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文虎  沙炎  罗道天  邹明舜 《眼科》2007,16(5):323-325
目的分析眼眶植物性异物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手术证实眼眶内植物性异物患者10例。方法对10例眼眶植物性异物患者行CT检查,轴位CT扫描5例、冠位CT扫描1例,轴位 冠位CT扫描4例。2例行MRI。对上述病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指标眼眶植物性异物的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的CT和MRI表现。结果急性期2例CT显示植物性异物为低密度,周围无软组织增生;亚急性期4例(包括1例上述急性期病例转为亚急性期者)CT显示植物性异物为低密度伴周围炎性软组织增生;慢性期6例(包括1例上述急性期病例转为慢性期者)CT显示植物性异物为高密度机化影,周围有炎性肉芽肿包裹。1例亚急性期异物MRI在T_1WI、T_2WI显示偏低信号,1例慢性期肉芽肿在T_1WI、T_2WI显示为中等信号。结论CT扫描对于急性期、亚急性和慢性期植物性异物均能明确诊断,MRI没有明显优势。(眼科,2007,16:323-325)  相似文献   

2.
眼附属器恶性淋巴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 《眼科新进展》1992,12(2):50-53
眼附属器恶性淋巴瘤(Ocular Adnexa Malignant Lymphoma简称OAML)是发生于眼睑,结膜和眼眶的结外非何杰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简称NHL),其组织学类型多为小淋巴细胞型。OAML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形态学常很难和眼部良性淋巴样病变鉴别,如炎性假瘤中的淋巴细胞为主型、反应性淋巴样增生(假淋巴瘤)等,尤其是界于良、恶之间的“界限型”(非典型增生)淋巴样浸润则常给眼科和病理科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上带来极大困难.但八十年代以来免疫组织化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则为鉴别眼都淋巴样病变的良、恶性质及识别恶性淋巴瘤的组织来源,细胞类型,治疗和予后等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一、OAML的回顾  相似文献   

3.
包兵  钱雯  宋济昌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6):360-361,I0005-I0006
目的 分析眼眶神经鞘瘤的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34例眼眶神经鞘瘤,其中CT扫描26例,MRI检查4例,CT加MRI检查4例.结果 27例肿块位于肌锥内,7例位于肌锥外,多呈椭圆形和类圆形.CT平扫为等密度,多数密度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肿瘤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肿瘤囊变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瘤体实质部分呈均匀强化,而囊变部分不强化.结论 CT与MRI均能显示眼眶内的肿块,MRI对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优于CT.(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360~36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MALT)在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眼眶、泪腺等部位的特殊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B超、CT、MRI检查结果,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以及综合治疗疗效与预后情况.结果 32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患者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3.0~74.0岁,平均年龄64.1岁.18例发生于结膜,占56.3%(18/32);9例发生于眼眶,占28.1%(9/32);5例发生于泪腺,占15.6%(5/32).B超检查肿块多表现为内回声不均匀(84.4%,27/32)或内回声高(28.1%,9/32);CT检查多表现为中等密度(43.8±10.7)HU,密度均匀(84.6%,22/26);MRI检查T1WI及T2WI多呈等信号,信号均匀.影像学检查后均行手术治疗联合放疗.随访1~12年,复发率为12.5%(4/32).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术后病理活体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型检查可确诊本病,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若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术治疗联合术后放疗)则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眼附属器淋巴瘤预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附属器淋巴瘤是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较多,包括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发病部位,免疫表型特征和遗传学异常等。本文就眼附属器淋巴瘤的预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眼眶神经鞘瘤的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42例眼眶神经鞘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42例中CT显示(1)球后视神经上方20例,视神经外侧9例(2例位于眶尖),视神经下方11例和内侧2例。(2)椭圆形和类圆形27例,分叶状或S形9例,哑铃形6例(其中5例经眶上裂向颅内蔓延)。(3)平扫显示肿瘤内均质高密度28例,不均质14例,其中5例肿瘤内有较大片状低密度区(囊变区)。37例MRI扫描中等T1、长T24例;等T1、短等长T2混杂信号29例;等T1等T24例。在37例MRI检查中35例行Gd-DTPA增强,3l例呈不均匀增强;4例均匀增强。显示肿瘤颅内蔓延5例。结论 CT和MRI能显示肿瘤的位置、形状和病变内部特征,可明确诊断,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而MRI在肿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方面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7.
充分发挥现代影像学在眼科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常 《眼科》2007,16(5):289-290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学显示能力明显提高,应用范围更广,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MRI检查在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过程中将发挥更大作用。(眼科,2007,16:289-290)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中的CT、MRI、超声检查和OCT等在眼科临床已经广泛应用,提高了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水平。超声检查技术具有易于重复操作、无辐射的特点,对于眼内疾病和眼眶疾病的诊断应用价值较大,特别是眼内疾病优于CT、MRI;CT是眼眶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它既能清晰显示眼眶的正常结构又能明确反映占位病变及眶壁骨质的改变,其显示骨质改变明显优于超声检查和MRI;MRI检查对于眼内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具有特异性,眼眶病变是否发生视神经管和颅内蔓延,以及恶性肿瘤的眶外蔓延或术后复查判断是否复发,MRI检查明显优于CT;OCT做为一种非接触、无损伤性活体形态学检查方法,对于眼内结构及疾病的检查诊断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总之,影像学检查拓展了眼科检查手段,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眼附属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OA-DLBC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OA-DLBCL患者23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观察OA-DLBCL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型特征。18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统计...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分眼附属器淋巴瘤(ocularadnexallymphoma,OAL)是一类恶性程度低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不仅影响到眼的正常功能,而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最近几十年,它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治疗也有所改进.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切除、放射疗法、单药或联合化疗、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或干扰素等的免疫治疗等.最近几年,有学者提出了抗鹦鹉热衣原体的抗生素治疗以及静观随访的新治疗方法.此文就近几年来,应用于眼附属器淋巴瘤的各种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彩霞  魏锐利  蔡季平 《眼科学报》2004,20(2):80-83,87
目的:分析眼眶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L)的临床病理组织学与影像学表现的特征.为该疾病的术前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5眼眼眶MALTL的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特征。结果:发生于眼眶18例21眼,结膜2例4眼。术前进行CT、MRI和B超检查显示MALTL有特征性的改变。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显示本肿瘤均为B细胞起源,21眼单型免疫球蛋白检测阳性,其中15眼κ阳性,6眼λ阳性;15眼CD45RA阳性,18眼CD45RO弱阳性,23眼CD20阳性,24眼CD3阴性。结论:眼眶MALTL与其他部位MALTL有相似的病理形态特征,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得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Purpose

