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片姜黄与姜黄同属姜科,名称相近,但品种不同,化学成分不一样,功效有差异。片姜黄系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的干燥根茎。姜黄系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longaL.)的干燥根茎。两者均是常用中药...  相似文献   

2.
片姜黄因其治疗风寒湿痹疗效显著而为临床所常用。对于片姜黄的来源,中国药典记载数度变化,2015年版载原植物为温郁金;同时将姜黄的来源载为原植物姜黄。然据考证,在古代,无论从临床著作记载,或本草论述,片姜黄与姜黄系指同一药物,二者在明清以前的本草记载中来源有多种,其中原植物姜黄和郁金(或温郁金)均是其来源之一;现代中国药典不能因古代记载的原植物温郁金为片姜黄的来源而将原植物姜黄排除于片姜黄的来源之外。将原植物姜黄作为片姜黄的来源之一符合古代临床应用片姜黄的实际。因此,建议中国药典将原植物姜黄和温郁金均作为片姜黄的来源,此对于正确应用古方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姜黄与片姜黄挥发油色谱指纹图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洪壮  任淑清  沈德凤 《中药材》2006,29(11):1179-1182
为了解姜黄及片姜黄挥发油色谱指纹图谱中的化学成分的异同,应用改进窗口目标检验因子分析法对指纹图谱的色谱-光谱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经比较,至少有10种化学成分在姜黄挥发油的色谱指纹图谱中存在而在片姜黄图谱中未被检出,至少有9种化学成分在片姜黄中存在而在姜黄中未见,姜黄与片姜黄挥发油指纹图谱中共有的化学成分有9种。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考证的方法,对片姜黄和片子姜黄的名称以及来源进行考辨,为现代临床正确应用古方提供依据。在古代方书中,片姜黄和片子姜黄常互称互代,作为同一种药应用;而在古代本草文献中,两者常常在姜黄名下作为同一品种载述。片姜黄和姜黄在古代方书中亦互称互代,作为同一种药应用;在古代本草文献中在姜黄名下载述片姜黄的功效及形态特征。古代方药文献对于片姜黄的记载基本一致,现代文献对片姜黄来源记载的不一致,与现代对姜黄、郁金以及莪术的来源记载变化有关。笔者认为,片姜黄即古之片子姜黄;在古代其与姜黄系指同一药物,来源亦如姜黄一样并非一种;在现时其与姜黄已作为2种药物,来源单指原植物温郁金;应用古方需了解姜黄与片姜黄古同今异的变化,在临床中正确选药。  相似文献   

5.
姜茜 《新疆中医药》2005,23(5):50-51
通过对来源性状、加工炮制、主要成份、临床应用上的比较,说明片姜黄与姜黄、温莪术之间存在着差别,防止临床混淆使用。  相似文献   

6.
片姜黄一名最早始见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为片子姜黄 ,因其扁如干姜而得名。《中药志》:“片姜黄主产浙江的温州 ,瑞安。姜科植物姜黄称之为片姜黄。”又言“浙江所产的莪术为片姜黄 ,以及产自浙江的郁金称之为片姜黄。”《中药大辞典》称片姜黄是郁金的干燥切片。而《中国药典》则称片姜黄是莪术的纵切片。《唐本草》以前的书籍中没有姜黄的记载 ,宋朝苏颂著的《图经本草》曰 :“姜黄根磐屈黄色 ,类生姜而圆 ,有节。八月采根 ,切片暴干……”其记载姜黄的药用部位及加工方法与现在的浙江片姜黄类似。到了明朝 ,李时珍才对片姜黄有一明…  相似文献   

7.
余有幸随任继学教授临床,收获很多,特别是任继学教授妙用片姜黄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证,效如桴鼓,感叹不已,遂整理如下,不当之处,望同道斧正.片姜黄一药,乃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的根茎.其药首摘于唐朝苏敬等主编的  相似文献   

8.
许树相  李武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2):881-882
姜黄始载于《唐本草》,具有破血行气、痛经止痛之功。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等。近年来,临床上骨质增生患者增多,姜黄成为中医妇科、伤科、针炙、推拿等科的常用药,市场上常出现混淆品。为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现将姜黄混淆品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姜黄与片姜黄均为较常用中药 ,两者来源于同科同属植物 ,前者为姜科植物姜黄 Curcuma longaL.的干燥根茎 ,后者为姜科植物温郁金 Curcuma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 ,由于二者功效相似 ,很多资料均将其列为同一药物的不同来源。但是 1 995年版《中国药典》[1] 以姜黄和片姜黄为名分别进行了收载。由于两者外观及组织特征极为相似 ,难以鉴别 ,为此本文对姜黄与片姜黄的不同溶剂提取液的薄层色谱进行了比较 ,现整理报道如下。1 试剂及样品1 .1 试剂 硅胶 G薄层预制板 (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 )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1 .2 样…  相似文献   

