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佛山市1991~2004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佛山市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与规律。方法收集佛山市1991~2004年食物中毒报表及2001~2004年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佛山市1991~2004年共发生食物中毒211起,中毒人数5 725人,死亡2人,中毒死亡率为0.035%;中毒原因主要为微生物性和化学性,分别占中毒总起数的47.87%和47.39%。据2001~2004年资料分析: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为第三季度,占41.30%(19/46);中毒场所以集体食堂为多,占63.04%(29/46);引起中毒的食物以果菜类、熟食类为多,分别占34.78%(16/46)和21.74%(10/46)。结论佛山市发生的食物中毒以集体食堂发生的微生物性和化学性食物中毒为主。加强监督力度和卫生知识培训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门市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流行原因和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防控措施。[方法]对2001~2007年江门市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7年合计发生食物中毒114起、中毒1906人,全人口年均发生率为6.88/10万;死亡9例,病死率为0.47%。114起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50起、中毒1068人.分别占总起数的43.85%和中毒总人数的56.03%;化学性食物中毒分别占29.82%和20.82%;植物性食物中毒分别占21.05%和20.46%。发生在集体食堂的分别占总起数和总例数的40.29%和42.55%。9例死亡者中。河豚鱼、蟾蜍中毒各4例,误食毒鼠强污染死猪肉1例。[结论]江门市食物中毒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集体食堂发生的最高,以进食或误食有毒动物肉类为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2002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2002年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全省2002年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3起,中毒1365人,死亡14人。中毒季节以第三季度为高峰,该季度中毒起数占全年的45.5%。中毒多发生在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分别占42.4%和30.3%。家庭食物中毒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92.9%,中毒原因主要是以毒鼠强为主的化学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营口地区食物中毒发生变化趋势及发生原因,为制订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营口地区2002-2006年食物中毒资料,对营口地区食物中毒发生的流行趋势、中毒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06年营口地区共发生食物中毒26起,中毒315人,死亡6人.第3季度食物中毒发生率占69.23%.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9起,中毒160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占61.54%.死亡病例中发生在农村家庭的占83.33%.结论 营口地区食物中毒以第3季度为高发季节,集体食堂和餐饮单位发生的起数和中毒人数为多,死亡病例以农村家庭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荣成市食物中毒情况,为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荣成市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荣成市共发生食物中毒29起,中毒人数408例。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12起,占41.38% 化学性食物中毒1起,占3.45% 不明原因食物中毒16起,占55.17%。集体食堂11起,占37.93% 小型餐饮单位10起,占34.48% 宾馆4起,占13.79% 其他4起,占13.79%。[结论]荣成市食物中毒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广西食物中毒规律及特点,有效开展食物中毒防治工作。方法对1992~2002年广西食物中毒报表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2~2002年全区年均发生食物中毒68起,发病人数1952人,死亡15人,发病率3.87/10万,病死率0.77%。中毒原因主要发生在学校集体食堂、家庭、饮食服务单位。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种类主要是植物性食品,其次是动物性食品。中毒原因主要是化学性食物中毒,其次是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结论加强食品卫生工作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农药、灭鼠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管理.严格执行报告制度,提高食物中毒处理水平,是降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7.