To elucidate risk potentiality of frontline radiotherapy associated cataracts in primary ocular adnexal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OAML).

Methods

Data from eight consecutive patients of 41 total OAML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cataract surgery after frontline radiotherapy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edian patient age was 46 years (range, 36 to 69 years). The median total radiation dose was 3,780 cGy (range, 3,060 to 4,500 cGy), and the mean duration from radiation irradiation to cataract surgery was 36.60 ± 8.93 months. Preoperative lens opacification was primarily at the posterior lens subcapsule, and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was 0.43 ± 0.21. Patients underwent the phacoemulsification surgical procedure with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nsertion. The average BCVA improved to 0.90 ± 0.14 after cataract surgery. Two patients underwent posterior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 and one had posterior capsule rupture. For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PCO), three patients received Nd:YAG laser posterior capsulotomy after the initial surgery, and one patient is currently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laser posterior capsulotomy.

Conclusions

Radiotherapy increased posterior subcapsule opacification at a relatively young age in primary OAML. Phacoemulsification was a manageable procedure without severe complications, and final visual outcomes were good. However, because after-cataracts progressed earlier than did senile cataracts, close follow-up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PCO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成像与CT在眼内非磁性异物诊断和定位中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和CT在眼内异物诊断和定位中的特点。方法以手术结果作为验证标准,比较28例(42枚)眼内非磁性异物在MRI和CT图像上的显示及定位情况。结果42枚眼内非磁性异物,MRI和CT的检出率分别为90.5%和95.2%(x2检验,P>0.5)。MRI与CT显示异物位置的准确率分别为89.5%和60.0%(x2检验,P<0.05)。结论MRI可用于眼内非磁性异物的诊断和定位,检出率高,在揭示异物与眼内组织的位置关系及显示眼内非磁性低密度异物方面优于CT,但对于眼球壁异物的显示则不如CT可靠。MRI不宜用于眼内磁性异物的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序列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光相干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正常健康者的眼轴长度(AL)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 经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及屈光度检查确定双眼正视眼的健康志愿者67名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0名,女性37名;年龄8~21岁,平均年龄14.9岁.所有受检者行横轴位(AX)及矢状斜位(OS)脂肪抑制的快速自旋回波(FSE) T1加权成像(WI)、脂肪抑制的 FSE T2 W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AIR) T2 WI及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SPGR) T1 WI的MRI检测;同时行IOL Master检测.对比分析不同序列MRI AL测量值与IOL Master AL测量值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AX和OS的FSE T1 WI、FSE T2 WI、FLAIR T2 WI、FSPGR T1WI AL测量值分别为(24.14±0.81)、(24.26±0.81)、(23.87±0.79)、(24.11±0.82)、(24.08±0.86)、(24.22±0.81)、(23.84±0.79)、(24.03±0.81) mm,IOL Master AL测量值为(23.91±0.80) mm.不同序列MRI AL测量值分别与IOLMaster AL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4、-23.20、4.08、-15.55、-8.00、-23.22、5.25、-10.62,P<0.01).AX、OS的AL各测量值与IOL Master AL测量值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0.97、0.96、0.98、0.97、0.96、0.80、0.98、0.97,P<0.01).