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DP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新型99mTc-标记异腈类心肌灌注显像剂99mTc-甲氧基异腈(99mTc-MIBI),结合潘生丁(DP)试验,对16名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17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及9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了平面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并与心电图改变加以对比研究。结果在16名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中,有15例(93.8%)表现为固定性缺损,其中6例(37.5%)同时合并有可逆性缺损。17例心绞痛患者中,共检出可逆性缺损14例,2例合并有固定性缺损,1例单独表现为固定性缺损。99mTc-MIBI心肌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8.8%。结论潘生丁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于冠心病的诊断较心电图具有更全面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赵云兰 《海南医学》2005,16(2):12-13
目的 观察孤立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左室舒张期的充盈方式。方法 比较LBBB组与正常控制组的超声多普勒参数。结果 发现在参数左室收缩末径、二尖瓣血流频谱的E峰、E/A、E峰减速时间及E峰下降速率存在差异。结论 与正常心脏传导比较,孤立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左室舒张充盈方式异常。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4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作了静息相及负荷相99mTc-MIBI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并采用门电路心血池显像(MGBP)评价室壁运动。结果显示:本组病例心肌灌注显像放射性稀疏缺损(MPD)发生率高达87.5%(35/40),其中可逆性(RPD)57.1%;有MPD者在MPD节段室壁运动异常发生率91.4%(32/35),但RPD组与非RPD组间无显著差异。文中对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及其导致MPD的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99mTc-MIBI心肌SPECT显像出现MPD是反映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的敏感方法,MGBP多指标评价室壁运动可揭示绝大多数MPD节段的室壁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观察男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室舒缩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对31例男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组)、21例正常男性(对照组)和62例男性陈旧心肌梗死(OMI纽)分别进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门控心室功能显像,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的SPECT图像和功能参数进行检验分析和比较。结果SMI组心肌摄取异常病灶多为单发,且总的异常节段数低于OM1组(P〈0.01);其心脏舒缩功能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明显好丁OM1组(P〈0.01);SMI组的射血分数与峰值充盈速率、峰值收缩速率存存着线性同归关系(P〈0.05)。结论SMI对心肌的损害较轻,对心脏舒缩功能无显著件影响。  相似文献   

5.
徐卫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1):131-131,134
目的 进一步证实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并与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作比较。方法 应用Infinia双探头单光子断层显像仪(SPECT),分别检测4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70%)和42例健康人(对照组)。结果 42例冠心病患者中,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出现异常改变(左心室大小异常或心肌放射性稀疏或缺损)的患者有35例(83.33%),心电图出现缺血改变(ST_T改变)的患者18例(42.86%)。超声心动图检出有节段性室壁活动异常的患者17例(40.48%),42例健康人中,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出现异常改变的患者5例(11.9%)。结论 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是一种诊断冠心病的最可靠的无创性的方法,且优于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QRS离散度(QRSD)对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心室非同步运动的评价情况。方法42例心内科住院时发现的伴有LBBB的患者,按病因分为孤立性LBBB组(7例)和合并器质性疾病的LBBB组(35例),另选择2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间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数据,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比值、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指数(TS-SD)、QRSD、QRS间期(QRSd); LBBB两组QRSD、QRSd分别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做多元相关性分析。结果LBBB组与对照组比较,除孤立性LBBB组LVEDD外(P=0.145),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BBB两组之间比较,除QRSd外(P=0.175),其余指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LBBB两组QRSd与QRSD均与LVEF呈负相关,其中QRSd的相关系数为-0.310(P=0.046),QRSD的相关系数为-0.341(P=0.027); QRSD与TS-SD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318(P=0.040),其余指标相关性不强。结论心电图QRS离散度对评价LBBB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损害方面有参考价值,对评价心室非同步运动方面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和分析心脏X综合征患者ATP负荷^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ATP—MPI)的特点。方法选取临床符合心脏X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28例,分别行ATP负荷及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并分析显像结果。结果11例男性患者中有7例(63.64%)出现异常心肌灌注显像,其中有6例(85.71%)表现为可逆性分布,1例(14.29%)表现为反向再分布;17例女性患者中有12例(70.59%)出现异常心肌灌注显像,其中9例(75%)表现为可逆性缺损,3例(25%)表现为反向再分布。