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理工作在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C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二者融为一体的现代高科技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210例患者PET/CT检查的护理指导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PET/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功能性影像诊断方法。它集中了核物理、放射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优势。PET/CT检查属于临床核医学,是医用辐射的一种[1]。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学示踪剂,探测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以达到从分子水平上观察细胞的代谢活动。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护士应做好检查前后各种准备工作,护理准备工作的质量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淋巴瘤患者行PET/CT检查的真实体验和心理感受,寻找护理需求,为制订相应支持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7—10月,运用现象学研究法,选取10例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血液及儿童肿瘤内科淋巴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方法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结果 淋巴瘤患者行PET/CT检查的真实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18F-FDG PET/CT检查质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0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质量及图像质量。结果 观察组在显像剂外漏(P=0.017)、注射次数(P=0.042)、肠道摄取增高(P=0.046)、声带摄取增高(P=0.037)、眼肌摄取增高(P=0.027)、全身肌肉摄取增高(P=0.037)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肿瘤患者在18F-FDG PET/CT显像检查过程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检查质量和图像质量,使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获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PET/CT检查患者心理分析和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T/CT检查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观察法和问卷法对受检者进行心理分析,评估受检者心理状态及情绪状态。结果:在243例受检者中,情绪紧张者86例,焦虑者38例,恐惧者15例。结论:及时发现受检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满足受检者的心理需要,可以保证检查的效果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郑丽丽  张莺 《家庭医药》2016,(8):153-154
小儿癫痫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难以准确定位等特点。PET/CT是用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通过探测病灶对示踪剂异常摄取情况了解癫痫病灶的葡萄糖代谢状态,发作间期癫痫灶葡萄糖代谢表现为低代谢状态,而发作期则表现为高代谢状态。本研究通过169例癫痫患儿在进行脑PET/CT检查过程中护理配合和体会,提出有针对性的患儿处理经验细则,总结出检查前后医护人员对癫痫患儿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安全教育及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有效降低患儿和家长紧张、焦虑的情绪,并积极配合检查,达到影像质量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PET-CT检查时护理配合。方法对68位宫颈癌行PET-CT检查患者采取全面整体的护理措施。结果68位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符合医生诊断要求。结论检查前有效沟通、全面了解患者情况,有效完成药物注射,做好检查时的配合、细致的护理工作是获得患者配合,减少干扰因素,获得满意图像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任健 《河北医药》2012,34(10):1486-1487
目的 18F-FDG PET/CT 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2例恶性肿瘤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或局部扫描;测量兴趣区标准化摄取最大值(SUVmax),勾画生物靶区,评价肿瘤放疗疗效.结果 扩大放射治疗靶区患者37例;缩小放射治疗靶区患者18例;调整放射剂量患者42例;由根治性放疗转为姑息放疗的患者17例;肿瘤放射治疗后评价疗效49例;19例患者在放射治疗后PET/CT复查有肿瘤复发或者残留.结论 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PET/CT,可使肿瘤准确分期、生物靶区精确勾画,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肿瘤患者行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断层(PET)/CT检查的护理要点,以改善图像质量。方法对6 971例行18F-FDG PET/CT检查的肿瘤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分析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成像质量的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达标率为100%,无患者因焦虑、不理解或恐惧核医学而拒绝检查。结论了解肿瘤患者的病史及一般情况,检查期间充分注意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注意各项技术细节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有效提高图像质量、保证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身18F-FDGPET/CT和全身CT平扫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恶性肿瘤的检出效能。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3月行全身PET/CT检查并伴有检查前2周内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的患者30例。全身PET/CT显像和全身CT平扫均按5分法进行评分,并将血清肿瘤标志物测量值除以正常上限值以实现归一化处理。以病理诊断或临床随访为"金标准",绘制全身PET/CT和全身CT显像评分的ROC曲线,计算二者曲线下面积,并比较其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将显像评分合并成两类:阴性(0、1、2分)和阳性(3、4分),分别计算全身PET/CT和全身CT相对于金标准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全身PET/CT及全身CT显像评分相对于金标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62(0.821~0.995)和0.917(0.757~0.98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9)。二者的灵敏度均为80.00%(8/10),特异性均为100.00%(20/20),准确性均为93.33%(28/30),阳性预测值100.00%(8/8),阴性预测值均为90.90%(20/22)。