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八十年代以来,国外有关在DNA水平上通过分析RFLP对HLA系统Ⅱ类抗原分型研究发展迅速。DNA分型方法适用于任何有核细胞,它除了具有与血清学分型及细胞学分型结果高度对应的特点外、还能检出血清学或细胞学方法不能得到的额外多态性。对一些无法作常规分型的病例及骨髓移植供受体配型问题,都可用DNA分型方法加以解决。HLA系统Ⅱ类基因的RFLP分析对于研究基因结构、数目及演化等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HLA-DR、-DQ和-DP亚区DNA分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免疫表型特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诊断中的应用,作者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APL患者骨髓中单个核细胞的免疫表型,并用FISH检测患者是否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发现,少数APL患者免疫表型为CD13 ,CD33 ,CD34-和HLA-DR ,而利用FISH技术检测后,发现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与典型的APL患者HLA-DR-、PML/RARα融合基因( )的结果不同,提示临床上不能只将免疫表型作为诊断白血病的独立指标,而应该结合传统的FAB分型及新兴的分子诊断技术如FISH、PCR等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HLAⅠ、Ⅱ类抗原的组织配型基因芯片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北方汉族人群HLAⅠ、Ⅱ类抗原中分辨度分型研究,建立稳定的HLA检测芯片。方法采用寡核苷酸芯片分型方法,选择了中国人群基因频率较高的等位基因,同时考虑遗传的连锁不平衡,根据HLA-A、HLA-B、HLA-DR、HLA-DQB、HLA-DQA不同基因亚型的独特序列,完成了探针的设计与筛选,共设计了213条探针(HLA-A 56条,HLA-B 66条,HLA-DQA 22条,HLA-DQB 38条,HLA-DR 31条)制成基因分型芯片。采用带荧光标记的引物,用合适的PCR方法扩增HLAⅠ、Ⅱ类抗原上的多态性区域,产物与芯片上探针杂交。杂交结果经荧光扫描并用特定软件分析判断,以此确定样品基因型。结果所有样本的HLAⅠ、Ⅱ类抗原基因分型均获成功。此中分辨度探针可分出598个Ⅰ类抗原等位基因,511个Ⅰ类抗原等位基因,可检出Ⅰ类抗原特异性57个,Ⅱ类抗原特异性30个。结论基因芯片用于HLAⅠ、Ⅱ类抗原分型可行。其分辨率高、特异性强,可用于HLA基因分型、骨髓移植、器官移植的HLA配型、与HLA有密切关系的遗传性疾病的人群筛查。  相似文献   

4.
选用一组抗人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探针,依靠间接免疫荧光技术、Ap-AAP桥联酶标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杂交手段.对111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进行了免疫分型研究。本研究所观察到的T-ALL细胞表型绝大多数反映着正常胸腺细胞分化发育阶段或某些少见类型细胞的表型特征,亦有少数病例则无正常淋巴细胞相对应的表型,表明T-ALL细胞的高度异质性。对T-ALL表型的研究为今后深入探讨胸腺内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以及T-ALL发生学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提供的纯合分型细胞(HTC)和血清对上海地区56例无亲缘关系个体作HLA-A、B、C、D、DR、DQ分型并研究中国人DR-Dw关系后,发现11例Dw3阳性个体中仅5例表达命名相当的DR3特异性,另外6例Dw3阳性者却与DR7及Dw7c(Dw7+Dw17)共同表达于一条单倍型,使同一个体呈现HLA-D“三联体”这样一种未曾报导过的格局。中国人Dw3因而分成两类:一类见于传统的单倍型HLA-DR3-Dw3;另一类组成新单倍型HLA-DR7-Dw7c-Dw30。间接证据表明,后者的出现可能是中国人中一个新的HLA-DQw2分裂体同时参与Dw7c及Dw3功能表达并被HTC所识别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HLA-D区抗原在人体免疫应答,同种移植物排斥反应,和几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关联中,皆起重要作用。D区抗原是由HLA-DR,DQ和DP三个位点编码,在个体内和个体间呈高度多态性。在DNA水平,D区基因已能被RFLP,寡核苷酸分型及基因序列分析等分子技术确认,用放射性标记全长DNA探针,对DR,DQ和DP,α和β链基因进行的RFLP分析,曾用于对HLA-D区等位基因的区分,但因对不同的D区基因间呈交叉反应,结果产生复杂的RFLP图谱,很难辩认出一个位点或一对等位基因的RFLP。 Bidwell和Jarrold(1986)曾用较短的cDNA探针(517bp,360bp,198bp)(相应于DRβ链基因特定外显子)产生较简单的RFLP图谱,可更精确地将特异带认定为  相似文献   

7.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过程,它与致瘤性是各由一组遗传因子所决定。应用细胞融合、DNA转染、RFLP分析和减法杂交等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细胞基因组存在促进浸润、转移的基因(转移基因)和抑制转移的基因(转移抑制基因)。转移基因与转移抑制基因的异常表达及其与宿主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瘤细胞的转移表型。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五种哺乳动物及人的滑膜内衬细胞的超微结构。滑膜内衬由1~3层细胞组成,主要是A型细胞和B型细胞二种类型,也有少数介于这二种类型的中间形态的AB型细胞。