结论 不同序列MRI AL测量值与IOL Master AL测量值均有差异,且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CT及MRI检查对颈动脉海绵窦瘘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997至2004年临床资料完整并行超声、CT及MRI检查的5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观察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CT及MRI检查结果,总结颈动脉海绵窦瘘的影像学表现以资诊断。结果颈动脉海绵窦瘘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眼上静脉扩张、海绵窦膨大、眼球突出及眼外肌增粗。眼上静脉扩张是颈动脉海绵窦瘘最具特异性的影像学征象,分别为:B超发现51例,呈管状无回声腔,有与心脏同步的搏动;彩色多普勒发现49例,显示眼上静脉内充满反向流动的动脉化血流;CT检查发现58例,显示扩张的眼上静脉呈从前内向后外的梭形血管影;MRI检查发现眼上静脉扩张58例,信号特征为在T1WI和T2WI均为流空的无信号血管影。海绵窦膨大是另一特异性征象,分别为:CT检查发现41例,显示膨大的海绵窦呈高密度影;MRI发现37例海绵窦膨大,显示在T1WI和T2WI上均呈流空的无信号影。结论颈动脉海绵窦瘘具有独特的影像学表现,B超、彩色多普勒、CT及MRI检查均能清晰呈现,并且对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鼻窦源性肿瘤侵犯眼眶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侵犯眼眶的继发于鼻窦肿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侵犯眼眶的鼻窦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CT和MRI特点及治疗.结果 患者首发症状为单眼眼球突出.其中副鼻窦黏液囊肿29例,腺样囊性癌11例,鳞状上皮癌6例,其他恶性肿瘤6例.CT检查平扫25例,增强扫描5例,表现为鼻窦内形状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眶内侧壁及眶下壁可见骨质中断,可见肿物向眶内突出,增强后肿瘤眼明显强化.MRI检查12例,均为平扫+增强扫描,可见上颌窦或筛窦肿块与眼眶内肿块信号相等且连续.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58例全部行手术治疗.结论 鼻窦肿瘤易侵及眼眶,临床多以眼球突出为首发症状.CT、MRI检查有助诊断.多学科联合诊治,对提高鼻窦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38例眼眶神经鞘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iao LH  Lu XZ  Wang Y  Yang XJ  Hei Y  Zhu H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7):585-589
目的探讨眼眶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3年12月在北京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治疗的38例眼眶神经鞘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年龄9—65岁,平均22岁。其中行标准化A/B超检查者37例,CT扫描38例,MRI成像33例。手术入路的选择有外侧开眶(包括改良外侧开眶)26例,内外联合开眶2例,前路开眶4例,内侧开眶2例。其中肿瘤囊内切除21例,肿瘤整体切除15例,部分切除联合术后放射治疗2例。随访时间平均为23个月,手术并发症包括视力丧失1例,上睑下垂2例,眼球运动障碍2例。结论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尤其是MRI对眼眶神经鞘瘤的术前定性、定位诊断及对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熟练的手术方法和技巧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MRI诊断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对8例9眼患视网膜母细胞瘤采用MRI常规扫描序列和脂肪抑制技术扫描,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结果:7眼有典型的短T1、短T2异常信号肿块。2个未见明显肿块,玻璃体呈长T1、T2信号,8眼眼球增大,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和增强扫描的T1加权像能较好地显示较小肿瘤。结论: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具有很高 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成像测量成人正视眼眼球容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眼科测量正常值”比较,探讨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在测量眼球容积中的应用。方法对60位20~25岁正视眼受试者进行眼球总容积及其他各组成部分容积的MRI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眼科测量正常值”比较。结果所测的容积值:玻璃体腔容积:(4.514±0.323)mm^3,与“眼科测量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球内总容积、眼房水容积、晶状体容积分别为(5.146±0.352)mm^3、(0.244±0.385)mm^3、(0.223±0.222)mm^3,与“眼科测量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MRI可较好的应用于活体眼球容积的测量。所测玻璃体腔容积与“眼科测量正常值”之间差异不显著;球内总容积小于“眼科测量正常值”;眼前房及晶状体稍大于“眼科测量正常值”。(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295—2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