男女性出现异常心肌灌注显像的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ATP负荷^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是评价心脏x综合征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99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在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病人中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50例LBBB患者均完成二日法门控负荷/静息MPI、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TT)、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NG-MPI和G-MPI在LBBB病人中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并对各种无创性诊断技术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G-MPI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方面要明显高于NG-MPI(P<0.05),G-MPI与NG-MPI相比能明显提高对LAD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P<0.05).G-MPI诊断的敏感性要高于ETT,P<0.05.在诊断的准确性方面G-MPI与ETT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LBBB病人中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非门控心肌显像和其它无创性诊断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冠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因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而进行冠脉造影(CAG)、CCTA和SPECT心肌灌注显像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以CAG为金标准,评价CCTA和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CCTA检出患者24例(70.59%),检出主要冠脉50支(49.02%);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出可逆性缺损者20例(冠脉36支)。以CAG为金标准,根据患者例数,CCTA诊断灵敏度95.65%,特异度81.82%,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灵敏度82.61%,特异度90.91%;根据冠脉支数,CCTA诊断灵敏度88.37%,特异度79.66%,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灵敏度72.09%,特异度91.52%。结论CCTA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两者互为补充,综合判断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陈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功能学变化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眭:对45例心肌缺血(AN)、31例阴性对照组和69例陈旧心肌梗死(OMI)分别进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门控心室功能ECT显像。比较3组断层显像间心肌各壁放射性分布的状况及左心室舒缩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AN组呈现可逆性放射性缺损或分布减低;除最大充盈时间(TPFR)外,各组的左室射血分数(EF)和峰值充盈速率(PFR)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对心肌的损害和引起PFR和PER减低较OMI组轻,OMI对心脏舒缩功能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99mTc单光子断层扫描改变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99mTc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诊断小儿病毒心肌炎(VMC)的价值。方法:运用^99mTc-SPECT心肌灌注显像法检查VMC患儿的心肌病变,行门控心肌显像时观察EF值和局部室壁活动。结果:100例VMC患儿中68例(68%)心肌显像异常。VMC急性期心肌为像阳性率为67%,恢复期为69%,慢性期为69%,差异无显性。门控组显像阳性率(86%)高于非门控组(61%,P<0.05)。心肌炎组与正常组相比,EF值差异无显性。结论:^99mTc-SPECT心肌显像能较直观地表现病变心肌的部位,形态,范围和程度,对诊断VMC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并对VMC治疗和预后有指导作用。门控心肌显像的敏感性与准确性更高,且可观察EF值和室壁运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门控核素心肌灌注SPECT显像(G-MPS)相位分析技术(SyncTool)评价左束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和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对左室非同步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行G-MPS的LBBB?RBBB和正常对照(NL)患者各30例,所有患者的心功能均正常?由Philips Cardio MD QGS自动计算出患者的舒张末期容积(end diastolic volume, EDV)?收缩末期容积(end systolic volume, 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将重建后的G-MPS短轴图像由SyncTool进行室壁相位分析,以得到左室非同步参数相位标准差(phase standard deviation, PSD)和相位直方图带宽(phase histogram bandwidth, PHB)?结果:与RBBB组以及NL组相比,LBBB组的PSD和PHB显著增加(P < 0.01); EDV?ESV显著上升(P < 0.01);LVEF显著下降(P < 0.01)?与NL组相比,RBBB组的上述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1)?若以PSD > 12.4°作为判断左室非同步的标准,则LBBB组?RBBB组和NL组的左室非同步发生率分别为70.0%?16.7%?0.0%;若以PHB > 43.7°作为判断左室非同步的标准,则LBBB组?RBBB组和NL组的左室非同步发生率分别为63.3%?13.3%?3.3%?PSD(或PHB)异常的LBBB亚组的左室功能明显低于PSD(或PHB)正常亚组(P < 0.01)?结论:G-MPS相位分析技术能够准确评价束支传导阻滞对左室非同步的影响,LBBB更易引起明显的左室非同步及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为对比,探讨^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桥患者心脏功能评价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心肌桥患者31例,正常人11例)接受^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及冠脉CTA检查的住院患者,全部患者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18例行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我们对纳入对象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发现心肌桥心肌缺血性改变15例,阳性检出率为51.61%(16/31);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发现心肌缺血7例,阳性检出率为38.89%(7/18),心肌桥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缺血性改变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对心肌桥心肌缺血的诊断呈正相关(P〈0.05,r=0.369)。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射血分数在心肌桥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其他检查手段相比,门控静息或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可以发现心肌桥所导致的心肌缺血性改变,并为心肌桥患者心脏功能的评价提供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SPECT显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A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8例(B组)及正常者40例(C组)均行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并半定量分析其MPI结果.