讨论了分型的依据和各类细胞的功能意义,以及不同种动物内衬细胞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整合子Ⅰ和ISCR1的分布及结构情况,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分离自临床的57株鲍曼不动杆菌,PCR检测整合酶Ⅰ、整合子Ⅰ、ISCR1以及ISCR1可变区,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并进行测序分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49株整合酶I阳性,其中47株整合子I扩增阳性,RFLP分为2型,测序结果为aacA4-catB8-aadA1和drf17-aadA5。3株ISCR1以及ISCR1可变区扩增均阳性,可变区经RFLP分为1型,测序结果为orf513-qnrA1-ampR-qacEdeltal,ISCR1阳性菌整合子I均阳性,经ERIC-PCR检测将57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27个基因型。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ISCRI携带率较低,氨基糖苷类、甲氧苄啶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盒较常见,ERIC-PCR可用于临床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谢桂岚  李志祥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3,19(10):677-677,685
研究MEG白血病细胞系表达HLA Ⅱ类抗原类型 ,提高对该细胞的HLA Ⅱ基因型的认识。旨在从分子遗传学水平上研究HLA Ⅱ类抗原与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发病机理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分析MEG白血病细胞系HLA Ⅱ类抗原类型。结果是MEG白血病细胞系的HLA Ⅱ类抗原的等位基因型分别是 :DRB1 14 0 6 0 4 10 ,DQB1 0 4 10 0 4 0 1,DPB1 0 5 0 1 0 5 0 1。该项研究提高了对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A Ⅱ基因型的认识 ,并为临床上进一步探讨HLA Ⅱ基因型与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致病基因之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适用于肾移植供体HLA-DR的快速基因分型方法。方法:自行设计合成引物建立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并对110例肾移植供体作HLA-DR基因分型。结果:DNA提取方法可以满足PCR-SSP分型方法对DNA模板的要求。全部操作耗时120min,110例标本均分型成功。基因频率范畴在0.0045-0.1227之间,以DR4、DR15和DR9占多数。结论:PCR-SSP法作HLA-DR分型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等优点。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有文献报道,肝移植后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变化较肝脏酶学的改变更为敏感,其特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中CD3-/HLA-DR+,CD3+/CD25+和CD3+/HLA-DR-与肝移植受者机体免疫状况和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56例肝移植受者移植后肝功能和淋巴细胞亚群,依照肝功能情况划分为肝功能正常组52例和肝功能异常组27例,肝功能异常组中分为急性排斥组7例、药物反应组11例和原因不明组9例。分析各组肝移植受者CD3-/HLA-DR+,CD3+/CD25+和CD3+/HLA-DR-表达水平与其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与结论:肝功能正常组CD3-/HLA-DR+和CD3+/CD25+的表达水平低于肝功能异常组(P=0.011,0.002),CD3+/HLA-DR-的表达高于肝功能异常组(P=0.012)。CD3-/HLA-DR+和CD3+/CD25+在急性排斥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药物反应组(P=0.039,0.048),急性排斥组CD3+/HLA-DR-的表达水平低于药物反应组(P=0.007)。提示CD3-/HLA-DR+,CD3+/CD25+和CD3+/HLA-DR-的表达水平与肝移植后受者机体免疫状况及并发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肝移植后受者并发症的辅助指标以及进行免疫干预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激活的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4+CD25+T细胞及CD4+CD25-T细胞,在oxLDL作用下,将巨噬细胞分别与CD4+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共培养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HLA-DR、CD86的表达;ELISA检测上清液MCP-1、MMP-9、TNF-α、TGF-β和IL-10细胞因子的表达;采用Griess反应测定NO生成量,RT-PCR测定iNOS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D4+CD25+T细胞可显著抑制oxLDL激活的巨噬细胞HLA-DR及CD86的表达、减少NO生成、抑制iNOS mRNA表达和促炎细胞因子生成.结论 调节性T细胞可促使oxLDL激活的巨噬细胞由具有促炎表型的M1型向具有抗炎表型的M2型转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PCR-RFLP方法对7株中国人HLA纯合细胞的DQA1、DQB1基因作基因分型,检出了这些细胞株的DQ基因类型,证实了中国人群存在着一种DRw12与DQA1*0601-DQB1*0301连锁的新单倍型。  相似文献   

15.
