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酸性平板筛选,在作者所在实验室保藏的运动发酵单胞菌中,得到一株能在pH4.5时进行酒精发酵的菌株,其酒精产量为66.7g/L,与原菌株在pH6.5时的相同.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该菌在酸性条件下的酒精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为30~35℃,pH4.5,初糖质量浓度150g/L,酵母膏质量浓度4g/L,蛋白胨质量浓度为2g/L时,该菌的酒精产量达到最大,为71.7g/L.  相似文献   

2.
裂殖酵母,Schizosacchatomyces porebe不能发酵木糖,也不能用它来增殖细胞。但是,这种酵母能发酵木酮糖为酒精,产率和转化率都很高。这表明,它缺少异构酶基因,如果将其它微生物的这种基因克隆到酵母中去,它就能直接发酵木糖。本文介绍了Schizosaceh.porebe的五碳糖磷酸代谢途径,这种代谢途径使得它成为用于这一目的的理想菌株。含有异构酶基因的DNA片段来自Clark和Carbon的大肠杆菌基因库,它的大小为2.4kb,PstⅠ-抗性。将这个基因克隆到上述酵母中去,得到的酵母基因工程菌株不仅能利用木糖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还能发酵木糖为酒精,它具有在工业上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从桑椹成熟果实、桑叶以及桑果园的土壤采样,进行桑椹果酒专用酵母的筛选,得到一株在性能上优于对照菌葡萄酒干酵母的酵母菌Y11。该菌起酵快,从第2天开始糖度大幅度下降,酒精度快速上升,发酵第4天酒精体积分数即可达到10%以上。发酵过程pH值变化趋势比较平缓,发酵结束后高级醇量符合要求。综合发酵性能及感官评定,表明该菌能代替葡萄酒干酵母用于桑椹果酒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利用新鲜木薯生产乙醇的新工艺:用真菌α淀粉酶和降粘酶预处理新鲜木薯醪液,后加入颗粒淀粉水解酶STARGENTM进行酵母酒精发酵.该工艺可直接利用新鲜木薯进行酒精发酵;相比传统高温工艺,该发酵新工艺过程中新鲜木薯醪液粘度显著降低,有更多可发酵性糖被利用,并且最终发酵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两次石油危机的刺激下,国际上兴起了一阵利用再生资源发酵生产液体燃料——酒精的热潮,原来认为发酵法生产酒精要逐步被合成酒精代替的看法己不复存在,发酵酒精的发展前景很好。要使我国的发酵酒精生产顺利发展,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原料问题,发酵酒精生产的主要原料山芋干目前十分紧张,许多大工厂因为原料供应不足而减产,酒精成本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海浮石作为载体的固定酵母细胞方法和海浮石再生方法,并分别介绍实验室试验和加工厂小试固定化酵母细胞酒精发酵的情况和数据,试验成果,夏季发酵1个月平均对糖转化率为90%,最高为98.5%。工厂小试表明,固定化酵母细胞柱发酵比发酵罐快。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用酒精滤液代替原来的工艺用水进行细菌酒精连续发酵试验的可行性;建立了单级无回流连续发酵系统,在稀释率为0.35h-1时,酒精产量为64.0g/L,发酵强度达到22.4g/(L·h);考察了回流比分别为0.5,1.0,稀释率为0.3,0.35,0.4h-1时,滤液回流对连续发酵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一定时间的酒糟滤液全回流的连续回流发酵是可行的,但最大稀释率不宜大于0.35h-1,此时连续发酵的生产强度为22.1g/(L·h),酒精产量为63.1g/L.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发酵工业排放大量的高浓度有机废液是生产饲料酵母的潜在资源。不用是废又是害,污染环境。作者于1980年以来结合工业废液治理,开发了味精、酒精、柠檬酸及稻壳等多种废弃资源生产饲料酵母的试验研究,已获得良好结果。5年多时间的实践,完成了废水酵母  相似文献   

9.
植物纤维是最大量存在的有机物,也是一种再生资源。有效地利用植物纤维或纤维素废料来制造液体燃料,(如酒精),对于缓和全世界的能量供应是很重要的。由于许多新的产纤维素酶菌株被发现和分离,许多先进的技术,例如木质纤维素连续预处理工艺,糖化发酵混合进行,纤维酶的连续生产等的发明,植物纤维或纤维素废料制酒精已经通过了中间工厂的试验,效果很好。现在的问题是在商业性大生产前要经过较大规模的示范性工厂的证实。半纤維素是再生植物纤维的主要成份之一,为了完全地利用植物纤维产生的糖制造酒精,半纤维素水解后得到的糖(例如D-木糖)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试验结果表明,酵母可发酵D-木糖为酒精,但必需要有木糖异物酶存在,这时酒精的得率可达80%以上,酒精浓度最高达6%(w/v)以上。目前D-木糖直接发酵成酒精的研究进行得很多,结果表明多种微生物可以直接发酵D-本糖为酒精,但是得率低,酒精浓度低,生长速度和转化速度都慢,在这方面看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0.
对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mobilisATCC31821的试验表明:该菌株最适发酵糖浓度为150~200g/L,pH为7左右。以玉米粉为原料,该菌株在发酵速率及淀粉出酒率等方面均比K字酵母优越。玉米粉在糖化30min,添加CAX20g/L35℃发酵40h后,酒精度达72g/L残糖(还原糖)4.2g/L淀粉利用率91.5%;淀粉出酒率48.5%(按无水酒精计)。  相似文献   