陆华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37-1838
目的了解泰安市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与规律,旨在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依据泰安市1991-2008年食物中毒报表及1991-2008年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泰安市1991—2008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78起,中毒人数1926人,死亡1人,中毒死亡率为0.52‰;中毒原因主要为细菌性和化学性,分别占中毒总数的53.93%和41.57%。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为第3季度,占52.06%;中毒场所以集体食堂为多,占55.06%;引起中毒的食物以果蔬类、熟食类为多,分别占35.39%和31.46%。结论泰安市发生的食物中毒以集体食堂发生的细菌性和化学性中毒为主,加强监管力度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周淑蓉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514-3516
[目的]掌握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流行原因,为采取针对性防治对策提高科学依据. [方法]对1992~1999年内江市各地食物中毒报表与专题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992~1999年共发生食物中毒20起,中毒467人,死亡7人,死亡病例以化学性食物中毒(毒鼠强)为主.5~9月份为中毒高发月份. [结论]中毒原因以化学性毒物食物中毒最多,其次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通过加强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改善防范食品污染及变质条件,提高人民大众食品卫生知识的整体水平,加强食物中毒报告,对学校、集体食堂等餐饮业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控制和防范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003—2007年苏南某市食物中毒情况的分析,揭示其分布、原因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发生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学、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2007年全市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44起,事件发生场所主要集中在集体食堂,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31.80%和46.48%,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所占的比率最高,分别占63.64%和86.48%,其次为化学性食物中毒。结论提高食物中毒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将该市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与规律。[方法]对昌平区2004~2007年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布描述。[结果]昌平区2004~2007年共发生食物中毒33起,中毒人数474人,无死亡病例;中毒人群中男性296人,占62.45%,女性178人,占37.55%,从年龄构成看,中毒人群中20~40岁年龄段居多,占总中毒人数的49.58%,从职业构成上看,中毒人群中工地民工所占比例较高,占33.76%,其次为企事业单位职员,占28.69%;致病因素主要为植物毒素,占总起数的60.61%;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及饮食服务单位为主,其中集体食堂中毒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占57.17%;从发生时间上看,夏秋季食物中毒多发,2004~2007年一、四季度食物中毒的发生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在三季度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结论]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大对集体食堂特别是工地食堂的监督力度,并开展针对性的食品卫生知识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长沙县近十年来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今后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长沙县1998—2007年食物中毒统计报表、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共发生食物中毒18起,中毒人数434例,死亡4例,中毒发生以夏秋季为主,占72.22%,中毒原因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占50.00%,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家庭为主。结论制定切实可行的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完善食物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理体系,切实加强集体食堂、家庭聚餐、餐饮服务单位的卫生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喜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梅州地区1988~1997年食物中毒各年度均有发生。特点:农村多于城市,农村以家庭为主;城镇以集体食堂为多;细菌性食物中毒以二、三季度为主;中毒起数以肉类及其制品最多;中毒人数以米面薯及其制品最多;中毒原因以化学性食物中毒起数人数最多,死亡8人均是化学性中毒;微生物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次为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3.
海岛城市10年食物中毒分析与防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舟山市食物中毒资料按照中毒季节、中毒场所、中毒食品种类、中毒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1990~1999年全市共报告食物中毒78起,中毒1158人,死亡20人.从中毒起数来看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家庭,公共饮食业和集体食堂次之,分别占51.3%、30.8%和15.4%.中毒人数最多的是集体食常占33.0%,其次为公共饮食业占28.3%.中毒季节以第3季度为高峰,占42.3%.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鱼贝及其制品,占64.1%.河豚鱼是引起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占70.0%.加强对渔农村卫生监督监测和健康教育,是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所进行的危害分析 ,使危害因素和关键控制环节分析 ( HACCP)的方法和应用更为科学、有效〔1〕。孙瑞兴将 HACCP运用在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工作中。我们联合运用流行病学资料和 HACCP工作方法来控制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 ,并就此应用进行探讨。1 流行病学资料广东省惠州市 1990~ 1999年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80起 ,占食物中毒总起数的 75 .4% ,中毒人数 3373人 ,占食物中毒总人数的 95 .8%。其中化学性食物中毒 5 9起 ,占73.7% ;细菌性食物中毒 19起 ,占 2 3.8%。原因食品 :1主要是受有机磷农药污染的蔬菜 ,它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1997-2003年食物中毒现状与防制措施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我省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方法]对1997-2003年250起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及致病因素进行分析,阐述流行病学特点. [结果]农村家庭食物中毒发生起数(46.0%), 居各类场所首位,其次是集体食堂(27.2%);第3季度为发病高峰(总起数的51.2%),其次是第2季度(26.8%);中毒食品中动物类占35.6%,植物类占29.6%;中毒因素中微生物性占37.6%,化学性占43.6%,以误食河豚鱼、毒蕈、麻痹性贝类等病死率为高. [结论]提高食物中毒事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规范食物中毒调查方法,畅通信息及保障救治器械、药品供应,是减少中毒发生,降低危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2005—2012年台山市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成因和规律,为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台山市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台山市共发生食物中毒11起,中毒152人,死亡2人,病死率1.32%。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54.54%(6/11);食物中毒多发生在第2、3季度,共发生8起,占总起数的72.72%;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发生食物中毒最多,占总起数的72.73%(8/11)。结论该市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高发区,以细菌性中毒为主,今后应加强对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重点是预防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7.
