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跗骨间骨桥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关于跗骨间骨桥的诊断及治疗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跗骨间骨桥是足部跗骨间桥接组织,常见类型为跟距骨桥和跟舟骨桥。跟舟骨桥在后足斜位X线片即可确诊,多数跟距骨桥需CT扫描确诊,MRI可用于软骨性和纤维组织性骨桥的诊断。石膏固定对于有症状患者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失败未发生退行性变患者,切除骨桥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单纯距下关节融合可用于治疗跟距骨桥切除失败的患者,对于距下关节融合失败和跟舟骨桥切除失败的患者可行三关节融合术。微创治疗应严格掌控手术适应证。结论跗骨间骨桥诊断方法较为明确,应将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合以提高诊出率。手术治疗指征尚存在争议,仍需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长期随访报道。  相似文献   

2.
跟骨骨折是足跗骨中最常见的骨折,约占跗骨骨折的60%。经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多为粉碎型骨折,骨折线的方向错综复杂,手法整复有一些病例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我们从2002年以来采用跟骨重建钢板治疗26例跟骨经关节粉碎型骨折,术中经拍摄跟骨侧位、轴位X片检查,达到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3.
孙义元  李棋 《中国骨伤》2022,35(6):589-594
跟距骨桥多发生于跟距关节内侧,在足跗骨畸形中占比最高,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发病时多表现为疼痛、距下关节活动障碍。跟距骨桥的分型多种多样,不同的分型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不同。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是Rozansky分型,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Lim分型则更为简单全面,而对于合并足部畸形或者骨关节炎推荐使用Blitz分型。在治疗方面,轻微症状患者建议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选择关节镜下手术切除骨桥,而面积较大(>50%距下关节面)、多关节面骨桥、畸形严重的患者可选择切开手术,Ⅰ期或Ⅱ期处理合并平足畸形;对于多次关节镜或切开手术失败,合并严重骨关节炎或者复杂的跟距骨桥患者可选距下关节或三关节融合术,并矫正畸形。  相似文献   

4.
足部损伤跟骨、距骨和距跟舟关节的损伤解剖:跟骨是人体最大的跗骨,大部分为松质骨,皮质骨菲薄。其上方由三个关节面组成,与距骨形成关节:后面最大;前面最小;中面在内侧,为一大的突起——载距突,从跟骨体向内上延伸。跟骨内侧为凹面,下方有一沟,容纳屈(足母)长肌腱,在跟骨的中、后面之间的沟(跟  相似文献   

5.
跟骨骨折的损伤机制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部分跟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主要为高能量损伤所致。跟骨解剖结构复杂,有4个关节面,跟骨后部包括距下关节面和载距突的中关节面。跟骨前部包括距下关节小的前关节面和跟骰关节鞍状关节面。跟骨的前后部分由跗骨窦和跗骨管分开。治疗以恢复跟骨的高度、宽度、轴向长度、Bo。hle  相似文献   

6.
<正>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约75%为关节内骨折[1]。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故治疗困难,后遗症多,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对跟骨骨折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使跟骨骨折疗效有很大的提升。但是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与疗效评价的研究少有报道,本文对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与疗效评价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跟骨骨折的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骨折之一 ,占全身骨折的1%~ 2 % ,占跗骨骨折的 6 0 % ,致残率高达 30 % [1] 。近年来 ,对跟骨骨折的诊疗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综述如下 :1 跟骨骨折的机制1.1 剪切力产生骨折的机理偏心性负荷自距骨传导到跟骨向后劈开距下关节面 ,向前劈开跟骰关节面产生一种常见骨折线。如受伤时足处于外翻位 ,骨折线易偏向外侧 ,可产生非关节内劈裂 ;反之 ,骨折线则偏向中央部或内侧[2~ 5] ,偶然也可产生 2条经过后距下关节面的骨折线 ,这可能是连续撞击的结果[5] 。由于强壮的距跟骨间韧带很少被撕裂 ,前内侧骨块 (一部分后距…  相似文献   

8.
跟骨骨折的治疗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在全身骨折中占2%,跗骨骨折中占60%.多由高处跌下时足跟直接着地压缩所引起,少数为撕脱骨折,近年来交通事故造成的此类骨折亦有增多.跟骨以复杂的皮质骨和松质骨支持的基础上具有四个小关节为解剖特点,由此使距下关节和跗横关节能够进行高度的偶合和精确的连动,同时,跟骨是构成足弓的主要成分,使足部富有弹性以缓解震荡.跟骨的重要性以及骨折的复杂性,使跟骨骨折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刚刚起步[1],其临床分型多种多样,治疗方法尤其是波及距下关节的处理争论甚多.本文就其治疗方法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从1992年2月~1996年9月收治青年战士跟距骨桥症14例18足,采用骨桥楔形切除术治疗,随访5~42个月(平均22个月),优良率77.8%。作者认为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是形成跟距骨桥的一种原因。踝部内外侧结构的不均衡使足易发生内翻损伤,高强度的反复足内翻致跟距关节内侧上下关节面频繁挤压、撞击是该病的发病原因。骨桥楔形切除术方法简便,保留了关节功能,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简国坚  陈峰嵘  林金堆 《中国骨伤》2010,23(11):808-809
<正>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占足部骨折的80%,其中85%~90%为关节内骨折[1]。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故治疗困难,后遗症多,预后较差。近20年来随着内固定材料及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跟骨骨折认识的深入,其临床疗效不断提高。笔者总结了自2007年至今本院采用跟骨异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非开放性的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粉碎骨折6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1跟骨骨折的发生、损伤机制跟骨骨折约占跗骨骨折的60%,全身骨折的2%,且75%涉及关节面[1]。由于跟骨的解剖及形态结构特殊,骨折常累及跟距关节,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有调查显示,40%~85%的患者在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疼痛性跟距联合手术治疗适应证及术式。方法 :根据术前跟距轴位CT扫描所测量的跟距联合与跟距后关节二者横向切面之比率及跟骨外翻角度来决定采取跟距骨桥局部切除或三关节融合术。共治疗 12例 16足 ,其中男 8例 ,女 4例。平均随访时间 18个月。结果 :术后根据患者症状消失程度分为优良、可、差。单纯行跟距联合切除者 9例 12足 ,其中优 6例 ,可 3例 ;三关节融合者 3例 4足 ,均为优良。结论 :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跟距联合与跟距后关节二者横向切面之比率 <5 0 % ,跟骨外翻角 <2 1°时可行跟距骨桥局部切除术 ,反之则应行三关节融合术。  相似文献   

