生严重肺部感染。 4例拒绝手术的患儿 ,3例早期死亡。表明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婴幼儿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时 ,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 ,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附1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成活率,回顾分析了116例婴幼儿心脏病手术治疗情况。平均年龄(17.06±5.57)个月,平均体重(8.45±1.37)kg。病种有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61例,法乐四联症12例,动脉导管未闭35例,房间隔缺损2例,完全性大血管错位2例,三房心、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性房室管畸形及部分性房室管畸形各1例。除单纯动脉导管未闭外,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死亡7例,死亡率为6.03%。表明婴幼儿心肌有其特殊性,手术死亡率高,必须在手术时机、心肌保护、体外循环及术后监护诸方面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心脏病100例,其中,法洛四联症(TOF)50例,大动脉转位(TGA)15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TECD)15例;主动脉弓中断( IAA)1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8例.结果 本组术后30d死亡4例(4.0% ).术后并发症25例(25.0%),主要为低心排和/或肾功能不全16例、低钙血症者4例、低氧血症2例、肺不张2例、感染1例.出院后患儿心功能Ⅰ级80例、Ⅱ级18例、右心功能不全2例.结论 婴幼儿CCHD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手术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一期根治手术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04例,男136例,女68例。年龄23h~12m(5.3±3.8)m。新生儿58例,1~3m 54例,3~6m 45例;体重1.5~13.5(6.2±2.2)kg,小于3 kg 10例,3.1~4 kg 23例,4.1~5 kg 32例,5.1~10 kg 134例,大于10 kg 5例。其中:法洛四联症(TOF)107例,合并肺动脉闭锁(PA)15例;大动脉转位(TGA)38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TECD)21例;主动脉弓中断(IAA)16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12例;永存动脉干(PTA)10例。全组均一期根治,急诊手术67例,择期手术137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中度低温(26℃~28℃)110例,深低温(16℃~18℃)停循环67例,深低温低流量[50m l/(kg.m in)]27例。结果本组早期(术后30 d)死亡15例(7.3%)。死亡原因:1例TGA主动脉吻合口出血,另1例右冠状动脉损伤,余均为严重低心排和/或肾功能衰竭。术后主要并发症:低心排和/或肾功能不全、低钙血症、低氧血症、肺不张、感染。189例存活者随访2~72个月:死亡1例,为心内型TAPVC患儿,术后1年因呼吸道感染在其他医院治疗过程中死亡,死因不详;右心功能不全1例,为Ⅰ型PTA患儿,出院后6m出现肝大、腹水,对症治疗一周后症状明显改善;余患儿心功能Ⅰ级168例、Ⅱ级19例。结论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呼吸循环不稳定和/或重度低氧血症者,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术前不利因素的积极纠治和精心的手术设计,为手术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措施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12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病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外科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死亡14例,死亡率为12.50%;98例存活者随访3~36月,无远期死亡及并发症,生长发育良好;年龄、体重、体表面积,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酸血症、使用临时起搏器及Aristotle评分等多项围手术期指标与预后相关。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危险因素与患儿自身情况及手术中多个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6.
张赋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3):483-484
<正>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BORV)是介于法乐四联症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之间的一组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定义:一大动脉起源于右室,另一大动脉50%以上起源于右室,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左心室唯一的出口,主动脉和二尖瓣纤维连续可有可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病理解剖和生理特点认识的不断提高及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技术不断完善,近年来,婴幼儿心脏外科发展迅速,心脏直视手术的死亡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8.
9.
随着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技术日益完善 ,使人们对采用微创伤切口径路施行心脏手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虽然从美观因素考虑 ,已有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完成心脏手术的报道 ,临床效果良好 ,但此切口尚存在某些不足 ,如女性成年后乳房发育可能受到影响 [1 ] 。右腋下小切口手术纠治先天性心脏病 ,有隐蔽性好、美观、手术创伤小且易操作、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我院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采用这种方法纠治先天性心脏病 16例 ,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 16例 ,男性 6例 ,女性 10例。年龄4~ … 相似文献
10.