合肥市42起食物中毒特点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合肥市 19年来食物中毒发生特点及规律 ,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 1983~ 2 0 0 1年合肥市食物中毒统计资料、报表及专项调查报告和合肥卫生防疫志等资料 ,分别就时间、场所、食物中毒原因及行业分布等分析中毒起数、人数及死亡等情况。归纳出 19年来的食物中毒特点。结果  19年来 ,合肥市食物中毒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有两个高峰 ,即 1989年前与 1997年后与创建卫生城市成负相关。其特点为以动物性食品为主 ,微生物性占 6 6 .7% ,但化学性食物中毒病死率高 ,中毒发生行业主要是饮食服务行业和食品摊点 ,占 6 3.4 %。结论 创建卫生城市对预防食物中毒有重要作用 ,加强对饮食行业特别是集体食堂的监督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环节 ,提高卫生监督人员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检验人员的水平 ,是提高食物中毒查明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近几年南宁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8年南宁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监测资料按照中毒发生季节、发生场所、中毒食物种类、中毒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8年南宁市共发生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42起,年均发生1~12起,中毒人数518人,死亡4人,中毒死亡人数占同期食物中毒死亡人数的26.67%;97.62%的中毒为植物性食物中毒;中毒食物主要为四季豆和桐油,共发生16起,占38.1%;中毒发生场所主要在家庭和集体食堂;少年儿童及农民工为高发人群;钩吻及毒蘑菇中毒是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南宁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以少年儿童及农民工为高发人群,集体食堂为高发场所,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宣教,加强卫生监管,以提高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深圳市宝安区1985~1995年间食物中毒情况进行了分析。95起食物中毒81.05%发生于集体食堂;中毒原因以化学性为主,占了80.00%;死亡8例,全为化学性中毒致死,均发生于家中。中毒食品以有机磷农药污染的蔬菜最多见,共发生66起;季节高发月份是10月。该区自1989年以来采取的加强集体食堂卫生管理及预防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郭宁晓  栾玉明  李集宇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28-2431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和特征,为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海珠区2004-2007年食物中毒报表及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a来共发生食物中毒52起,中毒人数610人,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6.8/10万。中毒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第2和第3季度发生的起数最多,占中毒起数的38.46%和44.23%。中毒发生场所起数依次为饮食服务单位、家庭和集体食堂,分别占36.54%、28.85%和23.08%。中毒人数依次为集体食堂、饮食服务单位、家庭和其他,分别占52.79%、25.74%、12.30%和9.18%。致病因素以细菌性中毒起数和人数最多,其次为化学性食物中毒,不明原因和有毒动植物较少,分别占78.85%和91.15%,17.31%和7.54%,1.92%和0.82%,1.92%和0.49%。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主要以变形杆菌、副溶血弧菌、金葡菌为主要致病菌,化学性食物中毒以甲胺磷、盐酸克伦特罗为致病因素。化学性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家庭,发生起数和受累人数少但危害严重。结论广州市海珠区食物中毒形势依然严峻,应针对其发生规律和特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