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相关功能蛋白:髓磷脂相关糖蛋白(MAG)、神经生长因子(NGF)、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在丙烯酰胺所致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的变化;通过比较坐骨神经和外周血中相关功能蛋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低(n=12)、中(n=12)、高(n=22)丙烯酰胺染毒组(7.5、15和20 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22),腹腔注射染毒3周,建立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染毒结束后,对照组及高剂量组中各留5只大鼠继续饲养4周,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中MAG、p75NTR、NGF和NCAM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染毒期末及恢复期末血浆MAG的含量。结果 (1)丙烯酰胺染毒大鼠出现周围神经损伤体征且雌性动物更为显著,恢复4周后症状可缓解。(2)坐骨神经相关功能蛋白变化: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丙烯酰胺组MAG含量减少(P0.05),恢复组MAG含量变化不显著;高剂量丙烯酰胺组的p75NTR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恢复组p75NTR含量略有上升,且在雌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NGF含量在雄性各染毒组间变化不显著,雄性恢复期染毒组大鼠NGF含量显著升高(P0.05);雄性高剂量丙烯酰胺组的NCAM含量显著增加(P0.05),雄性恢复期大鼠NCAM含量略有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雌性大鼠各组中均未检测到NCAM及NGF的表达。(3)外周血相关功能蛋白变化: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血浆中MAG含量明显下降(P0.05),恢复组MAG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施万细胞4种功能蛋白的变化反映了丙烯酰胺致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的功能状态;血浆中MAG含量变化与其在坐骨神经中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烯酰胺(AA)对L-02肝胎细胞株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对DNA的损伤作用。方法以不同终浓度AA(0.01、0.1、0.5、1.0、2.5、5.0和7.5mmol/L)对L-02细胞进行染毒,12h和24h后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DNA损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0.01mmol/L和0.1mmol/L)染毒细胞存活率略有升高,中剂量(0.5、1.0和2.5mmol/L)、高剂量(5.0mmol/L和7.5mmol/L)则显著降低(P<0.05);G1期细胞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升高逐渐降低,中、高剂量组(>1.0mmol/)G1期细胞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期细胞含量则相反;中、高剂量(>2.5mmol/L)染毒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1.0mmol/L)染毒细胞拖尾DNA含量以及OTM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AA可引起细胞周期紊乱及细胞凋亡,并且对DNA有较强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丙烯酰胺(ACR)对大鼠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5g/kg生理盐水)和染毒组(腹腔注射30 mg/kg ACR),每组12只,雌雄各半;采用神经行为学方法评价神经损伤状态,组织病理学法检测心、肝、脾、肺、肾等的超微结构改变,电镜观察脊髓背角突触结构参数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突触特异位点突触素I (Synapsin I)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雄性:1.00±0.00;雌性:1.00±0.00)比较,染毒组大鼠的步态评分明显增加(雄性:2.50 +0.55,t=-7.24,P<0.01;雌性:3.17±0.41,t=- 12.19,P<0.01).两组大鼠心、肝、脾、肺、肾等脏器未见病理改变.与对照组[雄性:(0.41±0.09)μm;雌性:(0.40±0.06)μm]比较,染毒组大鼠的突触活性带长度缩短[雄性:(0.15±0.05)μm,t=6.59,P< 0.05;雌性:(0.14±0.07)μm,t=7.26,P< 0.05].对照组和染毒组Synapsin I的定位一致,均位于脊髓背角灰质.对照组Synapsin I呈强阳性反应,而染毒组阳性信号减弱.半定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雄性:195.40±12.30;雌性:195.19±6.71)比较,染毒组Synapsin I的含量降低(雄性:60.90±29.19,t=10.40,P<0.05;雌性:67.56±20.23,t=15.65,P<0.05).结论ACR神经损伤过程中,大鼠突触结构发生了可塑性改变,并与Synapsin I的表达可能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丙烯酰胺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神经毒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水平(0.5mmol/L,1mmol/L,5mmol/L,10mmol/L)的丙烯酰胺染毒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C12细胞Fas、Fas-L、TNFR1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Fas、Fas-L、TNFR1蛋白含量及PC12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丙烯酰胺各剂量染毒后PC12细胞凋亡率及Fas、Fas-L、TNFR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烯酰胺可能通过死亡受体Fas诱导PC12细胞调亡。  相似文献   

5.