HLA-Ⅰ类抗原的组织配型基因芯片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北方汉族人群HLA-Ⅰ类抗原中分辨度分型研究,建立稳定的HLA检测芯片.方法:采用寡核苷酸芯片分型方法,依据第十三届国际组织相容性工作会议报告及相关文献,同时考虑遗传的连锁不平衡,及强脊炎、幼年型糖尿病等与HLA密切相关的遗传病等因素,选择了中国人群基因频率较高的等位基因,根据HLA-Ⅰ类不同基因亚型的独特序列,完成了探针的设计与筛选,最后设计了122条探针(HLA-A56条,HLA-B66条)制成基因分型芯片.采用带荧光标记的引物,用合适的PCR方法扩增HLA-Ⅰ类抗原上的多态性区域,产物与芯片上探针杂交.杂交结果经荧光扫描并用特定软件分析判断阳性探针,以此确定样品基因型.结果:所有样本的HLA-Ⅰ类抗原基因分型均获成功.此中分辨度探针可分出598个Ⅰ类抗原等位基因,可检出Ⅰ类抗原特异性57个.结论:基因芯片用于HLA-Ⅰ类抗原分型可行.其分辨率高,特异性强,可用于HLA基因分型、骨髓移植、器官移植的HLA配型、与HLA有密切关系的遗传性疾病的人群筛查.  相似文献   

16.
管政  张军  沈茜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7,23(10):872-877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 class Ⅱ molecule transactivator,CⅡTA)突变体基因的腺病毒,并观察腺病毒介导该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表达产物的体外功能.方法:采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从IFN-γ诱导后的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获得Ⅳ型CIITAcDNA;利用重叠延伸PCR法构建CIITA突变体基因,并克隆入表达载体pIRES;采用pAdEasy-1系统获得具有感染能力的、携带CIITA突变体基因的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CIITAm)和空载对照病毒(Ad-GFP),并经大量扩增、纯化及滴度测定;将Ad-CⅡTAm和Ad-GFP分别感染HeLa细胞和Raji细胞,流式细胞术观察对诱导型和组成型HLA-DR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了小鼠CⅡTA突变体基因,并构建了携带小鼠CⅡTA突变体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CⅡTAm;经流式细胞术证实感染Ad-CⅡTAm的Hela和Raji细胞较感染Ad-GFP的细胞,其表面HLA-DR分子的表达均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本实验证实了重组腺病毒介导表达的小鼠CⅡTA突变体在体外能够有效地抑制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建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诊断方法的可能性.方法查阅国际上主要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诊断标准和现行技术,通过将基因芯片技术与目前用于HBV基因分型的技术方法进行对比,探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建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诊断方法的可能性.结果HBV的基因分型,既可通过全基因序列比对,也可通过片段基因序列比对,片段基因序列比对是实际工作中HBV基因分型的主要方法,现有报道的技术主要为型特异引物(SSP)PCR扩增法和PCR扩增型特异探针(SSO)杂交法.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敏感、高通量和能够平行检测DNA类型等特点,技术类型属于PCR扩增型特异探针(SSO)杂交法.尚未见有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测的报道.结论借鉴现有的PCR扩增型特异探针(SSO)杂交法,如微板核酸杂交-ELISA显色技术,理论上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建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诊断的方法是完全可能的,并且具有高效、快速和廉价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Ph^1染色体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生物学特征和治疗预后。方法患者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类型;用流式细胞仪对直接免疫荧光标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免疫分型;采用改良的热处理姬姆萨(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同时应用RT-PCR检测ABL/BCR融合基因和MDR1耐药基因。治疗采用针对AML、ALL或二者兼顾的方案。结果Ph^1染色体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治疗效果差,生存期较短。结论Ph^1染色体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研究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Rh阴性表型的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Rh阴性患者样本,其中汉族有效样本91例和维吾尔族有效样本231例.分别采用Anti-C、Anti-c、Anti-E、Anti-e单克隆抗体鉴定Rh阴性表型,及采用人类红细胞RhD基因分型试剂盒(筛查型)(PCR-SSP法)测定Rh阴性的基因分型.结果 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Rh阴性人群中以ccee表型最为常见,且维吾尔族ccee表型频率高于汉族(P<0.05).在RhC/c表型分布上,两族均大部分为cc表型,维吾尔族人群cc表型频率高于汉族,Cc表型频率低于汉族(P<0.05).在RhE/e表型分布上,两族均大部分为ee表型,而维吾尔族人群ee表型频率高于汉族,Ee表型频率低于汉族(P<0.05),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在Rh阴性的基因分布上,两族均以d/d最为多见,维吾尔族d/d远远高于汉族(90.58 %比45.05 %),而汉族的DEL型高于维吾尔族(19.78 %比1.35 %),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Rh阴性表型分布特征与汉族人群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自身分布特点,可为后续的血型遗传学及血型基因进化研究提供参考,临床RhD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确定HLA-DR位点的一个新等位基因.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分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based typing,PCR-SBT)方法对1例白血病患者HLA-DR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新等位基因碱基序列与已知的HLA-DR位点的等位基因都不相同,同源性最高是HLA-DRBl*1404,只有1个碱基的差别,以第2外显子第1位为起点,第33位T→C,17位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由酪氨酸(Tyr)变为组氨酸(His).结论 该等位基因为HLA-DR位点新等位基因,2006年5月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HLA-DRB1*14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