《吉林医学》2019,(7)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儿童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肺部感染儿童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完善采集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和胸片检查,心脏畸形确诊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并评估肺部感染。治疗方面包括改善症状、控制感染、改善心脏功能和手术治疗。结果:研究共纳入54例患儿,5例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手术,其余患者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矫治心脏畸形。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肺部感染具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治疗上需加强心脏功能的改善并在感染适当控制后尽快纠正心脏畸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低体重(≤5 kg)婴幼儿危重先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外科手术效果,总结临床经验。
方法 收集心外科低体重(≤5 kg)危重先心病110例,所有患儿根据术前肺部情况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64例,非感染组46例。研究低体重危重先心病合并肺部感染外科手术矫治的早期结果,分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
结果 2组患儿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二次插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机械通气时间(≥48 h)例数、机械通气时间(≥48 h),正性肌力药物时间、ICU时间(≥72 h),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病原菌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均先升高后降低至正常水平。2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婴幼儿危重先心病术前合并肺部感染病情危重,围手术期并发症较非感染组高,但早期手术效果良好,治疗的关键在于加强心肌和肺脏保护,提高手术操作技术,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抗感染,术后加强监护,及时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2 kg以下低体重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5月~2004年10月手术纠治32例体重在12 kg以下危重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等。结果: 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6.3%,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机械通气(18±8.6) h,平均重症监护(4.5±1.5)天。随访2个月~2年,生存患儿心功能显著改善,生长发育明显加快。结论: 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低体重危重先心病患儿的外科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成人CHD合并重度PH18例.手术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房、室缺均采用补片修补;动脉导管未闭在并行循环下切开肺动脉缝合.手术前、后应用吸氧,硝普钠、前列腺素E1降低肺动脉压.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继发性出血、低心排综合征等.无PH危象发生.随访15例,随访时间3~86个月,平均(32.3±3.3)月,无远期死亡.结论 只要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减少心肌及肺损伤,正确围术期处理,成人CHD合并重度PH也可取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36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及综合治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方法:病例36(男17,女19)例,年龄1-41岁。其中,房缺9例,室缺20例,室缺及多发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各1例,主肺间隔缺损1例,永存动脉干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25例活动后口唇紫绀,5例静息状态下口唇轻度紫绀,余无紫绀;22胸骨左缘有1-2级杂音,6例3级杂音,8例无杂音。血氧饱和度0.85-0.94。肺动脉压/体动脉压(PP/PS)比值0.75-1.0。心电图右室肥厚24例,双室肥厚10例,双室肥厚合并房颤2例。超声:左向右分流23例,双向分流10例,无分流3例,测肺动脉压80-120mmHg(1mm Hg=0.133kPa)。12例心导管测肺动脉压80-130mmHg,全肺阻力8-27.2Wood。3例肺活检病变3级。35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治术,有5例房缺和6例室缺补片留有0.5-0.6cm活瓣;开胸非体外下封堵器封堵房缺1例。患者给予吸氧、巯甲丙脯酸、硝苯地平、西地那非、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或硝普纳和一氧化氮(No)吸入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因低心排死亡1例,其余35例均治愈出院。随访0.5-7a,恢复良好,心功能1级。其中1例室缺患者随访6a,能参加一般学习活动,超声复查肺动脉压60mm-Hg,血氧饱和度0.9。另1例术后1a肺动脉压120mmHg,血氧饱和度0.95。结论:综合分析判断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的手术方式及综合治疗可使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获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婴儿先心病围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共施行婴儿期先心病外科手术42例,行体外循环39例,非体外循环3例;行根治性手术40例,减状手术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7.1%。其余患儿随访2~3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掌握手术时机,注重围术期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婴儿先心病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婴儿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的病死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108例婴儿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其中53例患儿为前组(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55例患儿为后组(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前组预充液中加白蛋白20 g/L,未采用改良超滤,心肌保护用Thomas晶体停搏液;后组预充液中白蛋白用量增至50 g/L,并加用抑肽酶,术终全部采用改良超滤,心肌保护用4:1冷血停搏液?比较前后两组的病死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天数的变化?结果:后组的病死率?低心排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天数分别比前组下降了84.1%(P<0.01)?85.3%(P<0.05)?59.0%(P<0.05)?55.2%(P<0.05)?结论:婴儿大型室间隔缺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降低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64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在体外循环下,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评价病情,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的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外科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畸形较多,常见的有左上腔静脉、肺动脉瓣狭窄,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等,这些合并畸形的体征可被房缺的体征掩盖而致术前漏诊。因此在房抽手术中,应充分考虑到房缺合并畸形存在的可能,并在术中常规检查及作相应的正确处理,以防止和减少手术失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1年~1994年间,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19例,室缺均用涤纶补片修补.术后应用血管扩张剂,呼吸机充分供氧.适当过度通气。结果本组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经处理后治愈。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为5.26%.余病人恢复顺利,一般情况良好。结论术后应用血管扩张剂,呼吸机充分供氧适当过度通气.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