结果 全部糖尿病患者中有40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糖尿病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6.7%,特异性为70.0%,准确性为82.5%:A组心肌灌注显像$3S评分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可以成为诊断糖尿病冠心病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及时检出糖尿病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并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储备功能减低,为临床预防和干预性治疗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人及29例正常对照者做了心肌灌注显像及心血池显像,结果表明,HCM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节段性左心室心肌肥厚,以室间隔部位不对称性肥厚最为典型;部份病人尚见有局部心肌灌注缺损,提示有心肌供血不足。心血池显像可见HCM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轻微增高,但舒张功能明显减低,以1/3充盈分数(1/3FF)及峰充盈时(TPFR)最为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动、静态核素心肌显像与QT离散度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红  吕桂芬  韦令欣  谢剑  吴枫 《广西医学》2001,23(2):260-261
目的:了解心肌缺血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对71例疑诊冠心病者用^99Tc-MIBI心肌门控断层显像技术(ECT)检查,发现可逆性心肌充盈缺损者34例(A组),固定性充盈缺损者11例(B组),未见异常者26例(C组)测量各组QT离散度及射血分数(EF)。结果:A组分别较B组、C组显著增大(P<0.01),B组及C组无显著变化(P>0.05);存在心肌充盈缺损者(A、B两组)EF均有显著异常(P<0.05)。结论:提示心肌缺血是导致QTd异常的原因之一,对存在可逆性心肌充盈缺损者,应及时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评价糖尿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Ⅱ型糖尿病患者46例,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54.2±9.6)岁,吸烟18例;健康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4±10.2)岁,吸烟17例。所有患者在入组后抽取清晨空腹血检测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两日法先后进行腺苷负荷、静息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应用定性和半定量计分法对比分析两种状态下的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参数,包括总差值(SD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吸烟史及BMI等临床特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TC、TG、LDL-C、SDS较对照组明显增高,HDL-C和LVEF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负荷状态下有37例(78.3%)共计79个节段出现心肌血流灌注异常,其中可逆性缺损占41个节段,部分可逆性缺损占33个节段,固定缺损5个节段;对照组40例中有5例共计7个节段存在血流灌注异常,均为可逆性缺损,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血脂代谢紊乱,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也减低,通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及时检出糖尿病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储备功能减低患者,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对于延缓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处不同水平血清总胆红素的新生儿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影像特点和预后评估的关系。方法用99Tcm-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脂(ECD)对28例不同水平TSB的新生儿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并同时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BAER);对其中25例患儿的智力、听力及神经系统检查进行了1.3年随访。结果随着TSB的升高与脑血流灌注显像异常率为:220.5μmol/L组,11%(1/9);42.0μmaol/L组,43%(3/7);427.5μmnol/L组,83%(5/6)。显像异常9例中,无后遗症者2例;有轻度后遗症者2例;有严重后遗症者2例;死亡3例。结论脑血流SPECT断层显像能对胆红素脑病做出早期诊断;并对病灶定位、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较大帮助,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心脏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63例,其中肺叶切除组42例,全肺切除组21例,于术前及术后10 d行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比较手术前后不同检查方法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等指标差异。结果手术前心肌灌注显像正常者50例(79.37%),手术后心肌灌注显像正常者34例(53.9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3,P=0.002);手术后的心肌灌注显像评分低于手术前(Z=10.286,P=0.036);手术后,肺叶切除组和全肺切除组LVEDV、LVESV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较手术前有明显降低(t=3.248,P=0.002;t=4.178,P=0.000),且全肺切除组低于肺叶切除组(t=2.247,P=0.028);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IVEDV、LVES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心脏功能的评估较为准确、客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明江  蔡力  唐英蓉 《四川医学》2009,30(11):1708-1710
目的探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MPI)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5例确诊心肌病患者,根据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成扩张型心肌病组(25例)和缺血性心肌病组(30例)。同时完成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CAG)检查。观察^99mTc-MIBI在心肌的分布情况,分析病损心肌、病变血管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所有55例患者,心肌灌注显像都^99mTc-MIBI放射性分布异常:DCM组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2例(8%),均匀减低14例(56%),不均匀减低3例(12%),花斑样改变6例(24%);ICM组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29例(96.67%),均匀减低1例(3.33%)。冠脉造影检查:DCM组仅1例(4%)发现冠脉异常,但狭窄程度〈50%,ICM组30例(100%)都有不同程度的冠脉狭窄(≥50%);②以核素^99mTc-MIBI在心肌不均匀减低和/或花斑样分布为标准,MPI诊断DCM的敏感性为96.15%,特异性为95.6%,以核素^99mTc-MIBI在心肌呈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分布为标准,MPI诊断ICM的敏感性是96.7%,特异性是92%。结论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的这种特征性分布,对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与冠脉造影有很好的相关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