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骨折不同固定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动物观察骨折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其结果显示:骨折2周经手术内固定组与空白组对照血浆表现粘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闭合复侠固定与空白组也有差异,其中钢板固定组粘度为最大。  相似文献   

2.
骨折病人血液流变学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折病人血液流变学的观察广东湛江解放军196医院(524039)梁鹿章,王亚章,孔禄生我院1991年1月~1993年1月观察了81例四肢及躯干骨折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其显示血液流变学观察的13项指标有9项显示异常,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1例中,男7...  相似文献   

3.
脊柱侧凸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分析闫传柱,王尚昆脊柱侧凸引起肺功能改变的研究已有报道[1、2],认为脊柱侧凸椎体旋转引起胸廓畸形及呼吸肌疲劳,肺的扩张亦相应受限。肺功能障碍后,可导致心脏功能的改变,早期可无自觉症状[2],但可有心电图(EC...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脊柱脊髓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自2008年5月~2010年4月收治的单纯脊柱损伤患者77例,合并脊髓损伤者63例,脊柱退变患者58例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素组。术后24 h,48 h,1周时查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术后24 h、48 h的切口引流量。结果肝素组中,术后1周时血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后24、48 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切口引流量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明显改善脊柱脊髓术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能安全、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骨水泥对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试验组股骨髓腔内填充骨水泥而对照组不填充骨水泥,术前、术后10min、1h、3h、24h采集颈内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则无统计学差异(P〉0.1)。结论骨水泥对术后24h内兔血液流变学变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川芎对骨内高压状态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33只家兔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后两组均将家兔一侧后肢于膝关节伸直位持续固定5周,制成该侧胫骨上端骨内高压模型,另侧不固定作为对照侧,分别应用生理盐水和20%川芎注射液治疗3周,测定双侧胫骨上端骨髓血和颈静脉血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结果20%川芎注射液治疗3周后,其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压积外均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则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骨髓血与静脉血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基本一致。说明川芎注射液能改善骨内高压下血液流变学异常状态,从而降低骨内高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股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对骨内高压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制作成右胫骨上端骨内高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行右股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测量手术前、后两组骨内压及血液流变学。结果实验组在手术后骨内压由(22.06±7.52)mm Hg(1 mm Hg=0.133 kPa)下降至(18.13±6.89)mm Hg(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手术后骨内压分别为(22.37±6.65)mmHg和(18.13±6.89)mmHg(P>0.05),骨髓内血液黏度值明显下降。结论股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后,骨髓内血液稀释,黏度下降,骨内压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骨延长家兔血液流变学观察及活血化瘀药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延长术对实验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活血化瘀药的疗效。方法:实验兔12只,造成左胫骨中段骨延长模型。随机分组。用药组于术后第2d开始喂有活血化瘀的中药“长骨液”的颗粒饲料。空白组喂普通饮料。定期采血测定相关指标。结果:空白组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周的血液流变学高于术前(P<0.05)。用药组与术前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骨延长术使实验兔血液,出现高粘现象,活血化瘀药有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宏宇  杨勇  高莹 《中国骨伤》2010,23(4):311-312
<正>跟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波及关节面骨折,后关节面最易塌陷,造成足跟增宽、跟骨内翻、关节面正常解剖关系发生改变。手术内固定治疗现已达共识,但由于手术时机,手术操  相似文献   

10.
小夹板等固定法对骨折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对小夹板、石膏、髓内针及钢板四种骨折固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以进一步探讨小夹板固定疗法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对策。方法对7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了开放复位内固定植骨治疗,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随访时间5~42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按Mar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arryland Foot Score)评价术后功能,患足功能优27足,良33‘足,可13足。本组发生早期并发症7足,发生率为10%。其中切口边缘皮肤坏死2足,伤口感染z足,伤口排异反应2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晚期出现距下关节慢性疼痛、明显影响行走2足,发生率为3%。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与跟骨解剖特点和跟骨骨折机制有关,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并发症后可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后凸截骨矫正内固定术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目的: 介绍强直性脊柱后凸病人的截骨矫正方法和选择性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重度强直性脊柱后凸, 应采取的截骨方法有棘突至椎体后缘的V形截骨术、次全椎弓椎体截骨术、全脊柱截骨术三种不同的截骨方法。选择性内固定的手术方法, 有双侧Luque棍夹持棘突钢丝固定法、弓根螺钉加压棍固定法、棘突间钢丝固定法, 如果选择病例合适, 应用方法得当, 其固定效果均满意。结果: 在560例患者中, 能随访到的重度强直性脊柱后凸100例。随访时间为2~10年, 截骨部位均在6~12个月时, 出现椎体间和椎板后的骨性融合。术后人体外形明显改善, 心肺功能、二氧化碳和氧气交换好转, 病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食欲好转, 营养状况改善, 使病人的体质恢复正常。结论: 治疗重度强直性脊柱后凸(Cobb 角80°以上者), 所采用的截骨方法与轻度强直性脊柱后凸(Cobb 角80°以内者) 是完全不同的。重度强直性脊柱后凸截骨矫正术后, 内固定是不可缺少的, 而且内固定的方法还要恰当选择。  相似文献   

