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肩周炎是一种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退行性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发于50岁以上患者,疼痛可局限在肩关节,也可向上放射至头后部,向下放射到腕及手指。肩周炎由肩部病因和肩外原因引起,肩外原因多见于颈椎病。由于多半病人肩关节疼痛伴功能障碍时才就诊,掩盖了原发的颈椎病,在外院单纯以肩周炎诊治,虽有一定疗效,但其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肩周封闭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疗法,复合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肩周封闭治疗,于治疗后4周对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即VAS法)、肩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进行评定。结果 复合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单纯治疗组(P〈0.05),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外展上举)明显〉单纯治疗组(均P〈0.05或0.01),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P〈0.05)。结论 肩周封闭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1周左右会出现患侧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手部肿胀,部分患者伴胀痛,皮温升高,严重影响肩、手功能恢复.发生疼痛及水肿原因,可能与偏瘫后患肢活动减少,经常向患侧卧位,使上肢受压、水肿,血液循环不良或不恰当的牵拉致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及肩关节半脱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肩、手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作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1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肩、手功能恢复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肩手综合征是指发生于急性脑血管病后 3个月内患侧上肢肩部疼痛 ,手指腕关节疼痛、肿胀 ,活动受限及血管运动性改变 ,是脑血管病患者肩痛的主要原因 ,属反射性神经血管综合征范畴。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1997年1月至 1998年 12月住院病人及河南上蔡县人民医院 1998年内科住院病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16 0例 ,男 12 2例 ,女 48例 ,年龄最大 86岁 ,最小 34岁 ,出现肩手综合征 72例 ,占 45 %。1 2 临床表现 患肢肩关节周围进行性疼痛 ,运动受限 ,上肢外展、旋外、上抬受限 ,手指腕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 …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03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患者3例,男2例,女1例;年龄28~37岁,平均32.3岁;2例左侧,1例右侧。3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喙突松质骨螺钉置入内固定。置入后通过肩锁关节脱位评分系统ASSS对患者肩功能进行评定。摄X射线平片观察复位和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位置。3例患者置入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5~70 min,平均62.3 min,未见相关并发症发生。置入后按指导完成功能锻炼,康复满意。随访6个月~1年,所有患者喙突骨折均愈合,喙突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对位。肩锁关节复位,肩关节无疼痛,可从事各种活动,肩关节外展、前展、后伸受限小于10°,ASSS功能评定为优。通过对文献分析,喙突骨折的发生是由于附着于喙突之上的喙肱肌与肱二头肌联合肌腱、胸小肌肌腱强力收缩牵拉所致,而并非喙锁韧带牵拉。锁骨钩钢板联合松质骨螺钉置入内固定喙突,可有效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置入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以神经精神症状首发的肺癌临床特点、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脑先行肺癌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8-05—2010-05收治的12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其中16例以神经精神症状发病就诊,首诊时全部误诊,误诊率12.9%,所有病例多次就诊于神经科,被误诊为脑血管病、癫、更年期综合征、原发性脑肿瘤、肩周炎、颈椎病。结论对以神经精神症状发病的患者,除考虑神经系疾病外,还应想到肺癌的脑转移。  相似文献   

7.