10.
姜黄及其易混品片姜黄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南燕  冯丽  孔增科 《中草药》1994,25(6):320-321
对姜黄及其易混品片姜黄的性状、组织显微、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等特征进行了对比鉴别,可有效区别上述2种生药。  相似文献   

11.
片姜黄与姜黄、温莪术在性味、归经、功效上相类似,临床使用常易混淆。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就三者之间在来源、加工、成分、功效上的区别作一比较。1来源性状片姜黄:系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venyujin Y.H.chenet c.ling)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浙江,常在冬季茎叶枯萎后采  相似文献   

12.
<正> 199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了姜黄和片姜黄两种中药,有些同志对这两种中药的区别不甚了解,常常混用。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从中药的原植物,性状、功效三个方面进行区别,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Yao GX  Han G  La WY  Bi R  Wang CQ 《中药材》2011,34(1):88-91
目的:考察姜黄及片姜黄提取物中姜黄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差异,为姜黄及片姜黄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姜黄及片姜黄提取物,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姜黄素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给予姜黄及片姜黄提取物后,姜黄素的药-时曲线符合一房室模型;灌胃给予姜黄提取物后姜黄素Cmax为片姜黄提取物的1.76倍,AUC为2.09倍。结论:大鼠灌胃给予姜黄及片姜黄提取物后,2种提取物中姜黄素药动学参数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姜黄,片姜黄,莪术,郁金的药用解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顺俭 《北京中医》1999,18(1):35-36
姜黄、片姜黄、莪术、郁金都是常用中药材,来源于同科同属植物。在形态、性状、成分及功能作用方面有某些相似,又因产地、加工和药用部位不同及用药习惯的差异,所形成的商品名、处方名、别名很多,不少是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在学名上很多教材和文献与药典记载不同,颇...  相似文献   

15.
姜黄是姜黄类药材中的重要一种,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古代本草中姜黄品种复杂,且古今药用品种随时代不同而有所变迁,为了澄清这种混乱现象,笔者对姜黄进行了本草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姜黄等4种药材的鉴别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新文  李丽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I0001-I0001
姜黄、莪术、片姜黄、郁金4种药材均为来源于姜科植物的较常用中药,它们在原植物上很多互相关联之处,但亦有所区别。为了便于正确使用。特鉴别如下。1姜黄1.1来源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nma longL.的干燥根茎。1.2性状鉴别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 cm  相似文献   

17.
姜黄与片姜黄在临床用药中常混淆不清,有的时候要用姜黄,却用片姜黄;有的时候该用片姜黄,却用姜黄;有的甚至把姜黄与片姜黄视为同一药物,认为片姜黄是姜黄的别名。其实姜黄与片姜黄是两种不同的药物,虽然它们的功效有相似之处,但为了准确用药,提高疗效,达到治疗...  相似文献   

18.
片姜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片姜黄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建立了16批不同产地的片姜黄药材的指纹图谱.色谱柱Kromasil 100-5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8 mL· min-1,检测波长244 nm,提取41个色谱峰作为化学性状,分别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所收集的16批样品进行系统的比较与归类.结果:建立片姜黄专属性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4个共有峰,将不同产地的样品分为三大类.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简便可靠,可用于片姜黄药材的鉴别,可以为片姜黄的质量控制和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姜黄、莪术、片姜黄和郁金均属于姜黄属中药,是临床常用活血化瘀代表药,多用于治疗瘀血阻滞引起的闭经痛经,胸痹心痛,风湿痹痛等.现代研究表明,姜黄属中药中的标识性成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莪术二酮、吉马酮、莪术醇及β-榄香烯等均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炎、抗肿瘤、抗纤维化等活血化瘀作...  相似文献   

20.
有关姜黄药性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敏  李果  张廷模 《四川中医》2006,24(9):38-39
本文从植物基源、历代本草、方书的论述、化学成分及现代临床应用方面,论述了姜黄药性为寒的观点。将有利于姜黄的应用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