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国内常规血检微丝蚴诊断丝虫病漏检率较高,传统的免疫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反应性抗体常有交叉反应,且有特异性差、不易早期诊断等缺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一些检测丝虫循环抗原的免疫学方法,并涉及了其它一些诊断丝虫病的非免疫学实验技术。这些方法均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检测丝虫循环抗原更有助于丝虫病活动性感染和早期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正> 由于常规血检微丝蚴需夜间采血,且微丝蚴密度低时易漏检,所以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探讨了多种免疫学试验检测丝虫抗体,试用于丝虫病的诊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一些问题应用检 相似文献
4.
石福田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5,(4)
丝虫病科学工作组非正式实验专题讨论会于1983年11月14日至19日在法国里尔巴斯德研究所举行。会议对单克隆抗体在丝虫病免疫诊断及抗原研究中的应用作了评价。议题主要为三个方面,(一)使用现有技术,如何最有效地检测体液中的丝虫抗原?(二)对目前已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的评价。(三)在分离出的抗原中,何种最有可能作为诊断试剂。还讨论了怎样更好地利用已建立的血清库及筹建抗原库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邓珊珊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1,(4)
目前,丝虫病流行病学研究中,还没有一种免疫诊断方法可用于现场评价丝虫病防治措施。分子生物学方法,基因克隆和DNA技术,能提供很好的工具、检测特异性抗体和循环抗原,加速丝虫病免疫诊断的研究。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应用于丝虫病免疫诊断研究,已取得了很有希望的结果。已建成了盘尾丝虫、马来丝虫和彭亨丝虫的基因表达库,并对其中若干组基因进行了研究,以重组具有诊断价值的抗原。生化研究结果显示盘尾丝虫和淋巴丝虫的种特异性抗原在浸出液中的低分子部分中,Lobest等用20~ 相似文献
6.
全国丝虫病免疫诊断技术研讨会于1990年8月15~18日在贵州安顺省科技培训中心召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山东、贵州、江苏等我国有丝虫病流行的14个省(市)、自治区寄研所或防疫站和南京、苏州医学院等5个医学院校从事丝虫病免疫诊断研完 相似文献
7.
8.
魏银松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1993,(2)
四川省1982-1991年先后进行了丝虫病纵横向监测、防治后期流行趋势现场研究和晚期丝虫病抽样核实调查及治疗等。1982-1991年横向血检599415人,仅1988年以前检出微丝蚴血症131例,1987-1991年纵向血检36586人次,仅1987年检出微丝蚴血症2例,在此期间横、纵向媒介监测致倦库蚊130121只、嗜人按蚊21070只、中华按蚊9559只,仅在监测早期分别发现阳性致倦库蚊10只和2只,现场研究表明防治后期丝虫病传播流行趋于终止。抽样核实调查结果显示在原高中度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晚期丝虫病患病率约为6%,危害仍然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 评价重庆市防治淋巴丝虫病的效果,总结消除丝虫病经验。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重庆市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防治、监测和慢性丝虫病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重庆市13个区(自治县、市)427个乡镇有丝虫病流行,均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传播媒介主要为致倦库蚊。1955~1985年,全市累计血检14491032人次,查出微丝蚴血症者553703人次。1970~1981年对象治疗932013人次,疫点人群预防服药284380人次,全民服药361101人次,海群生药盐防治5133065人次。1957~1979年人群微丝蚴率为5.34%,1985年降至0.07%。1987年查出最后1例微丝蚴血症者后未再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达到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1997年全市达到消除丝虫病部颁标准。上世纪90年代查出慢性丝虫病患者56008例,2003年调查为23426例,减少58.17%。结论 经过综合防治,重庆市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监测结果表明,全市达到消除丝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14.
陈福龙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1995,(1)
基本概况宣城地区位于皖东南部,总面积12339平方公里。境内有山区、丘陵和圩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全区年平均温度15.4℃,年平均降雨量为1370m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利于蚊媒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疟疾及丝虫病主要传播媒介概况贵州省寄生虫病研究所贵阳550001张思淼,郑惠君,曹可钦,陈宪1蚊虫种类与赫坎按蚊类群 贵州省的蚊虫种类历经姚永政、林梁成(1935)、吴征鉴(1944)、孟庆华(1955)、卢剑云(1963)、陈汉彬(1987)... 相似文献
16.
旋毛虫病的免疫诊断研究刘光明蔡海松综述宋思扬苏文金审校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361005)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易与其它传染病相混淆。肌肉活检发现幼虫或囊包虽可确诊,但在轻度感染和感染早期往往不易检出,即使是感染晚期,因受摘取... 相似文献
17.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77,(3)
作者用纯净培养的和加以短膜虫培养的溶组织内阿米巴,分别制备抗原,对阿米巴肝对阿米巴肝脓肿患者及健康人进行补体结合(CFT)、胶乳凝集(LA)及间接血凝(IHA)等3种血清试验。I且A用的是戊二醛固定的绵羊红细胞。致敏的红细胞贮存在一70℃、一20。中,或在冻干后贮存在一70℃和 4oC中。 相似文献
18.
万卫平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8,(5)
人体肺部犬恶丝虫病是由犬恶丝虫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疾病,在美国和日本已报道了近150例。由于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易与肺癌等其他肺部疾病相混淆,术前诊断较困难,因而一些研究者对该病的免疫诊断进行了研究。作者首次将混合被动凝集试验(MPHA)用于诊断人体肺部犬恶丝虫病,并与ELISA 相似文献
19.
20.
沈小珩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0,(3)
伊维菌素(Ivermectin)是一种半合成的大环内脂抗菌素,业已证明,它是一种有效的广谱抗家畜寄生虫药物。对人盘尾丝虫感染的临床试验的研究有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2年在塞内加尔首先发现伊维菌素5~30μg/kg的单剂量就有杀盘尾丝虫微丝蚴的作用。此后用200μg/kg以内不同剂量治疗一批轻度感染的非洲移民,虽然在某些居民中微丝蚴仍持续发现或重又出现,但结果仍然表明此药有好的效果,在所用剂量的范围内仍属安全和为病人所耐受。重复试验不仅证明此种剂量安全有效,而且证明50μg/kg剂量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