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辨证录》是清代陈士铎的代表作,其诊治阳痿,辨证得当,用药灵活,理法方药,发前人之未发,每一证候,除一个主治方外,还配有一个备用方,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现就其证治特色探析如下。一、心火闭塞,治当宣通心阳年轻正值奋斗之时,工作、婚姻等因素会给还未完全成熟的年轻人带来巨大压力,致使诸多年轻人无处宣泄、心情抑郁,出现阳痿~([1]),这并非是肾中精气亏虚,而是肝气郁结、心火闭塞。心藏神主神志,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命门之火随心火而动,人受琐事影响而心火抑郁,命门之火虽旺而不能随心而动,则鼓舞无力,  相似文献   

2.
卢君健教授对肾病综合征的辨治经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肾病综合征 (N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 ,表现为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共同特征 ,且常有高凝或高粘滞血症 ,后者中医称之为“瘀血证”。中医治疗以辨“证”为主 ,“证”则以症状或体征为辨治依据。著名肾病专家卢君健教授认为 ,NS的主要辨治依据是 :水肿、蛋白尿、瘀血证、低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症 (作为辨治参考 ) ,并根据中医理论将上述各证分别予以论述 ,建立了相应的治则治法和方药。   1 水肿体内水液潴留 ,泛滥肌肤 ,面、目、胸背下肢甚至全身浮肿者称水肿。水肿与风寒湿有关 ,但与燥、火、暑也有一定关系 ,如…  相似文献   

3.
王为 《中国骨伤》1990,3(3):48-48
血府逐瘀汤载《医林改错》,为清代名医王清任用治“胸中血府血瘀”诸症方,是王氏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方,位居五大逐瘀汤之首,是活血祛瘀之常用方剂。张秉成《成方便读》云:“夫跌打损伤一证,必有瘀血积于两胁间,以肝为藏血之脏,其经行于两胁,故无论何经之伤,治法皆不离于肝”。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伏邪学说”角度出发,以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病因病机理论为基础,认为本病是因正 气虚弱,内生伏邪,郁于肌表,加之外感风燥之邪,内外合病,蕴于血分,化热生风而发,“血热”乃银 屑病病机转化关键。故遵《外科正宗》消风散疏风清热之意,再添凉血解毒之功,应用名老中医艾儒棣教 授经验方简化消风散加减化裁以治疗血热型银屑病,为临床防治银屑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南京中医药大学王钢教授,师承全国著名中医肾病学家邹云翔教授,尽得其衣钵,而多有发挥。其治疗慢性肾衰竭,旨宗“保肾元,泄浊毒”之要义,用药反对偏方怪药,崇尚轻宣平和,每于平淡中显神奇。吾随师学习数年,见王教授临证处方常双药并书,其义或相须协同,或相反相成。今撷几则,介绍于次。  相似文献   

6.
痿者,乃四肢无力,举动不能,痿弱不用之谓。临床常以下肢多见,因属步履障碍的病证,故又有“痿躄”之称。古代医家对本证早有较详细的论述,《内经》设有《痿论》专篇,并将此症分为“痿躄”、“脉痿”、“肌痿”、“肉痿”、“骨痿”,较笼统地阐述了诸痿的成因、病机及治疗。“病热叶焦”的病机,“独取阳明”的治则,一直指导后世对痿的认识及治疗。《医学心悟》对痿一证亦有“诸痿生于肺热,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的记载,阐明了痿与五脏的关系,并列专方“五痿汤”,有效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姚共和 《中国骨伤》1988,1(1):13-15
外伤暴力作用于机体,多致脉络破裂,血液离经,离经之血壅阻于肌肤筋骨之间、体腔脏腑之内,谓之“恶血留内”。古代医家认为:“从高坠下,恶血留内,不分十二经络……恶血必归于肝”(《医学发明》);“凡跌打损伤坠堕之证,恶血留内,则不分何经,皆以肝为主”(《正骨心法》)。因而治疗外伤淤血为患,主张从肝论治,强调“破血行经”(《医学发明》),“疏肝调血行经”(《伤科补要》),或“破血生血、清厥阴肝经”(《可法良规》)。  相似文献   