偏瘫后发生的偏瘫肩痛是脑卒中患者经常出现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高达84%[1]。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分类繁琐,治疗较棘手,若不进行积极处理可引起严重的偏瘫肩痛及关节活动度受限,严重者可引起肩手综合征。偏瘫肩痛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度,尽可能提高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我科2011-02—2012-04同步应用激光和短波治疗偏瘫肩痛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椎牵引加经气导平治疗颈椎病引起的手臂麻木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颈椎牵引加经气导平治疗颈椎病引起手臂麻木疼痛28例.结果 颈椎牵引加经气导平治疗颈椎病引起的手臂麻木疼痛总有效率为96.4%.结论 颈椎牵引加经气导平治疗颈椎病引起的手臂麻木疼痛能改善颈椎的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根轴水肿、炎症,使压迫肩神经引起的手臂麻木疼痛症状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目前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多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物治疗为主。由于口服药物存在较多的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用和该病的治疗效果。观察红外线配合青鹏膏剂对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有效性及其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6-10/2007-01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和上海市市东医院康复医学门诊就诊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70例,诊断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患者对试验及治疗均知情同意,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将7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n =30)和对照组(n =40)。②试验方法:治疗组在患处外涂青鹏膏剂的基础上再给予红外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红外线治疗。③试验评估: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进行疗效分析,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果:纳入肩关节周围炎患者7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周后疼痛均有改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治疗后2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②治疗后两组肩关节活动功能的改善基本一致,治疗1周和治疗2周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治疗组患者外用青鹏膏剂,未发生局部皮肤瘙痒、破溃等不良反应。 结论:红外线配合青鹏膏剂具有能迅速减轻肩周炎患者疼痛的作用,但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没有突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金属缝合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肩锁关节脱位由于固定难度大,后期并发症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对于严重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存在诸多争议。 目的:介绍应用锁骨远端切除缝合锚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方法,以及临床病例随访疗效分析。 方法:对四川省骨科医院2006-11/2009-01收治的2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随访,均行锁骨远端切除,缝合锚临时重建喙锁功能,联合腱外1/2转位重建喙锁韧带,可避免肩锁关节炎的发生。最终随访时应用放射学评估,并采用UCLA评分、Constant评分以及肩关节简明测试问卷SST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估。 结果与结论:重建后随访9~26个月,所有患者术中锁骨远端高度均达到解剖复位。终末随访时,平均UCLA评分为33分,平均Constant评分为91.6分,平均前屈上举146.4°,平均外旋45.6°,肩关节简明测试问卷SST的肯定答案平均为 12个,总体优良率为85%(17/20)。缝合锚组织相容性好,生物适应性佳,固定坚固可靠,可确保充分的初期固定;锁骨远端切除预防了肩锁关节炎的发生;联合腱外侧半作为移植物的来源有足够的长度,同时也避免牺牲喙肩韧带,从而保存了完整的喙肩弓。提示应用锁骨远端切除缝合锚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可恢复喙锁韧带维持喙锁间隙的功能,手术时间短,重建后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配合重建后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能够恢复至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麻醉下松解治疗肩周无菌性炎症所致神经疼痛的时机对于长期疗效影响。方法选取145例根据Codman标准诊断为肩周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麻醉下松解及关节腔内类固醇激素注射,并进行随访,观察肩关节活动范围、功能、VAS疼痛评分等指标。结果麻醉下松解治疗肩周炎在活动范围、功能(OSS)、VAS疼痛评分三个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83%的患者是在肩周炎发病10个月之内行麻醉下松解,17%是在发病后10~40个月行松解。早期干预患者OSS评分较好,而活动度及VAS评分也较晚期干预的好,但无显著意义。结论早期麻醉下松解治疗肩周炎较晚期疗效显著,应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我院近年来采用麻醉方式下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肩周无菌性炎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临床疼痛治疗学肩周炎治疗标准,均伴有肩周痛、肩关节僵硬、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等临床症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男16例,女29例;年龄44~75岁,平均(61.38±12.84)岁;Ⅲ级疼痛40例,Ⅳ级疼痛5例;治疗前OSS评分(38.32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本文旨在观察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基本特征及与之相关的因素和防治。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 2 0 0 2 -10~ 2 0 0 3-0 7在本院门诊和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 460例 ,男 30 0例 ,女 160例 ,平均 ( 5 9±10 )岁。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 ,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除外患有肩周炎 ,关节炎及颈椎病的患者。病程 2 0d至 1年 ,其中脑梗死 35 0例 ,脑出血 110例。1 2 方法 患者在脑卒中 2周后出现瘫痪侧肩部周围和手的关节疼痛 ,要考虑该综合征 ,…  相似文献   

14.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是指脑血管病患者在恢复期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患侧肩关节疼痛,并使手的运动功能受到限制的脑血管病后常见并发症,绝大多数在发病后1~3个月发生。其临床分期为III期,I、II期经过积极治疗可临床治愈,如转入III期,  相似文献   

15.
