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低剂量CT(LDCT)扫描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对于体模磨玻璃结节(GGN)检测的敏感性和清晰度,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Revolution CT对放置有6个GGN的仿真胸部体模进行检查,将噪声指数固定为14分,设置不同的前置ASIR权重进行CT扫描。分别在矢状位和冠状位的最大截面测量GNN的长径和短径,观察不同剂量对GGN长短径误差和失圆度的影响;比较不同辐射剂量扫描时对GGN的诊断敏感性;利用4分法观察不同辐射剂量扫描时GGN的清晰度。结果:60%前置ASIR扫描时GGN长短径误差和与失圆度显著高于0%和20%(P<0.05);40%前置ASIR扫描的长短径误差和与失圆度显著低于0%(P<0.05),但是0%和20%以及20%和40%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辐射剂量扫描对于GGN的诊断敏感度均为100%;辐射剂量可以影响GGN的清晰度和失真度评分,辐射剂量越低,GGN的清晰度越低,失真度越高(P<0.05)。结论:LDCT对于体模GGN具有很高的诊断敏感性,但是辐射剂量过低会显著降低GGN的清晰度,在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SiR-V算法结合双低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对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长江大学附属潜江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疑似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扫描方案,观察组采用ASiR-V算法结合双低扫描方案。比较两组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图像质量评价结果。结果 观察组放射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碘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平均CT值、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高于对照组,SD值低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图像噪声、图像失真度、图像整体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SiR-V算法结合双低技术可降低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可获得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5.
陈钰  吴献华 《江苏医药》2023,(2):207-210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不断年轻化趋势。CT影像组学能从影像图像中高通量计算提取和分析成像特征,获得有关肿瘤异质性的高维信息,为肿瘤的术前分期、疗效和预后评价以及诊疗计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综述CT影像组学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冠状动脉增强扫描的体外模型,在保证冠脉CT血管造影( CTA)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的前提下,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浓度对比剂在冠脉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将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克沙醇注射液(270 mgI/ml)采用等渗盐水进行稀释,其浓度为3:.24、4.32、5.40、6.48、7.56、8.64、9.72 mgI/ml,以上液体分别置于7支相同长度的输液管内,按碘溶液浓度由低至高进行编号(①~⑦)。每次将3支输液管固定在鲜猪心上,模仿三支冠脉走行。采用256层螺旋CT将管电压设为80 kV,电流采用105、210、315 mA,再固定电流105 mA时变换不同电压80、100及120 kV,记录输液管中CT值、噪声值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 CTDIvol、DLP、ED)及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管电压固定80 kV时,改变管电流(105、210、315 mA),CT值、SD、SNR、CNR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CTDIvol、DLP、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105 mA较210 mA及315 mA ED分别降低了50.62%和67.01%。管电压固定105 mA时,改变管电流(80、100、120 kV),3组不同管电压间图像质量评分及SD、SNR、CNR无明显差异( P >0.05);而其管内CT值、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 kV较100 kV及120 kV ED分别降低了47.80%和65.84%。管电压固定80 kV时,改变管电流(105、210、315 mA),或当管电流固定105 mA时,改变管电压(80、100、120 kV),碘溶液组(①~⑦)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对冠脉体模扫描表明,在不影响诊断质量的前提下,低剂量CT扫描参数与低浓度对比剂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冠脉CTA成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扫描对外伤性肋骨骨折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分别予以常规剂量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评价不同剂量CT扫描的影像质量级别,并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来评估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扫描的影像质量Ⅰ级为90.2%,Ⅱ级9.8%,低剂量Ⅰ级为85.4%,Ⅱ级为14.6%,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低剂量扫描的CTDIvol为(9.74±0.81)mGy,DLP为(231.52±19.42)mGy·cm,明显低于常规剂量(13.04±0.74)mGy,(364.84±17.58)mGy·cm(P <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置迭代重建算法-V(ASIR-V)技术对腹部增强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5 ~2020-07于河南宏力医院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的16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C、D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增强CT扫描,B-D组分别采用20%前置ASIR-V、40%前置ASIR-V、60%前置ASIR-V进行增强CT扫描,其余CT参数均保持一致,比较四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4组中,C组图像质量评分最高,其次为A组、D组,B组图像质量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D组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最低,其次为C组、B组,A组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前置ASIR-V技术可有效优化腹部增强CT扫描的图像质量,并有利于减少CT扫描期间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成像中优化CT扫描条件对检查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96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行PET/CT检查,对照组在CT常规条件下进行,观察组在CT优化条件下进行.对比两组不同体重患者的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IRIS迭代重建技术与CARE dose 4D自动毫安控制相结合在肝脏平扫中对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1)尸体标本研究:采用130 kV,mAs为250~30(每次递减20)的扫描参数对尸体标本上腹部进行扫描,对扫描后的原始数据分别进行IRIS与FBP重建,经测量分析后选择低剂量扫描IRIS重建后图像的噪声与常规剂量扫描FBP重建噪声相等的扫描条件进行临床研究。(2)临床研究:120例进行肝脏CT平扫的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60例。 A组采用130 kV、图像质量控制参考毫安秒150 mAs自动毫安控制进行扫描,分别进行IRIS与FBP重建;B组采用130 kV、250 mAs进行扫描,分别进行IRIS与FBP重建。记录2组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由3名医师采用盲法对4组图像进行噪声测量、对比噪声计算等客观评价及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尸体标本研究得到规律:低剂量扫描IRIS重建后图像的噪声与常规剂量扫描FBP重建噪声相等时mAs可降低至150 mAs。将其应用到临床,临床研究扫描剂量为:A 组CTDIvol 为2?.35~16.3 mGy;DLP为63.4~287.5 mGycm。 B组CTDIvol为25.7 mGy;DLP为523.8~586.6 mGycm。 A组较B组降低了50%~70%。 A1、B1、B23组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B1图像质量高于B2图像质量,A1图像质量与B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2图像质量最差,不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迭代技术与自动毫安控制相结合相同剂量条件下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在保证图像质量条件下可以降低肝脏平扫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剂量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在颅面部联合外伤CT检查中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颅面部联合外伤病人,均行常规剂量CT扫描[常规组,最佳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结合30%自适应迭代重建],在复查CT(与初次扫描间隔<24 h)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按照1∶1∶1均分为A组(n=60,NI25结合40%自适应迭代重建)、B组(n=60,NI30结合50%自适应迭代重建)、C组(n=60,NI35结合60%自适应迭代重建),均使用同一设备进行扫描。比较各组扫描时间、受检者剂量容积指数(CT dose index of volume,CTDIvol)、扫描长度(length,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对比信噪比(compare signal-to-noise ratio,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效果。结果 扫描时间:C组相似文献   

12.
丛林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589-590
目的观察不同扫描起始顺序对胸部CT影像质量评分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1月到2012年10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成年人患者69例,入选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接受了不同顺序进行胸部CT扫描(观察组:从肋膈角扫至肺尖;对照组:从肺尖扫至肋膈角),并对两种扫描顺序的胸部CT图像质量评分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胸部CT扫描各部位图像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由下至上的胸部CT扫描顺序可明显改善成像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13.