丙烯酰胺对人角质形成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丙烯酰胺 (A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对DNA的损伤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 )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经AA浓度梯度染毒 44h后 ,以四氮唑盐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2 )细胞经AA浓度梯度染毒 ,以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 (3)细胞经 2 .0 0mmol/LAA和 0 .50mmol/L的细胞色素P 450 (CYP 450 )抑制剂 1 ABT共处理 4h后 ,以彗星试验探索DNA损伤与CYP 450的关系。结果  (1 )细胞毒性试验显示 ,AA染毒 44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 (2 )AA染毒 4h未观察到细胞毒性 ,但各组细胞的DNA较对照组均检测到显著损伤 ,且损伤程度随染毒剂量增大而加重 ,彗尾长度在处理剂量范围内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细胞经 1 ABT和 2 .0 0mmol/LAA共同处理后 ,拖尾率和尾长为 1 5 .4 %和 (8.2± 2 .0 ) μm ,较 2 .0 0mmol/LAA组 [80 .6 %和 (44.3± 4 .0 ) μm]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AA对HaCaT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 ,AA诱导的DNA损伤可能与其经CYP 450作用产生的氧化代谢物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丙烯酰胺的遗传毒性,探测其遗传毒性的靶器官。方法应用彗星试验检测50mg/kg丙烯酰胺腹腔注射染毒0、3、6、12和24h后小鼠肺、肝、脾、肾、睾丸、骨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情况。结果丙烯酰胺染毒后不同时间,可引起小鼠肝、脾、睾丸、骨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及尾矩的显著增加,随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未观察到对肺和肾脏细胞的明显影响。结论丙烯酰胺可以诱导小鼠多种组织细胞的DNA损伤,机体对丙烯酰胺造成的遗传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7.
姜黄素对丙烯酰胺致HepG2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研究姜黄素对丙烯酰胺(AA)所致人肝癌HepG2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AA(0、2.5、5.0、10.0和20.0mmol/L)与HepG2细胞温育1h,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姜黄素(0.63、1.25和2.50μg/ml)37℃预处理HepG2细胞1h后,再与不同浓度的AA(0、10和20mmol/L)温育1h,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2',7'-二氢二氯荧光比色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2.5、5.0、10.0和20.0mmol/LAA组的彗尾DNA含量、彗星尾长及彗星尾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姜黄素保护组的彗尾DNA含量、彗星尾长及彗星尾矩均比相同浓度AA处理组降低,2.50μg/ml姜黄素保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AA(10和20mmol/L)作用于HepG2细胞1h后,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2.50μg/ml姜黄素预处理组ROS水平显著低于单独AA处理组(P<0.01)。结论姜黄素对AA所致HepG2细胞DNA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用清洁级Wistar大鼠30只,以25、50 mg/(kg·d)的丙烯酰胺(ACR)连续灌胃4周,每周5 d,每天1次。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4周后颈椎脱臼处死大鼠,立即取肝、小脑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并在电镜下进行小脑组织形态学观察。染毒组肝、小脑组织的SOD、GSHPx活力下降,染毒组小脑组织及高剂量染毒组肝组织MDA含量升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对大鼠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并且与大鼠体内氧自由基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硒和维生素E对丙烯酰胺致V79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仁平  童建  洪承皎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161-216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维生素E和(或)硒对丙烯酰胺(AA)染毒V79细胞的拮抗作用。方法利用细胞毒性实验(MTT法)计算细胞相对存活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0.5~10.0μmol/L的硒和(或)2.5-40.0mmol/L维生素E与1.5mmol/L的丙烯酰胺作用于体外培养的V79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硒与维生素E均可降低丙烯酰胺所致的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0.75mmol/L的AA已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性,V79细胞的相对存活率(77.36%)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AA对V79细胞的毒性作用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高浓度的硒则起相反的作用;硒和维生素E共同作用,其拮抗效果明显优于硒、维生素E单独作用。结论在体外细胞培养条件下,一定浓度的维生素E和硒对AA染毒V79细胞的细胞毒性、遗传毒性有拮抗作用,且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丙烯酰胺(ACR)对人神经母细胞瘤NB-1细胞毒作用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进一步探讨丙烯酰胺的神经毒性机制。将NB-1细胞诱导成熟后,设置正常对照及染毒浓度组、时间组,采用MTT法和LDH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和生长情况,分析ACR对NB-1细胞的毒性作用。MTT结果表明,>60μg/ml的ACR对NB-1细胞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LDH结果表明,24 h、72 h时间点,ACR浓度>60μg/ml,LDH释放率明显增高;而48 h则在ACR浓度>40μg/ml,LDH释放率明显增高,且均随浓度的加大,LDH释放率逐渐升高。时间上,LDH结果与MTT一致,均以48 h表现最为显著。提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CR显示出对NB-1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铅对SD大鼠三叉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及其对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作用,以探讨铅对三叉神经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检测铅对三叉神经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作用,并用激光共聚焦和FLUO-3/AM荧光探针标记技术,从单个细胞水平检测铅对胞内游离Ca2 瞬间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 铅可致三叉神经细胞内游离钙[Ca2 ]i升高,铅又可抑制三叉神经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电流ICa.