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7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8例。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片10 mg,每天服用1次,治疗8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清MMP-9、IL-6、TNF-α和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9、IL-6、TNF-α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清MMP-9、IL-6、TNF-α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与机体炎性反应激活有关,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MMP-9、IL-6、TNF-α和hs-CRP水平,尤其在并发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杜茜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8):127-12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内皮素(ET-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片10mg,1次/d,治疗6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清ET-1、MCP-1和MMP-9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ET-1、MCP-1和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ET-1、MCP-1和MMP-9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清ET-1、MCP-1和MMP-9水平,明显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AC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5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测定血清IL-6、TNF-α和E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IL-6、TNF-α和E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IL-6、TNF-α和ET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的发生发展与炎性反应有关;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在AC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7,(7):1396-1399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以下简称A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脂蛋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ACS患者9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脂蛋白-a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IL-6、LDL-C、HDL-C和脂蛋白-a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LDL-C、脂蛋白-a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HDL-C测得值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LDLC、脂蛋白-a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HDL-C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为75.56%(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用于治疗ACS患者的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TNF-α、IL-6、LDL-C、HDL-C和脂蛋白-a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以了解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斑块的稳定作用。方法将30例健康人和60例AC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他汀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MMP-9水平。结果ACS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经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他汀治疗组血清MMP-9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清MMP-9水平,可能有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ITP)水平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减少或延缓老年非缺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老年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他汀类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mg/d)及常规治疗组,每组19例。随访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IL-6、MMP-9和CITP的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大小。结果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因转氨酶增高停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MMP-9和CIT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IL-6、MMP9和CITP水平及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6、MMP-9和CITP的水平,延缓老年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脑钠素(BNP)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2周.结果 治疗32周治疗组血清IL-6、 GMP-140和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可以使血清IL-6、GMP-140和BNP水平显著下降,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各40例,在常规ACS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或辛伐他汀20 mg/d,观察5个月。测定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观察对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t=6.75、6.34,4.32、4.12,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t=3.15、3.11,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瑞舒伐他汀组略低于辛伐他汀组,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2,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具有显著抗炎作用,都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瑞舒伐他汀抗炎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行PCI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miR-155/SHIP-1信号通路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81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1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和瑞舒伐他汀组(90例,PCI术前12 h、2 h分别给予20 mg瑞舒伐他汀),记录临床基线资料。分别于术前及PCI术后24 h取外周血,检测c Tn I、IFN-γ、TNF-α、IL-6水平,以及血清miR-155和外周血单核细胞SHIP-1的mRNA表达,检测调节性T细胞(CD4~+Foxp3~+T)。术后30 d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出现的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患者c Tn I、IFN-γ、TNF-α、IL-6和血清miR-155的表达显著降低,SHIP-1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CD4~+Fox P3~+Treg比例增加(P<0.05)。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术后30 d的严重心血管意外事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使用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iR-155/SHIP-1信号通路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4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行血清IL-6及TNF—α检测。结果ACS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0.67±0.05)μg/L、TNF-μ(65.1±13.2)μg/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0.74±0.08)μg/L、TNF—±(73.6±12.0)μg/L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IL-6、TNF—α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性反应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术后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术前术后均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IL-8、CRP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6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8、CRP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采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开放法将62例ACS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患者血浆CRP和IL-6的浓度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浆CRP及IL-6水平变化。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及IL-6水平明显升高,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浆CRP及IL-6水平均明显下降,而常规对照组CRP和IL-6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浆CRP和IL-6水平,在AC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脉支架植入(PCI)患者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90例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随机均分为瑞舒伐他汀负荷剂量组(A组,20mg/d)、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组(B组,10mg/d)和阿托伐他汀组(C组,20mg/d),测定术前和术后24h血清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随访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A、B、C组术后ET-1、MMP-9和hsCRP水平均增加,A组ET-1、MMP-9和hsCRP水平增幅小于B、C组(P<0.05)。A组术后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6.90%vs.13.3%和14.3%)(P<0.05和P<0.01)。结论早期应用负荷量瑞舒伐他汀可减少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增加,降低术后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王宁  马静 《中国医药科学》2011,(10):15-16,25
目的研究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9、MMP-2及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6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9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随机将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3例)和常规组(28例),比较各组间血清MMP-9、MMP-2及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 ACS组与SA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MMP-9、MMP-2及h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干预后血清MMP-9、MMP-2及h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MMP-9、MMP-2及hs-CRP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7,(11):1510-1513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强化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的远期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临床治愈后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的ACS患者102例,按照瑞舒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5例,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在同一组医师的指导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剂量为20 mg,qd,po,对照组为10 mg,qd,po。两组患者均治疗1年。比较两组患者1年主要心脏事件(MACE)累积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脂水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内MACE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LDL-C与IL-1β、TNF-α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ACS患者的远期预后,这可能与其调控脂质代谢及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ACS患者50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血清TNF-α及IL-6检测,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ACS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普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 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普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IL-6、TNF-α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性反应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以及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影响,以探讨普罗布考和瑞舒伐他汀联合使用在治疗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优势所在。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0月-2011年8月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230例,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20例)和联合治疗组(110例)。另选取30例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10 mg口服,每晚一次;联合给药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口服的基础上予以普罗布考250 mg,每日2次。6个月末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6个月末,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均较常规治疗组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炎性因子IL-6和TNF-α水平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5)。结论普罗布考和瑞舒伐他汀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较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地缩小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降低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鲁其良  毕立志  乔涛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2653-265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ACS患者12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为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MP-9、TIMP-1的变化.结果 治疗3周后治疗组血清MMP-9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下降,血清TIMP-1水平明显升高,MMP-9/TIMP-1值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MMP-9/TIMP-1值,从而减少炎性反应,稳定斑块,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氧自由基丙二醛(MDA)、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将本院60例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次,每晚服用1次,疗程为14d;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ency score,NDS),血清MDA、IL-1β和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NDS值、MDA、IL-1β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MDA、IL-1β和TNF-α水平,提示该药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瑞舒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扩张性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DCM心力衰竭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纠正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血清TNF-α、IL-6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LVEDd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5),LVEF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LVEDd有进一步缩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血清TNF-α[(149.76±1.16)和(177.76±1.39),P<0.05]、IL-6[(24.37±1.45)和3(2.37±1.55),P<0.05]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明显改善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有利于DCM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