13.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约75%为关节内骨折。20世纪30年代Bohler L等首先倡导了跟骨骨折的切开复位治疗技术,主张骨折解剖复位.此后手术治疗不断有所报道。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对29例3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了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跟骨骨折的分型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多因从高处跌下所致。其合适的骨折分型、治疗选择、手术指征、手术入路和术后处理仍存在争议。跟骨骨折分为关节外骨折和关节内骨折。Sanders的分型方法对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跟骨骨折的治疗具有挑战性,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保守治疗适合于移位小的骨折,对于移位大或粉碎的骨折可应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并发症有张力性水泡,筋膜间隙综合征,伤口裂开,伤口感染,疼痛,距跟关节炎等。本文对跟骨骨折的分型、评分、治疗方法、并发症及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跟骨骨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多因从高处跌下所致。其合适的骨折分型、治疗选择、手术指征、手术入路和术后处理仍存在争议。跟骨骨折分为关节外骨折和关节内骨折。sanders的分型方法对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跟骨骨折的治疗具有挑战性,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保守治疗适合于移位小的骨折,对于移位大或粉碎的骨折可应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并发症有张力性水疱,筋膜间隙综合征,伤口裂开,伤口感染,疼痛,距跟关节炎等。本文对跟骨骨折的损伤机制、分型、评分、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距下关节镜     
距下关节是复杂的后足结构,可作内翻及外翻运动,具有重要的生物力学作用。距下关节由两个独立的关节腔共同组成,包括距跟舟关节(前距下关节)及距跟关节(后距下关节),两个关节腔被跗骨窦及跗骨管所分隔。后距下关节镜的经典入路包括外侧入路或后侧入路,然而,这两种经典入路下仍无法完全暴露后距下关节的内侧部分及跗骨管。为此,后距下关节镜的内侧入路及跗骨管入路应运而生,补充了经典入路的不足,使关节镜下完全暴露后距下关节成为可能。同样,前距下关节镜配合内侧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镜可完全暴露前距下关节。随着手术器械及操作技术的进步,距下关节的不同部位的病变均能镜下观察及操作。  相似文献   

17.
跟骨骨折多涉及跟距后关节面, 将明显移位的关节面解剖复位并良好固定是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关键, 载距突作为内侧不易移位的锚定结构, 为置入螺钉提供了解剖条件, 临床上对载距突的形态和范围并没有详细的界定, 但可以确定的是载距突并不是孤立骨性突起, 跟骨骨折线汇总热图分析可见骨折分布带与骨小梁组分布相关, 跟骨内侧面骨折块往往是包含载距突在内更大的范围。为了解跟骨载距突骨小梁延续范围及其相应骨皮质解剖特征, 肖发娇等撰写的"载距突骨块的CT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一文, 引入载距突骨块的概念, 界定载距突骨块为跟骨中央三角内侧第一条连续骨小梁以内部分, 并在跟骨轴向坐标系测量载距突骨块的解剖学范围, 汇总载距突骨块在跟骨外侧壁投影, 并根据投影范围, 选择特定的入钉点, 测量入钉点至跟骨内侧面距离, 希望能够为载距突螺钉固定范围提供理论依据, 为置钉位置和螺钉长度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149-1150
<正>跟骨是人体最易受损的跗骨,大部分跟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目前采用外侧入路对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是主要手术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延迟愈合、螺钉松动、跟骨畸形愈合、距下关节炎等报道较多,而跟骨骨折术后断钉很少见,本人在工作中发现1例跟骨骨折术后断钉患者,随访6年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跟骨是人体足部最易受损伤的跗骨,跟骨的骨折多为关节内骨折,损伤后的跟骨在高度、长度、宽度均发生变化,因此治疗较困难,我院自2003年2月~2006年5月,采用AO跟骨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3例25足,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距骨骨折     
距骨是连接下肢和足部的枢纽,肩负重力传递和运动的耦联,是足部重要的功能单位。距骨位于踝穴内,分别与胫骨远端关节面,跟骨前、中、后关节面和舟状骨形成胫距关节(踝关节)、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周围韧带附着众多,外形不规则,解剖结构相对复杂。其表面约超过2/3的区域为关节软骨所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