11.
对洋河大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主要种类及其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酿酒酵母系产生酒精的主要菌种。发酵过程中的酵母、细菌和霉菌等都按自身规律在消长。深入研究表明,当夏天温度高时,酿酒酵每发酵激烈,发酵主酵期缩短,产酒率下降,而此时乳酸菌快速繁殖酒醅酸度相应上升,所以高温和高酸是洋河大曲夏季出酒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使用以菊粉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从自然界中分离出6株产菊粉酶较强的菌种,其中黑曲霉SL-08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塞尔雏亚酵母Z—06的发酵活力和耐酒精能力,通过紫外和亚硝基胍诱变,得到菌株SL-09,酶活提高近两倍。以菊芋粉为底物,利用黑曲霉SL-09和塞尔雏亚酵母Z-06采用同步糖化与发酵法,30℃发酵60h,使发酵醪酒精体积分数达到19.0%,转化率为理论转化率的86%。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为原料,耐高温耐高酒精度的活性干酵母为发酵剂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实验,对糖化发酵工艺过程中酒精度、总糖、还原糖、酸度以及CO2失重等指标的过程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利用一株嗜酸乳酸杆菌,以酒糟为基质进行酒糟混合料的乳酸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玉米原料经酒精浓醪发酵60 h后,玉米发酵醪中酒精体积分数达12.8%,残总糖质量分数为3.46%,残还原糖质量分数为0.19%,淀粉利用率89.88%以上.酒糟混合料接种乳酸菌,33 ℃条件下发酵15 d,发酵后酒糟混合料水分质量分数为53%,粗蛋白质量分数18.62%,粗脂肪质量分数3.32%,粗纤维质量分数3.95%,17种氨基酸质量分数达18.3%;乳酸质量分数1.93%,每克酒糟发酵料含乳酸菌菌数为4.2×107个,达到所设计乳酸菌菌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气单胞菌属存在于水、土壤及食物尤其是肉、鱼和奶中,通常在多数淡水中都可发现气单胞菌属,在很多处理过的饮用水系统中也可发现该菌属细菌.作为条件致病菌,气单胞菌感染与许多疾病有关,临床上的感染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引起,对此临床及检验人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海水细菌的菌种、菌量和药敏情况,对平、战时均有重要意义.方法对西沙永兴岛海域海水进行细菌学研究,按离岛远近海区共采取海水样本80份,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80份标本分离出87株共21种细菌.溶藻弧菌检出率最高(45.98%),离海岸线由近而远,检出率呈典型梯级上升.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和莫拉菌属与溶藻弧菌相反,呈典型梯级下降.CDC grorp EO-2主要在近海水域检出,近海岸线和远海岸线水域均未检得,海水菌量为337.44±174.88 cfu/ml,从海岸线由近而远菌量呈明显的梯级下降,本次调查未检出霍乱弧菌、沙门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6种抗生素对4种主要检出菌均有很高的敏感度,常用的四环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和阿米卡星等均无耐药菌株.结论西沙海域海水洁净度高,主要菌种为溶藻弧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莫拉菌属和土生丛毛单胞菌等.不同菌种在海水中的检出率呈现明显的梯级变化.在远离海岸的海水中77.27%为溶藻弧菌.主要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均有很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筛选出木醋杆菌发酵产生纤维素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和蛋白胨,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木醋杆菌发酵的最佳条件是:pH 5.0,温度30 ℃,葡萄糖1.5 g/dL,酵母膏0.5 g/dL,蛋白胨1 g/dL.乙醇、醋酸、乳酸对木醋杆菌生产纤维量都有增效作用,优化后的培养基添加0.4 g/dL醋酸,细菌纤维素产量为3.40 g/L.添加体积分数1%的乙醇,细菌纤维素产量为3.65 g/L.添加0.4 g/dL乳酸,细菌纤维素产量为3.54 g/L.  相似文献   

17.
以蓝藻原料为氮源发酵生产酵母单细胞蛋白,考察了碳源、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元素、培养温度、接种量、初始pH、通气量等对酵母产量的影响,优化了发酵条件,1 g/dL(干重)的蓝藻培养基最终使酵母产量达到6.2 g/L,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酵母产物胞内微囊藻毒素.结果表明,酵母中微囊藻毒素含量为390 μg/kg.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空肠弯曲菌抗体在正常结肠神经节细胞上的结合,初步探讨空肠弯曲菌抗体影响结肠神经节细胞发育,导致神经节细胞变性的可能性.方法:取正常结肠标本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处理.实验组利用空肠弯曲菌抗体作用于正常结肠神经节细胞,观察抗体与神经节细胞的结合情况;对照组利用PBS液代替空肠弯曲菌抗体,其他同实验组.比较两组空肠弯曲菌抗体的结合有无不同.结果:空肠弯曲菌抗体可以和正常结肠的神经节细胞结合,结合的阳性率为83.3%.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肠弯曲菌抗体可与神经节细胞结合,可能影响神经节细胞发育及导致神经节细胞变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人工贵腐葡萄酒的试酿情况。实验表明,用固定化灰葡萄孢可以在24h内完成贵腐发酵,固定化菌体性能稳定。加葡萄干提高糖浓度经酵母发酵后能获得良好的干果风味。冷热处理可以促进贵腐酒的陈酿。硅藻土过滤法是试酿酒的适宜澄清方法。快速酿制的人工贵腐葡萄酒可以获得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本院2012~2013年血液、痰液等标本中所检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出情况,对患者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施行的各项有创操作及预后等15个相关因素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多重耐药菌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159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者中,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38.99%、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47.80%、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占49.06%、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占45.91%、大肠埃希菌感染占15.09%。ICU和神经外科是多重耐药菌导致肺部感染的主要科室,多重耐药菌是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1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0.65%;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占72.37%。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为100%;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5%。结论预防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合并多重耐药菌混合感染,应切实加强非抗菌药物策略的落实,谨慎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从而降低细菌耐药性,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