背景:Delta Ⅲ逆置式肩关节假体是极富创新性的假体,不仅颠覆了标准肩袖修复方法和肩关节假体置换的技术思路,也补充了对于难以修复的肩袖撕裂和传统的肩关节假体置换失败后再行翻修的空白。 目的:介绍Delta Ⅲ逆置式肩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特点、假体组成、手术技巧及常见并发症,为中国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1/2010 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法国权威骨科网(http://www.maitrise-orthopedie.fr)有关逆置式肩关节假体置换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reverse shoulder arthroplasty,Grammont shoulder,Delta shoulder”,中文文献未见确切报道,未参考。排除重复文献。计算机初检得到177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保留31篇进一步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Delta Ⅲ逆置式肩关节假体根据假体组分所在部位可分为肱骨端和关节盂端两部分。Delta Ⅲ逆置式肩关节假体植入后对疼痛缓解明显,外展动作角度明显增大,但外旋、内旋动作无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较高,但因肩胛盂下凹槽形成、脱位等并发症,而致翻修率较高。在国内的临床使用中仍待综合分析其收益并进一步全面评估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2006-01/2007-1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44例,男29 例,女15例,年龄19~89岁,平均40.7 岁。其中上段骨折13例,中段骨折 24例,下段骨折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按AO/ASIF分型:A1型5例,A2型11例,A3型6例,B1型6例,B2型12例,B3型4例。全部患者均采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记录自切皮至缝皮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和肘关节屈伸范围。术后摄标准X射线平片观察肩肘关节恢复情况。44例患者均成功采用顺行肱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手术时间30~150 min,平均86 min。术中出血量30~200 mL,平均70 mL,除原发损伤导致的桡神经麻痹外全部患者均无医源性桡神经麻痹发生。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骨折41例愈合,骨不连3例,平均愈合时间15.8周。15例肩关节有轻微疼痛,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肩关节功能按UCLA评分标准,优18例,良23例,可3例,优良率为93.2%。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所有患者肘关节功能均为优。无感染、医源性骨折、肢体短缩、断钉、脂肪栓塞综合征及周围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提示可膨胀髓内钉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点,但顺行插钉易致肩关节疼痛,抗旋转性能欠佳,对于肱骨下段旋转不稳定的骨折宜慎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组神经束支移位重建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肩外展、外旋后的屈肘功能疗效。方法我院2011-11-2015-02手术治疗8例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患者,均行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肱三头肌内侧头肌支移位修复腋神经重建肩外展、外旋功能;正中神经、尺神经双束支移位修复肱二头肌肌支和肱肌肌支重建屈肘功能。结果术后8例患者获18~48个月随访,平均36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外展恢复至60°~100°,平均85°;肩主动外旋为20°~40°,平均30°;冈上肌、冈下肌肌力恢复至4 级7例,3级1例;三角肌肌力恢复至4 级5例,3级3例。8例肱二头肌、肱肌肌力均≥4 级,主动屈肘均90°。肩关节功能优6 例,良2例;肘关节功能优8例,所有病例均达到优良水平。结论多组神经束支移位重建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肩外展、外旋后屈肘功能恢复快且好,是较好的功能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颈椎椎管内外广泛受累的T细胞型淋巴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且容易影响全身多种器官,但广泛累及二侧臂丛神经、颈椎及椎管内的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鲜见报道,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1 资料 患者,女,53岁,2002年2月21日入院。2001年7月中旬,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双上肢麻木、疼痛,并向远端放射,当地医院诊断为“颈椎病”,经中西药治疗后有所缓解。2002年1月中旬,患者出现下颈椎部位剧痛,同时双上肢疼痛加剧,在上肢活动时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改良式气压治疗对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入改良式气压治疗组(30例)和传统气压治疗组(30例)。比较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后2组的上肢简化Fulg-Meyer运动功能积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比较治疗4周后2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2组治疗4周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改良式气压治疗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改善较传统气压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2组治疗4周后的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改良式气压治疗组的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内旋活动度改善较传统气压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P<0.01,P<0.05)。治疗4周后,改良式气压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气压治疗组(分别为83.3%和56.7%,P<0.01)。结论 :改良式气压治疗相较于传统气压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快速恢复肩关节良好的活动功能。但人工肱骨头置换过程中如何重建和恢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其关键技术值得探讨。 目的: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及技术关键。 方法:选择1999-06/2009-01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骨科关节外科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的1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男4例,女9例,年龄在69.2(63~78)岁。术中准确复位固定大小结节,假体植入得当,修复肩袖损伤,术后进行康复训练,采用Neer评分标准随访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随访51(9~112)个月,Neer评分标准显示,优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5%;X射线片示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或断柄,患者均能完成日常活动,10例主观非常满意,主观满意度为77%。在熟悉肩关节解剖和功能特点的基础上,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遵循肱骨头置换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方法,置换后落实必不可少的康复训练过程,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快速恢复肩关节良好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