结论 铅致三叉神经细胞内游离钙[Ca2 ]i升高作用与胞内钙库释放有关;铅抑制三叉神经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ICa作用与其抑制高电压激活(HVA)钙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丙烯酰胺(AM)对神经细胞钙稳态的影响,探讨AM致神经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人神经母细胞瘤(NB-1)细胞诱导分化成熟后,以不同浓度AM进行体外染毒,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神经元损伤程度,并应用ATP酶检测试剂盒测定不同损伤程度的细胞Ca2+-ATP酶和Na+-K+-ATP酶活力的变化。以Fluo-3/AM为荧光指示剂,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瞬时变化情况。结果 AM染毒组成熟NB-1细胞存活率有明显下降,提示AM对神经细胞有毒性作用;AM染毒组Ca2+-ATP酶和Na+-K+-ATP酶活力值也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作用于成熟NB-1细胞可立即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结论 AM可能通过影响神经细胞钙稳态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丙烯酰胺(ACR)对胚胎脊髓神经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从细胞形态学及细胞计数学角度观察不同浓度ACR对细胞生长与分化的影响;同时测定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50,300 μg/ml的ACR对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无抑制增殖和分化作用,当ACR浓度达到450,600,750 μg/ml时作用才显现,并随着浓度的加大,其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ACR能抑制胚胎脊髓神经细胞增殖和分化,可能与其能抑制蛋白质合成、DNA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酰胺对新生大鼠肾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丙烯酰胺(ACR)对新生大鼠肾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新生大鼠肾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观察不同剂量ACR(0.1,1.0,10.0,50.0,100.0μg.ml)对细胞形态学及细胞生长与分化过程影响,同时测定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ACR处理各组细胞体积小,组集落存活率分别为对照组的97%,86%,80%,56%,38%;蛋白质相对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92%,90%,85%,53%,33%.ACR剂量为10.0,50.0,100.0μg.ml时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并显示剂量-效应关系;ACR处理各组MDA含量有升高的趋势,SOD活性有下降的趋热,ACR剂量为10.0,50.0,100.0μg.ml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ACR能抑制新生大鼠肾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可能与其能抑制蛋白质合成、DNA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b1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A(tyrosine kinase A,Trk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甲钴胺组(10.8 mg/kg)、人参皂苷Rb1低剂量组(25 mg/kg)、人参皂苷Rb1高剂量组(50 mg/kg)。采用神经夹持损伤法建立周围神经损伤模型,造模完成后灌胃给药,持续14 d。末次给药后,采用光热耐痛阈测定法评价大鼠的感觉恢复情况,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NGF及其受体TrkA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对热痛感觉的灵敏度下降(11.23±2.11 vs. 7.14±0.67,P<0.01),背根神经节NGF及其受体TrkA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显著下调(0.34±0.05 vs. 0.87±0.11,0.31±0.04 vs. 0.79±0.10,P<0.01);给予高剂量的人参皂苷Rb1干预后,模型大鼠的热痛感觉恢复良好,数值为(8.36±0.92)(P<0.01),背根神经节NGF、TrkA的蛋白和基因水平均得到回升,分别为(0.65±0.07)、(0.70±0.08)(P<0.01)。 结论 人参皂苷Rb1能通过提高背根神经节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维持神经元存活,促进受损神经修复,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后大鼠的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类毒素 A(ANTX A)致神经元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激活和脱敏时胞内钙调信号的变化。方法 用Fluo 3 AM荧光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PC12细胞在激活和脱敏状态胞内钙离子浓度和钙离子 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磷酸酶 (PP2B)活性。结果 PC12细胞在ANTX A刺激时的激活、脱敏状态 ,胞内钙离子浓度都显著高于对照 ,(P <0 0 5 ) ,该作用能被L型电压敏感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 (VRP)减弱。而胞内PP2B活性在细胞激活时降低 ,在脱敏时 ,酶活性明显升高 ,呈剂量反 应关系和时间 反应关系 (P <0 0 5 ) ,且该作用可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美加明 (MEC)抑制。结论 ANTX A激活和脱敏PC12细胞时 ,胞内钙离子浓度都显著增高 ,而PP2B活性激活时降低 ,脱敏时升高 ,提示胞内钙离子和PP2B可能参与调控ANTX A诱导神经元烟碱受体激活和脱敏过程。  相似文献   

17.
改善微循环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芎嗪(ligustrazine)、山莨菪碱(anisodamine)、蝮蛇抗栓酶(ahylsantinfarctase)及卡托普利(Captopril)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制造糖尿病模型.设置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及糖尿病治疗组.各治疗组分别采用川芎嗪、山莨菪碱、蝮蛇抗栓酶及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每周5次,共14周.实验进程中观察血糖、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实验结束时取神经标本进行光镜、电镜检查,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川芎嗪组、山莨菪碱组及蝮蛇抗栓酶组血糖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卡托普利组血糖水平(13.76±3.14 mmol/L)与糖尿病对照组(16.82±4.38 m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糖水平有改善趋势.神经病理检查,光镜显示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和密度各治疗组明显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尤其是卡托普利治疗组.电镜显示各治疗组神经纤维和神经滋养血管的病变明显轻于糖尿病对照组,尤其是卡托普利治疗组,疗效最为明显.[结论]川芎嗪、山茛菪碱蝮蛇抗栓酶、卡托普利均有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因而可减缓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艮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甲钴胺(弥可保)治疗神经病变;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20μg,用2ml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30d。两组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症状及体征,并用肌电图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胫神经的MNCV及SNC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