结论全身PET/CT和全身CT平扫在预测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是否存在恶性肿瘤病变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ET/CT在卵巢良恶性及交界性肿瘤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至2011年采用手术或者病理学确证的34例卵巢良恶性及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4例患者经PET/CT检测证实卵巢良性肿块17例,肿瘤直径为3~22cm;恶性肿瘤15例,肿瘤直径为2~30cm;交界性肿瘤2例,肿瘤直径为4~6cm。PET/CT和常规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准确性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常规影像学检查相比,PET/CT的临床诊断灵敏度显著性较高(P<0.05),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ET/CT对于妇科卵巢良恶性肿瘤以及交界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PET和PET/CT是一种以全身、功能性扫描为特征的显像技术,对大多数肿瘤而言,18F-FDG PET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及功能显像的优势,可用作全身代谢功能异常的无创性检查,而PET/CT融合了解剖和功能显像,进一步提高了优越性。在全身性疾病——淋巴瘤的诊治中,PET和PET/CT对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瘤的诊断检出率、淋巴瘤分期和再分期、疗效预测和评估、检测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复发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均优于CT等传统影像技术,因而PET和PET/CT在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并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PET/CT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ET/CT是将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影像设备。PET能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组织的生理、病理、生化、代谢改变;多排螺旋CT则可显示机体精细的解剖结构。PET/CT实现了PET图像和CT图像的同机融合,形成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具有极高的诊断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着重介绍PET/CT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已成为当今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城市妇女平均每30人中就有1人罹患乳腺癌,且以每年3%~4%的增长率上升。乳腺癌在诸多癌症中是最有可能被治愈的,化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最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已成为当今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城市妇女平均每30人中就有1人罹患乳腺癌,且以每年3%~4%的增长率上升.乳腺癌在诸多癌症中是最有可能被治愈的,化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最主要方法,化疗疗效的快速准确评价,不但可以为患者提供充分有效的化疗,提高治愈率[1],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化疗对机体正常组织、器官的损害,提高生存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功能影像设备(核医学影像)在医学诊断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常用18F-FDG作为放射性示踪剂[2],它能使肿瘤组织糖代谢可视化.  相似文献   

16.
应用PET/CT探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6例确诊为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PET/CT扫描,观察异常代谢部位,并与正常对比.结果 5例患者PET/CT显示患侧三叉神经脊束核部位明显高代谢.结论 三叉神经痛的发生可能与三叉神经脊束核的异常放电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肿瘤PET/CT的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子宫肿瘤患者80例,都进行子宫恶性肿瘤PET/CT与手术病理分析。结果 PET/CT检查判断良性肿瘤67例,恶性肿瘤13例;而病理判断为良性肿瘤68例,恶性肿瘤12例;为此子宫恶性肿瘤的PET/CT检查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8.5%和100.0%。结论子宫恶性肿瘤PET/CT的表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并具有一次即可完成体部扫描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永克  厉红民  郑磊  陈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615-3616
目的:回顾了156例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探讨CT在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18F-FDGPETCT显像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显像均发现恶性肿瘤病灶,PET与CT均有肯定诊断结论的占75.0%,CT独立诊断的占5.1%.CT扫描能减少PET假阳性的误诊和假阴性的漏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论:PET和CT图像的融合弥补了彼此在临床应用中的弱点,CT提高了PET/CT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ET/CT检查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肺癌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解放军第105医院肿瘤诊疗中心经病理诊断或随访证实的99例肺部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肺部病灶PET显像的FDG最大标准摄取值( SUVmax )、CT显像,分析PET/CT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PET/CT和肿瘤标志物联合运用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PET/CT 检查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19%、77.78%、83.84%;肿瘤标志物( CEA、CA125、CA19-9、NSE、SCC)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42%、77.78%、84.85%;联合PET/CT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30%、83.33%、93.94%,与PET/CT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无法明确病理诊断的肺部疾病患者,联合PET/CT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18F-FDG PET/CT联合胸部薄层CT鉴别诊断肺部病灶的准确性,并获得18FDG PET/CT联合胸部薄层CT诊断肺癌的可能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