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肺复苏后内环境的变化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肺复苏(CPR)后的内环境变化是由于呼吸、心跳停止造成全身器官缺氧缺血和复苏后循环重新建立,各缺血器官血流恢复,进而发生再灌注损伤所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及时治疗由此继发的严重代谢紊乱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尤其是及时进行脑复苏,是获得CPR真正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儿童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危急的情况之一,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儿童心跳呼吸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机体长时间的缺血缺氧,容易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患儿长期存活率并不高,远期预后不佳.因此,如何使心肺复苏更为有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该文就影响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心跳呼吸骤停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心跳骤停后,心脏丧失排血功能,脑血液循环中断,呼吸亦停顿,机体濒临死亡状况,如能立即积极给予心肺复苏仍有可能挽救生命。由于心跳骤停,血液循环中止,供氧中断,机体组织缺血缺氧,CO_2及无氧代谢产物——乳酸大量堆积,形成酸中毒,而以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较为多见,同时细胞内钾离子大量释出,进一步影响心肌收缩功能和冠脉的血液灌注,因此使用心肺复苏药物和维持体  相似文献   

4.
30064例住院患儿中心跳呼吸骤停及心肺脑复苏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0,064例住院患儿进行了心跳呼吸骤停和复苏措施的调查。系统总结了小儿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特点,发现年龄愈小其发生率愈高,原发疾病以感染多见(占84.55%),窒息是发生骤停的主要直接因素,多为缺氧后极缓窦律而停搏,即时存活较成人高但常可反复骤停,复苏后体温不升、脑水肿、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和严重腹胀较易发生。通过比较发现气道通畅是复苏的关键,宜道选肾上腺素静脉注射,而心内注射和联用‘三联针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研究所(630014)吴仕孝新生儿重度窒息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停止均需复苏,但不应等待呼吸心跳完全停止才进行抢救。当呼吸无效且心率慢至60~80/分时,即应进行心肺复苏。本文主要讨论新生儿窒息时的诊断及复苏要点。诊...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缺氧缺血对脑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的影响及苯巴比安干预效果,本实验将7日龄Wistar大风制成缺氧缺血模型,测定脑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比(RCR),最大呼吸连度(MRR)、ATP合成量,并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苯巴比妥干预治疗组。结果显示:缺氧缺血红线粒体RCR、MRR、ATP今成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干预治疗后,RCR、MRR、ATP合成量较缺氧缺血组明显升高。证实,缺氧缺血可损伤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而苯巴比妥对线粒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肺复苏时肾上腺素用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认为,加大肾上腺素用量可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我们对34例突发心跳骤停患儿复苏期间肾上腺素用量进行了观察。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4例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2mo~14a,其中2mo~1a13例,2a~6a15例,7a~14a6例.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有急性喉梗阻6例,急性中毒11例,意外窒息5例,神经根炎严重缺氧5例,其他7例,均在骤停3min内进行复苏(平均1.83min)。二、复苏方法与用药均给予人工辅助呼吸和胸外按压,23例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均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后立即静注肾上腺素,按剂量分3组,1组(0.01~0.02)mg/(kg·次),2…  相似文献   

8.
心跳呼吸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病(附2例报告)山东龙口市人民医院(265701)战永才,李桂芳,李福香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屡见报道,但儿童心跳呼吸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病尚未见报道,现将作者经治2例报告如下。例1男,14天,因咳喘3天,紫绀2小时入院。查...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与器官系统缺氧缺血损伤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对33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临床资料的分析显示,重度窒息后有较高的各器官系统缺氧缺血损伤发生率,而多器官系统损伤发生率与室息持续时间正相关,r=0.3697,0.01〈p〈0.025,强调加强产前保健、提倡新法复苏及窒息复苏后及时转诊在减少窒息发生,缩短窒息时间及减轻窒息后缺氧缺血损伤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现场心肺复苏的提高和普及,为复苏争取了时问,且提高了脑复苏的成功率,而复苏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抢救成败的重要一环。为此,作者根据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特点,回顾总结了我院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药物使用及其监测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急救复苏水平提高,院内小儿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增高,但对小儿院前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仍不力,以致不少患儿失去抢救时机而死亡。本文通过对21例小儿院前呼吸心跳骤停及其抢救情况分析,就目前基层医院小儿急救存在问题及如何加强此项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心、肺复苏(心跳呼吸停止后的抢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然而近代医学复苏术的历史并不久,约一百年前开始开胸直接心脏按压法,使复苏效果为之一新。1960年首次成功地应用胸外心脏按压术后,复苏对象不再局限于外科手术台上的病人,普通病房乃至各种现场上的许多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过及时胸外心脏按压得以复生。现在心、肺复苏术已广为应用,复苏的技术不断改进,复苏所用器械不断完善,复苏的知识正在普及到广大群众。许多因素促使小儿时期心跳、呼吸骤停的发生率相对地比成人高,复苏的成功率也相应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1个月,系双胎之长,因“咳嗽2d、抽搐12h、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30min”入院。入院前2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呈阵发性频咳,无发热,无腹泻。入院前1d在我院门诊静脉滴注头胞唑肟,2h前在家出现抽搐,表现为双目凝视,双下肢抖动,家长未给予重视,6h后来我院急诊,给予安定、苯巴比妥控制抽搐,甘露醇减轻脑水肿,静脉滴注过程中,患儿忽然面色发灰,呼吸心跳骤停,给予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复苏后30min转入我科。  相似文献   