8.
胡学刚 《中国骨伤》1989,2(1):33-33
《神农本草经》云葛根能治“诸痹”。痹者,闭也,气血不通之谓。清·叶天士释之:“诸痹皆起于气血不流通,葛根辛甘和散,气血和诸痹自愈也。”腰部急性损伤多为肌肉、韧带扭伤或撕伤,损伤后局部出血可致血淤气滞。葛根有和散气血之效,气血和则淤血消,不治痛而痛自止。清·柯韵伯又云:葛根味甘气凉,起阴气而生津液,滋筋脉而舒其牵引。”〔3〕尝观仲景恒重用葛根以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项背强几几”乃形容项背拘急,俯仰不能自如之状。笔者认为:腰部急性损伤因气滞血淤,络脉阻滞,经脉拘急,亦使腰部拘挛不能俯仰,欲左右而不能也。夫腰在经亦属太阳,《灵枢·经脉篇》说:“膀胱是太阳之脉,挟脊低腰,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葛根为太阳经要药,用之“滋筋脉而舒其牵引”,对腰部软组织损伤所致功能障碍有积极的治疗价值。笔者用大黄于此证,意在通而不在下,“通”,达也,开也。气血痹阻,疼痛乃作,开达气血,即寓通则不痛之义。《本草备要》言其“入血分”,治“损伤积血”,《神农本草经》谓其能“推陈致新”。就其“入血分”而论,推陈致新亦有《内经》“去宛陈茎”之意,疏通经络,祛除淤积,淤血去则新血生。简言之,大黄对经络淤积“推陈致新”的过程,就是对急性损伤病理的修复过程。曾治胡某,男,18岁,1983年10月24日诊治。好胜斗勇,扛树比试,因姿势不当,致使右腰急性扭伤。局部不红不肿,唯胀痛难忍,右手托按腰部不能挺直。脉弦,舌淡红,苔薄白。证属急性腰部伤筋,治宜舒筋活血止痛。处方:葛根30克,大黄10克,延胡15克,青皮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续断10克。连服二剂,痛愈强半,续进原方三剂,腰伤得愈。1984年4月12日诊治刘×,男,42岁,工人,因从梯上滑下,跌伤腰部,自诉腰痛不已,转侧不利。查:腰部肿胀,腰椎两侧压痛明显,脉涩,舌象未见异常。经X光拍片删除脊柱骨折及内脏损伤,诊为腰部急性扭挫伤。气血痹阻,经脉拘急,亟宜舒筋通痹。处方:葛根30克,大黄10克,乳没各10克,青皮10克,当归尾12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续断12克。守方连服七剂,诸症悉除。  相似文献   

9.
膜性肾病基本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  方1 组成 黄芪 6 0g ,当归 2 0 g ,白花蛇舌草 30 g ,仙灵脾 15 g ,党参 30 g ,苡仁 30 g。2 来源 陈以平教授的经验方。3 方解 膜性肾病中医属“水肿”范畴 ,与肺、肾、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景岳全书·肿胀》云 :“凡水肿等证 ,乃肺肾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 ,故起本在肾 ;水化与气 ,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 ,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 ,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 ,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膜性肾病的发病多由湿热之邪蕴结 ,复由脾肾之气亏损 ,久则伤及肾气 ,造成脾不敛精 ,肾不固精 ,久则伤及血络 ,血瘀水停…  相似文献   

10.
张作君 《中国骨伤》1990,3(1):31-33,25
大黄又名将军,以其能“守土郁而通壅滞,定祸乱而治太平,故名之”(张元素),《神农本草经》云:“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的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据《本草纲目》记载,大黄不仅有上述作用,尚能“平胃下气……宣通一切气,调血脉和关节泄壅滞水气”等。现代医学认为,大黄中含有大黄酚、番泻甙,酸糖甙、芦荟大黄酸,大黄素、大黄单宁等多种药理成份,具有通泻利尿、抗炎,抗病毒、抗癌镇痛、活血化瘀、降血压、止出血、改善肾功能、促进胆汁和消化液的排泻、扩张末稍血管改善微循环等数十种功能(1)(2)。已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且在骨伤科的运用也渐趋广泛。现笔者根据自己临床应用体会,结合诸家论述,就大黄在骨伤科的运用,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或肿瘤、前列腺疾病以及乳糜尿等以小便淋漓不畅,或小便中有杂质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均属淋证范畴。《景岳全书·淋浊》提出“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理论,孙伟教授之清利和温补之法来源于此。1 标本辨证1.1 标证-湿热肾中相火温煦不及则三焦气化失常,下焦气化不及则膀胱开合不利,生成“内湿”;若气候潮湿、久居阴湿之地或有涉水淋雨,则感“外湿”;饮食不节、郁怒化火、  相似文献   