13.
浅谈脊柱内固定的应用与植骨融合   总被引:65,自引:3,他引:62  
近10余年来新的脊柱内固定器械不断涌现,使脊柱外科的矫形、即刻稳定及融合率得到很大提高,使术后早期康复成为可能。然而无论多么坚强的内固定,即便是三维六个自由度的矫正器械,最后仍要靠骨性融合来完成良好的矫正及生理力线与稳定性的重建。内固定的矫形与固定只是暂时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内固定只是获得骨性融合的一种手段。因而在我们重视新内固定器械应用的同时,不可忽视与其相关的其它基本问题。如颈椎病的外科治疗,其手术疗效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是否应用或应用了何种内固定器械,因其治疗效果涉及:术式选择是否合理,减压是…  相似文献   

14.
骨折类型对掌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掌骨骨折类型、患者职业与骨折愈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4例掌骨关节外骨折,评价指标为愈合时间和愈合的并发症。与评价指标相关的因素为:骨折类型(横形骨折/非横形骨折)、患者类别、软组织损伤情况和钢板类型。[结果] 12例患者发生了骨折愈合问题:横形骨折组8例,非横形骨折组4例,横形骨折比非横形骨折更易发生愈合困难(P=0.01)。两种骨折类型的患者中,手工劳动者比非于工劳动者更易发生骨折愈合的问题(P〈0.01):优势手骨折、软组织损伤和钢板的类别与骨折愈合问题没有相关性。[结论] 掌骨骨折的愈合与骨折类型、患者职业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和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共收治62例跟骨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恢复Bǒhler角、Gissane角及后关节面。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2.4个月)随访。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分手术疗效:优41足,良12足,可7足,差2足,优良率为85.48%。术后8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部分坏死不愈合4例,伤口感染1例,慢性疼痛2例,距下关节炎1例。结论 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较多,需正确掌握手术时机,重视原发损伤、手术技巧、术后康复等关系,对患肢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钢  罗政  尹锐  张岱阳  刘俊 《骨科》2018,9(2):107-111
目的 对比术中自体血回输和输注异体血对脊柱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术中血液回收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术前实验室检验正常、无凝血功能异常且未接受抗凝治疗、非恶性肿瘤、术中血液无污染的骨科脊柱开放性手术病人100例。严格遵守献血与输血的伦理准则分组:①自体血液回输组(自体组),即术中回输经洗涤处理的自体血,男22例,女28例;②异体输血组(异体组),即行异体输血,男23例,女27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项目监测,并对比输血对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自体组的术中回输自体血量为(289.4±55.7) ml,少于异体组的异体输血量[(396.5±141.1) 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2,P<0.05)。术后第3天两组病人的红细胞压积,自体组为31.00%±5.84%,小于异体组的34.25%±6.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0,P=0.007);两组病人其余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14天,两组病人各项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自体血回输对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与输注异体血相比无显著差异,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123例年龄在40~90岁,平均(67.3±7.2)岁之间因髋部骨折行髋部手术的患者,于手术前1天、手术后1、4、7天清晨空腹抽血6ml左右,用zl6000型全自动血液流变检测仪检测血流变学各项指标,采用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全血粘度切变率、全血相对指数、血球压积于手术前1天,手术后1、3天低于正常值(P〈0.05),术后7天上升到正常水平;血浆粘度、血沉、血沉K值、纤维蛋白原于手术前1天,术后1、3、7天均高于正常值(P〈0.05);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正常(P〉0.1)。结论髋部骨折手术前后全血粘度术前和术后3天低于正常,7天后上升至正常;髋部手术不影响红细胞本身的聚集性和变形能力;髋部手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血浆的粘度增大,从而影响红细胞的聚集性。  相似文献   

18.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对跟骨的长、宽、高、角度、关节面进行针对性复位的优势,已逐渐被接受和推广,但其术后出现皮瓣坏死、裂开、感染等切口并发症一直困扰着骨科医生.为此,笔者国顾研究自2007年1月~2011年6月,对32例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折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脊柱内固定后植骨融合的重要性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4  
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的不断完善,脊柱内固定技术迅速发展。脊柱内固定术后的即刻稳定,使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成为可能。但是,内固定提供的稳定是暂时的,脊柱的稳定最终只能通过骨性融合才能实现。为了更好地处理内固定与融合的关系,我们邀请了国内几位相关学者对脊柱内固定与融合问题谈谈他们的看法,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期修复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骨外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