陈彤  李镜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4):2193-2194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X线摄影与计算机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新的成像方式,是医学影像技术重要的里程碑。实现了X线成像的数字化处理与存储,使放射科技术人员从繁重、黑暗的工作环境中得到了解放,同时亦使放射科的照片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科通过5年的运行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研究数字X线(DR)摄影与双面阅读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方法 选择90例患者的正位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专业测试版对DR和CR的空间分辨率以及图像质量、受检者照射剂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对比二者在工作效率、图像质量控制以及后期处理技术方面的各自优势。结果 DR和CR均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也能够不同程度的降低辐射给受检者的X线照射量,但DR在工作效率以及医院受益方面却显著优于C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与CR在图像质量、后期处理以及患者吸收剂量等方面比较,DR明显优于CR,值得积极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薄层骨算法重建技术对诊断前颅窝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7例脑外伤临床高度怀疑前颅窝骨折患者行CT常规扫描及薄层骨算法重建,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对前颅窝骨折的CT诊断中,薄层骨算法重建阳性显示率为100%,与常规CT扫描的74.47%相比,2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薄层骨算法重建明显优于常规扫描,它可以明确显示前颅窝骨质损伤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而客观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17.
<正>现代医学是循证医学,作为临床最大证源的医学影像学,包涵了多种影像检查、治疗手段,多种影像检查手段的融合和优化选择,已经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我国影像诊断医疗器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完全接轨,通过国家食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能谱CT双低剂量(低千伏及低浓度对比剂)对头颈联合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进行头颈CTA联合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双低组和双高组各30例,双低组采用管电压80kVp管电压,对比剂(威视派克)270mgl/ml;双高组采用120kVp管电压,对比剂(欧耐派克)350mgl/ml。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双低组的对比噪声比显著高于双高组(P0.05);双低组的辐射剂量值显著低于双高组(P0.05)。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颈动脉CT值、图像噪声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双低组的图像质量分布情况与双高组的图像质量分布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双低组人均碘摄入剂量(230.58±6.02)mgl/L,双高组为人均碘摄入剂量(308.39±7.14)mgl/L,双低组显著低于双高组(t=45.634,P=0.000)。结论:使用管电压80kVp管电压,对比剂(威视派克)270mgl/ml进行头颈部CTA检查,能够获得与采用120kVp管电压,对比剂(欧耐派克)350mgl/ml剂量下相同质量的图像,但对比剂的摄入更低,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9.
石群  段华秀  鲍翔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96-2498
目的通过对床边DR的影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总结DR床旁摄影的经验与教训,提出改进方法。方法对1265份数字化x线影像资料(1265张影像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部位、阳性率及图像质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影响成像质量因素。结果1265份影像片中,甲级片1032张,甲级片率为81.6%;乙级片181张,乙级片率为14.3%;丙级片52张,丙级片率为4.1%,没有废片。对233张非甲级片进行影像质量原因统计、分析及分类。其中由设备性能问题所致为39张,占16.7%;图像噪声:15张,占6.4%;摄片技术:101张,占43.3%;图像后处理:31张,13.3%;激光相机与打印:10张,占4.3%;人为因素的影响37张,占15.9%。结论影响DR照片质量因素很多,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水平是其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技术在胸部CT平扫中降低辐射剂量和减少图像伪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10例胸部CT平扫患者按扫描时间分为A、B、C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开启智能毫安技术(CARE Dose 4D)模式,A组采用120 kV、B组采用100 kV、C组采用CARE kV技术。使用PACS工作站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测量胸廓入口层面脊柱旁肌肉、肺动脉干层面及右下肺静脉层面的降主动脉CT值、噪声等,记录扫描参数等。对组间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扫描时自动选择管电压及管电流,其中包括13例100 kV、47例120 kV、10例140 kV。B组与A组比较,有效毫安秒(the effective mAs)、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吸收剂量(ED)分别降低10.35%、46.69%、46.26%;C组与A组比较,分别降低35.08%、35.34%、33.48%,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胸廓入口层面组间两两比较,C组和A组间的噪声(SD)、信噪比(SNR)、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和B组比较,C组的SD显著低于B组,而SNR和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的条状伪影及伪影严重程度明显少于(轻于)A组和B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低剂量B组。中下肺层面图像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ARE kV技术能够根据患者体型和解剖部位自动地选择管电压和调整管电流,提高工作效率,在显著降低胸部CT平扫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胸廓入口层面的噪声,减少图像伪影,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