12.
论美容外科学的学科内涵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人类文明史以来就先后有过各种运用“外科”手段增进人体美容的历史萌芽,古而有之的“纹身”就是例证。在大约公元前2世纪的妇女随葬品中发现的耳环装饰物也是例证,美容外科技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本世纪以来,二次世界大战更大地推动了整形美容外科学的发展。随着西方国家“美容热”的冲击,美容外科学(Acsthctic Sur-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辨治经验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慢性肾衰的中医病名以关格较为恰当,鉴于其中医病机为正虚邪实.而且在病程中有虚实主次之异.因而笔在1984年提出了关格病分为虚损期、关格期两期的新概念。虚损期的临床表现以一派虚损症状为主;关格期具有典型的下关上格的特征。慢性肾衰的病因与素体脾肾虚弱,加之过劳与外邪等诱因均密切相关。正虚邪实,“因虚致实”是其病机特点。正虚之中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邪实有外邪、水停、湿浊、瘀血、风动、蕴痰、肠胃燥结等诸种。治疗慢性肾衰首先应权衡标本缓急,缓则治本,根据辨证的结果,采用相应的益气、补血、养阴、助阳之法以扶助正气。对于最多见的气阴两虚证,宜气阴双车l-,常用方为参芪地黄汤,临床运用时应权衡气阴两虚的偏重情况,选用好诸参系列药。急则治标,务使邪有出路。表邪微汗以解,水停渗湿于下,肠胃燥结则通腑泻浊等。关于大黄的应用,笔注重选择制荆、用量、煎法、配合扶正药四个方面。肠胃燥结甚用生大黄:轻或年老或正虚较甚均选制大黄。用量及煎法因人而宜。对于便溏甚至腹泻不宜选用大黄。对于关格期患治疗注重调理脾胃。温胃降浊法宜于脾胃气虚兼挟寒湿,常用方为香砂六君子汤。清胃降浊法宜于湿热中阻.常用方为黄连温胆汤、苏叶黄连汤。  相似文献   

14.
尿道综合征是指有尿路刺激症状,但无明显膀胱、尿道器质性病变和菌尿的一组非特异性症候群。本研究总结王树声教授的临床经验,认为脾肾两虚是尿道综合征的病机之本,湿热阻滞、气化不利为其病机之标。若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等的“热淋”表现,看似通利,实则小便艰涩,乃湿热阻滞所然,当运用反治法当中的“通因通用”,治法为清热利水通淋,方剂选用导赤散化裁为主。若临床表现为排尿无力的“癃证”表现,看似壅塞,乃脾肾两脏虚损所致,当运用反治法当中的“塞因塞用”,治法为补肾健脾、助膀胱气化,方剂选用缩泉丸化裁为主。若临床表现以小便涩痛并小腹胀痛为主,予火针“以热引热”。疾病调摄期当秉承温病大家薛氏“扶阳逐湿法”理论,配合雷火灸疗法温肾固元,提升肾的固摄和气化功能,以利于膀胱对尿液的贮存及排泄。  相似文献   

15.
口唇疱疹 ,是单纯疱疹的一型。系人类单纯疱疹病毒 ( HSV) 型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口角、唇缘、鼻孔等处出现红斑基础上的密集成群的小水疱 ,四周绕以红晕 ,以后水疱渐变黄浊 ,糜烂、干燥 ,结痂而愈 ,遗留色素沉着 ,自觉灼热刺痛、瘙痒感。病程短暂但易于复发。本病多见于成年人。高热、感冒、疟疾最易并发 ,便秘、月经来潮前、妊娠、消化不良等也可诱发本病 ,类似于中医学之“热疮”,出自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后世医家根据其病变部位和发病季节 ,分别又称“热气疮”“时气口疮”“剪口疮”“口吻疮”“燕口”等。1 病因病…  相似文献   