14.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为临床常见的最紧急的病症〔1,2〕,提高复苏成活率,减少后遗症仍为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单位的难题,为探索心肺脑复苏成败相关的因素,对1992~1998年8月曾在我院救治的95例小儿心肺脑复苏病例作回顾性的总结与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心跳呼吸骤停95例,男性58例,女性37例,新生儿39例,~1岁37例,~8岁11例,~14岁8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37例,严重电解质紊乱与补液不当12例,各种中毒9例,颅内出血9例,颅内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溺水、格林巴利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我科1986~1991年收治心跳呼吸骤停106例,其中男77例,女29例;新生儿54例,~3岁47例、~12岁5例。经复苏恢复有效心跳为即时存活16例(15.09%),存活出院为长期存活6例(5.71%),未恢复心跳为复苏无效90例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是唯一的核外遗传物质,为编码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缺氧缺血情况下mtDNA易发生损伤,自由基、一氧化氮产生增多是mtDNA损伤的主要因素。缺氧缺血时mtDNA损伤可致细胞凋亡、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下降,并且不同的组织mtDNA损伤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近20余年来随着医学基础知识的发展,生命主要器官功能衰竭复苏的效果大为提高。特别是机械性的心肺功能维持技术开展以来,心跳、呼吸可在人体首要器官脑功能永久性丧失后仍然长时间存在。虽然心跳、呼吸能赖以机械或药物维持一定时期,但机体已丧失了任何反应能力,心跳总免不了停  相似文献   

18.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是唯一的核外遗传物质,为编码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缺氧缺血情况下mtDNA易发生损伤,自由基,一氧化氮产生增多是mtDNA损伤的主要因素,缺氧缺血时mtDNA损伤可致细胞凋亡,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下降,并且不同的组织mtDNA损伤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医学上何谓生命?存在呼吸(含被动)和心跳即为有生命,但胎儿例外,胎儿无需呼吸却有生命。一旦娩出断脐变为新生儿,则须迅速发动呼吸来维持生命,然而各种因素致使许多初生儿难以正常建立呼吸,此刻急需复苏,复苏失措则产生真正的窒息,且复苏的需求随其胎龄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儿科急诊心肺复苏特点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小儿院外呼吸或心跳停止(或呼吸、心跳停止)的病因、临床特征及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儿科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改善预后寻找可行方法。方法对急诊创伤中心(EDTC)2001年3月至2007年3月急诊心肺复苏(CPR)患儿的临床资料、心肺复苏原因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有199例患儿在EDTC进行CPR。就诊时呼吸停止84例(42.21%),出院时存活54例(64.29%);心跳停止115例(57.79%),急诊CPR后恢复自主循环(ROSC)38例(33.04%),出院时存活9例(7.83%);呼吸停止与心跳停止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2,P=0.000)。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时157例(78.89%)有现场目击者,其中137例目击者为家长(87.26%),42例(21.11%)无目击者;有目击者予院前CPR20例(12.74%);有目击者与无目击者最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45)。意外伤害性疾病(58例,29.15%)是导致小儿急诊CPR的首要原因,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49例,24.62%)和严重感染性疾病(32例,16.08%)。院前救护车转运52例(26.13%)。结论小儿院外呼吸或心跳停止者病死率高,尤其是院外心跳停止者;意外伤害是儿童期急诊CPR的最常见原因,家长是儿童呼吸或心跳停止最常见的目击者;要提高儿科急诊CPR成功率,需要加强监护人对儿童的监护意识,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同时需要对监护人普及儿科急救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第一时间救护患儿的能力,从而改善院外呼吸或心跳停止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