16.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中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辨舌指南》中说:“辨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由此可见,观察舌象的变化,甚为重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102例患者舌象的观察记录,为诊断、预防、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收到满意效果。一、典型病例例1,男性,57岁。胸痹。入院5天内舌质暗紫,苔微黄略腻。经辨证治疗后第6天舌质变淡紫,苔变黄腻而燥。通过舌象断定舌质由暗紫变淡紫,是病情好转,药物有效;而苔由微黄略腻变黄腻而燥,询问患者排便情况,5天未便,考虑由于热积肠胃,热盛伤津而致故口服麻仁丸,使热从肠解,同时嘱患者口服蜂蜜,忌食辛辣炙(?)之品,宜食清淡易消化、粗纤维等食品。第7天晚排便,第9天苔渐化变微黄,第11天苔薄白。  相似文献   

17.
逆行射精是造成不育的原因之一。采用手术或药物治疗该症获得成功间或见报道。但应用最广泛,成功率最高的方法是从膀胱内收集精液作人工授精。采用该治疗方法国内尚未见成功的报道。1987年4月起,我们对两对男方患逆行射精症而不育的夫妇采用收集膀胱内精液人工授精,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例1 张×,男,35岁,服务员。主诉:婚后6年未育,同房“不射精”。手淫后小便内查见大量死、活精子,尿道膀胱镜检:膀胱颈功能不全。家族史,过去史和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尿糖阴性。诊断:先天性逆行射精症。针炙治疗半年无效,口服麻黄素2月,  相似文献   

18.
脑外伤引起之后遗症,中医治疗验案偶于医学期刊中散见之,多为单独病例治疗记实。医者辨证不同,立法各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以血治,或以虚论,或补或消,或升或降,往往着手成春,令人折服。然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进行具体分型及立法之文章尚不多见。近年来此病患者我根据其临床表现之症候群,采用中医手段予以分型治疗,并相应选用一定范畴内之中药,临证时一俟从诊断方法中悟出归属何型,便依型疏方用药,也颇有疗效。诚然,辨证定型不是一成不变,不是削足适履,也非强行对号入座。若如此不但违背祖国医学动变之原则,也不适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自身素质所表现之转机,故必须力显中医学整体观念,以控制论和信息学为指导,治疗过程中准确掌握病人身体抗病机能之恢复,并施以动能的(运动锻炼、气功、太极拳等)和心理的辅助治疗(因脑外伤往往损伤大脑细胞和神经),用药也需相应作出变化。如脑外伤初期证属脉络瘀血型,由于服用较多活血化瘀之品而出现虚证,则辨证用药也要转向补养方面;反之,久服补剂,出现气壅气滞,“气有余便是火”,则就要用清法予以矫正,否则便有虚虚实实之虞。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对损伤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有一定的论述,但没有外伤和内伤的明确分类;认为体表的外伤和体内的内伤相兼发生和发展,并具有因果关系。如《素问·缪刺论》中说:“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胀满,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肝经)之脉,下伤少阴(肾经)之络”,《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进一步指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则伤肝;有所击仆则伤脾;有所举重则伤肾”。同时强调“气伤痛,形伤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些论述为损伤的病因病机奠定了理论基础,即外力作用于体表,而伤及体内的气血、经络,甚至脏腑;导致血淤气滞,经络受阻,脏腑功能障碍。而内伤则指七情失和、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所致的内科疾病。  相似文献   

20.
“健脾胃”应贯穿于损伤治疗的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绪才 《中国骨伤》1991,4(1):34-35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功能健全与否与损伤的恢复至关重要。《素问·太阳阳明论篇第二十九》说:“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皮肉乃人身之门户,损伤之症皮肉首当其冲,内治不是用辛温有毒之品活血祛瘀,就是过用寒凉凉血止血。内伤外损而致脾胃虚弱,饮食减少,化源不足,经脉失养,组织难于康复。笔者认为,在治疗损伤的临床实践中要自始至终注意健脾胃,下面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